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有人經常見到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極樂世界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71651)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2/10/6 上午 02:03:25
--  【轉貼】有人經常見到極樂世界是不是真的極樂世界
問:有人文化不高,不懂得多少佛理,但是他好像經常看見極樂世界的景象。這會不會是真的?

答:是真是假不好說,因為這是傳話,我們沒有和他本人見面作詳細的瞭解。就這個問題,略作以下五點說明。

第一,他所說的境界是否與《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經》所描述的相吻合?如果不相吻合,毫無疑問就不是真的。如果相吻合,這裡也有細微的分別:如果我們不細心體察,三部經所描寫的淨土景象和天界好像差不多,都是種種莊嚴,快樂自在;它們的差別在哪呢?淨土是真實無漏境相,它的本質是無漏的,是清淨無染的,而天界的境相是有漏的。但是,人類的語言形容天界都不夠,俗話說“此樂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來形容佛的境界當然更不夠。所以,如果僅僅從語言來看,我們很難知道到底是不是佛的境界。

人類的語言表達,如果比喻為一根三米長的竹篙,我們拿這根三米長的竹篙去量十米深的湖,再去探大海,得出的是同一個結論:深不見底。但是,十米深的湖泊和無限深廣的大海,兩者其實是無法相比的。

所以,如果和經典明顯不吻合,很容易判斷不是真的;如果跟經典說的很相像,我們就要非常審慎地判斷。當然,我們還是凡夫,不能像《觀經》講的證入極樂境相,自己都沒見過,也很難給人家判斷,只能根據經典的教理作大致的推斷。

第二,如果真的見到極樂世界的真實無漏境相(不一定要見佛菩薩,因為依報正報是一體的),他內心一定有決定往生的法喜。極樂世界真實無漏境相,《觀經》十三觀,尤其第三觀開始是真觀,每一觀成就都滅無量罪業;不要說心中常常觀想浮現,就是一次觀想成就都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往生論》說“起觀生信”,能這樣觀,就決定能生起往生的信心。

這和《大經》講的“聞名信喜”是一樣的。聞說阿彌陀佛名號,信心歡喜。歡喜什麼呢?“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歡喜決定往生。名號說的是阿彌陀佛本願生起之本末,是從義理方面來說的;觀是名號具足的一切展現為淨土的境相。聞和觀,它們的本質是一回事。聞名能夠信喜,觀極樂世界也決定有往生的信心。

第三,如果他見到極樂世界的真實無漏境相,也會轉入專修念佛。經典說,觀想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成功了,見到阿彌陀佛說“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轉入專念阿彌陀佛。依善導大師的解釋,整部《觀經》的意趣也是由觀佛入念佛。經雲:“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往生論》說三嚴二十九種是願心莊嚴,如果我們觀想見到極樂世界種種依報莊嚴、正報莊嚴,就能體會阿彌陀佛的願心莊嚴,就能體認到阿彌陀佛稱名往生的大悲本願。佛心就是佛的四十八大願,尤其是第十八根本大願,願一切眾生稱名往生。所以,如果觀想成就,一定會專修念佛。

第四,如果他所見的是真實無漏境相,他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的氣質,一定是比較調柔、柔軟、慈悲的。如果一個人經常觀想或見到極樂世界,生活中卻還是煩煩惱惱,跟一般人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一般人,沒有體現出謙卑柔軟、調柔慈悲,這是說不過去的。

《無量壽經》有“觸光柔軟願”,蒙觸阿彌陀佛光明照耀,“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身心柔軟”就是內心展現出慈悲、柔軟,這和前面所講的往生決定、專修念佛有密切的內在聯繫。內心有決定往生的法喜,展現在外就有謙卑柔軟的形態。

經中說“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極樂世界種種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是阿彌陀佛歷劫修行的無量功德妙香所構成。如果觀想見的是真實無漏境相,當然這種香就會薰染我們,即使我們是凡夫,身上也有阿彌陀佛的功德妙香,這種功德妙香所體現出來的,就是謙卑、柔和、柔軟。

當然,每個人體現的深淺程度不一樣,這和他本人的個性、宿善也相關,但就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以前什麼樣,現在什麼樣,前後一定有改變,一定變得更加慈悲、柔軟。

第五,《念佛感應錄》中或者古今記載的一些見到極樂世界的感應,應該是在真假之間,有些是真的,有些不全真,但也不全假。什麼意思呢?他還沒有完全觀到極樂報土本身真實無漏的境相,就好像《觀經》從“日想觀”“水想觀”然後到“地想觀”,“地想觀”先有粗觀,就是“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先是粗略的,觀前方便的,最後才是正觀,就是正受。一般所顯現的種種境相都屬於假觀,這個“假”不是虛假的意思,是指不夠真實,是相似境界,是向真觀的過渡。隨著觀的深淺,所展現的境相就有粗略或微妙的不同,所以表達的都不太一樣。

所謂不完全真實,是沒有進入真實無漏境相,甚至類似於天界,或者是歷劫以來存在於自己八識田中的一些業種子的顯現,種子成為現行,顯現這種境相。有人誤以為是極樂世界的景象,就說“我經常見到極樂世界”。甚至也有一些是幻相、妄想,但是他本人並不知道。我曾經就遇到一位,我們坐在一個房間,他經常指著房間的一幅中堂說:“你看,菩薩從中堂裡面出來了,你看不見嗎?”這明顯就是有毛病的,但是他自己不知道。


所以,如果我們不瞭解教理,不瞭解這些細微的地方,就很難給予回答。

——淨宗法師
摘自《聽見你的聲音》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10/6 下午 02:04:3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