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無處不自在的水果法師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71783) |
-- 作者:懺悔 -- 發表時間:2022/11/5 上午 09:25:19 -- 無處不自在的水果法師 無處不自在的水果法師 四月九日下午一時,一行人從台北出發,約經個把鐘頭,車行到土城鄉,轉爬彎曲的山路,汽車一檔的吼聲,聲嘶力竭得令人聽了真想下來步行。一個大彎後眼前一亮,承天寺已遙遙在望,大家開始指指點點,談論著自己來過此地的歷史。到了寺前,只見一大片新墾的黃泥地,原來是承天寺正重建中,在山邊上臨時搭的鐵皮屋裡,供奉著三尊佛,二條長凳,幾張藤椅,佈置簡單而清爽。 屋裡大藤椅上,一位老法師雙手合抱,意態安詳地坐在那裡,看到我們進來,面露微笑,點了點頭,令人頗覺親切,他就是人人稱道的水果師——廣欽老法師。 大家到佛前禮座後,他要大家自己找椅子坐下。藍老師首先說道:「我們是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的學生,今天特來參訪,請師父給我們開示。」 「我覺得一個新出家的人,應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飯、勤勞作務,不管是揀柴火、挑水、種菜、煮飯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開。一個初入門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辦法是一心念阿彌陀佛。」 老法師指著他的弟子並且說:「我平時教他們也是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依嚴法師問道:「請問法師,修苦行是指做什麼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老法師答道:「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別心,就是修苦行。」大家覺得老法師答得很特別。 慧根師接著問:「請問老法師,對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答:「沒有什麼看法,我覺得很自然,你們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樣嘛!」 從智法師問:「請問老法師,你過去修行、閉關,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你如何對付?」答:「要有信心——在自心深處要有一依止。」 又問:「閉關時,在吃的方面,是否要愈吃愈少呢?」 答:「不是的,要順其自然,也就是要正常。要無所掛礙,要無我才是閉關,如有『我』、『吃多少』的觀念,那就不是修行,而是執著了。」 又問:「我閉關時,有時是不想吃,所以不吃。」 答:「故意不吃,火氣會上升,不能修行,不想吃的念頭起來了,那還是執著,不想吃,是有一個你不想吃。」 又問:「有時不吃,反而覺得很輕鬆安適?」 答:「那只能輕鬆幾天,是暫時的現象。因為我們還未到一心不亂、一念不起的境界,所以,執意不吃,身體會虛弱下來。」一連串的問答,大家都在回想剛剛講過的話,忽然慧智師開腔。 問:「聽說老法師是吃水果度日……」話未說完法師就答說:「現在沒有吃水果,在民國卅六年(時法師五十五歲),我從大陸來到台灣,在山中修行,就從五十五歲開始到八十四歲,這中間都是吃水果,現在是方便,吃素食。」 又問:「請問法師為何會動念頭要吃水果呢?」 答:「因為在山上沒有東西吃,當然只有吃水果。」大家聽了哄堂大笑,他的答話,完全出乎意料,「我不是故意要去吃水果,有時沒有水果,喝水也是過了一天。」 從智法師問:「聽說老法師當初是在山上迷路途,找不到東西吃,才吃水果的?」 答:「對的,山上沒東西吃,又沒有天人來供養,只好找野果子來充飢。」 慧淨師問:「光吃水果,身體能否支持得住?」 答:「支持不住也要撐,有水果吃就不錯了,哪裡還想得到支持得住或支持不住。」老法師做了一個表情引得大家又是哄然大笑。 藍老師問:「您是否還每天坐禪?」 答:「我方便,現在每一項都有喔!包括吃飽睡覺,睡好了在竹椅上坐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無處不自在!」法師讓人覺得風趣、親切! 慧嵩師問:「打坐要從何學起?」 答:「從觀自在學起。」又是一個特別的答覆。 又問:「您是否走禪宗路子?」 答:「不是,我偏淨土,念南無阿彌陀佛。」 慧明師問:「請問老法師,念佛有何竅門?」 答:「無有一竅,但看己心。有的人不會念佛,要壽命長,求壽命長有何用?只是多一些時間去造業。會念佛的人,心與佛同,多一年壽命,就多一年的無量壽佛。」 慧根師問:「弘揚佛法,在現在這個時代,應以何種方式較為中肯?」 答:「唉!剛剛講過了,你們是以讀書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須要。」 從智法師問:「聽說這裡要重建大殿?」 答:「信徒們發心要建,就給他們建,我沒有掛礙,我不會高興,也不會嫌煩。」沈默了一會兒。 有人問:「開始打坐時,妄念很多,如何對治?」 答:「妄念多,就是業障。去妄念,念佛較易。另外俗緣要少,也很重要。」 藍老師問:「有一種人信外道,但做人很好,請問他將來會到那一界?」 答:「這是你們的分別心,我的看法是看每一個人都一樣,每一種宗教都有它某種程度的好處,都對社會有某種程度的利益。這不是你好、我不好的問題,而是層次上的問題。」 接著老法師反問:「度眾生如何度?」這突來的一問,大家在心中來不及想好答案。他乃自代答:「這個『度眾生』真不容易,我們把慈悲心發出去,他要肯接受,才會受我們度,他不接受,就無法度,所以一切要自自然然的,要他看到我們歡喜。度眾生要隨緣而化、慈悲為懷,度眾生是順其自然的,所以這個『緣』就很重要了。」 慧智師問:「請問老法師對了生死的看法?」 答:「了生死?喔!那談何容易!不過,了生死有比較容易的辦法,就是念佛啊,但不要以為念佛容易!一念疏忽,就會想睡的(昏沈)。」 有人問:「如念佛念到想睡時,怎麼辦?」 答:「想睡就睡呀!」 蔡月秀問:「有的人念佛要了生死,但有的菩薩要乘願再來,您對這二種人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我的想法是,各人的願力不同。我請問:你們讀書是否有一樣的願呢?」老法師很靈巧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藍老師問:「修行到某種程度以後,對於往生西方是否能夠自己知道?」 答:「只有到臨死時才知。人人都可成佛,只是業感不同,故有早晚不同,人身難得,要努力修行。地獄、畜生,都是自己要去的,成佛作祖也是自己作的。要成佛,一定要經過人這一大劫,要把握機會,好好修行。」 依廣師問:「念佛號是否也是執著?」 答:「執持名號不是執著,因執持佛號,可得正念。如有一點散心或名利之心,那就是執著。」 又問:「一直要念佛,一直要念,是不是執著?」 答:「這也不是執著,是精進。」 慧明師問:「有人說,念佛會著魔,請問這是為什麼?」 答:「這是你有此念頭,才會著魔,你心不專,才會著魔。」 常殷法師問:「念佛如有散亂心,怎麼辦?」 答:「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把全付精神投擲到六個字裡去,就對了。」 藍老師問:「您對帶業往生是如何看法?」 答:「帶業不能往生,經典中之『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你有願心要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如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會因你的願力而轉為人身,再繼續念,如此轉了幾轉,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 依恆法師問:「如轉生時,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裡,那不是就不念佛了?」 答:「不會的,時候到了,他的願力會促使他念佛。有願力的種子,即可促使他念佛。」 蔡月秀同學問:「有人很有修行,但臨終時,還要遭病或意外,您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是否為定業難轉?」 答:「可以說是『定業難轉』,也可以看作是『乘願還業』。」「有人會說,他那麼有修行,難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業力嗎?」「我可以說,就是有修行,才會遇此苦難挫折,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這一次就解決了。」 老法師強調要一心念佛。 宏意法師問:「在阿彌陀經上,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句,為何您說只專心持佛號即可呢?」 答:「只要『具足信心』,那福德因緣就一切具足了,現在的問題是你的信心,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心了。是相信的信心?是每日三、五萬聲佛號的信心?是將全付生命投注下去的信心?是一心不亂、一念不起的信心?......你自己具備了哪種信心?你自己應該知道,是否福德因緣具足了?」離開了承天寺,大家都有一個感覺,老法師和一般傳說的有點不太一樣。從他風趣的談吐、無礙的辯才上,可以見到一位高僧的風範,不但增長了我們的見識,更激勵了我們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