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轉貼】陳柏達: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系列:第三、四章命運可以改變嗎?改變命運的原理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77443) |
-- 作者:jonscott -- 發表時間:2024/12/28 上午 04:25:14 -- 【轉貼】陳柏達: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系列:第三、四章命運可以改變嗎?改變命運的原理 第三章 命運可以改變嗎? 一、改變命運的經典根據 (一)詩經:‘永遠要說一些合乎上天仁心的話,我們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氣。’(注三) (二)書經: (1)‘命運有時很難捉摸,因為不是呆板、固定的。’(注四) (2)‘遺傳或先天上的缺陷仍可克服或避免。要是後天自己造的惡業,就很難逃避果報了。’(注五) (3)‘您做善就吉祥如意,您做惡就會遇到倒霉。’(注六) (三)易經: (1)‘行善積德的家庭,子孫必定昌隆。常行惡的家庭,子孫必有奇禍。’(注七) (2)‘吉和凶是會增多或減少的’。(注八) (3)‘君子以趨吉避凶。’(假如命運不可改變,吉怎麼能趨,凶怎麼能避呢?) 二、行善和內心清淨才有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則之上。好比農夫有自由決定現在要不要下田工作。可是無論他有沒有去耕作,都會受到因果法則的影響。如果他去耕作,他受到‘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因果法則的影響。假如他沒去耕作,他又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因果法則的支配。 有因果法則,我們才有自由;沒有因果法則,自由對我們就沒什麼意義。譬如,萬一‘種豆不得豆’、‘耕耘不會有收獲’那農夫下田和播種的自由又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講自由一定不可以離開因果律。種自由的因,就會得自由的果。系囚動物或剝奪他人自由的人來生就不自在。因此,我們這一生的自由受我們過去世所造善惡業的影響,前世種善因,今生自由快樂。前世為惡越多,今生越不自由越不快樂。因此正法念處經第二十卷上說:‘為善能得解脫,造惡則被束縛。’ 明白這一個觀念以後,你就知道我們凡夫的自由是有限和相對的。只有‘凡有所為皆不逾距’的聖人有絕對和無限的自由。換句話說:‘行善不著善相,不造惡因不起妄念’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這種絕對的自由境界在佛經上稱之為‘涅槃’或‘解脫’。 佛陀很慈悲,他訂下了許多戒律來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自由,所以我們越遵守他的戒律,我們也就越自由。 戒律不是束縛而是自由。因為不遵守戒律就沒有自由可言。譬如殺人、搶劫的人到處受追捕,那算什麼自由呢?所以妙法聖念處經的第一卷說:‘做惡的人,如蠶作繭自縛。’ 諸君一定要記住:行善才能得自由,行惡的人其自由宛如空中樓閣,一點也不實在。 戒律就是告訴我們要愛護和恭敬所有的眾生,而不去干擾眾生或使眾生起煩惱,有許多外行人不了解戒律的精神,以為那是‘吃人的禮教’,真是大錯特錯!我受過菩薩戒,受了菩薩戒,使我的煩惱顯著地減少,因為以前都以自己為主,現在要處處關懷他人。從受戒迄今,每天我都法喜充滿,叫我怎能不感激懷念這些戒律呢? 三、人有多自由?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他自己所造成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因為‘心’是命運的主人。 問題是:由於過去世我們都曾造了許許多多惡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受了若干的限制,因此在這一生我們的自由都是相對有限的,而不是絕對或無限的。譬如,我們的膚色和容貌雖然可以透過後天的保養和努力而稍微改善,但不可能把一個丑八怪變得像仙女一般。你想做生意賺大錢,可是你卻受資金的限制。你可以自由旅行,可是要受地理、經濟、時間等因素的限制。甚至我們的一舉一動和心中的念頭,也深受經驗和業力的影響。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大腦一直動個不停,這是為什麼呢?你可曾仔細地探討這原因? 過去我們妨礙別人的念頭、語言和行為越多,我們今世就越不自由。這乃是一定的道理。奉勸諸君千萬不要系縛小寵物,因你剝奪別人和其他動物的自由,你來生自由也會大受限制。 假如你要將來身心自由自在,您現在就得經常給別人方便、救人危急,這就是你想怎麼收獲,就得那麼栽呀! 所以孛經上說:‘行善的人一定有福,造惡的人必然遭殃。所做的陰德雖然隱蔽,將來沒有不得到大善報的。’(注九) 四、誰是命運的主宰?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其實應該說:心才是命運真正的主宰。 儒家、道家和佛教都有經典記載:天神在考察人間善惡的事實。(注十)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更有明文透露天帝和天神考察人間善惡的日期。這日期就是‘六齋日’(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十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 諸君可別小看這十天喔!這十天行善得福較平日多很多,當然在這十天做惡得禍也比平日多。為什麼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告訴你:比方教育廳長要去視察某一所中學,你看那日期對學校重不重要呢?當然很重要。那天要是表現好一點,豈不是事半功倍?天帝和天神考察人間的日期當然對一般人特別重要,除非你每天都能確實不起妄念、時時行善,否則你還得在這十天多下點功夫、多積點陰德。當然平時的善行也是不能免的。所以孛經抄上說:‘至誠行善的人常有鬼神相助!’ 我們要注意的是:鬼神雖然有神通能夠知道人的壽命、罪福,但不能生人、殺人,不能使人富貴或貧賤、夭折或長壽,因為今生的貧富、貴賤、夭壽都是眾生自己過去世的善惡業所造成的。(詳見譬喻經)所以書經上說:‘並非上蒼使某一個人短命,短命是他自己的惡業造成的。’(注十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行善的人自然得福報。這福報並不是鬼神給他的。’ 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遇到苦難不忏悔業障,不種善因,反而去求神問卜,這樣不是本末倒置嗎?所以儒家說:‘造了罪業,向神祈禱,神也幫不上忙。’ 奉勸諸君拜拜要用素食,不要殺雞殺鴨,以免前苦未澈底解除,又再造了殺生的惡業,來世短命多病,花錢又得禍,實在不劃算啊! 雖然殺雞殺鴨去拜鬼神求福,偶而也會有點小靈驗。但是就怕將來你不拜時,邪鬼邪神會找你麻煩。有些邪鬼邪神甚至會故意常擾亂你,以希望你繼續用肉拜它。 你想一想:天道是大公無私的,萬一因為你拜酒肉就能得福,不拜的人就被降禍,那還叫做大公無私嗎?所以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梅陀越王經上說:‘造福造罪的報應如影隨身,做善必然得福,行惡一定遭殃。’ 相信天帝的存在和有神在考察人間善惡,對於社會的安定幫助很大。真正堅信有神的人,必然不會做出虧心事來。報紙上所記載的壞事情,幾乎多是不信有神的人干的,要是他堅信有神,他怎麼敢這麼做。 可是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卻認為‘天’只是一種‘理’,而不是‘神’。殊不知,天理的觀念只是對明理的知識份子有效果,對於惡徒就無法產生嚇阻作用。譬如說你看見一個惡徒正想進去屋子強暴婦女,你對這個惡徒說:‘你可不能進去,那裡面有天理啊!’我想他才不會理你這一套。但萬一你告訴他:‘你可不能進去啊,她在屋子裡面燒香拜天神。’我想那惡徒至少還會猶豫考慮一陣子。 五、改變命運的實例 如果方法正確加上精誠努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很不幸的是,一般人大半都無法突破命運的難關和限制,這是由於智慧和陰德積得太少的緣故! 下面我們舉個實例來證明改變命運是可能的: 甲、袁坤儀 袁先生是明朝人,他的原名姓黃,字坤儀,號了凡,是江南吳江人。早年本來學醫,後來遇到一位老人家,告訴他有作官的命,並勸他讀書考取功名。這位孔先生是邵康節的門人,對於命學理數非常精通。孔先生算了袁坤儀的命說:‘縣裡的考試你會考第十四名。府裡的考試,你會考第七十一名。省裡的考試你會考第九名。’ 到了次年,縣省和府裡的考試都錄取了,而錄取的名次也確實符合了孔先生的預言。於是他就再請孔老先生替他占卜終身的吉凶禍福。 於是孔先生又算定他:某年幾次試又是考第幾名,升了某官前領用了九十一石五斗的米,某年做了縣長,當了三年半的縣長就辭職返鄉,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而且沒有孩子。 後來孔先生所算的事一一都靈驗了。袁坤儀就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萬般皆有命,半點不由人’,對一切事物看得很淡! 有一天,他到棲霞山去游玩,拜訪了雲谷禅師。雲谷禅師告訴他‘命由我作,福由心生’的道理,並且積善可以得福的方法。回來之後,他就努力照雲谷禅師的話去做,並且發願要實行善事三千功。第二年他到北京去參加禮部的考試,孔老先生算他考第三名,結果卻考了第一名。孔老先生的預言開始不准了。他喜出望外,更加努力行善,又發願求子,再許下諾言要行三千功的善事。 明朝隆慶四年他考上進士,做了寶縣長,並且把自己省吃儉用下來的錢都花在施捨物品救濟窮人、助人急難、買物放生、打齋供僧等利益大樂的事情上。 孔先生本來算他沒有子女而且只能活五十三歲,沒想到他後來竟然活到七十四歲,而且生了一個貴子——他兒子後來也考上了進士。(詳見了凡四訓) 乙、孫思邈 孫思邈先生是隋唐時京兆華原人,早年聰穎異人,七歲便能口誦千言,當時人們稱他為‘聖童’。 可是他小時候,身體虛弱,染有痼疾。他曾經因為治病,把財產都花光了。他隱居太白山志學仙道,精研醫術,學成之後行醫濟世,活人無數。 隋文帝和唐太宗曾兩度授以高官,都被孫思邈婉轉謝絕。他只把心放在濟世救人上。他的醫德和醫術都非常好。他看病,不問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對於所有病人都同等關懷,好像對自己的至親一樣。他看見別人的痛苦好像自己的痛苦一般,甚至能不惜生命、不辭勞苦、不避險難去治病。他只一心要治好病人,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他行醫不分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也從不考慮自己的吉凶。 後來他活到一百多歲,而且神釆煥發,身體很康健。他成為唐朝最偉大的醫生,還寫了‘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祿論’、‘攝生真錄’、‘枕中素書’、‘銀海精微’這些名著。 傳說他後來成仙,目前國內所供奉的‘保生大帝—孫真人’就是孫思邈。 丙、阿達仔 住在台中近郊北屯鄉的一位居民,名叫賴林治,由於她先生叫阿俊,所以大家都叫她阿俊嫂。她今年六十四歲,每星期三和星期六都到慈光圖書館去聽李炳南老先生講佛經。她有一個女兒名叫阿蘭,十八歲時贅夫,生了一個男孩,名叫阿達仔。十三年前,當阿達仔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在門口游玩,忽然走來了一只母豬把阿達仔撞倒,自從那天起他就發高燒,昏迷不醒。醫師診斷的結果說是腦膜炎。吃了許多中西醫藥都無效果,二十一天以後竟然一命嗚呼了。大約在八點鐘氣絕。他家人把阿達仔放在廳中地下,用一條布袋蓋著,死亡診斷書也准備好了,預定明天埋葬。 阿俊嫂眼看孫兒死去,萬分痛心。那天晚上她依然課經誦佛,可是心情卻相當沉重。她一邊哭,一邊向佛菩薩訴說:‘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啊!您怎麼不保佑我呢?在這一帶,只有我一個人信佛念佛。人家都笑我窮人信什麼佛、念什麼佛?以後一定更加笑我;菩薩啊!您怎麼不保佑我呢?......’說完了,阿俊嫂又大哭了一場。 她想上床睡覺,可是想起一個可愛的孫兒死掉,翻來覆去總是睡不著。大約經過四點多鐘,忽然看見一道金色光明,從虛空中一直射入廳堂,光明燦爛,一剎那間,忽然聽到二十天不會哭泣,手足僵直的阿達仔,大聲哭出來了!阿俊嫂和她女兒阿蘭,趕快去看,只看見阿達仔的雙手已把布袋扯開。她倆驚喜交集地把他抱起來,灌了一點開水,沒想到他會喝開水,真不可思議!隔天早晨,他們就再把阿達仔抱去北屯給醫師診斷。醫師也覺得奇怪:怎麼死了又復生?那醫師要他們趕快到省立醫院,當時阿俊嫂要我幫忙陪去入院。 阿達仔就被送進了台中醫院小兒科病房。但當阿俊嫂看了醫院裡幾十個患腦膜炎的小孩,有的眼斜口歪,有的手腳不會動:模樣奇形怪狀,她看了心裡很難過。一打聽之下,他們大都入院已達六個月以上,二年以下了,仍然身體殘廢,而醫師診斷阿達仔,至少要住院四個月,能否痊愈還不保險。阿俊嫂對我說:‘我家的經濟情況,那裡可能住上四個月呢?’我就勸她說:‘阿俊嫂,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阿達仔是受你的福蔭和佛菩薩的加庇,才死而復生,我想一定會痊愈的。只要我們一邊治療,以盡人事;一邊再虔誠的求佛菩薩庇佑,只有聽天命了。’阿俊嫂還是猶疑不決,最後我又勸她暫住兩星期,好了也出院,不好也出院,但是你必須留在阿達仔身邊念佛,不可間斷。阿俊嫂終於被我說服,辦了住院的手續。 住院治療的經過十分良好,發高燒已經漸漸退了。本來眼睛的黑瞳翻入,眼白向出,看不見東西,也一天天恢復原狀,慢慢的也會說話了,對於親人稱呼也漸漸地清楚了。約一星期,阿俊嫂想要回家,就叫阿蘭來替換看護。沒想到阿俊嫂一走,阿達仔的病又加重起來,嘴裡起了雙舌,又呈昏迷狀態,還滿嘴流血。醫師就用藥棉塞在上下牙齒中間。阿俊嫂回到家中,她女婿看見就說:‘媽媽!您回來做什麼?趕快去!趕快去!’阿俊嫂回到醫院,一見孫兒變症,就急忙坐在他身邊,至誠念佛。奇跡又再度發生。佛菩薩的聖名真是靈驗無比,念了半點鐘,阿達仔就呼呼入睡,醒過來時,雙舌的毛病已消失了。真是佛法無邊!阿俊嫂來回僅三個鐘頭,不在身邊念佛,病情就變得惡化,回來一經念佛,便一天一天恢復正常。到了第十三天時,醫師宣告明天可以出院了,大家十分高興。可是到了半夜,阿達仔忽然又再惡化,發最高燒,這一下把阿俊嫂急壞了,他一時沒了主意,便拿十塊錢叫阿蘭到市場去找算命先生給阿達仔排排八字,算他命根該不該絕。阿蘭算命回來說:‘阿達仔命中帶麻關,有麻煞,三歲必為出麻疹而死。’當時醫師與護士又出來診察患者,把阿達仔的衣服解開一看,胸部和背部發現無數小紅點,就搖搖頭說:‘可惜!可惜!這孩子突然間又出麻疹。在腦膜炎後再出麻疹,很容易引起肺炎。如果這樣,就真的無法醫治了。’阿俊嫂與阿蘭聽算命先生說會死,醫師亦說會死,更是傷心不已。這時反悔不該入院,在兩星期裡用了好幾千元。當時我也在旁邊,就對她們說:‘也許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慈悲,才特別加被,使阿達仔在出院前再出麻疹,在醫院裡救助方便,假若出院以後,再出麻疹就更危險了!或許再一個星期就可以平安出院了,你要加緊在他身邊念佛,不可間斷,不要灰心!’這時,我也只能這樣安慰他們,其實我比他們更著急呢! 一個星期又過去了,阿達仔經過非常順利的治療,果然平安的渡過了生死難關,可以出院了!但醫院例規患者要出院,必經醫師再看一遍。當醫師來看阿達仔時,口中不斷地說:‘奇怪!奇怪!怎麼最嚴重的患者會好得這樣快?’就問阿俊嫂:‘您一直在念些什麼?’她說:‘念阿彌陀佛。’醫師聽了說:‘我母親也是吃長素。她已經吃了二三十年的素,為何不會念阿彌陀佛呢?’可惜阿俊嫂沒話回答她,錯過了一次機會。再說阿達仔自從出院回家,身體與普通小孩一樣健康,可是常常問祖母:‘我這樣小,為什麼會自己吃飯,又會說話走路?’阿俊嫂就把他改名叫做‘阿周’。 光陰似箭,轉眼間,阿周已經十七歲了。他平日認真工作,又孝順長輩。現在他是一個知仁識義的好青年了。 最後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一句佛號竟然勝過了科學,研究了幾十年的醫師們診斷阿達仔要住院四個月,能否痊愈,還不敢確定。而另一位能排八字,陰陽妙算的星相家,批判阿達仔只能活三歲,沒想到會因麻關麻煞而死的阿達仔,竟被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而消災解厄,逢凶化吉。但也許有人會懷疑:‘念佛就不死嗎?’當然我不敢這樣斷言,因為人生有生必有死。不過佛經上說:‘以至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只要看念佛的人是不是至誠心,假如心不誠懇,念了沒感應,不怨自己又能怨誰?(以上摘自念佛感應見聞錄) 丁、淨空師父 淨空大師,俗姓徐,名業鴻。民國十六年二月十五日生於安徽省的廬江縣。 他畢業於國立三中,是國立三中的高材生。 民國卅八年隨軍來台,四十二年先從方東美先生學習哲學,後來又從章嘉大師學佛,並且聽南亭、印順、演培和李炳南先生講經。民國四十四年起開始研讀大藏經和二十五史。 民國四十八年發大心出家以後,專心致力於講經說法,宏法利生,二十多年來不曾間斷。並且不辭勞苦到國內外各地講經說法。 他創辦了‘華藏法施會’和‘華藏視聽圖書館’,所印贈的佛經善書達六十余種二十余萬冊。 他說他年輕時又瘦又干,曾經有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四十五歲左右,沒想到他出家學佛和講經說法以後,他的身體竟然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現在已經五十四歲,不但身體十分健康,紅光滿面,講話的聲音還非常的宏亮。 第四章 改變命運的原理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心念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原來只要我們一動念,我們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種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稱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們每起了一個善念,就會在心地中留下一個好的種子。起了一個惡念會在心地留下壞的種子。起了無善無惡的念頭也會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壞的種子,將來(可能在今生或來生)遇到適當的因緣,就會開花結果。善的種子結的是快樂和吉祥;惡種子結的果實是苦惱和災禍,不善不惡的種子結的果實是不苦不樂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開不了心地。’(注十二)忠心經上也說:‘心念是語言和行為的根本。心是一切現象的總源頭。有了惡念就會遭受苦報;有了善念,就會遭受樂報。’(注十三) 舉個簡單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種好花的種子,動了惡念好比在心地上種毒樹,起了無善無惡的念頭好比在心地種雜草。因為我們一般人在過去世都起了許許多多的善惡念,所以今生有苦樂、凶吉、禍福的現象。 總而言之,善念會產生仁慈的行為,由施捨而使人產生愉快的影響力,這愉快的影響力又產生吉祥和福氣。 惡念產生破壞性的行為,由破壞而使人產生憎恨的影響力,這影響力將來會導致憂苦和凶禍。 無善無惡的念頭會產生雜七雜八的行為,由這雜七雜八的行為產生沒憂沒喜的影響力,造成不苦不樂的感受。 所以華嚴經上說:‘你應當觀察世界的種種現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注十四) 二、心地的清淨與污染 佛經上把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分為‘清淨的造作’(淨業)與‘污染的造作’(染業)兩種。 ‘善念’、‘惡念’和‘無善無惡的念頭’通通是屬於‘污染的造作’ ‘心不動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別心’(離念靈知)、‘行善而不執著善相’才是‘清淨的造作’。換句話說,清淨的造作超越了善惡的對待。 這個觀念也許諸君不易明白,讓我舉個簡單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惡業,清水就是善業,蓮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這才是真正的清淨。所以真正的清淨超越染淨的對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惡的對待。這超越對待的善,我們姑且叫它‘清淨’。 為什麼要超越善惡呢?因為造惡得苦固然不好,造善執著我在行善也有許多煩惱,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這些名相的干擾。再者,行善雖然將來有福報,可是當這些福報來的時候,一個人難免被福報‘樂’昏了頭,以致於物質享受太過份,起了驕傲心,忘記再繼續種善因,大吃大喝種其他惡業......等。人一種了惡業就會墮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責的人形容為‘三世怨’。其意義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貴,來生有錢沒智慧,有錢沒智慧就會造惡業,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窮苦了。這樣打轉總不是辦法吧!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行善而不希望回報,甚至不執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執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總括一句話:‘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行善不執善相才是絕對的淨業,才是超越對待的最大吉祥。’ 三、一動念就有果報 不只做壞事情才會產生報應,連一動惡念也會產生惡果。諸君如果不信,我引用兩個故事來說: (一)賣瓜的故事 從前梁武帝在世時,有一天他看見一樁奇怪的事情。某甲在賣瓜,某乙先來向他買瓜,某甲說不賣。後來某丙來向某甲買瓜,某甲卻很高興的賣給他。梁武帝看見這種情形,他大惑不解,於是就去問志公禅師。志公禅師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過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師告訴梁武帝說:‘這賣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當他要被處死刑時,很多人都在圍觀,當時某乙和某丙也在場。某乙心裡認為:‘這個家伙罪有應得,活該!’某丙卻認為這死刑犯很可憐,因此就對他產生同情心。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賣給乙,而卻喜歡賣給丙。 (二)衛仲達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衛仲達,他在翰林書院裡面當官。有一次被陰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陰間來。陰間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的檔案都送上來。等到冊子送來時,那裡知道他做惡的檔案堆積如山,而做善的檔案卻只有一小卷而已。 陰司的官吩咐拿秤來,把兩種冊子稱稱看,沒想到那一大堆壞事的檔案反而比這一卷善事的檔案輕。 衛仲達感到大惑不解。他問陰官說:‘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那裡會有這麼多過失和罪惡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個不正的念頭就是罪惡了,不必等到實際行動產生。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衛仲達接看又問:‘那這一卷善事的檔案裡面是記載那一件事呢?’陰官說:‘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興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書建議皇帝不要這麼做。那一卷檔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說:‘你那次建議皇帝並沒有采納,但你這一心念,究竟是為大眾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當時能依照你的建議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現在大多了。’(見感應笃匯編卷一) 由上面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知道起心動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時時為利益眾生著想,我們的福德才能積得廣大。諸君要行住坐臥處處不離善念,請詳閱華嚴經的淨行品! 譬如:當我們睡醒時,應常願一切眾生早日覺悟永恆的真理。當我們下床時,應常願走路不會傷到任何小昆蟲。萬一有小動物無意中被我們踩死了,我們則願它往生佛菩薩的淨土。當我們步行時,應常願一切眾生都能出離生老病死的苦海。當我們出門時,應常願一切眾生能免於煩惱的逼迫。當我們大小便時,應常願一切眾生都能捨棄貪愛和憎恨。當我們洗去污穢時,應常願一切眾生身心清淨,沒有瑕疵或污垢。當我們開燈時,願一切眾生都能夠運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當我們就寢時,願一切眾生身體安穩,心不散亂。 古代有一首詩偈描述:動了善惡的念頭,將來遇到適當的機緣一定會產生果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欲知禍福先問自心。 ‘行藏虛實自家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 禍福因由更問誰? 未曾動念已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 勸君莫做虧心事, 只爭來早與來遲。’ 古往今來放過誰?’ 所以陳希夷的心相篇上說:‘相貌是從內心產生的。心裡頭有了善惡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禍福。’(注十五)又說:‘心地和念頭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惡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為是由內心引發的,仔細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禍福。’(注十六)正法念處經第二十卷上說:‘心能造作一切善惡業,由於心地的好壞所以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果報。’(注十七) 四、心念→行為→習慣→性格→命運 就某方面來說,人實在很像電腦,譬如,電腦能貯存一切‘資料’,人心能貯藏一切‘善惡種子’。 電腦依靠‘方程式’來工作。我們則依照‘習慣’來產生行為模式。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的起心動念、語言和行為一定要特別的謹慎。譬如,選購書本要特別慎重,因為一旦看了不好的書,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種子。看電視也要特別的謹慎,因為假如看了沒有意思的連續劇,不但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還會做惡夢。 我們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嚴防惡念(損人自私的都叫惡念)的產生。因為念頭重覆出現幾次以後就會造成行為,行為重覆出現幾次以後就會產生習慣,習慣根深蒂固以後就會變成性格,有了什麼樣的性格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命運。 所以經上說:‘心地不清淨、不明了’(惑)就會‘造作有善惡力的行為’(業)。善惡的行為發出影響力就會產生苦樂和凶吉的結果(果)。所以業報差別經上說:‘一切眾生都被業力牽引著走,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業惡業而轉動,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種種差別。’(注十八)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的第二卷也說:‘大家千萬不可輕視任何一件微小的惡業,以為做一點壞事不會受罪報。再小的罪,死後不但都有報應,而且絲毫不能幸免,也無法由別人代受果報。’(注十九) ‘心命歌’講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五、惜福才不會折福 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裡,生活越來越奢侈浪費,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諸君必須明白我們今生所享用的東西,無一不是前生種福所感的果報。過分享福和盡情享樂的後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詩告訴我們在富足時常要為貧困設想: ‘處世持家年復年, 總須慮後更思前。 有錢常想無錢日, 莫待無錢想有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