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3) ---- 【正知正念、活在當下】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8421) |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7/9/12 上午 08:04:18 -- 【正知正念、活在當下】 【正知正念、活在當下】 (美佛慧訊:第 九 十 三 期 ) 文/慧琪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人的生、老、病、死,在醫院裡可以說是一覽無遺,本文作者是位護理人員,長期在醫院照顧病患,因此比一般人更了解人在重病時,那種身心的脆弱,沒學佛的人對老、病、死總是驚恐萬分、徬徨無助,尤其是病人在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刻,譬如:需不需要動手術?手術的風險有多高?病危時要不要急救?這些問題對長期修學佛法的出家人來說卻有所不同……。 一個炎熱的午後,一位師父揹著簡單的行囊辦理入院,從外表上看不出師父有什麼問題,仔細一問病史,才知道這位師父的胸痛已久,每次胸痛的時候,痛到他無法再講課,嚴重時,痛到全身冒冷汗,需要暫時停課,靜坐調息之後才能再上課。 師父這次來院住院檢查,完全是隨順居士的好意,並不在他的規劃之內,他常說:他寧可死在講堂(或禪堂),也不願死在醫院。即使他接受心導管檢查,知道體內有三條供應心臟養份的大血管都阻塞得非常嚴重,僅靠心臟上長出的側枝循環,來維持心臟工作,(他這種病被醫生形容為「身上揹著定時炸彈」,醫師也建議這位師父開刀,做血管繞道手術,不開刀要比開刀的危險更大。)最初師父決定不接受開刀,他說:只要活在當下,正知正念以待,就好,沒有品質的生活,還不如捨報,何必眷戀這個臭皮囊呢。 經過醫生勸導,尤其是居士們一再勸請:「您不為自己想,也得為眾生想,太多苦難眾生需要佛法!」。師父隨後決定開刀,並發願手術後,生生世世到苦難的地方,繼續宏揚大悲法門,開導眾生發菩提心,修學佛法,永遠離苦得樂。 心臟繞道手術,是一種危險性極高的開心手術,需要八至十個小時的時間,而且是在心臟停止跳動狀態中,接心臟血管,如果血管接完心臟無法恢復跳動,那就是面臨死亡的境界了。 我看到師父做了接受手術的決定後,仍舊一如往常的整理演講資料、靜坐,唯一的改變,是他身上多吊了兩瓶強心針劑的點滴。師父常說:「凡是不能改變,不值得改變的,就隨他去吧;我唯一能作的就是活在當下,保持正知正念。我相信“所作不失,未作不得”,業果是會相續的,即使往生,來生我一樣會出家修學佛法」。當時只感到他是如此的自在、灑脫,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任何的緊張及罣礙。他唯一要求別人幫忙處理的,是找志工,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因為他不願意別人為處理他的後事而煩惱,更希望能夠廢物利用。 在加護病房時候,當他察覺照顧他的護理人員因情緒不穩而疏於職守時,他不但不計較,反而念大悲咒迴向給她,並適時開示她。因為他認為;逆境正是增長自己慈悲與智慧的時候:對方有煩惱才會情緒不穩,本來這就夠苦的,悲憫他都來不及,又怎麼可以令她苦上加苦呢?更何況不論外境如何,都是因緣和合,自己應當如理作意,保持這一念心的清淨,怎可隨境而起煩惱呢?! 回到病房,師父身上插滿管路,有胃管、呼吸管、傷口引流管、動脈管路、靜脈管路、還有一條導尿管,而胸骨鋸斷後也以鋼線固定,傷口像個拉鍊縫在胸前,這在一般人而言,必定是疼痛萬分。但師父卻不用止痛藥,依然保持靜坐、讀書。手術後的飲食及營養的確非常重要,一般人都認為必需靠魚類、肉類、高貴的營養品才能補充元氣;可是我看師父照舊只吃五榖米飯、燙燙地瓜葉及紅菜、吃點水果,反而將朋友送的營養品轉送給其他病友。我很疑惑他這樣營養夠嗎?但是一直到師父出院前的檢查報告,都顯示他沒有貧血,也沒有營養不良的情形。其實五榖米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並不需要殺生來補充營養,也不用吃一些高單位的蛋白質來增加肝腎負擔。 手術後心律不整是個棘手的問題,只有靠藥物及休息來慢慢調整;可是師父轉到普通病房後,就沒有停下來休息,每天只睡四個多小時,而且訪客不斷。曾經建議在病房門口貼上「拒絕訪客」的告示牌,但師父說不可以,如果有人真有困難需要他幫忙,怎麼可以拒絕呢!真是個大慈大悲的師父呀! 師父可以下床活動之後,他比我們護士還要忙,到處開導其他病人調適情緒,或念大悲咒迴向給他們。醫護人員照顧病人的身體,師父則照顧病人的心靈。每當師父聽到病人憂慮或煩悶不安時,便主動前往病房,開示病人及家屬佛法的安心之道。後來護理人員都習慣在醫院的長廊跟師父打招呼:「師父,您又要去巡房啦!」他似乎只注意別人的苦難,而忘了自己也是個病人,帶著心律不整的身子,到處為人服務。在臨出院前的一個星期,師父的服務對象已擴展到醫護人員及醫院其他部門的同仁。眾所周知,醫護人員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除了面對病人的苦痛,還得承受來自家庭、同儕、及工作的種種壓力;師父都一一給予指導。師父說:也許他前生傷害過許多眾生,今生才有這麼多的病痛,雖然如此,現在能夠不障礙修行,已算是重罪輕受了。「病者,眾生之良藥也」,師父又說:經歷了這場病痛,除了內心非常感念三寶恩德外,此後更要加緊用功,並以大悲心護念眾生,如此才能懺除罪障。為了報三寶恩及眾生恩,他認為這條命是屬於三寶、是屬於眾生的,因此師父出院後第二天,即使有些傷口還沒拆線(醫師囑咐胸骨及傷口要六個月才能癒合),立刻就領眾禮拜大悲懺及開示佛法。 本文重點並不是要敘述師父生病的枝枝節節,而是經由照顧師父的經驗看到佛法的力量,不但能增長大智慧,更能發慈悲心救護眾生。談論佛法容易,但能依照佛法去調伏自身煩惱,活在當下的出家人能有幾人?真心感覺佛教的使命很重,有許多的佛教徒與社會大眾,如同我這個初學佛法者的想法一樣:難道參加法會就能消災解厄嗎?唸唸經、作作早晚課就能稱之為佛教徒嗎?真正了解經文的意義嗎?究竟該如何才能調伏煩惱、增長智慧呢?期待佛菩薩的救苦救難,自己一點都不努力可以嗎?平常鮮少看見僧伽傳道說法,但是在有人往生需要助唸時,就自然而然的想找師父誦經。如果這是大多數人對佛教的刻板印象,就表示佛教界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佛的慈悲及智慧,佛法的安心之道,要如何才能普及眾生,令我們離苦得樂呢? 活在當下,正是我們應該好好思維的方向,摘錄師父的部分講義,供大家分享。 生命的意義只能從當下去尋找:過去的事,因緣業已過去而不存在。不論是多美好且令人懷念,或是多麼醜陋令人追悔,都沒有必要沉緬於過去的情緒中。對過去的懷念或追悔,只是徒增自己的情執,進而干擾對於當下的因緣作出正確的因應。當然檢討與反省過去,以為後事之師是可以的,但卻沒有必要因此而影響當下的情緒。至於未來的事,由於因緣尚未成熟,也是不存在的狀況。雖然可以去計畫、去努力,但未必要執著於它一定得如己所願,而期待的情緒,常常染著著掌控的意圖,因而引發煩惱;即使未來果真能如其所願,然而卻又會如火益薪地長養貪欲,當然如果不如預期,則難免失望或憤憤不平。有時與其憂慮失敗,期待如願,還不如盡己所能去努力耕耘,實在沒有必要因不存在的未來而影響當下的情緒。 排除了執著過去、未來的不存在,所剩下來的,就是「正知正念,活在當下」了!正知者、對當下的起心動念清清楚楚,正念者、能了知當下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緣和合與消散的過程中,是無常的、是無我的也是畢竟空寂的。因而不去取著這緣起的假相,而如如不動的安住畢竟空、第一義諦中。這是修行人應有的智慧與生活態度。如此「先以習成性,次以性養習」,鍥而不捨,所有的苦難,自然就會終止了。 最後以師父的偈語「且隨雲水伴明月,但求行處不生塵。」與大家結個善緣。 後記:聽說師父回到美國後,在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又連續舉辦七天的大悲法會,心中除了隨喜,更希望他不要太勞累,畢竟來日方長,還有很多的眾生須要他護念及教導! 作者慧琪,本名劉惠琪 台灣台北振興復建醫學中心,心臟專科資深護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