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窗下思潮》賞析《西遊記》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10069)

--  作者:wsc
--  發表時間:2007/12/30 上午 07:08:30
--  《窗下思潮》賞析《西遊記》
《窗下思潮》賞析《西遊記》
 
2007/12/10|作者:岑逸飛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書描述唐朝玄奘大師往西天取經,四個主要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

中國四大經典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歷久不衰,其成就不僅在文學上,也是作為理解傳統文化的必讀書,而且對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影響甚深。

其中《西遊記》取西天的故事,家喻戶曉。此書憑藉想像力,洞察世情,在一個神魔共存的世界,將嘲笑、 諷刺和批判冶於一爐。

此書描述唐朝玄奘大師往西天取經,四個主要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其中情節如「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盤絲洞」等故事,膾炙人口。

唐朝僧人玄奘大師往印度取經,歷史有載,而其經歷,經民間神化,成為小說題材。像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等,都是虛構人物。在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期,已有這樣或那樣的傳聞,神異色彩日益濃厚,現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經壁畫,大約作於西夏初年,已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

《西遊記》的作者,最初認為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處機,其後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但姑勿論作者是誰,他顯然是將民間傳說重新構思,經過組織和編寫,使其內容更加豐富多采,故事情節更形完整嚴謹,人物塑造更鮮活有力,而語言文字也十分樸實通達、幽默詼諧。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曾賞析《西遊記》,謂此書「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惚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而事實上,《西遊記》以其奇特的想像,曲折的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表面上描繪一個虛幻的神魔世界,但內裡則有現實社會的投影,特別是取經路上所遇到的妖魔,其貪婪、凶殘、陰險和狡詐,都可說是社會裡黑暗勢力的反映。也正因為妖魔充斥,才反映出擺脫人性之惡和去除人性的怯懦,並不容易。取經之路,不論是肉體的折磨或是精神上的感悟,都是歷盡艱辛。

作者在《西遊記》所塑造的四個主要人物,最重要的是孫悟空。據胡適考證,孫悟空的原型,是取材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的神猴哈奴曼(Hanuman),具有騰雲駕霧、變幻形象的法力。隨著佛教東傳中國,《羅摩衍那》記傳的「楞伽城大戰」(Battle of Lanka)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改編成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

 此一說法,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和國學泰斗季羨林都表同意。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好動,嫉惡如仇,在中國文化已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他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與佛祖打賭。

 他的優點是有大無畏的氣概,天不怕地不怕,拿起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要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缺點則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不受拘束,性急如火,充滿叛逆性。

至於書中的唐僧,與歷史上的玄奘大師自然是大有出入。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他雖是負責取經的師父,但個性則懦弱退縮,雖為人善良仁慈,卻總是過於迂腐而不能明辨是非,常對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有所誤會。

與本領高強的孫悟空相比,唐僧只是個凡人,常被妖怪迷惑。他與孫悟空的關係,看似矛盾,不可調和,而實質上,卻是作者巧妙地塑造了兩個相反相成的形象,是一體的兩面。沒有唐僧就顯不出孫悟空的頑心,沒有孫悟空也顯不出唐僧的善心。然而正是這種相互衝突,故事的情節發展,就可描述了二人走向融洽和睦的磨合過程。

妙就妙在作者在唐僧與孫悟空之間,又加插了豬八戒此一角色,風趣無比,逗讀者開心,令此書生色不少。

 唐僧與孫悟空是一種組合,而孫悟空與豬八戒又是另一種組合。當唐僧遇到劫難,總是由孫悟空來化險為夷,代表積極勤奮的角色;而豬八戒卻是好逸惡勞,膽小怕事,經常要打退堂鼓,更貪圖女色。

 然而這樣一個喜劇形象,缺點和毛病雖多,卻不會引起讀者厭惡,反而覺得他充滿人味,十分真實可愛。

最後是沙僧,在書中似是缺乏鮮明性格的特點,不像孫悟空那樣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追求享樂,但卻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老實、忠誠、內向、情感不外露,且能識大局,有責任心,自從放棄妖怪身分後,就一心跟著唐僧,任勞任怨,而在這四個主要人物之中,沙僧起著平衡作用,擔起調解及團結的任務。調解是止息悟空、八戒及唐僧之爭;而團結則是使四人同心協力,發揮團隊精神。如此安排,不能不佩服作者的高明。

(讀者文摘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