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轉山》刻寫回憶 謝旺霖勇敢流浪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11885)

--  作者:AI
--  發表時間:2008/4/15 上午 07:27:13
--  《轉山》刻寫回憶 謝旺霖勇敢流浪

《轉山》刻寫回憶 謝旺霖勇敢流浪

更新日期:2008/04/14 09:55 【陳淑英專訪】

 雲門第一屆「流浪者計畫」獲獎者謝旺霖,將他四年前以六十天時間,騎單車征服滇藏高原的這段旅程,出版成《轉山》一書,上市兩個月印量即達四萬五千本。

 這趟千里苦騎,他吃足苦頭,從雲南麗江出發,翻越滇藏邊界數座四千米大山,到西藏拉薩,兩千公里旅程,每天至少騎八小時,以致胯下皮破血流,傷口化膿,必須站著騎車。有次趕路,單車被石塊絆倒,前輪卡在岩縫上,後輪和雙腿完全懸盪在斷崖之外,底下就是兩百公尺的深谷,他在驚險中安然爬回路面。

 謝旺霖高中讀了四所學校─從楊梅高中、辭修、及人,再轉到台中一中。原來,他小學五年級時,父母離異也各組家庭,他先跟著爸爸,後來不告而別,轉學到台北自力更生,「我到麥當勞上大夜班,因為上大夜班,可以吃兩餐公司餐」。

 後來,謝旺霖轉考進台中一中,原本對明星高中很嚮往的他,進去之後卻很失望。「白天同學都鼓勵玩,若用功點,會被說假惺惺,其實大家私下又很拚。」他敏感的心,開始對人性感到失望,於是從閱讀中找寄託,尤其在讀完描述一位大學生無聲死在荒野中的《阿拉斯加之死》,他決定去旅行,「如果不能走出去,連認同作者的資格都沒有」。

 高中畢業那年暑假,聯考完,謝旺霖第一次背起行囊旅行,「我一個人從台中坐火車到台北,往花東走,十天花三千塊。」

 那一次旅程,他走路,有便車就搭;住過天主堂、麵攤老闆娘的家、民宿、王母娘娘廟,也搭過酒醉滿眼血絲原住民朋友的便車,好心原住民問他「不怕死喔?」謝旺霖說,「天註定,會怎樣就怎樣吧」。

 花東那眺望不盡的山、俯瞰不及的水,讓謝旺霖第一次痛哭出聲─「經過這趟旅行,我找到人世間還有美好的東西存在。」他也哭,「十七、八歲才見證生命的感動,是太早還是太遲?」

 如果說,十七、八歲的謝旺霖曾被遺忘,那麼,大三那年,首次到西藏的清貧之旅,他連自己都忘掉。

 那年,他因為失戀,一個人躲到烏魯木齊、北疆、西藏,沿著國與國的邊界,「本以為在天之涯,可以找到一個『沒有思念的地方』。」很苦的自我放逐三個月,謝旺霖沒有忘掉初戀女友,卻發現「人原來可以忘掉自己」。

 謝旺霖花三年慢慢把這些回憶整理成書,他不只寫西藏,也寫出流浪心底的記憶─也許是父母離異的家庭背景,預先在他成長的歲月埋下一顆勇敢流浪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