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和生命轉折都有過九死一生的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幾段歷程讓人驚心動魄。
林義守出生台中龍井鄉大肚山上,父親是耕農,從小家窮,附近沒有小學,最近的學校要走到山下,路程兩小時。山上的小孩都沒念書,他也跟鄰居一樣沒有入學。從沒入學,聽起來不可思議,「連八十八歲的王永慶都念過小學,林義守才六十三歲,怎麼會?」事實上,林義守家中九個小孩,不只老四林義守沒書念,家中也只有小妹念高中。
民國四十八年,林義守父親胃癌過世,這一年,他十九歲,離家闖蕩。第一站就落腳高雄,每天住車站對面一天六元的小旅館,「蓋飯店」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夢想。
三十六歲,他已經是高雄「第二大」國統飯店的老闆。從賣布到建築,十多年下來,憑藉著比別人用更多的心和更多的時間,努力小有成就,在建築事業賺了不少錢,很快就圓了第一個夢。
他認為賣東西、蓋飯店,服務的對象太零散,「等到要去收錢,人都跑了、店也關了」,他選擇從鋼鐵加工業出發,中鋼成立後,做它的下游。
他沒聽過武訓興學,但卻在鋼鐵業立足後,興辦學校。民國七十五年,林義守設立燁輝企業的同時,籌設高雄工學院,希望產學合一,提高鋼鐵工業技術水準,八十六年改名義守大學。義守大學成立十八年,去年在全國一百五十所大學評鑑排名第二十五名,前內政部長余政憲就是校友之一。
沒念過書會想辦學校,是母親的希望,也一圓他從未入學的心願!未來一年,即將動工的「義大大學城計畫」,內含銀髮養生文化村、歐洲商店街、別墅區及學人招待所,投資規模近百億,這一階段的完成,將再帶動南部生態的改變,又會是林義守另一個不同境界。
• 生死交關 換肝手術開了二十個小時
林義守每天不停工作,賺不少錢,到四十多歲時,從未病痛的他突然有腳腫現象,他才第一次進醫院健康檢查,發現肝硬化。這是他第一次健康受威脅。經人介紹,林義守北上到台大醫院就診,定期追蹤。一直到八年前,例行肝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長了一顆三公分大的腫瘤,也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肝癌,從此開始與肝病艱苦奮戰。
林義守的主治醫師、台大副院長黃冠棠,為確定診斷,找他的老師許金川會診,當許教授證實是肝癌後,商請台大名刀手肝臟手術權威李伯皇教授動了手術。
林義守第一次聽到要開刀,他想「人都會生病,能開刀都算是好的。」他當時問許金川教授「肝硬化會不會好?」許金川回他「如果肝硬化會好,就可以得諾貝爾獎了。」不過林義守不氣餒,平常心面對,而且接受長期追蹤治療。
動過肝癌手術後,林義守照常每天七點多起床,工作到很晚,一天平均工作十五小時。不到一年,肝腫瘤又復發了,但這次部位太深不適合手術,只能使用栓塞治療,之後又接受過幾次酒精注射治療,林義守受了好幾次苦。
四年多前,原有的肝硬化痼疾及肝癌,經過幾次治療,肝機能卻越來越退化,不僅眼睛、皮膚出現黃膽,在南部還發生幾次肝昏迷現象,生命垂危。他的主治醫師告訴他,要活命只能靠肝臟移植。
然而就在此時,禍不單行,林義守因八十三年提出一千一百二十億元濱南大鋼廠計畫案,知名度大增,但也因樹大招風,在他等待換肝的緊要關頭,被檢舉虛開發票逃漏稅,牽連濱南案的財務報編。雖然兩年後此案獲平反,還他清白,但其間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在國內肝臟來源是一大瓶頸下,換肝並不容易。但依林義守的財力,到美國或日本取得肝臟進行活體移植並不困難,但他仍決定留在台灣等待,接受他最信賴的台大醫師,在台大進行換肝。
這一等就是一年多。其間,家族成員不少人想捐肝,他都一一回絕。林義守和家族成員關係非常親,不只自己子女、兄妹,連姪輩都走得很近,但他從不曾開口表達「愛」,林義守用「拒絕」的行動說明對家人的感謝。
九十年十二月,人在高雄辦公的林義守,突然接到台大外科李伯皇教授打來的電話說已經有肝了,要他立刻趕往台大醫院準備當天就接受換肝手術。林義守有一位在台大醫院任職的友人,十多年來,一直是醫生之外,最知道林義守身體狀況的人。這位友人回想起林義守隻身到台大換肝的情景:「林董是從急診室送醫的」。友人一面幫忙填寫住院資料,醫生緊急推著林義守進手術房。
林義守知道要換肝的對象是一位剛往生的年輕人,就更有信心,但換肝手術時間拖不得,李伯皇早已準備就緒,在手術房等著親自操刀。這個刀,李伯皇及台大醫療團隊足足開了二十個小時才完成。
• 開刀後三天 在加護病房開始批公文
林義守的換肝手術非常成功,但是換肝後,病人通常要在加護病房觀察兩個禮拜才能轉入普通病房。手術後剛甦醒的林義守,馬上就喊著要轉到普通病房,方便處理公事。
李伯皇禁不住林義守的一心一意想轉到普通病房,勉為其難同意提早一週讓他出加護病房。但最令護士印象深刻的是,林義守開刀完第三天,就在加護病房開始批公文。
向來是醫生口中「最聽話的病人」,此時林義守反成了護士口中「最不合作的病人」。林義守讓醫生護士見識到什麼叫過人的毅力,不過,也讓他們十分擔心。
林義守在加護病房熬到第五天,已按捺不住,再度要求離開加護病房,但因碰到星期六,醫生擔心假日轉到普q病房,萬一有狀況,比較難處理,林義守只好再待兩天,整整住了一個禮拜的加護病房才轉到有電話可打,有同仁可以進來報告業務進度的普通病房。
外界有所不知的是,林義守在加護病房簽的字,可不是一般公文,林義守當時忙著處理的有一部分是燁隆股票出售給中鋼的集團大事。
當時媒體也報導了林義守燁隆股票出售給中鋼的消息,不過,外界都以為林義守人在國外,而且是因財務不佳之故,事實上,完全沒有人知道,他正在台大醫院進行一項大手術,出脫持股只是旁人的勸告,以防身體的萬一;但更沒有人知道,這項簽約竟是在台大醫院的加護病房完成的。
林義守從加護病房轉往普通病房後又住了十九天,住院近一個月的日子,他除了推出手術房的那兩天是「昏沉期」,強迫休息外,其他時候都是身體沒動,腦子卻沒閒著。
這段時間也正好是公司最低潮的時候。投入七年的「濱南大鋼廠案」,由中鋼接手,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全球企業陷入不景氣,國內企業接二連三不支倒地,燁隆集團也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財務吃緊。
林義守求生意志堅強,對生命態度樂觀,即便在生與死一線之隔,他也沒有交代後事、立下遺囑的打算。他的信心,加上他也沒把真實情況完全告訴家人,所以他的夫人和小孩、公司重要幹部多半只知他有肝病,但不知他病情的嚴重性,要換肝知道的人更是非常少。
少數知道的友人都一再勸說一定要有所安排,林義守才召集了各事業體的總經理,交代資金的運用,同時也決定處分燁隆,轉由中鋼接手,因應集團壓力和可能的萬一。
• 健康、財務壓力在身 興建醫院夢想仍然實現
蓋醫院也是他心頭大事,從向台糖買土地到向教育部等單位申請蓋醫院,行政繁瑣,拖了幾年,准設時,卻碰到景氣谷底,以及肝病的惡化,只是經歷這麼多波折,林義守從未有過打消或延後蓋醫院的念頭,仍毅然決然以個人力量捐資興建醫院。
八十四年林義守母親過世那年,他財力不弱,所以辦完後事不到半年,他便開始購地申請醫院。只是,拖到九十年動土,集團已要向銀行申請紓困。
林義守沒受到病情和財務的影響,義大醫院如期在高雄燕巢完成動土。義大醫院動土,代表接下來林義守將承受更大的體能以及財務挑戰,但他的意念驅動他「非做不可」,而且「要做最大、最好的」。
林義守會對蓋醫院企圖強烈,除了母親臨終前半年,他一天數次往返醫院,對醫院陰暗恐怖的感覺不佳外,發願要蓋「一所最好的醫院」。另一種心情就是,他以一個長達一、二十年的肝病病友,想蓋一家現代化的醫院,讓病人獲得更多的照顧和安全感——就像走進明亮、溫馨的義大醫院,反而不像跑醫院而像逛飯店。
從年輕到現在,林義守除了在工廠走動,幾乎沒有休閒,吃得簡單,穿著更不講究,一隻手表戴了幾十年,除了投資,沒處花錢,近幾年常跑大陸,經常是當天往返。他說:「王永慶不都這樣,到國外一下飛機就看工廠,開始開會?」
林義守只和王永慶見過一面,對他佩服至極,很多想法與他接近,但王永慶身體好,他自己肝硬化,又換過肝,對生命的體會應該不太相同,「起碼腳步放慢,生活更優閒」,不是很多人終極一生,最後的體會竟是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今年拜原料景氣復甦,旗下的燁興、燁輝股價從低檔大幅攀升。今年三月,未上市的燁聯通過與上市的燁興合併,燁聯得以連帶上市,持有燁聯股權六成的林義守,無疑是景氣好轉的超級贏家。雖然換過肝後,要更珍惜生命,但他卻選擇比以前更忙碌的日子。
六十三歲了,還這麼的認真、打拚,追求的究竟是什麼?為何不是規畫交棒退休,享受含飴弄孫之樂,或打球消遣為健康的身體鋪路?
林義守說,人都會往生,有多少日子能留在社會?以前的人,平均活到五十歲,現在延長到七十五歲,這二十五年都是多的,能做就盡量做。「很多人以為像我這樣忙碌很辛苦,但我不覺得」,他還是以王永慶為例,「世上總是要有一些憨人,做一些事。」
四月十五日,台灣第一家像五星級飯店的高級醫院——義大醫院開幕。這家醫院是在林義守換肝的同時動土興建的,現在開幕啟用。對林義守、對醫院,都是新起步。
很少遺憾或後悔的林義守,倒是對「當初如果大鋼廠蓋得成,兩年就已回本」這件事有點可惜,以市場需求而言,他認為,現在還有蓋一座大鋼廠的必要,只不過成本已經墊高三分之一,如果要做,「只有中鋼和台塑有條件」,至於他,已經不再想這件事。
林義守,人保守、言行低調,財務規畫也很穩健。他說,「投資前,通常先想兩件事,一是考慮資金,二考慮市場,兩樣都行得通,就全力以赴」,如遇阻礙,就靠持續溝通。自有資金不到三成,林義守從不貿然投資。林義守雖曾財務吃緊,但多少人撐不下去,他仍正常繳息,且開始谷底翻升,他所面臨的問題應是全球性景氣、而非個人的財務操作。
• 事必躬親 心裡想的是「怎麼做最好」
一個人能同時面對生命中最嚴厲的兩大考驗,一定有過人毅力和執著,他的人格特質必定蘊含巨大能量,才能讓差一點死掉的人,還有心力完成大醫院,差一點奄奄一息的事業,還能再攀頂峰。
從小家境清寒,沒錢,讓他受很多苦,但他追逐的卻不只是財富,他心裡常想的是「怎麼做最好的。」從蓋房子賺錢後,投資飯店開始,「國統」就是高雄第二大;不鏽鋼廠是全球第七大,全亞洲第二大,大中華的第一大,義大醫院開幕後則是南台灣最新最好的。
換新肝重生時,醫院正大興土木,但他每天照去義聯上班,傍晚去醫院監工,「後來,乾脆擺張床放在陳宏基院長的辦公室。」林義守做任何事都親力親為,連換個地板或座椅的顏色,他都自行決定。
陳宏基陪他走訪美國最先進的紐約Sloane-Kettering醫院、德州堪薩斯市MD Anderson醫院及日本著名醫院,「有時還沒到台灣,義大醫院的工程已經重新修改」陳宏基院長說。
沒進過學校,但在當兵時念過一個月的注音符號班,就能看懂報上大標題,後來也養成天天看報,資訊不脫節的習慣。對文字有天分,對數字也天賦異稟,過目不忘,一眼就可揪出財報問題。不但如此,林義守看公文時,還會改正總經理的公文。可別以為林義守很不信任專業,亂改「總經理公文」,反而,他最大長處之一就是信賴專家。
在義聯集團工作三十年的燁聯鋼鐵總經理楊森隆說,林義守具備很多成功特質,企圖心強、格局大、善用專家,有孟嘗君的味道。
不過,事必躬親,對有些主管也形成壓力,轉而投效王永慶和投效華新焦家的郭炎土和張文春離職前臨去秋波,對林義守有微詞,讓林義守的用人受到不同評價。林義守從不回應。林義守認為,「說離職員工任何話,都代表老闆的小氣,同仁曉得實情就夠了。」
再樂觀的人,恐怕都難找像林義守把換肝手術看得比開盲腸還輕鬆以對,難怪與他共事三十年的楊森隆會用「大格局」來形容他老闆。儘管林義守面對的是存亡大事,但事業和家庭都沒因此亂了腳步。
他的管理風格,說寬也嚴。寬是因待人厚道,嚴是因要求很高。林義守說,他的用人:能力、專業、外緣都很重要。但是「能力一樣,我選擇操守好的;專業一樣,我挑選面相福氣的。」在社會大學修了四十多年學分,識人,林義守有他的一套哲學,這套觀人術,用在義聯集團,慢慢也成了文化,放眼義聯集團四大事體的負責人,不管是校長、院長、總經理,幾乎都有很好的修養、做事勤快,外貌端正。
身為集團大家長,林義守以身作則。他平日最常勸公司主管,「做人要大肚量」;他個人對於外界的批評,他的態度向來是 「船過水無痕,好也過了,恩怨也過了,如果都要追究,追究不了。」
看林義守的故事,不只是看一位沒念過書的大富豪,也看到一位工作狂、人生像白水一樣而無悔的「憨人」,一位看似平凡的人,內心卻蘊含無限能量,在日本被稱為「鋼鐵教父」的企業家。
一般人對百億富豪的想像,在林義守身上,恐怕得重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