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18818) |
-- 作者:AI -- 發表時間:2009/9/8 上午 04:52:19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求學之人,學必有師,故稱弟子。所求之學有其先後。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首為德育,先正其心也。後為文學,游於藝也。 「入則孝」。此說在家庭必須孝養父母,身心俱安,而養心尤為重要,貧士菽水承歡,即是盡孝。 「出則弟」。「弟」亦作「悌」,讀替音,又讀第音。出外求學,或作他事,則行弟道。皇《疏》:「善兄為悌。」邢《疏》:「弟,順也。」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長,敬順兄長,以順親心。是謂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長於己者是為出則弟。 「謹而信」。行為謹慎,言而有信。竹氏《會箋》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以證信屬言,謹屬行。 「泛愛眾」。博愛眾人也。與眾人交往,注重博愛,以養其平等容眾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親仁」。擇仁者而親近之。泛愛眾,無選擇。此從仁者學習,故須選擇。 「行有餘力」二句。「行」是實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餘力。弟子求學,當先以此五事為本。行此五事,非無餘力學文,是言學文先求其本,無本之文不可取。故雲,「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文」,馬融注:「文者,古之遺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遺文者,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是也。」 (陸隴其《松陽講義》:大抵人之氣稟雖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從小便習壞了。氣稟不好的,固越習越壞,即氣稟好的,亦同歸於壞。童蒙之時,根腳既不曾正得,到得長大時,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頭改悔,發憤自新,也費盡氣力;況改悔發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養之道失也。後世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無論矣,即有能教者,又都從利祿起見,束髮受書,即便以利祿誘之,不期其為大聖大賢,而但願其享高官厚祿;這個念頭橫於胸中,念頭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實,只求掩飾於外,可以悅人而已。教學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壞哉。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為俗人也。) |
-- 作者:good -- 發表時間:2009/9/9 上午 11:54:12 -- |
-- 作者:小師兄 -- 發表時間:2018/2/1 上午 09:0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