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八撇步,父母不偏心 學大禹治水疏通幼兒情緒 種下信任、有趣與感謝的種子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26865) |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5/4 上午 09:25:48 -- 八撇步,父母不偏心 學大禹治水疏通幼兒情緒 種下信任、有趣與感謝的種子 八撇步,父母不偏心 作者/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偏心、不公平」有時是孩子心理的一種感受,大人從對待孩子中,學習如何公平不偏心,無疑是種自我覺察與問題解決的親職教養過程。當孩子說大人偏心、不公平,怎麼辦?
有時孩子覺得父母偏心、不公平,往往來自於: 為什麼你總是先和姊姊說,不是對我說;為什麼你總是先問弟弟,不先問我。建議您,在即將與孩子對話時,隨時提醒自己在說話與招呼的次序上,平衡一下順序。有時先叫姊姊,後叫弟弟;有時先叫弟弟,後叫姊姊,孩子會覺得舒服些。 建議2:仔細收藏溫馨的約會時光 在孩子眼中,有時看待父母與其他手足的關係,總容易覺得大人特別關心對方;有時孩子希望父母給自己的關注是全部,而不是兄弟姊妹剩下的。其實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許多零碎的時光,足以讓父母選擇與孩子其中之一,進行親子兩人的約會獨處時光。對孩子來說,小小的兩人約會獨處,是大大的幸福享受。
為了減緩孩子太過於注意父母對誰比較公平、比較偏心,父母可嘗試另一種生活選擇:以全員出動、揪團號召的方式,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全家共同體驗的凝聚感,降低對於個別需要被注意的感受。
當孩子常掛著父母「偏心、不公平」的言語,多少也反映孩子較聚焦在父母如何看待彼此,而忽略了手足之間的美好相處。建議父母儘量將正向能量與手足之間的關係做連結,多引導孩子去看見對方與自己的好關係。
有時孩子抱怨父母偏心、不公平,是因為父母在處理手足爭執或衝突時,覺得自己受到不平的對待。而這可能來自於父母不假思索的要求,例如「你是哥哥,就讓弟弟嘛!」當孩子彼此之間發生爭吵時,父母不用急著馬上介入,先觀察孩子如何解決。如果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還無法解決,此時再引導或提供適合孩子的解決方式。
有時父母對於孩子老愛抱怨「偏心、不公平」,很容易顯得不耐,進而習慣以理所當然的語氣回應:「你是姊姊,本來就應該讓弟弟。」這些看似義正詞嚴,其實聽在孩子耳裡,無疑是將親子溝通的門重重的拉下。建議您嘗試去體驗孩子對於父母偏心可能存在的感受,試著幫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媽媽猜,是不是我常常抱弟弟,你覺得我很偏心,所以嫉妒,甚至於難過?」
當孩子常脫口說出:「偏心、不公平」,您可以反問孩子什麼是公平?試著讓孩子說說看自己的想法。從孩子的陳述當中,可以讓我們仔細推敲並了解孩子的公平概念是否成熟。當然,讓孩子合理的說出心中的抱怨,總是一扇情緒的抒解窗口。或許,在孩子的想法表達中,還真能讓我們看見:自認的公平,還真不公平。
當孩子說「偏心、不公平」時,父母也許會理直氣壯的認為「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來的偏心不偏心?但話題一轉,想想另一半比較疼誰?愛誰?護誰?您似乎又會斬釘截鐵的表示「你媽媽最疼弟弟」、「你爸爸最愛姊姊」之類的話。請記得,不要刻意在孩子面前說誰疼誰。這些話語,在孩子的耳際反覆傳來傳去時,其實很容易讓孩子在心中對於父母存在著不同的感受,當然偏心、不公平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第22期〈家,變了,如何重塑家庭力?〉) |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5/4 上午 09:27:07 -- 種下信任、有趣與感謝的種子2011/03/28孩子不同的反應來自不同的家庭教育。 家,是最安全、愛你最深的地方;但也可能是最脆弱、傷你最重的地方。
|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5/4 上午 09:28:28 -- 期待節日,因為愛與承諾2011/02/17期待節日,因為愛與承諾 節日對小小孩的意義是什麼?是禮物?是全家歡聚的日子? 節日對幼兒而言,是與「家」緊緊相連的! 因為家,讓他永遠有信心、給他不變的承諾,學會彼此相愛。 那天一到學校,還來不及放下手提包,小小的普麗、萊拉、歐文,東鑽西扭的墊著腳尖,塞給我一張張他們畫的聖誕卡,同聲說著:「聖誕快樂!」卡片的內容也很一致,都是微笑的臉呀、心啊、花的。除了感謝外,不禁心想:「幼兒對節日的感覺,就像過生日一樣。作品的表達方式,也都很一致,都那麼快樂!共度節慶,對幼兒來說,好像很重要呢!」 一樣的愛你,一樣的笑臉 有一天,我正清理書房,發現在堆積成山的紙張、書本、和文件裡,女兒寧寧從四歲開始,不斷寫給我和她爸爸的「情書」和感謝紙條。不管紙張大小,是否重要節日,紙條上寫滿的是一句又一句的「謝謝」、「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我好想你。」而在紙上飛舞的,也總是微笑的臉呀、心啊和一朵朵的花! 從四歲到十四歲,從歪歪扭扭的字跡到工工整整的書寫體,變的是她的心事;不變的是那專一、持久,「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那些來自心底的愛語和依戀。 以前,看見那些一成不變的內容,我總會建議孩子做一些文辭或圖案的變化,例如:「你可以寫或畫○○○○……呀?」 此刻我方才明白,幼兒在寫畫內心世界時,所用的語詞和圖案如此固定,不是因為沒有創意,而是那些語詞和圖案已成了孩子世界裡的特定符號,有特定的意義和情感。 放聖誕新年假的前兩天,我們班上舉辦了聖誕晚會。家長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將小小的閱讀角落擠得水洩不通。孩子們表演完後,照慣例我都會說上一番不短的感謝詞。但今年我一反常例,感謝詞只有三句,我選擇了一一唸出我在表演前訪問孩子們的話。 我問孩子今年的聖誕願望,以及想感謝什麼? 他們的回答很簡潔、單一,不外乎: 「我想感謝媽媽/爸爸,因為我愛他。」 「我想感謝媽媽/爸爸,因為他給我聖誕禮物。」 這些話聽起來,一點兒也不新奇,也不充滿救世情懷;甚至你可能會認為:「孩子這麼小,怎麼這麼世俗化?答案如此一致?」但事實如此嗎? 節日的意義是什麼?工作的我,把它視為假日,不用上班;當老師的我,把它和歷史意義與教學課程劃上等號。當媽媽的我,把它視為該放什麼裝飾品的日子。「節日」對許多大人來說,是一項例行工作,而這項例行工作有沒有價值呢? 此時,從幼兒的角度看,我才看到「節日」的重要意義,也領悟了一件事:幼兒心目中的節日,是與「家」緊緊相連的! 因為有家,每到節日,總有人為他張羅特別的事物,帶他逛特別的市集,讓他吃特別的食物。因為特別的形式,每個節日都有它特定的傳承意義;因為有人特意張羅,每個節日都有獨特的家庭記憶。家陪著他,度過童年的每一個節日,走過年少的每一個特別日子! 家,讓他永遠有信心、給他不變的承諾,學會彼此相愛。 等待的信心 與家人歡度節日,成了一個有信心的等待。因為孩子知道,在那個節日,爸爸媽媽一定會張羅一樣的事物,讓全家大小的期待,得以共同實現、共同完成。四歲的妮可對我說,「昨天爸爸媽媽把聖誕樹買回來,我們全家一起把它裝飾好。媽媽說我從小寶寶開始,就會幫她掛鈴鐺了!」看妮可開心的樣子,我了解到「節日」中不變的形式,建立了孩子對家的信心,他們的期待,都會年復一年的一一實現! 不變的承諾 與家人歡度節日,也成了一個不變的承諾。孩子知道,在那個節日,他一定會收到爸爸媽媽給的特別東西。五歲的路克,在回答我的問題時說:「我想感謝媽媽,因為她會給我聖誕禮物。」基於好奇,我問他:「你一定會有禮物嗎?」他想也不想,堅定的說:「媽媽說會就會,你可以信任她。你也可以相信聖誕老公公,他也從不忘記我。」聽這個孩子對家人、對世界的信任,我了解了節日中的重要角色,不是禮物,而是成人的用心。他們對節日的用心安排,讓孩子明瞭有人是這麼的愛著他們。而那種愛,永遠可以信任。 聽完路克的解釋,我想到自己的媽媽。直到現在,不管我在多遠的地方,每到節日,我一定會收到媽媽寄來的特別包裹。二十幾年來,我都得費力的打開那裹著一層又一層報紙的快遞,因為媽媽要我吃到最完整的月餅、最新鮮的肉酥……。 學會彼此相愛 與家人歡度節日,也成了一個學習彼此相愛的機會。以前的我,對每個節日要安排孩子們製作送給爸媽的禮物和卡片,只覺得是例行公事,並不抱太大的熱情。直到這幾年來,重新回首看十四歲的女兒和十二歲的兒子,從三歲上學開始,做給我和他們爸爸的禮物(像聖誕吊飾、母親節別針……)和卡片,才突然意識到美國學校教育,從小就重視引導孩子在節日時為家人付出的深遠意義。 從小就教導孩子,不只「受」、也要能「授」。從小處,就引領孩子了解,不要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引導孩子,從自己能力範圍所及,力行感恩。 前幾天,我去百貨公司為家人和班上孩子挑選聖誕小禮物。我並不孤獨,有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人,心裡都記掛著誰需要什麼?誰喜歡什麼?頓時,我覺得我與那些人心靈相通,我們都在述說一個最珍貴的幸福:「我愛我的家。」 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裡,我們無法向孩子保證一個無憂的未來。我們唯一的許諾是:「在我有生之年,我會帶著你走過每一個平凡和特別的今天。」 平淡中的雋永和幸福 前陣子,我常常抱怨先生,為什麼不寫些像網路「愛語錄」般的深情文字給我,連抄都不會抄。現在想來,自己好笨。真正的愛語,來自內心。心底深處的愛,像活泉,不需刻意思考、也不用強加修飾;真心的話,自然會流露。就像孩子一再重複寫「媽媽我愛妳」、「爸爸我好喜歡你、好想你」等話語,表達著孩子對爸爸和媽媽唯一、不變的愛。 看著手機裡,遠在台灣的先生,留給我那讀來一點也不浪漫的節日簡訊:「為我們保重。」心中霎時懂了,我就是他和孩子的家,他就是我和孩子的家。人世間,還有什麼會比家人的愛更堅強呢?夫妻間真實的愛,是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逐漸實現;親情間的愛語,是以平淡無奇的語言,在一天天的生活中、在每一個共度的節日裡落實! |
-- 作者:小師兄 -- 發表時間:2014/4/6 上午 03:4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