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別在別人面前責罵孩子!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27824)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7/4 上午 09:59:51
--  別在別人面前責罵孩子!

別在別人面前責罵孩子!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對孩子而言,責罵是相當私人的事情,有的孩子甚至視之為一種侮辱。孩子必須要嚴守紀律,但父母也不是爭吵時絕對的贏家,他們也得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因為誰都不想丟臉。不論孩子,還是父母,都想成為贏家。旁觀者並不受歡迎,因為只要有旁觀者在,雙方之中總有一方要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責罵孩子,請關起門來

責罵孩子這件事需要小心處理。因為這不只關係到為什麼要責罵孩子,還有關係著雙方複雜的角色扮演。角色分配很清楚。開罵的人為侵略的一方,通常會先開攻,而孩子就自然扮演防禦的一方。在吵架的過程中,雙方都企圖為自己辯護。父母開攻,責罵孩子,表示對孩子的行為舉止或人格有所批評。比方:孩子說謊,或是沒有整理房間。但,不論是罵人的,還是被罵的,都不好受。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受到責罵時,都讓他們覺得很難過。

經常有些父母,沒有經過仔細考慮,就在孩子的兄弟姐妹、祖母、朋友或親戚面前責罵孩子。很多父母沒料到這會引起的反效果有那麼嚴重!有愈多旁觀者,加諸孩子身上的壓力就愈大。若在其他人面前受到責備,孩子會比平常更覺得難過。所以說,父母若是在別人面前責罵孩子,對孩子來說,就是種侮辱。

雙方的事情,由當事者二人來解決,才是上上之策。對孩子來說,只面對一方的批評,會比較簡單,而不用擔心還要受到其他人的指責。只有父親或母親一方跟孩子針對事情做討論,才是最佳狀況。

不要管旁觀者怎麼想,也不需要因為他們在一旁觀察,就覺得一定要跟他們證明什麼,好像其他人才是最懂得解決問題的人一樣。也不需怕其他人的幸災樂禍,因為──當事者不是他們呀!

--------------------------------------------------------

在別人面前爭吵並不恰當。不管是對事情本身,還是被罵的人,都沒好處。不論是大爭吵,還是小爭執,最好讓事情侷限於當事者雙方之間,會比較好解決。

--------------------------------------------------------


避免在眾人面前爭論

可想而知的,孩子都會想要博得認同,於是,就會對那些忍不住要插嘴或干涉的旁觀者下手。這樣一來,會把原本雙方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弄得很複雜。不久,原本爭論的重點,反而在旁人瞎攪和之下,把焦點模糊了。而這些「配角」們通常會造成讓人不開心的結果。這是我們在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中,都一再驗證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把事情侷限於當事者雙方間!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會感謝你這麼做。

在另一半面前罵孩子,只會把問題更擴大

有時候,另一半要是加入戰局,通常對孩子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孩子常常能成功地把父親或母親拉到自己這一邊來,形成二對一的局面。你猜,哪一邊會贏呢?

在另一半面前罵孩子,結果通常都不怎麼好。通常另一半會覺得他有義務要介入調停。所以,不管是維護孩子,或者幫忙一起罵,總會對一方不利。

--------------------------------------------------------

如果旁觀者想介入,務必請他們不要插手。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冀望從介入者身上,得到任何支持。

--------------------------------------------------------


暫緩處理,不代表問題不存在

若另一半企圖維護孩子,孩子就很難達到負責管教的那一方所希望的樣子。這樣一來,父母的教養會變得毫無成效,因為另一半的介入會阻礙所有事情的進行。這時候,可能出現的經典說詞就會有:「不要那麼嚴格嘛!」、「也沒那麼嚴重啊!」或者是「別管她了。她還是個小孩子呀!」其實,這些話,反而會導致將來問題變得更嚴重。孩子雖然暫時可以擺脫困境,但是問題還是存在,因為想要管教孩子的一方,並沒有機會把他不滿的情緒表達出來。這種沒有獲得解決,或者沒有好好做了斷的問題,可能會像回力棒一樣,不時地產生,不斷地造成困擾。

父母雙方要同坐一條船

想要解決問題,父母雙方應該要站在同一陣線,而不是互扯後腿。雙方要能有共識,對於孩子的管教,哪些事情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就算了;哪些就非得責罵不可。這樣才能避免親子間衝突的產生。

父母若是能站在同一陣線,也有正面的附加價值:孩子就不用還去考慮要不要把父母的責罵當真。因為他很快就會了解,父母並沒有相互對立,所以無處求助。

當然也有可能另一半加入戰局,反而對孩子不利。想想,一個孩子如何對抗兩個大人呢?對孩子而言,即便自己有再好的理由,也沒有機會可能贏過父母。遺憾的是,這種情形,其實還蠻常出現的,而且是以無預警的方式出現。

--------------------------------------------------------

父母應該達到共識,哪些孩子們的「惡行」要加以責罵及訓斥,哪些則不用。父母雙方應該是同一鼻孔出氣,而不是彼此吐槽。

--------------------------------------------------------


不要在孩子的兄弟姐妹面前責罵

處理兄弟姐妹間的關係,是相當困難的問題。兄弟姐妹雖然彼此相愛,但也很容易吵架。當孩子發現,要是跟父母說其他兄弟姐妹的壞話,或打小報告,可以免去自己挨罵時,孩子很有可能會自私地、毫不留情地去做這樣的事。特別當事情可能會惹得自己挨罵時,孩子或許會去編造一些複雜的情節,或故意使些小詭計。像這類打小報告的目的無他,無非就是為了要讓其他的兄弟姐妹挨罵。而父母其實常常無法看穿這種陰謀。

識破兄弟姐妹之間的詭計

來看看安東(四歲)的詭計吧!

當他要捉弄奧斯卡(六歲)時,他就會跑到媽媽那裡去,說些子虛烏有的事情來抹黑哥哥。但是媽媽卻看不出這個詭計,因為她不相信安東會做出這種事情。但事實上,安東確實有抹黑的能力。當哥哥因此而被罵時,安東就覺得很開心。這是他證明自己的能力可以凌駕於哥哥之上的方式。

媽媽是以正常的角度來處理這件事情。她希望孩子們能互為榜樣,彼此學習。年紀較大的孩子,應該要能比較理智。但是結果卻不是如此。所以她當著弟弟的面責罵哥哥。其實,父母應該要隨時注意一下,免得自己淪為孩子間權力較量的工具了。

--------------------------------------------------------

要是在兄弟姐妹面前挨罵,孩子會覺得特別沒面子。其他兄弟姐妹,也可能利用這項弱點,作為往後要與孩子作對時攻擊的把柄。

--------------------------------------------------------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7/4 上午 10:02:28
--  

Q:寶寶不愛青菜,怎麼辦?

A:「青菜?噁…我最討厭了!我不要吃啦!」
「吃菜菜會漂亮唷!吃一口!」「不要!」
「你把菜菜跟飯飯一起吞下去就好啦!」「不要,菜菜好臭!」
「亂講!快吃!再不吃,就通通不准吃!」

你家的小朋友,是不是每次吃飯就會開始賴皮的將青菜撥到碗外面?然而不論好說、歹說,他都還是不願吃一口?這該怎麼辦呢?

先從挑青菜開始
很多青菜因為有「草」味,又有纖維會妨礙咀嚼,因此導致很多孩子對於青菜常是敬謝不敏!因此我們在挑選上,不妨先下點功夫,例如可以先選:蘿蔔、馬鈴薯、玉米、青豆…等蔬菜;因為它們除了少梗、少纖維,也都屬味道淡、且又帶點甜味的食物,這對孩子來說,實在沒什麼理由好討厭!或者,我們也可將菠菜、高麗菜、大白菜、花椰菜…等蔬菜先燉爛後切碎,再跟其他食物攪拌後餵食。這既可讓纖維被切斷,連「菜味」都顯得不那麼重了。另一方面也最好避免一開始就選擇苦瓜、芹菜…,因為這類味道重、纖維長的蔬菜,否則,可能就此把孩子給嚇住了!

再從烹調上著手
既然孩子一看到青菜,就會有想把它挑起來的慾望,那麼,我們乾脆就把它「包」起來,來個「眼不見為淨」吧!例如我們可以先把菜切碎後,跟飯一起煮成菜飯或蔬菜粥、或跟絞肉和在一起煎肉餅、蒸肉丸、包水餃,或跟雞蛋一起打成蛋花,煎成蛋餅,不但「菜」不見了,連吃起來的味道,絕對有別於「嚼菜根」哪!甚至也可以將蔬菜直接加蜂蜜、加水果打成蔬果汁,既新鮮營養,又清涼順口,夏天來喝,最棒了!又如果孩子對蔬菜只是小挑食,並沒有很大的排拒力,我們也可以把菜夾在漢堡裡、捲在壽司中;或是利用咖哩、葡萄乾、花生粉、沙拉醬、蕃茄醬…等孩子愛吃的配料,配合起可愛花俏的排盤裝飾,讓蔬菜看起來可口宜人,孩子自然就會願意吃下去!

最後用遊戲收場
小朋友真的是相當活潑可愛,而且想像力相當豐富;如果我們可以利用「蔬菜」來玩「遊戲」,相信也是夠吸引人的!例如我們可以說:「哈哈哈!小力是蔬菜大怪獸,一定要吃蔬菜才會變強壯!ㄚ…ㄚ…ㄚ…小力的嘴巴張的夠不夠大呀?不夠不夠,青菜進不去呀!ㄚ…進去了進去了!快咬快咬!把它吞下去!小力是強壯的大怪獸!」也可以利用孩子對於故事或卡通主角的認同感,發展出對蔬菜的接受性,例如在「達達長大了」一書中,父母可以利用圖畫書主角的經驗,轉換成為孩子可以理解的概念,像是:「達達想快快長大,可是剛開始他都只吃肉肉不吃青菜水果,身體不健康,所以就長不高。不過後來怎樣了?對…他聽了媽咪的話,把菜菜都吃下去了,而且好快,他就長高了,對不對?那小力想不想長高呀?長得跟達達一樣高?」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下,通常是很願意配合劇情的。

另外,當孩子不愛吃青菜、或不愛吃某種食物時,用其他食品來補充不足的營養,也是一種簡單的辦法;例如:可以利用水果、果菜汁…等形式代替,千萬別用強迫的方式,否則可能會造成孩子更強烈的反彈。想想,與其讓用餐情緒緊張,倒不如轉個彎換個方式解決,大家都快樂呀!不過,也請別忘了,在孩子把菜吃光的同時,要給他鼓鼓掌唷!


--  作者:樵夫
--  發表時間:2011/7/4 上午 02:50:05
--  

通常小孩就是這樣被寵壞的,把飯吃完是一件本來應該的事,

現在卻變成一件值得鼓勵的事,就是這樣顛倒,現在的教育才會一榻糊塗。

我們不應該教育小孩只喜歡他喜歡的,要教育它該知道的,

這樣才不會越來越自私。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當我們說到修心這兩個字,好像跟洗腦很像,因為關於洗腦的某些宣傳影響了你,但這裡要談的並不是洗腦式的修心,而是不偏頗。佛教談到修心就是告訴你怎麼樣來保持中道。如果要把你訓練成一個無神論者或者訓練成一個泛神論者的話,那種方法不是佛教所用的方法,因為當你講修心卻落在任何一個極端或偏頗的狀況的話,這其實就是我們心理狀態最大的一個錯誤。

你的心只要處在任何一種極端的狀況,就一定會產生自私,當自私產生的時候,就好像一個很勇敢的人得了某種病,把他身上的力量都吸光了一樣。為什麼說自私是一種病呢?因為自私總是使我們落在極端的狀況中。  

舉例來說,你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方如果不自私的話,可能還會幫助你達到不自私的狀態,但是因為地球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你永遠都聽到你想聽的東西而不是你應該聽的東西。這個例子說明如果我們沒有適當的修心會產生什麼樣不良的後果。

再比如,一個佛教徒去學習戒律,因為他的自私,所以他永遠用自己所喜好的方式來解釋戒律裡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有任何一個人建議你怎樣修行直到成佛,你都會覺得這些別人的建議聽起來不太令人愉快。

這種自私並不只是發生了一次兩次,而是許多生以來和我們在一起,所以自私在我們的心裡都有非常堅強的陣地,不僅如此,還變得非常敏銳。同時這種自私也產生一些很奇怪的經驗,比如當別人讚美我們的時候,我們就非常高興,假如有任何一個人看不起我們,我們就會非常難過。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1/7/4 下午 03:00:46編輯過]

--  作者:小馬哥
--  發表時間:2011/7/8 上午 07:45:4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布希
--  發表時間:2012/4/26 上午 02:19:04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amb
--  發表時間:2016/12/28 上午 02:03:22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