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轉貼】瑞典模式證明,社會福利和競爭力並不互斥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30051) |
-- 作者:阿全 -- 發表時間:2011/12/24 上午 01:48:03 -- 【轉貼】瑞典模式證明,社會福利和競爭力並不互斥 小國智勝2 原創瑞典 作者: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第386期 2007/12/05 出刊 英國《衛報》頌揚,瑞典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社會 美國《新聞週刊》盛讚,瑞典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在美國最重要的經濟學家薩克斯眼中,瑞典是最好的國家 在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全球化社會 瑞典模式證明,社會福利和競爭力並不互斥 拒絕美式資本主義,也不要共產集權主義 瑞典如何走出獨特的「社會民主主義」道路,成為幸福烏托邦的盟主? 預言趨勢每每引發全球關注,美國政治社會學家福山(F. Fukuyama)的歷史算命究竟說準了多少?至少,歷史目前並沒有終結在他獨鍾的美式資本主義。福山學說最主要的踢館者,是經濟、人口規模都只有美國三%的北歐小國瑞典。 過去十年,瑞典以年平均近三%的成長速度、全球前五名的經濟競爭力,以及全世界最低的貧富差距,成就國家競爭優勢的新典範。既有社會主義的福利保障,又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瑞典儼然成為幸福烏托邦的盟主。 人類史上最成功的社會 前年,英國《衛報》公開頌揚,瑞典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社會,鼓吹歐洲國家北上瑞典學習。去年,美國《新聞週刊》也盛讚瑞典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說瑞典的經濟像富豪轎車一樣穩定而安全,而它慷慨的社會福利,更是人人恨不得能投生的「保姆國家」。 不僅是歐美,在中國崛起的現代化路途上,瑞典模式壓倒英美模式,躍為中國取經的顯學,政學兩界熱切討論瑞典模式,推崇它是足以藏諸名山的社會主義經典之作。 曾任人民大學副校長、社科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長的謝韜在〈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直陳,以瑞典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正在改變世界,瑞典模式對中國深具參考價值。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是中國學者對瑞典的定調。 被《時代雜誌》點名為美國最重要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J. Sachs)畢生致力解決貧窮國家問題,從瑞典經驗,他彷彿找到了解藥。 據他研究,當人類都在問到底該怎麼治理國家時,以瑞典為首的北歐模式成功解決了競爭和合作、資本主義與社會安全的衝突,瑞典「可以指導其他大國,如何走上美好生活。」在薩克斯眼中,瑞典是最好的國家。 究竟這個人口不到台灣一半、GDP多台灣九%的小國,如何在美式資本主義和西歐社會主義之間,開闢出一條獨特的瑞典道路? 北歐模式經典 天空陰陰的化不開。十五個小時前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出發的Sijia大型郵輪,緩緩從波羅的海駛入瑞典零碎的群島海灣。由十四座島嶼、四十幾座橋樑組成的北歐古城斯德哥爾摩,在睡眼矇矓的清晨裡,說不清究竟是史特林堡的夢幻,柏格曼的孤獨,還是ABBA的熱情。 小歸小,波羅的海的貴婦瑞典,一向以北歐中心自居,北歐許多重要思潮與制度,都發源於瑞典。北歐從搖籃到墳墓鉅細靡遺的福利國家體系,總設計師就是在瑞典執政長達六十五年的社會民主黨(SAP)。 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的前五年,法國艾菲爾鐵塔落成的那一年,以紅玫瑰為象徵的社民黨在斯德哥爾摩誕生,夢想建立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 瑞典模式1:國家即家庭 一九三○年代,社民黨在國會中取得多數,黨魁漢森(Per Albin Hansson)推動「人民之家」的政策,力陳國家即家庭,「不應認為任何人有特權或可以被忽略,也不會有人有特殊利益。」 在社民黨的構思下,政府透過普遍的福利制度,克服資本主義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缺陷,利用國家的力量,實現所得平均分配。 從一開始,瑞典就是以大政府的架構,用政策落實全民平等。有著濃厚馬克思左派信仰的瑞典模式正式問世,至今,社民黨總部辦公室猶高懸馬克思的照片。 即使社民黨在去年被中間偏右的溫和黨聯盟請下台,燉煮了七十幾年的瑞典模式,仍原汁原味在世界飄香。 穿著一件黃色夾克,留著小平頭,三十七歲的前衛生與社會服務部長、現任國會議員楊笙(M. Johansson),背著背包,牽著一輛不起眼的腳踏車,從南部大學城隆德(Lund)社民黨黨部辦公室走出,站在街角等待《天下雜誌》的訪客。 腳踏車後座還擺了張嬰兒座椅,一派學生樣的楊笙有兩個小孩,下個月他打算請三個月育嬰假,專心照顧兩歲和四歲的兒子。 《金融時報》曾形容,瑞典幾乎舉國盡是社民黨人,楊笙也在學生時代加入社民黨。當過四年部長的他闡述,瑞典模式是以民主為架構,混合了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市場經濟,並兼具社會主義的福利保障制度。 「用一句話來形容瑞典模式,就是不能讓任何人挨餓,」楊笙轉身進黨部廚房倒咖啡。這個「不讓人民挨餓」的理想,是繼承一百六十年前的瑞典精神,當時國會通過「濟貧法」,確定各教區和城市的責任,是讓每個貧民都能吃飽。 瑞典模式2:高賦稅、均分配 談到瑞典特有的福利制度,拘謹的楊笙神采飛揚。他分析,瑞典模式的精髓,是用「高賦稅、均分配」的政策打造出全民平等的超穩定結構,所有人無貴賤貧富區別,工人小孩和大老闆小孩上同樣學校,住同樣社區。 所得最高和最低的一○%,差距只有二.三倍,是全世界最均富的社會。 瑞典的平等基因,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維京時期。海盜出海必須團隊作戰,連倒酒也要確保每個人喝到相同份量。瑞典從來不曾出現歐洲的莊園制度,沒有大地主,農民都是自耕農,人人平起平坐。 政論雜誌《NEO》主編歐魯松(P. Olofsson)剖析,瑞典潛意識裡深受楊特律法(Jante Law)束縛,像是一種無形的規範,瑞典人人幾乎會背: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別人聰明、比別人重要、比別人知道得多。 曾有人比喻,瑞典是坐著富豪轎車的共產黨員,「左」到不可理喻的地步,有錢簡直是罪惡。即使是功在國家的國寶,也沒有特殊待遇。 今年七月辭世的國寶級導演柏格曼,曾因稅務問題被捕,爆發憂鬱症,發誓不在瑞典拍片,自我放逐到德國。獲選瑞典二十世紀最偉大運動員的網球國寶柏格(B. Borg),也因為沒在瑞典繳稅,被政府宣告破產,氣得想自殺。 今年六月胡錦濤訪問瑞典,成為中瑞建交一甲子以來,第一位訪問瑞典的中國領導人。隨行的中國學者驚訝地發現,「真正的共產主義不在蘇聯、中國,而在瑞典。」 瑞典的歷史教科書,立場鮮明的一致反越戰,徹底支持一九六八年的左派學生運動,對美國漫無節制的資本主義,也頗不以為然。大陸著名作家余華到瑞典也驚呼:「瑞典比中國左派還要左。」 屋外下著雨,瑞典知名漢學家馬悅然的公寓隱身在一座大公園裡,書房看出去,就是蓊鬱的樹林。房間開了暖氣,牆上掛著幾幅湘繡以及父親畫的油畫。馬悅然還記得,瑞典人崇拜毛澤東,文革期間,他在瑞典大學教漢學,想上《莊子》、《左傳》,學生卻要求要讀《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 已經八十三歲,且貴為瑞典學院院士,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工作,社會地位崇高的馬悅然,養老津貼還是得被扣上五七%的稅,繳完房租,所剩不多。 「我的津貼和年輕護士的薪水差不多,」馬悅然用流利的中文笑說。 被說成比共產黨還共產黨,瑞典人當然不高興。他們強調,瑞典人信仰平等,更有兩百多年議會民主的法治基礎,實行的是社會「民主」主義,不是共產集權主義。 提起瑞典模式,瑞典貿易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代表畢恆利(H. Bystrom)可以說上三天三夜,他強調,因為高舉平等價值,瑞典比其他國家更注重團隊和集體協商,所以就算社會福利負擔重,國家仍然能夠集中力量不斷前進。 最能展現瑞典團隊意識的,是企業與勞工之間的共識協商文化。 瑞典模式3:勞資共識協商文化 七十年前,瑞典總工會(LO)和雇主聯盟(SAF)在斯德哥爾摩郊區渡假小鎮Saltsjobaden協商,達成共識,終結衝突,建立勞資權力平衡、共同決定的機制。 勞資每一至三年談判,決定工資、勞工教育等工作條件。二十五人以上的企業,勞工代表可參加董事會,了解公司業務,並有發言權。 「勞資共識是瑞典能夠有社會福利,卻又能有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工業經濟研究所教授斯約霍姆(F. Sjoholm)分析。八○%以上的瑞典勞工加入十幾種不同工會,和資方之間有合作默契,為共同的目標齊心努力。所以,固然工會具有強勢的談判籌碼,瑞典企業的競爭力,卻絲毫不受影響,能在國際上和勞動市場更自由的國家一較長短。 劫富濟貧的羅賓漢社會 有了協商共識的機制,儘管總工會擁有將近兩百萬會員,卻很少出現義大利、法國那種全國大罷工。在南部大城馬爾摩擁有一家汽車零件再製工廠的漢克松(L-G Hakansson)驕傲地說,瑞典人在行動之前都會先理性討論,由北歐三國共組的北歐航空(SAS),丹麥員工罷工次數比瑞典員工多十五次,公司最後將總部從丹麥遷到瑞典。 不過,勞資默契還是改變不了瑞典長期為外人詬病的勞力市場僵化劣勢。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瑞典在「雇用解雇實務」這一項,是全世界倒數第二。 去年當選瑞典傑出女企業家的樂途旅遊公司創辦人郭淑雯,二十年前從香港移民瑞典,開創事業有成。有四十五位員工的郭淑雯坦言,瑞典公司所得稅二八%並不算高,但是雇用員工的成本卻很高。 除了工資,雇主還必須為員工繳交額外的三三%工資做為社會福利費。員工選擇加入哪個工會,雇主不可以問,要開除員工得先跟工會談。為此,瑞典企業在雇用勞工總是瞻前顧後,因為「很難開除人」。 瑞典人常調侃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羅賓漢社會,劫富濟貧,用課重稅來實現人人均等。瑞典的累進稅率,最高達到八四%,增值稅(VAT)二五%,是全世界最高。另外還有碳稅、電視稅、垃圾稅、交通壅塞稅,稅收佔GDP比重超過一半,是全球賦稅負擔最重的國家。 坐在郊區精緻的小餐廳啜飲瑞典啤酒,高瘦清?的丹尼爾松(H-A. Danielsson)是卡車公司Scania的公關經理,他邊數指頭邊說,一年中有九個月是為政府工作,只有三個月是為自己工作,「瑞典什麼稅都收,不過,我們也習慣了,」五十歲的丹尼爾松言語之間只有戲謔,沒有不平。 一位五年前移民到瑞典的台灣人就比喻,能夠生為瑞典窮人,「代表你上輩子做了很多好事。」 兩百年多來維持中立、沒有戰爭、從未被侵略,瑞典這個「美麗新世界」,被英國作家杭特佛(R. Huntford)形容成是一個「完全由政府官僚控制的寧靜烏托邦」。 對人民最大方、最體貼的國家 在瑞典,做遊民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不是為生活所逼。失業了,在三年內,可享八成薪水補貼。瑞典擁有世界最慷慨的四八○天育嬰假,前三九○天還可領到八成薪水(無工作者,政府每月津貼約台幣兩萬三千元)。病假還有七五%的薪水可拿,這些花費全由政府買單。 據瑞典統計局統計,政府部門的支出佔GDP的五七%,每年花在每個國民的費用,相當於台幣七十七萬元,是對人民最大方的國家。 楊笙的父親是航運工人,幾年前癱瘓在床,一年醫療費用將近台幣三百萬元,完全由政府負擔。對此,楊笙心懷感激,就算他當上部長、議員,如果沒有這個福利制度,父親也看不起病。 瑞典政府的人道照顧,澤被居住在境內的外國人。 到瑞典四年多的駐瑞典台北代表團組長馬鍾麟就親身體會過。他的女兒罹患糖尿病,住院一個多月,兒童醫院像個遊樂場,兩人一間套房,每人一台電視、遊戲機、DVD和書架,女兒每捱一針,就會收到一隻填充娃娃。出院後,醫院還定期寄藥、針筒和血糖機。這一切,馬鍾麟沒花一毛錢。 「這些都是聞所未聞的福利,」三十六歲的歐魯松感嘆,瑞典是全世界最體貼人民的國家,社會福利帶給人民安全感,解除生活焦慮,卻也很昂貴。 隱憂1:佔制度的便宜 以病假補助為例,每年吃掉將近五分之一的公共支出,平均每人每年請二十五天病假,是全世界最高。瑞典財政部長博格(A. Borg)曾經在自己的部落格批判這種「瑞典病」,說瑞典有最健康的人民,卻最愛請病假。 擔任顧問公司合夥人的馬丁和太太莎拉在首都郊區湖邊,有一棟兩層樓的獨棟別墅。馬丁夫婦共有四個小孩,最大十五歲,最小才半歲。芬蘭裔的莎拉正在休育嬰假,對他們來說,生小孩考慮的不是養不養得起,而是「要不要負責」。開過花店的馬丁肯定,「瑞典模式是歷史上最好的制度。」 四十歲的馬丁不諱言,不少瑞典人拒絕工作,佔制度便宜且沾沾自喜,但「那是個人的自由」。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調查,瑞典實際失業率已突破一六%的警戒線(官方統計為七%)。瑞典知名經濟學家、未來研究所所長帕梅(J. Palme)研究,瑞典有一五○萬人該就業而未就業,整個國家靠三一五萬工作人口奉養,其中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就有三成。這個問題非但導致社民黨失去政權,更動搖了瑞典模式的根本。 隱憂2:人口老化的重擔 帕梅的父親是瑞典史上第一個被暗殺的總理,對傳統瑞典模式深信不疑。帕梅擔憂,七年後,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退休族,這將是瑞典未來五十年最大的壓力來源。要繼續維持現有的福利制度,非得加強對年輕人與新移民的投資,讓他們更有進入勞動市場的誘因。 瑞典報紙曾經出現一幅漫畫,運動員背著「高賦稅、高福利」的沉重包袱走上競賽場。雖然在過去數十年,瑞典仍跑在世界前面,但是領先幅度已愈來愈少。 隱憂3:機會平等變結果平等 有六十年歷史,由企業贊助研究自由市場的研究機構Timbro,力主改革「大方到不切實際」的制度,資深研究員克林(D. Kling)比較,七○年代瑞典是全球第四富國,現在卻退步到第十六名。瑞典社會已從機會平等,變成了結果平等。 「瑞典人的錢在政府,人民並不富有,台灣比我們有錢,」曾到台灣兩次的克林感嘆。瑞典富豪紛紛搬出瑞典,宜家家具(IKEA)創辦人拒絕再當瑞典人,乾脆移民瑞士;去年登記出國不再回來的瑞典人,就超過四萬五千人。 去年,以降低工資稅率、減少失業福利的中間偏右執政聯盟上台,訴求並不是終結瑞典模式,而是「局部整修」。今年,新政府終於如願降稅一%,「這是過去從來不會發生的事情,」納稅人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波林(N. Bohlin)比喻,瑞典這艘社會主義大船,還是得稍稍轉向,才能繼續保持動力,以「高平等、高福利」旗幟,航行在國際大海。 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大師海耶克六十年前曾駁斥,社會福利是民主最大的障礙,是通往奴役的道路。瑞典奇蹟推翻了海耶克的論述。 儘管隱憂浮現,儘管每年要被政府「綁架」三分之二的收入,當部份專家看壞瑞典模式時,像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團體意識濃烈的瑞典人還是袒護這個承諾要貼心照顧他們一輩子的制度。 管它是美麗還是哀愁,終究,這是瑞典在人類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智慧發明。 瑞典 面積:45萬平方公里,首都斯德哥爾摩 人口(2006):911 萬人 語言:瑞典語 經濟:2006 年GDP 總值3850 億美元,人均GDP 為42,246 美元。2007 年WEF 全球競爭力評比和商業競爭力評比中,皆名列全球第4。 貨幣:克朗(Krona),1 美元約等於6.4 克朗(2007 年12 月3 日匯率) 天然資源:鐵礦、森林、水力是三大資源。為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 政治體制: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虛位元首為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現任總理為雷恩菲爾德(Fredrik Reinfeldt) 對外政策:奉行「和平時期軍事不結盟」政策。1995 年加入歐盟。2003 年9 月14 日全民公投否決加入歐元。 代表企業:易利信、富豪汽車、宜家家具 歷史名人:諾貝爾獎創辦人諾貝爾(A. Nobel)、著名劇作家史特林堡(A. Strindberg)、著名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 Bergman),名演員英格麗.褒曼、葛莉泰.嘉寶 瑞典PK台灣 ◎瑞典 土地面積(萬平方公里):45 人口(萬人)**:911 GDP(億美元)**:3,850 GDP 成長率**:4.4% 人均GDP(美元)**:42,246(世界第8) 稅負負擔率(稅收佔GDP 比例)***:51.1%(世界第1 高) 政府投資平均每人教育經費(美元)***:2,890.7(世界第5) 政府教育經費佔GDP 比例***:7.4%(世界第5) 平均每人研發經費(美元)***:1,525.2(世界第1) 研發經費佔GDP 比例***:3.9%(世界第2) 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排名*:4 世界經濟論壇(WEF)商業競爭力排名*:4 政府清廉度排名* :4 新聞自由度排名* :5 生育率:1.8(2005 年) 失業率**:7.1% 女性國會議員比例**:45.3%(世界第1) 女性閣員比例*:45.5% 2006 年平均工時**:1,816(世界第39) 高科技產品佔製造業出口比例***:16.7% 網路使用人口(每千人)**:764.5(世界第2) ◎台灣 土地面積(萬平方公里):3.6 人口(萬人)**:2,288 GDP(億美元)**:3,557 GDP 成長率**:4.6% 人均GDP(美元)**:15,548(世界第29) 稅負負擔率(稅收佔GDP 比例)***:14.1%(世界倒數第5) 政府投資平均每人教育經費(美元)***:667.8(世界第27) 政府教育經費佔GDP 比例***:4.4%(世界第33) 平均每人研發經費(美元)***:383.6(世界第22) 研發經費佔GDP 比例***:2.5%(世界第10) 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排名*:14 世界經濟論壇(WEF)商業競爭力排名*:23 政府清廉度排名* :34 新聞自由度排名* :32 生育率:1.1(2006年) 失業率**:3.9% 女性國會議員比例**:21.4%(世界第22) 女性閣員比例*:12.8% 2006 年平均工時**:2,256(世界第5) 高科技產品佔製造業出口比例***:42.6% 網路使用人口(每千人)**:598.3(世界第22) (註:* 為2007 年、** 為2006 年、*** 為2005 年數字) http://www.wbw.ntut.edu.tw/file/view/%E5%8E%9F%E5%89%B5%E7%91%9E%E5%85%B8.t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