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轉貼]孝順父母的方法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31842)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4:45:41 -- [轉貼]孝順父母的方法 孝順是什麼意思?
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4:46:18 -- 有關孝順的名言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出自(春秋)《論語•堣租艦|》。
───出自(春秋)《論語•堣租艦|》。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4:47:37 -- 孝順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財、物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註1)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1)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2)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約有五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悅親。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悅親是養親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這是孝父母應該有的態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兒女們更應當推父母的愛敬,而敬佛學佛,這才是好兒女啊! 故印光大師教導我們:‘汝已娶妻,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中庸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蓋言夫妻,兄弟和睦,則父母心中順悅也。現為人子,不久則又為人父。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簷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光老矣,不能常訓示汝。汝肯努力盡子道,則便可以入聖賢之域。將來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續)複周法利書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糲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燉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暖。至於晚間,宜將熱水袋,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為子女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專家用藥。病中煎制湯藥,進奉飲食,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曰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弄汙床褥,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汙,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淨了多少,你今曰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臥,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曰,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女者,俱 要放在心上!
(3)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 世尊(註2)在《無量壽經》堙A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湣。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曰卒歲,無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經》堣S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堳蚳麮b土,這才是真正徹底的報恩啊! 我們只要記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女孝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父母。 備注: (1) 【三塗】又作三途。即火塗、刀塗、血塗,義同三惡道之地獄、餓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諸惡業所引生之處。 (一)火塗,即地獄道,或以於彼處受苦之眾生常為鑊湯爐炭之熱所苦,或以彼處火聚甚多,故稱火塗。 (二)刀塗,即餓鬼道,以於彼處之眾生常受刀杖驅逼等之苦,故稱刀塗。 (三)血塗,即畜生道,以於彼處受苦之眾生,強者伏弱,互相吞啖,飲血食肉,故稱血塗。至若“塗”之義有二:一為殘害,如塗炭;一為所趣,即惡趣、惡道。 (2) 【世尊】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4:48:06 -- 九點子女孝順父母的基本方法
一、聽言受教,不做頂撞 子女對父母的教導應虛心接受,遵於他們的教導。所有的勸阻告示也應嚴謹看待,時時牢記心懷,不違背叛逆,不做頂撞,凡事與父母商討,尊敬他們。 二、衣食住行,皆要齊全 父母衣物,三餐食物,房子住宿,交通車輛皆要安排齊全,不可讓父母挨餓受凍,遭風雨侵襲,身為子女的應當時時關懷父母的基本要求,生存條件,不讓他們擔憂難過。 三、日常生活,當要照顧 父母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當要謹慎周全,一切應盡心盡力,馬虎不得,讓父母無憂無煩,安然舒適過享晚年,子女應體母意,時刻守候身旁,盡忠盡孝。 四、物質關愛,精神關愛,缺一不可 物質滿足父母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關愛、呵護卻遠遠超於這一切,父母至老年時,物資需求反為次要,心靈難免需要子女的慰問關心,所以兩者路都有其重要性。 五、出門返家,都要交代 子女出門遠行難免會使父母擔驚害怕,所以在有事離家出門時,皆應禮貌知會父母一聲,讓其知道你的行蹤,身在何方,不讓他們為子女煩憂難過。 六、品性兼顧,父母不憂 子女在家孝順,出外也必須自修個人品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更須時時提升自己,溫文有禮,對人盡忠盡義,做個頂天立地之人,讓父母引以為驕。 七、兄弟相愛,父母歡心 兄弟姐妹應相親相愛,有事互相幫忙相助、不妒忌、不埋怨,時時以手足之恩而互待之,不爭不鬧,父母歡喜開心,一家也樂融融。 八、遵命辦事,有商有量 父母之命應溫色接受,萬事都可與父母商討,無命不可自專權,凡事要體諒父母的用意,遵父母之命,萬事以父母為先,愛護他們。 九、已立立人,愛國愛眾 子女應在適當時候向自己的孩子教導孝順,自身做到後,進一步推廣到社會,做他人的標杆榜樣,並愛護自己的國家,為國盡忠,為世界的眾生付出,達至萬國一家,天下太平的理想。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5:24:27 --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難報經》當中,曾以七種比喻來說明父母恩德深重,難以報答。‘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 ’(《龍樹菩薩說法要偈》) 古今來有很多頌揚親恩的詩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摯動人。現在選錄二首在下面: 《親恩歌》 虞汝明 十月懷胎兒欲生,牙關緊閉眼睛昏。直從剪下胞衣後,再過三朝才是人。 撒得渾身尿屎來,爺娘忙把破衣揩。略無半點憎嫌意,洗滌勤勞日幾回。 聽但嫡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只愁伸縮驚兒覺,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兒生兩歲零,扶牆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 六七齡時要讀書,經營修脯費躊躇。現成茶飯朝朝奉,道是吾兒辛苦初。 孩提轉眼已成人,食愛肥甘衣愛新。但願吾兒知愛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費盡爺娘萬苦辛。娶婦入門看習慣,暗添白發數莖新。 《親恩歌》 孫念劬 豈不深知父母恩,世間那有鐵心人。只因看得妻兒重,沒得工夫到老親! 漫把錢財米谷論,此身亦是欠娘身。如何毫發能私得,你是雙親什麼人? 兄弟原同一樹栽,專心供養莫相推。譬如孤孑無兄弟,更向何人推卸來? 縱然牲鼎祭吾親,不及生前菽水真。打罵來時陪笑面,庭帏歡喜一家春。 莫怪雙親說話煩,但須忍耐博親歡。老人總為兒孫計,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曉雙親手內貧,要穿要用懶求人?莫因親未分明說,做啞裝聾不作聲。 要一分時討一分,誰人常有許多心。勸君六飯三茶外,還要供親幾兩銀。 戲彩承歡自古聞,但求父母意歡欣。縱然體貼能周到,猶恐芳樽對夕曛。 誰人不具好心腸?貧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親能飽暖,自身凍餓又何妨。 不識親恩看養兒,千辛萬苦不推辭。試將受養親兒意,愛養雙親到老時。 故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佛法,雖為出世間法,實在世間法中做出。見三編復周伯遒書。】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後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築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昔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法,先須克己慎獨,事事皆從心地中真實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謂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惡,欲借佛法以免罪業者,何異先服毒藥,後服良藥。欲其身輕體健,年延壽永者,其可得乎。’(《(正)與丁福保書》)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5:24:56 -- 孝順父母的果報 (1)現世流布大名稱:孝順父母的人不但孝名遠播,而且因為具有下列特點,所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贊譽: 能進德修業:孝順父母的人為免父母擔憂,必定行事正派,操守嚴謹。 能治理家庭: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在家中能以身作則,孝順父母,堪為子孫親眷的榜樣,家庭自然充滿和敬的氣氛。 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對於父母能感恩圖報的人,往往能進一步以笃實誠敬的態度對待他人。 能盡忠職守:孝順父母的人深恐事業無成,讓父母蒙羞饑餒,所以做任何事都會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實踐孝親感恩的人不但能獲得善名美譽,連諸天也都會為之感動,經雲:‘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順顏色不相違,一切災難盡消除,諸天擁護常安樂。’ 中國歷史上因為孝行而感得人、天助成善舉的事跡也為數不少,古德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孝之極至,就是誠。只要有誠心,無事不辦。 (2)未來福報轉無量:種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經》說: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夠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因為佛陀於無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寶,孝養父母,所以今世才會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可見孝行感果之殊勝,輾轉無有窮盡。 孝順父母,不但今世常為人天之所愛敬,更可為來生種下圓滿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報恩經》說:‘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 |
-- 作者:蓮子 -- 發表時間:2012/5/13 上午 05:25:20 -- 父母與子女如何相處?
父母對待子女應該竭力愛護,並教養他們;子女對於父母應該敬重承順,並奉養他們。 幼兒是要靠父母撫養的,否則就難免保育失當,老年是要靠子女奉養的,否則就蕭條無趣。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善生經》裡,規定親與子之間,有五個互相對待的條件。 子女敬養父母的五條:‘一者、供養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父母對待子女的五條:‘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澈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 可知釋尊教誨我們,是要父慈子孝的。 孝順父母固然是對的;然而我們不要忽略了佛所說的‘父母正令,不敢違背’,和‘不斷父母所為正業’,這幾句話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當的言語和舉動,或是迷入外道邪見的,子女們不但不應該聽從,而且要婉轉地谏阻他們。但進谏時,要在沒有旁人的時候。做子女的倘只曉得順親於情,而不曉得順親於理,結果使父母陷於不義,造成罪惡,這就將成為孝行的絕大缺點。供養各位一個故事《心念一變天地寬》: 以前,一位老太太總是為兩個女兒的命運操心。大女兒嫁給傘店老板,小女兒當上了洗衣作坊的內掌櫃。逢上雨天,她擔心小女兒的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逢上晴天,她擔心大女兒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她就這樣天天為兩個女兒擔憂,日子過得很憂郁。後來一位聰明人告訴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氣!下雨天,你大女兒家生意興隆;大晴天,你小女兒家顧客盈門。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啊!’這一說,老太太才高興了。天還是老樣子,只是心念變了,生活的色彩竟然煥然一新。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8/8/17 上午 04:54:36 --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