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轉貼】至誠至真菩薩行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39175)

--  作者:善達
--  發表時間:2013/12/22 上午 03:12:45
--  【轉貼】至誠至真菩薩行

立身處世之根本

  不妄,謂之「真」;言行符合,真實無偽,謂之「誠」。真誠,是立身待人之根本,君子德行之首要。《大學》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若至誠無偽,心則剛正,則能真正改正惡習,修正己心,進而幫助他人。《中庸》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由此可知,誠是仁義禮智的根本,化育萬物的主要核心。為人至真至誠,德行彰顯,則處事踏實,能獲得別人信任,人生充滿光明及眾多助緣。以真誠的心治國,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必能利樂天下。

  然而,有些人喜歡標新立異,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喜歡應酬,說恭維、諂媚、不實的言語,在財色名利的交爭中,忘了做人的根本;在短視近利中,背棄道德仁義。在虛偽逐漸取代真誠時,不勞而獲的表相粉飾了踏實耕耘的可貴。但不要忘了「如是因,如是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種虛偽因,得到的果實亦必是虛偽、短暫,不會甘甜長久。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粉飾久了仍會被識破,到時身敗名裂,再想補救,亦已挽回不了。《四十二章經》云:「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為了聲名而不顧自己的人格,不僅德行缺損,操守失貞,更須背負沉重的果報。聲名隨因緣來去,但業報卻是永遠跟隨,故為人處事當真誠並謹慎小心,不可因為貪求一時的利益自欺欺人,而毀了自身的清白和自性的光明。

反省檢討 毋自欺欺人

  如何做到真誠?從反省檢討、修正自己著手。《大學》云:「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真誠是不虛假、不造作,表裡如一,誠實面對自他:於己不當的言行須徹底改過,於人要懇切至誠,踏實處事,自能攝受大眾,此方是真正的真誠。

  真誠非造作可得,而是在點滴至真至誠的返照自心,和無虛無偽的待人處事中所成就,所謂「水滴雖小,漸盈大器」,故勿因善小而不為。且真誠貴在有恆、能行忍辱,不論遇任何順逆境界均能不退縮,持守這念慈悲正直的心,久而久之,德行自然彰顯。

  在古聖先賢、祖師大德中有許多值得效法的典範。如文天祥對國家的真誠盡忠,讓後人聽聞「正氣歌」,無不為其忠義凜然所震撼。又如虛雲老和尚為報父母恩,真誠朝禮五臺山的途中,雖遇風霜雨雪,疾病饑寒,生命微弱時,卻能感得文殊菩薩示現救護。後又曾為參加高旻寺禪七,途中不慎落水,拖著重病挨了幾十香板,卻打不走至誠打七求法的心,因此在進禪堂靜坐二十餘天後悟道。大師一生說法度眾,到處開荒、建寺,且於雲門事件時,年已百餘歲,任憑紅衛兵拳打腳踢,為延續佛法命脈,犧牲性命亦在所不惜。承擔一切的苦難艱辛,只因為對父母、對佛法、對眾生的一念真誠,因而在時局動盪中,傳承了禪宗法脈。

悲智雙運利群萌 

  除了慈悲,更須般若大智慧來導引正確方向,方不負這念悲憫之真誠心。若只知真誠而無正知見,則落入相對的好善厭惡境界中,得不到究竟解脫。菩薩行履,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行「六波羅蜜」,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於利他中完成自利,成就道業。而真誠的最高境界即是:一真法界、菩提涅槃,此是諸佛法界,是無分別、憎愛、取捨,永離生滅的淨土世界。

  此法界即是眾生本具之佛性,只因眾生佛性被貪瞋痴惡習覆蔽,像澄清的水被泥沙沌濁,不能照天照地。若能透過覺察、覺照,改正煩惱習氣、無明妄想,則當斷一分無明,便現一分法身,直到無明斷盡,還復本自清淨之佛性,與菩提涅槃、一真法界相應。屆時,不僅可以看清萬法真實相狀,更能化育萬物,利益群萌。

  在菩提路上,當相互提攜,用真誠的心面對自己的不圓滿,進而幫助他人乃至一切眾生,從身、語、意中踏實斷惡修善,學諸佛菩薩六度萬行,真誠耕耘,共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