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轉貼]無可救贖的「羞恥」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3920)

--  作者:guest
--  發表時間:2007/1/3 上午 11:12:27
--  [轉貼]無可救贖的「羞恥」
南亞次大陸專出女總理,先後有過斯里蘭卡的班達娜奈克(Sirimavo Bandaranaike)、印度的甘地夫人、巴基斯坦的班娜姬布托、孟加拉的哈妮達姬亞(Khalida Zia)等,居全球之冠。

然而,女總理多,並不意味女性地位亦高。南亞是豪門氏族統治的社會,甚至連政黨也都被家族化,女總理若非替父出征,就是代夫競選,她們仰賴的是父權封建結構下的氏族認同,這是最原始的部落感情,它與公平正義無關,與公序良俗無涉。除了家族內的鬩牆,豪門間的恩怨情仇,以及不同種族、宗教的血鬥之外,即再無其他。甘地夫人家族內的鬥爭、布托家族的母女兄妹反目、孟加拉兩個豪門的世代血仇,這些猶在持續中的劇目就是例證。這樣的社會充斥著大剌剌的粗暴、殘酷,以及相互的出賣和背叛,但就是沒有與公共義理最攸關的「羞恥」之心;於是,一男一女,兩名作者以「羞恥」(Shame, Laija)為名的小說,也就變成了一幕令人悲喜交集的荒誕鬧劇。

印度裔,巴基斯坦籍的作家魯希迪(Salman Rushdie),一九八三年出版︽羞恥︾。這是本幻想與現實兼揉的諷喻小說,影射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以及前總理布托這兩個豪門家族。故事從早年兩人都還是小兵時開始,一個粗暴、一個狡猾,兩人形同兄弟,幾乎為子女指腹為婚。而後一人在軍中發展,另一人則進入政壇,一度相互扶植,終至背叛殺害。故事的敘述裡,各式各樣荒誕無稽的胡作非為均被一一呈現,所有的妄為均被視為「羞恥」的印記和無可救贖的永恆墮落。小說傳達的訊息是,當一個社會耽溺於各種混亂荒唐之中,並因之而失去了「羞恥」之心,它就再無歷史之路可走。
魯希迪出身印度孟買的回教家庭,而後赴英求學,他的父母則於稍後遷居巴基斯坦。他的︽羞恥︾出版後立即被禁,八九年再出︽魔鬼詩篇︾,則被全球回教的基本教義派狂熱分子懸賞追殺,焚書殺儒的故事至今為已。

八九年迄今,魯希迪仍難逃文字賈禍的陰影;九四年六月起,他的姐妹塔絲妮瑪,娜絲雲(Taslima Nasrin)卻又以︽羞恥︾一書,反覆著他的經驗。

娜絲雲是孟加拉由婦科醫師轉任的女性作家。孟加拉原屬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一九四七年印巴分裂,回教徒為主的巴基斯坦獲得獨立,一九七一年巴基斯坦又再分裂為二,東巴基斯坦獨立為今之孟加拉,它是目前全球最貧窮野蠻的國家之一,也是人體器官最大出口國。

娜絲雲的︽羞恥︾,描寫的乃是九二年印度的印度教徒與回教徒為了爭奪聖廟而引發的宗教衝突。這起衝突也蔓延至孟加拉,當地的回教徒趁勢劫掠屠殺印度教家庭,強暴其婦女。這是孟加拉回教徒之恥,娜絲雲譴責這種恥辱。

然而,當一個國家瘋狂,必是失去羞恥之心在前,譴責只會火上添油的引起更大的瘋狂,她不但小說被禁,接著,她的一次談話更引發基本教義派回教徒的死亡通緝,終於造成她八月九日的出奔瑞典。

兩本同名的小說,同樣處境的作者,來自同樣的國家,不可思議的憤怒與荒唐,這是歷史的黑暗,因果所繫,正在於人心黑暗到了不再以荒唐殘酷為恥。不知恥的人也就永遠在尋找著獵物要為他們的恥辱負責,或許這才是它無法獲救的根源!



∥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