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長壽說,如果馬英九留學後在美國待幾年,被開除幾次,而不是一回來就當總統祕書,他應該更能了解底層的心聲。第二天,嚴長壽便為此道歉,覺得「開除」二字太重,他要強調的是「挫折」的重要。
的確,「開除幾次」是言重了。在職場上,光是挨老闆罵、受同事排擠、遭客戶冷眼等,對許多人而言都已經是很難受的經驗。但嚴長壽說得沒錯,人生中有一些挫折的經驗,不僅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會更能了解社會的多元,並能培養待人處世的更大的同理心。從嚴長壽同時舉陳水扁之例談台灣社會「讀書至上」的觀念,可以了解他沒有嘲諷總統之意,他道歉純粹是因為個人教養。
挫折的重要性,除了幫助人們看見自己的耐力和侷限,也幫助人們了解多面向思考的重要,讓人懂得用巧智和同理心去解決問題。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對馬總統而言,則是一路順遂的人生,使他認識太少人間鄙事;陳水扁雖生在貧戶之家,但因為功課太好,也就處處獲優遇,鄙事都由家人代勞。
事實上,台灣社會的觀念,始終把挫折看成負面因素。教育制度一味強調「減壓」及「快樂學習」,而不教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和壓力;家長則傾力為孩子布置「溫室環境」,打造「無障礙空間」,保護他們免於煩惱侵擾。然而,在真實人生中,挫折與挑戰無可避免,凡人不知如何處理也就罷了,但如果是總統呢?
耐人尋味的是,台灣不僅社會風氣如此,在政治上,人們似乎也喜歡挑選這類一路順遂的天之驕子出任領導人;彷彿在職場上遇過挫折、求學路上不屬出類拔萃者流,就不那麼值得尊重。環顧一下這場和下場選舉,多少候選人都是這類「抱歉沒被開除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