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我曾經開過咖啡館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4344) |
-- 作者:wsc -- 發表時間:2007/1/27 -- 我曾經開過咖啡館 《轉貼》 我曾經開過咖啡館 簡銘甫 (20070126) 開咖啡館,讓我賺到了一個開心的人生,讓我賺到了幾個一輩子的好朋友,還讓我賺到了一段賠錢的經驗。 我曾經開過咖啡館,我沒賺到錢。 曾經有某位經營之神,對於台灣未來年輕人的競爭力感到憂心忡忡,因為幾乎每個年輕人心裡都只想開咖啡館,從動機上來解讀,就是胸無大志。台灣年輕人真的如此好逸惡勞嗎?龍應台女士聽聞,拿著她貫常為民主辯護的銳筆一揮,正氣凜然地捍衛起台灣年輕人這小小一點被輕忽的價值。我記得她舉了自己在東區的親身經驗,描述一個剛開起咖啡館的年輕人,如何細心的用新鮮水果打出她點的一杯果汁,那種自在的神情,親切的笑容,讓她一整天都神清氣爽。正是這種開咖啡館的夢想,讓大家在不知為何忙碌的生活裡,開始懂得悉心照顧自己荒蕪的心靈,也同時讓咖啡館裡的過客,得到天外飛來的幸福感。 我其實喜歡台灣人愛作夢的傻勁。管理學大師坐在可以無線上網的星巴克裡,看到了新出爐的統計數字,鐵口直斷台灣人只喜歡開咖啡館;全球競爭力評比頓時被降為B-。當然,他們也從來沒問過台灣人想開什麼樣的咖啡館,因為咖啡館對於管理學大師來說,只不過是個提供快速咖啡,可以來去匆匆、自由上網的地方。但是我確信,這絕對不會是台灣人想開的咖啡館。台灣人愛作夢,想像裡的咖啡館,每個都會像是太平洋上的香格里拉。然而,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能力呀!無價! 台灣人心裡想開的咖啡館,絕對都「與眾不同」。風格要跟別人不同,內容要跟別人不同,主題要跟別人不同,質地要跟別人不同,音樂要跟別人不同……。有趣的是,在這麼多的不同裡,唯一相同的,只剩那股「不想賺錢」的傻勁。做「不能賺錢」的生意,當然背離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難怪經營之神要輾轉難眠。 消極來說,開咖啡館,對於一些已經在社會上征戰許久的人而言,不過是想給自己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在人生的某些階段,他們只想要停下腳步來休養生息。積極來說,開咖啡館,對於那些十足熱情的夢想家而言,就是想提供別人一個有內容有想法的空間;在這裡,他們可以盡情實踐理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自從開過咖啡館之後,「永遠都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就變成了我在都市裡的生活哲學。在每個?得被追憶的城市裡,總要暗藏某些「角落」,是可以讓過勞的靈魂自在休息的地方。在台北,那些所謂稀有的「角落」,就是咖啡館。像我們這種喜歡作夢的人,都喜歡在每個城市裡,安排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這些年來,我在台北有挪威森林,在香港有AfterSchool,在柏林有晨曦咖啡(Cafe Morgenrot),在漢堡有Cafe Panter,在阿姆斯特丹有Cafe Jahren,在鹿特丹有New York Hotel,在維也納有Cafe Prueckel,在哥本哈根有Laundromat,在布達佩斯有Szimpla Kertmozi,在馬德里有Cafe Isole,在北京有雕刻時光,現在則有了魔椅。如果把這些旅程都串聯起來,我想會是個很棒的故事,叫做「在世界的角落相遇」。 咖啡館在城市裡,其實更像是一段段被傳唱的故事,有的無疾而終,有的峰迴路轉。那天去師大,發現Cafe Odeon易主了,改弦更張後的樣子令人望而卻步。再走遠一點,赫然發現以前的「夜班」nightshift也不見了,現在改名為morelax,而老闆竟然是以前在「土豆」認識的Dizzy。不久前還聽說以前潮州街的「米倉」也重出江湖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內心多麼希望Only的「聶魯達咖啡館」也能夠捲土重來。呀!這麼多的以前,留下了這麼多的回憶以及故事,咖啡館竟像樹木生長一般,默默地替城市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紋理,等待多年之後,失憶的旅人再來撫今追昔、細說從前。 在經營土豆咖啡館的將近三年裡,跟很多很棒的人一起工作過,也認識了很多有趣的客人。讓我感到萬分驕傲的是,許多曾經在土豆工作過的人,有的後來去了尼加拉瓜當義工,有的去了法國里昂學廚藝,有的去倫敦唸博物館學,還有人在中國廣州也開起了咖啡館。至於那些在土豆裡認識的客人,離奇的因緣際會,竟也能讓我在北京跟李宜學開起了另一家魔椅;在巴黎,跟Ben及Lisa相約去巴士底吃早餐;在安特衛普,跟Aad 及Aart開車去聽歌劇莎樂美;明年還計畫去魁北克,參加Etienne在蒙特婁的婚禮。 從來沒想到,開咖啡館讓我築起了一個夢想,而這個夢想,竟然結晶出一個如此有趣的世界。當阿和來找我寫咖啡館時,我腦海裡的畫面也同時回到六年前,第一次跟阿和在土豆見面,竟也是邀稿。呵呵,這樣巧妙的機緣,不正是這篇稿子的最佳註腳嗎? 我想說,開咖啡館,讓我賺到了一個開心的人生,讓我賺到了幾個一輩子的好朋友,還讓我賺到了一段賠錢的經驗。而今天我很開心看到,在台灣這塊可愛的土地上,殺頭的行業沒人做,賠錢的生意,繼續有人做。 (本文收入大辣新書「台北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