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靈丘丈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493)

--  作者:wsc
--  發表時間:2006/8/12 上午 11:34:03
--  靈丘丈人


(轉貼)

《郁離子、靈丘丈人》作者:明代,劉基

靈丘丈人

靈丘丈人善養蜂,歲收蜜數百斛,蠟稱之,於是其富比封君。丈人卒,其子繼之。未朞月,蜂有舉族去者,弗恤也,歲餘去且半,又歲餘盡去,其家遂貧。陶朱公之齊,過而問焉,曰:「是何昔日之熇熇而今之涼涼也?」



其鄰之叟對曰:「以蜂。」問其故,曰:「昔者丈人之養蜂也,園有廬,廬有守。刳木以為蜂之宮,不罅不漏。其置也,疏密有行,新舊有次,五五為伍,一人司之,視質生意,調其暄寒,鞏其架構,時其墐發。蕃則從之析之,寡則與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彌其土蜂蠅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飄風吹而不搖,淋雨沃而不潰。其取蜜也,分其贏而已矣,不竭其力也。於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戶而收其利。」



「今其子則不然;園廬不葺,汙穢不治,燥溼不調,啟閉無節,居處卼臲,出入障礙,而蜂不樂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網其房而不知,蛇蟻鑽其室而不禁;鷯鳥掠之於白日,狐狸竊之於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涼涼也哉!」


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識之,為國為民者,可以鑒矣。」


【譯文】:


靈丘那個地方有一位老人非常善於養蜂,每一年他能收穫好幾百斛蜂蜜,收的蜂蠟也和蜂蜜一樣多,這樣一來,他的富有幾乎可以和一位擁有封地的列侯相等了。老人去世以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養蜂事業,不滿一個月,蜜蜂就一窩一窩飛去了,可是他並沒有因為這種現象感到憂慮不安。過了一年多,逃走的蜜蜂將近一半。又過了一年多,剩餘的蜜蜂全飛走了,他的家此開始敗落下來。陶朱公來到齊國,路經靈丘丈人的家,看到他家敗落的情況,問道:「這個地方為什麼以前那麼繁盛,現在卻是這樣冷落呢?」


他鄰居的老翁說:「因為蜜蜂的緣故。」陶朱公又問原因,老翁回答說:「從前靈丘老人飼養蜜蜂時,園內有房舍,房舍裡有人看守。挖空樹木來作為蜜蜂的居處,不透風、不漏雨。安置蜂房時,間隔寬窄有一定的行列,新舊蜂房有一定的次序,每五個蜂房作為一組。由一個人負責管理,觀察蜜蜂生殖繁衍的情形,調整氣溫的冷暖,鞏固支架與結構,按照時節來為蜂房塞孔開洞。如果蜜蜂繁殖多了,就把它們分開,使一窩分成兩窩,若蜜蜂少了,就把它們聚攏在一處,不讓一個蜂房內有兩個蜂王。清除蜘蛛、蟊蟲以及大螞蟻,消弭土蜂、蠅虎的危害。夏天不使它們受到烈日的曝曬,冬天不受嚴寒的侵襲。暴風吹襲,蜂房不會搖落,大雨澆灌也不會毀壞。老先生採收蜂蜜,只是收取多餘的部分罷了,不會耗盡蜜蜂的生機活力。因此老蜂生活得很安定,新蜂也生生不已,老先生不必出門就可以收取蜂蜜的利益。」



「現在他的兒子就不是這樣了:蜂園中的蘆舍不修補,骯髒了也不清理,乾燥或潮濕不加以調節,蜂房的開閉不按時節,蜜蜂的居處危殆不安,進出蜂房有所阻礙,因此蜜蜂也就不喜歡它們所居住的地方了。等到時間一久,小蛾蟲吐絲把蜂房都網住了,卻還不知道,蛇蟻把蜂房都鑽出了孔洞,卻不加以禁止,鷦鷯在白天來掠食蜂蜜,狐狸也在黑夜來竊取蜂蜜,卻還不加以注意,只知道收取蜂蜜罷了,像這樣又怎麼不會變得蕭條冷落呢!」



陶朱公說:「唉!弟子們要記住這個教訓啊,治理國家、統治人民的人,應該以此為誡。」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1/3/13 上午 02:11:55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小師兄
--  發表時間:2016/11/5 上午 10:24:24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