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奇文共賞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4) ---- 禪詩賞析:誰羨前程未可涯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4&id=60119) |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9/2/10 上午 08:50:31 -- 禪詩賞析:誰羨前程未可涯 〈野居偶作〉 貫休 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盡占好煙霞。 無心於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 風觸花好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 但令知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 【作者簡介】 貫休(832—912),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七歲出家,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天複間入蜀。蜀主王建賜號「禪月大師」。晚唐五代著名詩僧,與時士斐說、盧ほ、羅隱、吳融、王鍇,名僧棲白有詩畫往還。時人有謂「詩名畫手皆奇絕」(歐陽炯語)、「書似張顛值萬金」(張格語)。自稱詩作「風調野俗」、「概山謳之列」、「十載獨扃扉,唯為二雅詩」(《偶作》)。 【賞析】 這是一首抒懷述道詩。 仿佛一篇精短的隨筆,詩人在這篇偶作中詩意地表述了自己野居修道、清虛寧靜的禪境。首先禮佛參禪不一定要占盡天下名山,只要有一個清虛的家,一個高遠淡泊的家就行了。最關鍵是要無心習道,切莫刻意求人。無心處道自現,求人則無異於捨近求遠。大道本來現成,觸目皆菩提,處處皆是道,落英流水無不是佛性的顯現。「但令知此還如此」,悟時佛性是如此,悟後佛性還是如此,一句詩中兩個「此」字,強調了佛性的常在。明白這一人生根本,哪裡還會羡慕什麼塵世前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