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善達
-- 發表時間:2023/2/8 下午 12:12:14
-- 【轉貼】你的閱讀量,決定了你的思考力!
你的閱讀量,決定了你的思考力! 撰文 /張景泓 話語的談吐可以襯托出一個人的自信與內涵,尤其是有在大量閱讀不同領域書籍的人。這是經驗,可以一點一滴累積。 今天的冷風不斷的吹且還飄著小雨,我騎著車到晚上要參加活動的地點,抵達報到處時,看到已經有許多人正在室內作交流,於是我趕緊簽到、進去找了個好位置後,開始和幾位認識的朋友打招呼,然後跟其他與會者交換名片聊天。 一切的一切都和過去沒太多不一樣,只是,這次的活動進行到一半時,我的名字突然斗大地出現在螢幕上。咦?怎麼會有我?這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在還搞不清楚的狀況下,我趕緊上台作簡短分享,活動後,幾位與會朋友前來和我詢問方才上台的分享,知道實情的他們感到頗為驚訝,他們表示我剛剛在台上的表現,看不出來原來是一個完全沒有做過事前準備的人。 很多人覺得上台分享、或私下能侃侃而談自己看法的人很厲害,當然,除了這些人本身都有一些不錯的成績能予人借鏡外,還加上敢上台面對群眾的勇氣,但除了這些,這些人還具備了什麼呢? 他們所具備的,是支撐自己的自信! 有些人生性較為害羞、不太敢跟陌生人講話;有些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但缺乏自信。想要克服生性害羞和缺乏自信的關鍵是什麼?我認為,是自身的涵養與自我充實。 然而,涵養和自我充實又該如何在平時的生活中取得?很多人因為工作占了自己大半的時間,因此縱使羨慕他人擁有精彩的人生經歷、豐富的職場經驗以及動聽的旅行故事等等,但因各種因素受限,導致無法體驗上述的趣味與感動,但其實,「閱讀」及「思考」則絕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前幾天詹宏志在新經典文化及誠品書店主辦的「獨處的力量」活動擔任與談嘉賓時說到:「幾乎所有出版社在『說服讀者閱讀』上的努力,都與閱讀本身無關;而所謂的暢銷書,其實都是成功賣給『不讀書的人』,而不是會讀書的人。 其實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來做個實驗,詢問身邊好友最近推薦自己看過覺得不錯的書,馬上就可以知道身邊的人平常有沒有在閱讀。 平常沒在看書的朋友可能一本都講不出來,有些人可能是講很久以前的暢銷書,有些人可能講最近看過自己領域的專業書籍,但有些人的回答卻會讓你驚豔,這件事情我在上個禮拜得到了驗證。 那天,有位朋友在Facebook詢問說自己買的書快看完了,有沒有朋友推薦什麼書。我原本想推薦一些大眾書籍,結果我看到底下一些朋友推薦留言,至少有一半的書我沒聽過,有些還算我這個領域的書,這讓我驚覺,原來自身的閱讀量真的還不夠。 為什麼我說閱讀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因為話語的談吐可以襯托出一個人的自信與內涵,尤其是大量閱讀不同領域書籍的人,在與人溝通分享時,總能從獨特的觀點切入,讓話題的延續性及討論範圍,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而這樣的功力來自於經驗,是可以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大量的閱讀,讓我們充滿能量,進而對書籍的內容去思考、沉澱,讓自己不斷的成長。文字讓我們產生思維、產生想法,這些都是根據自己人生經驗所生的獨特想法,那是專屬於自己、很直觀的想像。 當然,由於近年網路越趨發達,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從紙本的書跳到網頁上的文章,這樣的轉變,讓過去不喜歡或沒耐心看實體書的人開始也會上網閱讀,這是一件好事,但紙本的書依然有它存在的意義,特別是現在網路上充斥著一些不正確的資訊,甚至大多廣為流傳的文章,其實都來自於內容農場時,那對於很多用心寫作的原創作者更是一種打壓。 書是人對於某些觀點,有著一連串具有自我邏輯推導及闡述的產物,它具有足夠的篇幅可以鋪成、醞釀、展現與收斂,其傳播意義與實質獲益,絕對是比大多數網路上看的短篇文章來的多。 你上次拿起書本是什麼時候了? 你上次走進書局又是什麼時候了? 如果你已經完全不記得,那也沒有關係,明天開始的台北國際書展可以是你從拾書本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