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在西風東漸的吹拂下,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東西文化各有其優缺點,但是大多數的人往往在西方人光鮮的外表下,以為那種生活方式就是「進步」或「快樂」的代表。然而,科技的進步不等於一切,不表示其它的觀念我們都要接受,東方文明的內斂和傳統不是「限制」或「古板」,它其實背後有更深遠的意義。不論給「婚前性行為」再如何正當的藉口,甚至到了普及的地步,如同文章中的西方國家,終究它還是違背了人性。不管用什麼義正言詞來包裝「貪慾」,它的本質就是會帶來痛苦。
婚前先同居 未必更幸福
〈國際新視野〉文/竺瑞娟
在西方國家,「同居」已成了熱門趨勢:在英國,70%的女人先同居才結婚;在美國,至少三分之一的女人會先與男友共住一陣子,才考慮是否步入禮堂;就整個第一世界國家而言,一半以上的情侶將同居當成婚前的重要步驟;在台灣,所謂的「試婚」也愈來愈流行。許多人認為,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一陣子,怎知道對方是否真的是自己的Mr.(Ms.) Right?
然而,這段「試婚」時期對未來的婚姻生活真有幫助嗎?同居與結婚的不同,真的只在於那紙結婚證書嗎?
恐怕不盡然。正因為西方國家已經有數十年的同居歷史,對這個現象的研究和資料也相當豐富;研究結果顯示,沒有經過試婚過程的夫妻,反而更容易擁有平順幸福的婚姻。
專家發現,先同居再結婚的夫妻,其婚後遭遇外遇、酗酒、吸毒等種種問題的比率比一般夫妻更高。美國權威家庭暴力機構The Family Violence Research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發現「同居關係中的暴力比婚姻關係中來得多」;同居伴侶間有暴力問題的比例是夫妻的兩倍;其中,有嚴重暴力問題的比例則是已婚人士的五倍。
雖然沒有婚姻的束縛,同居情侶反而比一般人更加不快樂:在同居關係中,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已婚女人的五倍;事實上,在有憂鬱症困擾的人口中,同居女性高居第二,僅次於離婚兩次以上的女人。同居人士擁有心理疾病的比例則是所有已婚人士的兩倍。專家指出,這些憂鬱症或心理疾病的成因,可能是同居所帶來的不安全感。
同居關係也的確比較不穩固,美國的國家性調查(The National Sex Survey)發現,同居男人「偷吃」的比率比一般丈夫多四倍;雖然平均而言,女人發生不忠行為的比例較男人低,但女性在同居關係中出軌的比例仍然比已婚女人高八倍。
許多擁護試婚的人士,最主要的論點就是:婚前先「嘗試」一段時間,有助於彼此適應,並可提高日後婚姻的成功率。不幸的是,這是另一項迷思:調查發現,曾經同居過的夫妻,其離婚率比一般夫妻高出50%。事實上,高達四成的伴侶同居之後根本不會結婚。所以,同居情侶有80%的分手機率:其中40% 還沒步上紅毯就先分手了;另外40%會在十年內離婚。
很多專家認為,婚姻白頭偕老的關鍵,在於承諾與責任感;而同居情侶之所以較容易分手或離婚,正是因為同居關係本身就缺乏這兩個重要因素。一位名人Charles Colson形容:Cohabiting — it\'s training grounds for divorce同居是對離婚最好的訓練。
在新同居時代,少了承諾、少了束縛,卻多了更多的心碎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