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淨化情慾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5)
----  【推薦】無鏡無塵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5&id=11262)

--  作者:godaikin2003
--  發表時間:2008/3/8 上午 02:09:13
--  【推薦】無鏡無塵

記得道德經(玄德章)云:[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意指:帶著人心私慾以及牽纏的七情六慾去追求無為的大道,怎麼會不離我們清淨的本性?

要知道:眾生為何永遠是眾生?就是一個妄想、一個執著,故永墮生死苦海。而菩薩所以成菩薩,是因為他的心永遠是清醒的、單純的、覺醒的。

{眾生以菩提為煩惱-眾生為追求無上妙智,被我執、被理、被一切法綁住而生煩惱心。菩薩以煩惱為菩提-菩薩總是從付出中得到開悟、煩惱中找到智慧。

無鏡無塵其主題是告訴我們:鏡上無物,即反映我們心境上一無所有,那來的塵境色相呢?故無鏡無塵是一種[對境無心]的境界,亦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記得神秀在偈子裡盡管言明[菩提是覺]、[心是明鏡,身是菩提樹],但始終仍有一物存在。而惠能強調的是[本來無一物的自性],那才是無所不在的空性,此即無鏡無塵。

*修行當知心靈深處的自我佛性,不假外求,垂手可得但莫污染。只要能止息一切攀緣、放下一切分別之心,那麼最後留在心中的便是你[心的本來面目]。故有什麼仍留在心中呢? 那即是[一無所有]、[空空]、[無無]、清淨無為的本性。

*無鏡無塵境界,即是要我們放下一切執著、分別、取捨,才不會被花花世界所遷引,真正做到[內不受心念所轉、外不被塵境所障,才能契入心性直證佛道]。

[不執著於理、不執著於物,悟性才能開展。] 要知道眾生為何是眾生,就是有迷有執,你執善惡就產生善惡心,執對錯就產生對錯之心。如果執守這個理字,會被理綁住而不自知,這就是所謂理障。

今天修行你執外物(榮辱成敗)、執一切塵境(得失分別),你的心自然就會隨環境、隨得失、隨好惡,不停在起伏、不停在改變,以至[名為修行]對修行一點也不了解、[名為修智慧]卻愈修愈白癡、愈執著、愈在意,這種背道而馳,怎麼修道?

*故釋放心靈顯真心是成功的第一步,唯有把自己偏見與妄念包袱放下,把阻礙慧性發展的我執去掉,才能隨緣自在現平常心的境界。

*佛經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意指:一切所生的法都是自心的顯現。因此修行往外求、往外找、不如往內悟這個[無相心],當心清淨單純、時時無事,即展現自家佛性。(無相心)-不染不著、清淨無為的心。*因此心靈若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人要達到此種境界,心中自然一片清明,無外物與自我之分,才是真正清淨自在。此境即是壇經所言:[內外不住,來去自由。]

                                                                

[從經典或善知識,很難學到什麼是真正的道。]唯有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心,體會諸佛菩薩的心,才能契入心性直證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