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淨化情慾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5) ---- 悅意友伴不可信賴之理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開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5&id=20740)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08:42:16 -- 悅意友伴不可信賴之理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開示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傳講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8&ID=16998&page=1 午二、悅意友伴不可信賴之理: 縱然長期於天界,享用婀娜之天女, 復墮地獄遭碎斷,感受極難忍受苦。 世間伴侶也沒什麼可信的。即便曾於漫長的歲月中,在欲天中擁抱嫵媚多姿、婀娜可愛的天女,盡情享受快樂,看似非常幸福。不像我們人類,結婚後生個孩子就老了,沒有時間享樂了,或者感情只是表面上的,一起生活沒有快樂,而天人以福德感召,生活可謂無憂無慮。但是福報享盡之後,他們也可能墮到地獄裡去。有些轉生於眾合地獄,被兩座大山夾在中間;有些在近邊地獄的劍葉林、煻煨坑中,被鐵狗撕扯、烏鴉啄食,不斷感受無邊的痛苦。 凡夫人最執著的就是感情,其實即使是天人,感情也不會永恆。曾有一個人對我說:「上師啊,我跟愛人的感情很好,如果有來世,我們發願還要做夫妻!」這樣的發願不一定成功,反而很可能下一輩子變成怨敵。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互相執著對方,但看久了以後,又開始生厭煩心、瞋恨心。 即使是天人的美好生活,最後也會淪為惡趣眾生,感受無窮痛苦,那人類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大家應當斷除對感情的執著,這種執著經不起任何觀察,只不過是一種迷亂顛倒,世間上真正嘗過的人,方能體會到其中的苦味。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09:11:51 -- 敬錄自《厭離今生之歌》講記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0&ID=14010&page=1 前半生敵多數下半生為友, 今日愛重之友然於明日時, 亦有可能成為斷命之怨敵, 親怨無有定準何必強貪嗔。 此頌是從親怨不定的角度,說明人情的無常,從而勸誡眾生不必太執著親怨,當放下一切親怨的情執而趣入解脫道。 前半生的敵人,後半生很有可能變成朋友,今日愛重的親友,說不定明日就變成奪取自己性命的怨敵。親怨就是如此的變化不定,因此何必一定要對所謂的親人貪愛不已,對所謂的仇人嗔恨不已呢?親怨關係極有可能瞬息轉變,又何必執著不休呢? 如昔日兩人關係密切之時,日日不分離,彼此對於對方之事,皆很在意投入,若有人對其中一位稍有怠慢,另一位則心中不悅,甚至彼此的過失,在對方眼中亦成為優點。一旦某日,兩人發生利益衝突,便會瞬間變成敵人,再見面時則冷眼相對,此時若耳聞目睹對方的功德,反而心中不悅,唯恐對方成功。如是觀察,所謂的親情友情又有何真實可言呢? 如巴珠仁波切云:「此生雖然很多人成了自己的仇敵,但是後來他們也會變成朋友,互相交親,關係異常密切。雖然說是父母兄弟,有些卻為了一點財產受用,而心裡生嗔恨心,以至互相殘害;雖然是家人或者親戚,但也有因為暫時的瑣事,而成為仇敵,甚至互相殘殺。所以,一切親怨皆是無常,應當反覆思維此道理,並且以大慈大悲愛護所有的人。」 所以,應放下對親怨的偏袒執著,如是才能親怨平等,在此基礎之上,才有可能修得廣大的慈悲心。如果只是偏愛親友,而唯恐怨敵得受饒益,則如是之心根本不是大乘的慈悲心,因為大乘的大慈大悲是要愛護所有的人──無論是親友還是怨敵。故每一次發心皆應想到要利益法界的一切有情,如此才稱得上是在平等心基礎之上的大慈大悲。如果暫時難以做到以大慈大悲愛護所有的人,則亦應如頌詞中所說「不必強貪嗔」,因為親怨不定,人情無常,所以無有任何必要以私心妄計某對境是永恆不變的可貪者或可嗔者,如《親友書》中云:「母或改為婦,父乃轉成兒,怨家翻作友,遷流無定規。」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09:20:30 -- 敬錄自《厭離今生之歌》講記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0&ID=14010&page=1 青春韶華同齡少男少女眾, 互相含笑睥睨戀戀又不捨, 情投意合心中雖願長相聚, 來日苦樂誰知油然悲心生。 此頌告誡有情要厭離今生的男女感情,對此為何要厭離呢?因為如果它是安樂恆常的本性,則不但沒有理由去厭離,而且還應主動的去追求,但事實相反,這種感情不僅是非理作意所引起的煩惱,而且還是令人深陷輪迴的根本因,是真正障礙身心解脫的違緣,並且在充滿苦苦與壞苦本性的同時,又具有時時變遷的無常性,完全屬於心前迷亂的執著狀態。既然情愛的本來面目是如此,則應立即「欲海回狂」,以冷靜的智慧看清它的真面目後,於心中捨棄耽著,然後將自己的身心投注於人生的實義──尋求出世間修行所帶來的真正解脫,如是才能得到真實永恆的安樂。 大恩上師在頌詞中,通過闡述情愛難以持久與未來境遇飄忽不定的側面,來引導眾生觀察情愛的本質,從而令有情了知情愛無常虛妄的本性。若能夠深刻認識此理,則自然可以生起相應的對治智慧,於是便可灑脫地放下對感情的耽著,斬斷縷縷情絲。 青春韶華的同齡少男少女,由於多生累劫積聚之愛欲習氣的成熟,使得相見時,彼此自然相互吸引,互相含笑愛戀,心中異常耽著、戀戀不捨,片刻亦不願分離。如是在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之時,總是幻想能夠與自己的愛人永遠相聚、白頭偕老,甚至生生世世夫唱婦隨。但這僅僅是以貪執心所引發的妄想而已,因為人世間的一切祥瑞苦憂、悲歡離合永遠不可能以分別心的想法去左右其生滅變化的規律,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皆是隨因緣剎那不斷演變的緣起顯現。所以,此世界中任何一對男女的邂逅相遇、彼此相戀,都決定只是因緣會遇的暫時顯現而已。而因緣本身無有任何堅固的本性,會不斷的遷變,故決定將顯現互相分離的無常性,注定會在「春花秋月」的絢麗之後顯現「月落花黃」的淒苦,終究難逃壞苦的本性,所以大恩上師說「來日將會遭遇何種的苦樂,任誰亦無法預料。」即便當初於熱戀中時,彼此詩情畫意般的美好感覺,亦決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殘酷的現實粉碎無餘,僅空留痛苦的追憶。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所謂互相愛慕的美好感覺,本質上只是一種非理作意的妄想而已。對此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它的非理作意性。 首先,因為習氣力的成熟,在心前所現的認為值得自己愛慕的相,實際上只是由無數微塵暫時假合的不淨體,但以迷亂力,偏偏在心前顯現清淨美麗獨一之相,甚至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心中的愛執,而所執著的這一切卻與事實截然相反,所以唯一只是非理作意罷了。 其次,身體是剎那遷變的變異之法,絕對不可能停住於某一剎那,周遍身體的每一支分皆是如此不停、遷流不已,但在心前卻總是現堅固恆常之相,此與真實相亦全然不相符合,所以叫非理作意。正因為是非理作意,僅僅只是一種美麗的妄想,所以最終必然會有如肥皂泡破滅般的結果。雖然普通人以現有的智慧無法見到微細無常,但粗大的無常還是會無情的充分暴露、顯現無餘。如所貪愛的對境顯現一時的青春美麗之後,便由無常演變成人老珠黃,在此過程中,耽著的妄想亦會隨之逐漸徹底破滅,所以當初的喜愛與日後的厭惡,皆只是自我欺騙的愚癡所引發而已。 再者,從內在心識的側面講,亦是一種非理作意。如對方的心識本來就是虛妄分別,無有絲毫穩固堅定的自性,完全是剎那遷變的生滅心,而且是由愛欲所引發的染污心,但在戀愛者的心前偏偏顯現清淨恆常之相,固執的認為對方對自己,有一種永恆不變的愛情,清純而又美好。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出現情感危機,幻夢難以持續之時,彼此才發現昔日海誓山盟所掩蓋的虛偽無情,所以非理作意所帶來的結果必定是飽受情感失落的痛苦。 欲界中,不知有多少所謂癡情男女於一生中為了虛無飄渺的無實情感,雖然不惜於顛倒執著的狀態中癡迷追求、苦苦掙扎,但最終亦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品嘗破滅的苦果。即便如是,卻仍不覺醒,癡狂不已不知出離。見到如是的輪迴現相,大恩上師不禁油然生起悲憫之心,同時亦是教導具緣弟子應迅速放捨看似極具誘惑實則虛假無實的情愛,盡早遠離輪迴之因的鎖鏈,趣入離欲的解脫之道。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09:28:03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著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傳講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8&ID=16998&page=1 午四、安樂行境不可信賴之理: 與諸天女相倚喜,美麗樂園共嬉戲, 復將為諸劍葉林,斬斷手足與耳鼻。 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豔彩容, 捨身步入無灘河,熾門難擋受熱浪。 我們執著的快樂也不可信賴。有些人說:「我過得特別特別快樂,可能天人也比不上!」這是一種妄語,真正的快樂並不是這樣的,只有遠離了輪迴,通達了空性,生起了無我智慧,那個時候的快樂才不是有漏快樂。 這裡是說,天人在天界的生活舒心悅意,天子與天女互相依偎,攜手步入美麗的花園,在如意樹下、鮮花叢中遊戲嬉樂。然而當福報享盡時,他們也會以業力感召,一瞬間墮入地獄,劍葉林的兵器落在身上,把身體割成一塊一塊,感受千刀萬剮、支離破碎的痛苦。(當然,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對地獄的慘狀產生懷疑,這完全是一種邪見。實際上,肉眼看不見的,並不一定不存在。佛教所講的天界、鬼神、地獄,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其存在真實不虛,任何人也無法否認。) 有些人擁有地位、財產,就認為自己過得不錯。其實,對這些快樂最好不要特別執著,因為它不可能長期相伴,過一段時間,你的福報用盡了,可能會墮入地獄感受痛苦。此處只是象徵性地提了幾個地獄名稱,其實就像《地藏經》所言,由於眾生造的業不同,所感受的苦果也不相同,因而,地獄的痛苦各種各樣、形形色色。我們一定要取捨因果,盡量不造惡業,即使業力現前或發心不正而造了業,也要在諸佛菩薩面前勵力懺悔,經常念誦懺悔偈。我們畢竟是凡夫人,很難以起心動念都是善法,但只要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好好地懺悔修持,就可以擺脫墮惡趣的命運。 其實,這與所依止的上師也有很大關係。以前法王如意寶每次講經說法引導弟子,都會要求大家特別注重因果,即使是他老人家自己,對念咒語、造善業也相當重視,這樣一來,我們傳承弟子對因果非常謹慎。大家也應盡量有這種定解,知道因果是不虛的、輪迴是漫長的,自己一定要從輪迴苦海中脫離出來。 後一頌的意思是,在天界中,天人經常會入於緩緩流淌、撒滿曼陀羅花的妙池中,與容顏豔麗、光彩奪目、頭飾金蓮和鮮花的天女,一起共用快樂。可是天福享盡之後,他也會踏入熱浪沖天的無灘河,到時候兩岸有獄卒守護,不讓他出來,只能在河裡被燃燒的鐵水燒焦,想哭都哭不出來,如是反反覆覆地感受痛苦。所以,縱然轉生到三十三天等天界,也沒有永久的快樂。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大家出離輪迴。很多人希求天人的福報,這種願望是不合理的,在三界輪迴中,無論是地位、快樂、伴侶,都沒有任何可靠性。你對家庭、父母、子女特別執著,實際上也沒有意義。因為親怨是不定的,今天的父母不一定是永遠的父母,今天的怨敵也不一定是永遠的怨敵,因此,輪迴沒有什麼可信的,對此理應生厭離心。就像對待一個壞人,明知他的本性不善,即使他給我一個微笑,我也不會信任他。同樣,輪迴上上下下的法都是虛妄不實的,看似美妙、實則欺惑,唯一真實的就是解脫道──這才是我們的究竟目標。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09:32:06 -- 《輪迴圖》簡介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輪迴圖亦叫生死流轉圖,顧名思義,其所描繪者乃為眾生流轉輪迴、沉陷生死之景觀。此圖廣泛懸掛或繪製於藏地各大寺廟正殿大門之外側,全圖呈輪形,以象徵往復不已、前無起點、後無終結之輪迴實景。整個畫面的主體結構為中陰閻羅法王口含六道輪迴之輪,此乃三界六道眾生無法超離輪迴、擺脫中陰境界的絕佳寫照。正如龍猛菩薩所言:「三道生死輪,無初中後轉,猶如旋火輪,彼此互為因。」而眾生之所以深陷痛苦輪迴深淵,完全是因各自所造之業及煩惱所致。結合此圖卷來看,大體可將此圖分為內外四個層次:中心部位繪有雞、蛇、豬三種動物,分別代表眾生的貪、瞋、癡三毒煩惱;中心層外圍分白黑兩色以表善趣惡趣;其外又分為上二下三共五段,上二代表天界及人道兩類善趣,下三的正中則表徵地獄、其右代表旁生道、其左表示的則是餓鬼道眾生;最外層描繪的是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緣起支分別被描畫成盲人、瓦匠、猴子、船、空宅、接吻、眼中劍、飲酒、採果、孕婦、臨產、老人和死屍這些形象,在這十二緣起中,無明毫無疑問是輪迴之根。 如果我們想從這可怕、恐怖、無有邊際的輪迴怪圈中徹底解脫出來,唯一的辦法便是獲得佛陀在其所闡揚之聖教中再再宣說的般若空性無我之智,捨此絕無他途。 最後願一切沉溺於生死輪迴苦海中的眾生都能終得圓滿佛果!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09:35:44 -- |
-- 作者:感恩三寶 -- 發表時間:2010/2/28 上午 10:27:53 -- 敬錄自 巴珠仁波切 著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book/dayuanmanqx/default.htm http://www.zhibeifw.com/book/dayuanmanqx/main.htm http://www.zhibeifw.com/book/dayuanmanqx/03-04.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戊六、天人之苦: 一般來說,天人在活著的時候應有盡有,快樂幸福,受用圓滿,整天就是在散亂中消磨時日,根本沒有修持正法的念頭。雖說天人的壽命長達數劫,但在他們自己的感覺中只是剎那顯現,稍縱即逝,在散亂迷茫中壽命就到了盡頭,已經接近死亡的邊緣。 從四大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無論生在哪裡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以前每個天人身體的光芒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而當臨近死亡時,他們身體的光芒全然消失;以前如何坐在寶座上也不會覺得不樂,此時不願意坐上寶座上,而且甚感不適,心裡也是好大不高興;以前天人的花鬘經過多久也會不枯萎,此時全部已凋謝;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不會沾上污垢,此時天衣陳舊、沾滿垢穢;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身上出現汗水。當以上這五種死相現前時,他們自己也知道末日即將來臨,內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天女也知道他們將要死亡,也無法來到他們身邊,只能在遠處散花祝願道:「但願你從此死後,轉生在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這樣祝願之後就紛紛離開了,只留下自己孤孤單單,淒淒慘慘。而且這時天人通過天眼觀察,了知自己後世轉生何處。當看到轉生之處的痛苦時,本來死亡的痛苦還沒有消除,現在又加上墮落的痛苦,無形之中痛苦就增長了兩三倍,他們禁不住放聲哀嚎。這種悲慘的情形要延續七天,三十三天的七天可相當於人間的七百年啊!臨終的天人回想起往日的快樂幸福,而如今無有自主繼續住留,感受即將死亡的痛苦;看到後世生處的悲慘,感受墮落之苦,遭受這兩種痛苦的折磨,內心憂傷,這種痛苦已經超過了地獄的痛苦。上面的兩天界(色界、無色界)雖然沒有現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業(引發總報,能令生於某處某趣之業)窮盡以後將如夢初醒般墮入下趣,也是非常痛苦。如怙主龍樹菩薩說:「梵天離貪獲安樂,後成無間燒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 我們通過上述的道理不難看出,不管是投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處,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範圍,自始至終被痛苦縈繞,就像處在火坑、羅剎洲、漩渦、刃鋒、不淨室中一樣,根本不會有絲毫安樂的機會。《念住經》中說:「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迴猶如針之尖,何時何地皆無樂。」彌勒菩薩說:「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鄔金蓮花生大士也說:「佛說輪迴如針尖,永遠無有安樂時,稍許安樂亦變苦。」 我們要好好思索諸如此類的教言,心裡默默地想:在這個生死流轉的輪迴當中,上至三有之頂非非想天,下到無間地獄,不管是轉生在任何地方,既沒有少許安樂也沒有絲毫實義,我們務必要徹底斷除對輪迴的貪執,就像有膽病的人見到油膩食物一樣不生嚮往希求之心。對於輪迴的種種痛苦,絕不能只是局限於表面聽聽,而必須從內心深處去體會這些痛苦,一定要達到堅信不移的程度。如果已經深信不疑,也就不需要刻意提防惡業、歡喜善法,自然而然就會斷惡行善。 舉個例子來說,在很久以前,世尊的弟弟難陀因為貪戀妻子而不願意出家。佛陀利用各種權巧方便使他入了佛門。儘管身已出家,可是他不學律儀。正當他準備溜之大吉的時候,佛陀依靠神變把他帶到雪山上,指著那裡的一隻盲眼母猿問他:「這個盲猿與你的妻子班扎日嘎(義為白蓮花)比起來誰更美些啊?」 他回答:「當然我的妻子美,這盲猿不及她百千分之一。」 世尊說:「那麼我們再去天界看看。」於是又把他帶到天堂,世尊悠然坐在一個地方,對難陀說:「你自己去看吧。」 於是難陀四處遊覽,看見所有的天子都是在各自的無量殿中被成群的天女圍繞著,享受著不可思議的安樂受用。他最後來到一座無量宮殿中,發現裡面有許多天女,卻沒有一個天子。難陀心裡納悶,不禁問道:「這是什麼原因?」 天女們回答說:「在人間,世尊的弟弟難陀守持戒律,他將來從人間轉生天界,這是為他預備的無量宮殿。」 難陀滿心歡喜,返回到世尊面前。 世尊問:「你看到天境了吧?」 他回答:「看到了。」 世尊又問:「天女與你的妻子相比誰美啊?」 他回答說:「眾天女美,相比之下,白蓮花簡直就成了盲眼母猿一樣,實在有著天壤之別。」 返回人間後,難陀護持清淨戒律。但世尊對眾比丘說:「難陀只是為了得到善趣果報而出家,你們是為了獲得涅槃安樂才出家的,你們走的完全是不同的路,所以不要和難陀講話,不要與他暢所欲言,不要與他坐在同一坐墊上……」所有的比丘都依教奉行。 為此,難陀非常苦惱。他想,其他比丘捨棄了我,但阿難是我的弟弟,應該慈愛我吧。於是他到阿難跟前,沒想到阿難也是一樣,從座位上起身便走。難陀追著問:「你們為什麼這樣對待我啊?」阿難說這是世尊的教導,他才知道原來是世尊教他們不要理睬自己的,心裡十分悲傷。 這時世尊來問:「難陀,你想不想去地獄看看?」他回答:「想看。」 世尊又依靠神變把他帶到地獄境內,讓他自己去看。難陀去那裡見到了地獄的情景,在一處他看見一口空鍋,下面燃燒著熊熊的烈火,許多獄卒圍繞在旁,禁不住地問:「鍋裡為什麼沒有眾生?」 他們告訴他:「世尊的弟弟難陀為了獲得天人的安樂而守持戒律,他將來轉生天界享受安樂,當善果窮盡以後會墮落到這裡。」 他聽後非常害怕,心有餘悸地返回人間。從此以後,他深刻地意識到即便上升天堂最終也會墮入惡趣,善趣果報同樣無有實義,而真正生起了出離心。正因為他已經親眼目睹了地獄,所以清規戒律一塵不染,細微的學處也從沒有違犯過。世尊也說:「(在我的教法中,)難陀護持根門第一(即持戒第一)。」 不用說是身臨其境親眼見到地獄的景象,哪怕僅僅看到地獄的圖畫也會令人生起恐怖、畏懼的心理,萌發出離。因此,世尊也說應當在寺廟的門上繪畫五分輪迴圖(寺院門上繪製的生死五道輪迴圖)。怙主龍樹菩薩說:「即便見聞地獄圖,憶念讀誦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況真受異熟果?」這樣思維眾多輪迴痛苦,理當發自內心放下今生塵世的一切瑣事。如果內心死執不放今生的瑣事,那麼即使表面上裝出一副修法的模樣,也不可能真正踏上正法之路。 阿底峽尊者接近圓寂時,一位瑜伽士請問道:「尊者您圓寂之後我就去修行?」 尊者說:「修行難道就能趨入正法嗎?」 瑜伽士:「那麼我去講經說法?」 尊者依然說:「講經說法難道就能趨入正法嗎?」 他問:「那麼我應該做什麼呢?」 尊者斬釘截鐵地說:「你的一切修行應當依止仲敦巴,主要就是捨棄今世(指不求今生的世間八法,唯求來世的解脫)。」 一位僧人轉繞「熱振」(寺廟名,是噶當派的第一座寺廟,為開創教派者仲敦巴所倡建,到1738年七世達賴將其贈給自己的老師嘎單赤巴阿旺喬登。從此,阿旺之歷代轉世皆稱熱振活佛)寺時遇到了仲敦巴格西(阿底峽的及門弟子,宋代西藏佛學家)。仲敦巴格西說:「尊者轉繞(根據佛經記載,右繞佛塔、寺廟、佛像等有極大功德)固然值得歡喜,但是如果能修持一個卓有成效的法門不是更好嗎?」 當時那位尊者想:讀誦大乘經典比轉繞的修法功德更廣大吧。於是他就到經堂的走廊去誦經。 仲敦巴格西說:「誦經固然值得歡喜,如果能修持行之有效的一個法門不是更好嗎?」 那僧人又想:修持禪定該比誦經修法功德更廣大吧。於是放下經書,在床上閉目而坐。 仲敦巴格西又說:「參禪也是值得歡喜的,如果能修持一個行之有效的法門難道不是更好嗎?」 這時那位僧人實在已想不出別的修法了,只好問格西:「尊者啊,那麼我該修什麼法呢?」仲敦巴格西回答:「捨棄今世!捨棄今世!」 即生塵世間的一切瑣事,會導致自己現世直至永遠無法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務必要徹底斬斷此生的牽連,學修後世菩提,而能巧妙為我們開示了脫生死、證得聖果的人唯有具足法相的上師,再沒有任何人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對於今生的父母雙親、親屬友人、財物受用一切的一切要棄如唾液,衣食住行等隨遇而安,全心全意地修行正法。印度單巴桑吉說:「此事此物好似過往雲煙,千萬不要執著為常有!一切名譽猶如空谷回音,千萬不要逐名求利,應當修行法性!漂亮衣裳宛若絢麗彩虹,應當身著破舊衣衫而修行!自己的這個身體是膿血、黃水的臭皮囊,千萬不要執著珍愛!美味佳餚也是糞便的因,千萬不要整日都是為了充饑果腹而奔波忙碌!感覺外界會招致怨敵四起,應當安住在深山等寂靜的地方!迷亂的荊棘會刺入內心,所以應當修持平等性!一切需求都來源於自己的心,務必嚴加守護自己的這顆心!如意寶自身固有,萬萬不要一味貪著飲食財物!閒言碎語過多只能成為諍訟的根源,應當像啞巴一樣默默不語!心本身顯現種種業,千萬不要圍著飲食團團轉;加持原本是從內心生起,應當祈禱上師本尊!長期住在一個地方,甚至對佛陀也會看出過失,不要長年累月地住在一個地方!時時刻刻謙虛謹慎,萬萬不要驕傲自滿!歲月飛逝,時不待我,一定要當機立斷修行正法!今生的我們就像旅客一樣,千萬不要費盡心機苦苦營造作為暫時棲身之處的房屋!任何瑣事都沒有點滴的利益,應當腳踏實地修行正法!自己的身體總有一天要被小蟲所食而消失無影,而且這一天什麼時候來臨也無法確定,萬萬不能一直庸庸碌碌散亂在此生的景象中!親朋好友就像林中的小鳥,不要總是對他們牽腸掛肚!虔誠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讓它變成煩惱的貧瘠荒地!暇滿人身恰似如意寶,千萬不能送給貪嗔的怨敵!誓言猶如瞭望樓,千萬不能被罪業的過患染污!金剛阿闍黎住世時,萬萬不要懈怠修持正法!」 所以,如果想要紮紮實實地修行正法,就必須竭盡全力認識到整個輪迴的萬事萬物沒有任何實質。而相續中能生起這種觀念的因,絕對就是觀修輪迴的過患。在自相續中沒有深深生起這樣的理念之前要努力修行。 那麼觀修輪迴過患在相續中生起的標準是怎樣的呢? 要像朗日塘巴(阿底峽尊者六大弟子之一博朵瓦格西二大高足之一)尊者那樣。一次,侍者對上師說:「其他人都管上師叫黑臉朗日塘巴。」朗日塘巴尊者說:「想到三界輪迴的痛苦,怎麼會有笑容呢?」據說,有一天,一隻老鼠悄悄地來偷尊者曼茶盤上的一顆松耳石,可它怎麼搬也搬不動,於是它就「吱吱」地呼喚來另一隻老鼠,然後這兩隻老鼠一推一拉將「成果」搬走了,看到這副情景,尊者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除此之外,任何時候也沒有現過笑臉。 觀修輪迴的痛苦是內心趨入正法、誠信因果、捨棄今世、慈悲眾生等一切聖道功德的根本。釋迦牟尼佛次第轉了三次法輪,初轉法輪時首先對眾比丘說:「此乃痛苦,當知痛苦。」所以,相續中沒有生起這樣的定解之前,必須踏踏實實地觀修輪迴痛苦。 雖見輪迴痛苦仍貪執,雖畏惡趣險地仍作惡, 我與如我邪道眾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 |
-- 作者:guest -- 發表時間:2011/5/18 上午 09:47:45 -- |
-- 作者:leemathew888 -- 發表時間:2011/5/21 上午 01:53:49 -- 隨喜讚歎大師的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
-- 作者:leemathew888 -- 發表時間:2011/5/21 上午 05:30:40 -- 隨喜讚歎大師對情欲對治的功德!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