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淨化情慾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5) ---- 生活法相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5&id=3352) |
-- 作者:JayCheng -- 發表時間:2006/12/9 上午 10:15:30 -- 生活法相 人世間的生活 有人事、感情、金錢等各方面的生活規範與法則, 做一個佛教徒, 也有一些在生活上應知應行的生活法相, 今以數事略述如下: 一、三業: 身口意所造作的行為,稱為三業。 業是主宰輪迴的主體, 也是決定一個人智愚、美醜、貧富、貴賤的因素。 二、資糧: 淨土宗主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一心念佛之外, 尤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 亦即要具足「信、願、行」三種資糧,才能如願往生。 三、三世因果: 一個人今生的禍福、貧富等,都是自己前世所造作的行為結果, 而今生所作的善惡行為, 又會決定今生、來生的命運好壞,所以因果通於三世。 四、三輪體空: 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 布施後更不存有求報的念頭, 這種無相而施,稱為「三輪體空」。 五、四正勤: 「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 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起。」 這是佛教的四種正勤,是通往佛道八種正道之一。 六、四威儀: 「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 這是叢林中要求僧眾在行立坐臥中的風姿, 稱為「四威儀」。 七、四依止: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這是學佛所應依止的四法,稱為「四依止」。 八、四事供養: 佛教信徒提供僧眾「飲食、衣服、臥具、湯藥」 等四種修道的資糧,稱為「四事供養」。 九、四種報恩:「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這是學佛應有的發心。 四恩即: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十、五欲: 財、色、名、食、睡,稱為五欲。 五欲之於人,如同刀刃有蜜,若用舌舔,就有割破舌頭的禍患。 少欲知足,才是幸福安樂的正途。 十一、五濁惡世: 佛教稱娑婆世界為「五濁惡世」, 五濁分別為: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十二、五逆大罪: 世間稱不孝父母、悖禮犯上者為忤逆不孝; 佛教也有五種忤逆罪, 分別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十三、六字洪名: 「南無阿彌陀佛」稱為六字萬德洪名, 包含了無盡的意義: 南無是皈依的意思, 阿彌陀佛含有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的意思。 因此,徹悟禪師說:「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 十四、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彌吽 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稱為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 具有深廣且多重的意義,普為佛教徒所誦持。 十五、七種聖財: 佛教稱世間的財富為五家所共有, 且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唯有信仰、聞法、持戒、慚、愧、布施、定慧等 七種出世間的聖財,才能永存不滅。 十六、八風吹不動: 不為 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 八種境界所動搖、左右, 稱為八風吹不動,此即是一種解脫的境界。 十七、八種福田: 根據佛經記載,世間有八種人,堪為眾生布施造福的對象, 分別是:佛、聖人、僧、和尚、闍黎、父、母、病人等。 但就現在社會而言, 三寶、修道者、父母、師長、病人、殘障、急難、 弱勢團體等,更堪為大眾所布施供養。 十八、出坡作息: 出坡是禪林的規制,凡逢作務勞役時, 全寺大眾,無分職位大小,必須共同參與,稱為出普坡。 出坡也是一種修行, 故謂「搬柴運水、行住坐臥,無非修行」。 十九、放參藥石: 叢林早課稱早參, 晚課稱晚參, 放參即不參了,要吃飯、休息。 此外,晚餐稱為藥石, 亦即將晚餐當成是滋養色身的藥品。 吃放參,就是指晚上藥石。 二十、福慧雙修: 指同時修持福德與智慧二種莊嚴法門。 例如六波羅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 利益他人的善業,都是福德門; 般若是自我利益的真理、觀念,是為智慧門。 修行離不開生活, 從三業、四正勤、五欲、出坡作息、放餐藥石等 生活法相,無疑做了一個更有力的說明。 摘自: 佛光教科書 ∼ 生活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