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淨化情慾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5) ---- 【轉貼】火燒功德林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5&id=51544) |
-- 作者:gs012300 -- 發表時間:2017/4/7 上午 06:38:36 -- 【轉貼】火燒功德林 青松集 有一位老師在講台上講解佛法,講解主題是菩薩的忍辱波羅蜜。 在老師講解到一半時,有個學員就開口問道:「老師,您講解的主題是甚麼?」老師就回答道:「忍辱」。一會兒,學員又在問:「老師,您講解的主題是甚麼?」老師就回答道:「忍辱」,語氣微帶不耐煩。一會兒,學員再度問道:「老師,您講解的主題是甚麼?」這回老師就憤怒地吼道:「忍辱啦!」學員就低聲回答道:「哦!是忍辱」。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說法不在嘴,於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能夠實踐忍辱、持戒等行為,比較重要。 古德云:鐵牛不怕獅子吼。 如果我們可以如同鐵製的牛兒一般,縱使獅子再怎麼忿惱地怒吼,面對外境的恚怒,我們的心情也可以不受絲毫動搖,不會恚惱。 《入中論》即指出:「若有瞋恚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善,一剎那頃能頓壞」,更是一語道出瞋恚的可怕過患。 我們百劫以來所辛勤修集的布施、持戒等等功德,會由於瞋念的發起,而在一剎那間徹底燒毀這一切的功德與善根,那不就太可惜了嗎? |
-- 作者:gs012300 -- 發表時間:2017/4/11 上午 04:36:57 -- 青松集 其次,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瞋恚的原因。《成實論》清楚地說明如下: 一、無始劫以來,我們的貪瞋癡這三不善根已經紮得很深緊了,所以說「久集瞋使乃至成性,故瞋恚生。」 二、智力劣弱故瞋恚生:自己的定力和智慧力不夠,一對境,就像細樹枝條被風一吹就幌動,不能自主。 三、喜念他過,所以生起瞋恚:這點學佛人需要特別留心,因為我們在觀照力敏銳之下,容易察覺他人的起心動念有夾雜著貪瞋癡,內心就容易起輕慢,自然會喜念他過。由於一般人都容易產生這種喜念他過的煩惱,難怪弘一大師要開示「以律人之心律己」的道理了! 四、貪心與瞋心是一體的兩面,我們會起瞋心是因為心有所貪求,得不到所貪求的順境時,就會起瞋恚。 例如:遇到有人讚歎自己的優點時,如果我們心生貪著,當有其他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時,我們就會心生瞋恚、懊惱不已。又例如:童年時光十分歡樂,一旦我們心生住著的話,就會想要守護,在無常中生常想,然而一切法都是虛妄生滅,事過境遷時,我們就會隨著陷在不滿意現狀的情境當中了。 以怨報怨是錯誤的行為 有些人會理直氣壯地發脾氣,認為以怨報怨是必然的行為,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的是瞋恚及懷恨別人,並不是理所當然應當起的煩惱。 發現自己心懷瞋恚及恨意時,應當起慚愧心,慚愧於心中起了不應起的煩惱,而停止傷害怨家,反擊對手的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