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淨化情慾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5)
----  被最親密的人傷害了怎麼辦?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5&id=59403)

--  作者:omahhum999
--  發表時間:2019/1/3 上午 05:25:13
--  被最親密的人傷害了怎麼辦?

 

 

「為什麼他會這樣對我?」被最親密的人傷害了怎麼辦?

 

  聖玄法師

 

    「為什麼他會這樣對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這樣電視劇一樣的情節,經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似乎我們總是容易被最親密的人、最在乎的人所傷害,這時候的情緒真的潰不成軍。而這個人,可能是昨天還在親昵的戀人,或者是最要好的朋友、最信賴的親人,還有的是事業上的夥伴!

 

    每當身邊有人向我倒苦水時,我總是不忍心告訴他:「你現在流的眼淚,都是當初腦子裡進的水啊!」

 

    在我的生活中,總有些「朋友」會和我分享一些小秘密,這些小秘密是什麼呢?他的「朋友」各式各樣的小秘密,或者是他背地裡說「朋友」的壞話!

 

    以前我也是很享受聽這些八卦,似乎這可以拉近我和朋友的距離。可是後來,有的人似乎有了新的朋友、更親密的朋友。這時候我就開始緊張了!他會不會把我的小秘密也同他人添油加醋地講過一番呢?

 

    生活的經驗無數次地印證了這一點!

 

    往往我也會感歎:「我那麼信任他!為什麼他會這樣對我?」

 

    可是轉念一想,這大概就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而已吧!

 

    難道我一開始就不知道他的品性麼?是什麼讓我相信他會對待我和對待其他人不同呢?其實他一直就是那樣的性格,而在以前,我也知道他就是那樣的,對吧?只不過這一次,在「自我中心」的想法驅使之下,身邊那個最親近的人,這次把刀口對準了我。

 

    往往我們沉溺於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是因為太依賴這種沒有根據的信任了,才會在「傷害」來臨的時候措手不及。

 

    其實我們一開始就知道他有很多的缺點,卻抱有一種幻想,認為對方不良的習性不會中傷自己,這種沒有理智的情感,怎麼會不帶來傷害呢?

 

    說到人與人的關係,我想起前幾天在靈隱寺上課時,淨因法師談起一個遊戲——「鬥地主」,世俗人的喜歡玩的紙牌遊戲,三個人一組,在每一局遊戲裡都會有一個人被隨機選為「地主」,另外兩人則組成一組。

 

    在這個遊戲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無常」的,是因為遊戲的規則——也就是利益——將人分成了不同的組別。

 

    我們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有著種種不同的利益——物質的利益、情感的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當「利益」從我出發,人與人的關係就永遠在不安穩的無常中,何嘗不也是一幕一幕「鬥地主」的遊戲呢。

 

    比起親密的感情,一個人的誠實、謙恭、守信、友善的種種品質則更值得信賴!

 

    但我會不會一時看走了眼,被身邊的人矇騙呢?就當他口蜜腹劍,是個表裡不一的「腹黑」系,那他也做了一件最大的好事:激發起我的關懷、欣賞、信賴與種種善意的念頭,讓我做了一回好人,涵育了良好的品德!

 

    上課時,淨因法師還舉了一個前陣子很流行的一個「佛系」遊戲——「旅行青蛙」。他似乎想考一考我們,便請大家談一談這個遊戲為何會風靡一時。

 

    我愣頭愣腦地舉手說:「大概是說在現在的人找一個真的男女朋友或者養一個孩子,覺得太麻煩了,就養一個虛擬的吧!」

 

    法師站在講臺上,打趣地說:「你是這麼看的呀?你是不是以前真的沒談過女朋友?」這話引來全班哄堂大笑!

 

    「你是不是真的養過『旅行青蛙』?我怎麼覺得你沒有養過。」

 

    我又回答說:「我要出離呀!連現實中的女朋友、現實中的孩子都不想要,怎麼還養一個假的幹嘛!」

 

    淨因法師呵呵一笑:「真是不解風情!」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接著,法師談了他的看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父母對子女、年輕人對戀人的關照沒有一點自由空間,於是人們有一種逆反心理,在這個遊戲裡,我們『養』的青蛙說出門就出門,說回家就回家,一個招呼也不打,也不跟你囉嗦。

 

    「在生活中,很多人以愛的名義來控制身邊的人,很多人不是因為『不愛』而分手,而是因為『太愛』而分手。青蛙遊戲就反映了人們的這種情緒——太過了就會煩,不能太執著。」

 

    人們面對孤獨,總想抱團取暖,可是煩惱的習性和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總讓我們有種種不滿意、不滿足。

 

    情感大多是不理智的,越是不理智,就越有佔有的欲望。但往往走太近了,再多的心動,都慢慢消磨、膩煩,眼中看到的,都是被一地雞毛的情緒所放大的缺點。

 

    人與人之間,不若以道相交,真理的孜孜求索對治了「自我中心」的小九九,而懷抱大愛的襟懷則包容了我們各自不完美的脾性。

 

    正如弘一大師臨終之前辭別諸友的偈子:「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