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淨化情慾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5) ---- 【轉貼】真誠懺悔因愚痴無知所犯下的諸多罪業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5&id=63945) |
-- 作者:linuxman -- 發表時間:2019/9/13 上午 07:42:43 -- 【轉貼】真誠懺悔因愚痴無知所犯下的諸多罪業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智文殊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弟子自幼淫心極重,弟子已經不記得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邪淫,每每看到電視上或者這報紙上書刊上有挑逗性的畫面級文字時都會產生邪淫的念頭,也都會做一些邪淫的舉動,慢慢的 邪淫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可以不去做任何事,但是一定要把邪淫放在第一位,漸漸的我發現自己的發育比同齡人都慢,變聲期也比同齡人晚許多,手腕細的像女孩子一樣,也沒有同齡人那般強壯,動不動就流鼻血,但是這些奇怪的現象絲毫沒有引起我的重視,還是在一如既往的程靜在邪淫的快樂之中,後來上初中學業也差的厲害,總是全班最後的幾名,覺得腦子也越來越不夠用了,到初二就輟學了,說話談吐下流齷齪,行為也慢慢朝向邪的方向發展,善念也喪失殆盡,記得小時候看見小動物都會產生憐憫之心,行為不正則心不正,心不正則生邪惡之氣,生出各種各樣的壞習慣和病痛。如今弟子所殺害的蟻螻蟲雀或因我的種種過失而喪命的諸多眾生已經不計其數了,當時殺害時無半點惻隱之心,反而病態會覺得很開心!罪孽呀,和同學一起掏鳥窩,把雛鳥都帶回家因為沒有大鳥喂食最後都餓死,彈弓打鳥,用火藥熏蟻穴,把打火機的火調到最大整窩整窩的燒螞蟻,燒完黑壓壓的一片螞蟻屍體,用弓箭射蜘蛛,蜘蛛網當做靶子,蜘蛛臥在蛛網中間當做靶心,射中了之後還哈哈大笑,抓住小甲蟲之後用堅硬的草尖穿透它的身體,老鼠身上澆上汽油點著看它拚命跑最後燒死,太多太多的殺生罪業說不盡啊,都是罪孽呀,罪孽呀。後來出門打工也還是繼續邪淫。當然在外面接觸的新鮮事物也多了,電腦啊,光碟啊,淫師穢友這些更加讓我對邪淫變本加厲!身體也變得越來越糟糕,那年我二十三吧,牙齒開始疼的厲害,然後去醫院診所治療,牙齒的痛苦剛剛告一段落,臉上有開始長了很多的痘痘,拖著這一臉的晦氣又過了兩年,終於機緣巧合我在剛剛調配的工作的地方經人介紹我認識了一個老中醫,給我開了些中藥,幾個禮拜後臉上的痘痘消除了,(這是報應啊,這是將內心的醜惡顯現在了臉上,有句老話叫象由心生)但是那個老中醫說我的腎功能的太好,會影響以後的婚姻生活,必須要好好調理才是,我這一聽覺得有道理,所以有按照他的方法經過了兩個月的調理,但是雖然在調理身體但還始終沒有停止過邪淫,尤其是喝了人家給我開的藥之後淫慾心的衝動更加難以控制,尤其是看了有些資料上說的手淫有益無害的邪說,我就更加不去顧慮邪淫的危害了慢慢的我的身體又開始走下坡路了,前列腺也出了問題,後來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邪淫二字,於是就上網查詢有關邪淫的資料,當我看到那些資料時,當看到那一個一個曾經被邪淫害的付出慘重代價的一個個實例時,我好悔恨啊,我好絕望,看看我曾經都做了些什麼呀,父母拉扯我長這麼大,我拿什麼回報他們,要是讓他們知道我這麼多的疾病都是由邪淫而產生的他們該有多心碎呀。現如今我也已經是二十五六的人了,但還是沒有成家,為什麼呢,我學佛了之後才意識到,這就是報應,因為我身上有一股邪氣,這股邪氣會讓人對我產生反感的心理,雖然相貌不算太醜,樣子不算太差,就是在婚姻這件事上有了障礙!我從小膽子就小,怕黑,怕一個人睡,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我之所以怕黑是因為心不端正,心不端正是因為我有邪淫,這是業障的的體現,我想改,哪怕我沒有了從一開始的機會,我也願意從零開始!以前我無法改變,但我能改變未來,我要改變,去彌補,去懺悔!弟子的父母也老了,一年一個樣,弟子很慚愧,不能讓年邁雙親享受天倫之樂,弟子不能減少他們的煩惱反而增添煩惱!弟子真是一個不忠不孝不敬之人,對於父母來說,弟子為人子女,不能在適婚年齡結婚了父母心事,我不是個好子女。對於社會來說,我沒有為這個社會創造過貢獻,所以我不是一個好公民,對於佛菩薩來說我學佛不夠精敬,我不是個好信徒! 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諸佛菩薩,諸天地鬼神,諸多元親債主。 弟自知罪逆深重,弟子今日再次,沉痛懺悔弟子因愚痴無知所犯下的諸多罪業,今後永不在邪淫永不再殺生,大到牛馬小到蟻螻都真心善待!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弟子祈請大慈大悲的地藏王菩薩慈悲加持弟子能夠端正德行,早日洗清罪業,重新做人! http://www.jiey.org/chrj/2015/0402/28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