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good
-- 發表時間:2017/1/2 下午 12:02:07
-- 【圖文】一沙一世界,佛法偈語竟被科學完美印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我們現在的原子模型是由新西蘭科學家盧瑟福奠定的。這種模型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行星模型"或者"太陽系模型"。原子這個極小的體系和太陽系等極大的行星體系之間的確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佔據著微不足道的體積(相對整個體系來說),卻集中了99%以上的質量。 原子與星系尺度相差太大,畢竟行星之間的實際距離相對電子來說,要遠的多得多。但是,科學家通過精確地計算,發現宇宙的確在不同的尺度上,有著驚人的重複性結構。比如原子和銀河系的類比,原子和中子星的類比,它們都在各個方面,比如半徑、周期、振動等,都展現出了十分相似的地方。如果你把一個原子放大1017倍,它所表現出來的性質就和一個白矮星差不多。如果放大1030倍,那就相當於一個銀河系。這裡相當於的意思是,如果原子體系放大1030倍,它的各種力學和結構常數就非常接近於我們觀測到的銀河系。還有人提出,原子應該在高能情況下類比於同樣在高能情況下的太陽系。也就是說,原子處在激發態下時,它的各種結構就相當接近我們的太陽系。 這種觀點,即宇宙在各個層次上展現出相似的結構,被稱為"分形宇宙"模型。在它看來,哪怕是一個原子,也包含了整個宇宙的信息,是一個宇宙的“全息胚”。它給我們展現了複雜結構是如何在不同的層面上一再重複。 更進一步,人們不禁要聯想,或許原子並不只是類似星系,而是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我們的宇宙也許就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宇宙"所組成的,而它反過來又和千千萬萬個別的宇宙組成更大的"宇宙"。這不禁令人想起威廉•布萊克那首著名的小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從一粒細沙看見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從一朵野花窺視天宸。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用一只手去把握無限。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用一剎那來留住永恆。 事實上,我們的先賢對此也早有思考和論述。比如佛經中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以及《莊子》“齊物論”中有關事物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等思想。佛教認為一粒沙可照見三千大千世界。一朵花就是一個宇宙。一個人身也是一個宇宙。萬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觀世界或者宏觀世界,都是一樣的世界。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一粒細沙看見世界"呢?或許,當你有了微觀和宏觀隨時轉換的眼界時,你就想開了許多事情,不計較許多事情。你會發現人們或許不過是宏觀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螞蟻”。當你有了萬物平等的想法,意識到萬物皆具歡樂與痛苦時,你就會寬容與滿足,不會計較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