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日的微風
-- 發表時間:2017/4/15 上午 04:47:00
-- 【轉貼】你不知道的北魏「活死人」事件是怎樣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你不知道的北魏晚期的「活死人」事件是怎樣的? 北魏洛陽城東,建春門外,有一建陽里。「建陽里」佛寺最多,「里」內有瓔珞、慈善、暉和、通覺、崇真、宗聖、魏昌、熙平、因果等十座佛寺,傳說寺寺皆有「靈異」,其中以崇真寺發生的一起「活死人事件」,最為詭奇。
大致故事是:北魏晚期,胡靈太后之世,崇真寺內有一個和尚惠嶷,生病死了,詭異的是,惠嶷和尚死後七天復活。 復活後的惠嶷,依然記得自己死後的遭遇,他說:小鬼把自己帶到閻王殿,一經檢視,是小鬼們抓錯人,所以又回到人間。 惠嶷回憶,當時一同讓小鬼抓去的,還有其它五個人,有意思的是這五個人都是和尚,分別是:寶明寺的智聖,般若寺道品,融覺寺曇謨最,禪林寺道弦,靈覺寺寶真。 讓小鬼抓到陰間的惠嶷,「有幸」旁聽了閻王判案,第一位過堂是寶明寺智聖。智聖在世時,日日坐禪苦修,功德無量,閻王宣判:直升天堂。 第二位過堂的是般若寺道品。道品在世,不會坐禪,也不苦修,一門心思,苦誦四十卷《涅槃》經。閻王宣判:也升天堂。 融覺寺曇謨最,沒有那麼好運,閻王他:「有何功德?」 曇謨最說:「領上千信眾,日日給他們講授《涅槃》、《華嚴》等佛經。」 曇謨最是當世的講經師,專門給人講授佛經,曾給一千多信眾,講過佛經。從教育傳媒學角度,曇謨是許多人佛學的啟蒙老師。閻王卻對他說:「講經者心懷彼我,且講經時,驕人凌物,以導師自居,是比丘中一等粗活!」 說完,判曇謨最下了地獄,另頒一旨:自今以後,唯問坐禪誦經者,不問講經者。 講經之人,不管你講得多好,不但沒有上天堂的資格,死之後,即便到了陰曹地府,都不配接受閻王的審問,直接下地獄。閻王對曇謨最判詞,許多講經者讀了,估計會心驚肉跳。 第四位過堂的是禪林寺道弦。道弦在世時,渡救某家四代人出世修行;為了宣揚佛法,自己出錢,印了許多佛經;還在數座佛寺,出資修建十軀,真人大小佛像。 閻王對他說:「出家之人,當志於坐禪誦經,一心守道,不干世事,不求作為,造作佛像經書,必欲得他人財物而後行,出家人一染財物,貪心必起,三毒不除,則煩惱生。」 閻王判道弦下了地獄。 最後一名受審的是靈覺寺寶真。寶真出家前,作隴西太守。在任時,推崇佛教,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修建融覺寺。寺修成後,寶真即在融覺寺出家。他雖然不擅長禪誦,但對佛祖敬禮不衰,日日不缺。 閻王對他說:「卿濫用太守之威,曲理枉法,奪民財力,假作佛寺,非你之力,亦無功德。」說完,也讓小鬼把寶真送進了地獄。 最後受審的惠嶷,閻王細細一看,是小鬼抓錯了人。好一個閻王,也是知錯能改,立馬把惠嶷又送回人間。 北魏胡靈太后聽說城東建陽里的這則奇事,開始不信,下令黃門給事徐紇進行調查。徐紇按惠嶷所說的其它五人在世的地址,一一尋訪:寶明寺在城東,般若寺在城內,其它如融覺、禪林、靈覺三寺,都在城西。五寺中,智聖、道品、曇謨最、道弦、寶真都是真人真事。 看到黃門給事侍郎徐紇(後任中書省總管)「活死人事件」的調查報告,靈太后很受教育,她詔令天下:一、由皇家出資,供養坐禪僧人一百名。二、北魏王朝,不管是大臣百姓還是出家人,都不得以印經修寺之名,乞要財物。 此事件後,北魏王朝幾乎所有比丘,都以誦經坐禪,為修行第一要務,沒有人再去追捧那些能說會道的講經者。「活死人」惠嶷,跑到白鹿山中,一心修道,後不知所終。 --------------- 元魏時,洛中崇真寺有比丘惠凝死七日還活。云:「閻羅王檢閱,以錯名放免。」惠凝具說過去之事,有比丘五人同閱。一比丘雲寶明寺智聖,以坐禪苦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是般若寺道品,以誦涅槃經四十卷。亦升天堂。有一比丘雲是融覺寺曇謨最,講涅槃、華嚴,領眾千人。閻羅王曰:「講經者,心懷彼我,以驕凌物,比丘中第一粗行。今唯試坐禪誦經,不問講經。」其曇謨最曰:「貧身立道已來,唯好講經,實不諳誦。」閻羅王令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曇謨最向西北門,屋舍皆黑,似非好處。有一比丘雲是禪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輩檀越,造一切經人中像十軀。」閻羅王曰:「沙門之體,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不作有為。雖造作經像,正欲得他人財物,既得財物,貪心既起(明抄本、陳校本既起作即起,下又有既懷貪心四字)。便是三毒不出,具足煩惱。」亦付司,仍與曇謨最同入黑門。有一比丘雲是靈覺寺寶明,自云:「出家之先,常(常原作帝,據明抄本、陳校本改)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成,即棄官入道。雖不禪誦,禮拜不缺。」閻羅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理枉法,劫奪民財,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勞說此。」亦付青衣送入黑門。時魏太后聞之,遣黃門侍郎徐紇依惠凝所說即訪寶明等寺。城東有寶明寺、城中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覺、禪林、靈覺等三寺。並問智聖、道品、曇謨最、道弘、寶明等,皆實有之。即請坐禪僧一百人。常在殿中供養之。詔不聽持經像在巷路乞索。若私用財物造經像者任意。惠凝亦入白鹿山,隱居修道。自此以後,京邑之比丘皆事禪誦,不復以講經為意。(出《洛陽記》)
[此帖子已經被amw於2017/4/15 下午 06:10:37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