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北美佛教生活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8)
----  心經 ─ 梅艷芳(買不到的歌!)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8&id=8575)

--  作者:小江
--  發表時間:2007/9/25 下午 12:40:23
--  心經 ─ 梅艷芳(買不到的歌!)
一段隔世的師徒緣,梅艷芳重拾依止,放下自在。紅塵滾滾,感恩醒悅人

生。慨嘆時下青年糟蹋生命,寄語為人父母者聆聽子女聲。一席肺腑言,

煥發生命光華。


梅艷芳信佛,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自幼跟隨媽媽拜神拜佛,以為

自己已是佛教徒。」好一個美麗的誤會,說出來,可能很多人同樣的想當

然。

阿梅小時候身體弱,梅媽媽恐怕女兒養不大,所以將她「契」給觀音。

「對我來說,觀音好比是第二個母親般親切。我習慣把心事埋在心底,不

對別人講,只向觀音契媽傾訴。被媽媽打罵、讀書不好、有委屈,統統對

觀音說。」可能是心理作用,說了就感覺平和,其實那是童年發泄情緒的

一種方法。........


佛法打開心結

佛教講緣分,大概七、八年前,梅艷芳遭遇困擾,滿心苦楚解不開,人越

來越骨瘦形銷,思想混亂。朋友看在眼內,心有不忍,送她一張某一位大

師的照片,對她說:「要是他到香港的話,我介紹你認識這位大師,可能

他會幫助你。」說也奇怪,阿梅內心竟然湧起一股定力。她暗暗發願,希

望能與照中人見面。

經過一段時間,與朋友喝茶,談起未知何時有機會見到這位師父?

纏繞心裡頭的問題,遲遲還未有解決。突然間,朋友的手提電話響起來,

是一位西藏佛教上師問:「你的朋友是否想見我?」簡直不敢相信,阿梅

二話不說便去見這位師父。


煩惱無疾而終

「我的性格很硬頸,以前也見過很多大師,但從來不肯下跪。可是這次見

到夏瑪巴寧波車,說不上三句話,雙腿不期然便跪下來,還問他我可否皈

依為佛教徒?」就在那個酒店房間內,夏瑪巴寧波車用簡單的儀式為梅艷

芳打皈依。

寧波車一臉慈悲,永遠帶著微笑,因英文不太好而當初有點心怯的阿梅,

從上師的笑容裡鬆弛下來,「他不用多言,但卻給我無限的力量。他的鼓

舞是毋須語言的!」

好不容易盼到了,阿梅那個難題解決了沒有?「本來一廂情願準備一五一

十向師父訴苦,但他三兩句話便令我茅塞頓開。」

夏瑪巴寧波車輕輕的說:「煩惱是自己還未想通。多打坐、看佛書,問題

並不是那麼嚴重的。」

四兩撥千斤似的,阿梅那個所謂大問題,突然好像消失了。「那剎那,強

烈感覺自己太渺小,自己的問題也沒甚麼大不了,不值得提出來,只不過

是自己鑽牛角尖而已。」..........


今生再續前世緣

有一晚,阿梅做了一個夢:在一個密宗的寺廟裡,她看到地上排滿了打坐

的墊子,上面有經書,突然她猛然撞向那些書,一下子畫面消失了,好像

停止呼吸一樣,驚嚇中醒過來。她問上師甚麼解究,寧波車回答說:「你

可能返回前世去。」聽來離奇,還不及反應,寧波車接著說,「你前生是

我的弟子,所以你覺得那麼熟悉。」恍如隔世,怪不得阿梅出現久別重逢

的激動與興奮!

夏瑪巴寧波車不會說甚麼神通的話,但他常常看穿阿梅的心事。「我英文

不好,每次見師父都很害羞,不太敢說話。我私下發願,希望憑師父的加

持,我可以學好英語,與他溝通。想不到有一次師父看著我,沒頭沒腦的

說:『慢慢來,你會懂的!』」

又有一次,師父委託阿梅辦點事,但她還沒有做到,

阿梅正盤算怎樣向師父交代,豈料寧波車突然嚷她:「Anita,如果太麻

煩,遲一步吧。」

這些年來,每當情緒在起伏中折騰,阿梅不期然便很想見到師父,然而見

著他,卻又甚麼話也不用講,一切煩惱也都淡然化去。

「我出道以來,誹聞、是非、中傷從來不絕,曾經有報導說我紋身、吸

毒、當過舞小姐…,我很不開心,覺得憤憤不平,為甚麼老是胡說八道來

攻擊我?」

師父對她說,那是業力。阿梅聽後,內心釋然。


自殺不是潮流

說名利,梅艷芳擁有不少;數壓力,她比別人還要多。看見時下青年人動

不動便自殺,阿梅有感而發,「我很想對青年朋友說,我是過來人,我反

叛過、痛苦過、更曾經有自毀的傾向,但是人是應該有責任感

的。」..........

「說甚麼讀書壓力大,要自尋短見,其實是逃避、不負責任的表現

,辜負了父母的養育。」自幼失學,還要跑場表演歌舞的梅艷芳,另有一

番深刻的感觸。「我要再三不厭其煩的說,自殺不是潮流、不是有性格,

更沒有藉口可言!」........

阿梅認為父母應該多關注子女的成長,物資的供養還不是最重要,


最要緊是聆聽,「每天花十五分鐘聽聽子女說話,自己不用說甚麼,聽聽

他們這天發生甚麼事,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父母願意聆聽,對子女

來說,就是莫大的關心!」

誰擠不出十五分鐘?怕只怕更多的十五分鐘都讓給了電視,光陰都浪費在

關心八卦是非!

「不要讓子女回家有面壁的冷漠感覺!」家,應該是溫暖、安全、融洽

的。


心經-梅艷芳(買不到的歌!)

--  作者:小師兄
--  發表時間:2008/11/29 上午 08:43:54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