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遊的人睡前別玩刺激電玩,以免出現驚人之舉。一名國小六年級男童,睡前玩打鬥遊戲,半夜媽媽感覺脖子濕濕、痛痛的,睜眼發現孩子夢遊,竟拿刀子架在她的脖子上。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表示,男童母親就醫時,脖子僅被輕微畫傷,幸無大礙。男童晚上常沉溺在打打殺殺的電玩遊戲,情緒處於緊張狀態,造成腦波刺激、不穩定,干擾夜間睡眠、誘發夢遊。
台北榮總精神部主任陳映雪說,夢遊通常發生在半夜的深度睡眠期,此時睡意正濃,患者醒來不記得前一天發生什麼事。
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北醫睡眠中心前主任李信謙說,夢遊為深度睡眠到清醒前的轉換出現狀況,身體醒了,腦部卻還沒醒,容易起床走動等。不過,除了極少數個案,大多數人夢遊都很平和簡單,不會出現恐怖舉動;一旦發現有人夢遊,只要安全無疑慮就不必叫醒,以免對方醒來時嚇到。
夢遊為一種睡眠疾病,包括疲倦、睡眠不足、白天玩太瘋、睡前做激烈活動、使用鎮定劑等藥物,以及癲癇等,都可能導致夢遊。
美國睡眠醫學會發現,夢遊最常發生在四到八歲幼童,通常十五歲後會逐漸消失,但成人仍可能夢遊。醫師甚至發現,一名九歲男童只要睡前四個小時喝碳酸飲料,夜裡就會夢遊。
「一般人睡前做劇烈活動,不會誘發夢遊。」李信謙說,刺激活動雖會誘發夢遊,但沒夢遊習慣的人,不會因睡前玩遊戲太緊張、興奮,導致夢遊,或睡不好、難入睡。
林嘉謨建議,睡前一小時應做靜態活動,如看書、聽音樂等,以免情緒波動,無法一夜好眠。另外,有夢遊習慣者,睡前應關緊門窗,以免發生危險。李信謙說,家長可記錄孩子飲食、作息及睡眠情形,找出誘發夢遊原因,減少夢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