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弟子吵架,上師會很快圓寂!而且很難找到轉世!學密者不可不知!

您是本帖的第 1884 個閱讀者
平板 列印
標題:
弟子吵架,上師會很快圓寂!而且很難找到轉世!學密者不可不知!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弟子吵架,上師會很快圓寂!而且很難找到轉世!學密者不可不知!

 


 

關於金剛師兄弟和睦關乎上師身壽之重要性



索達吉堪布

問:什麼叫做金剛道友?在金剛道友之間製造矛盾、破壞和合,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答:明朗大師在《三戒論註疏》中引用《誓言光明續》的教證說:「所謂的金剛道友,是從獲得灌頂乃至菩提果之間永遠不分離,猶如燈油和燈芯一樣密切。」也即是說,從初發心到成佛的漫長道路上,大家一直是非常好的「同學」。


假如在金剛道友之間挑撥是非,導致彼此之間不和睦,從密宗的角度來講,會有破壞密宗大僧團的嚴重過患;十四條根本戒律中的第三條中說,對金剛道友生嗔恨心,也間接損害了根本上師;此外,還違背了在一個壇城內灌頂時所發的誓言「乃至菩提果之間互相和合」。


問:道友之間平時應該怎樣和合?


答:小乘《毗奈耶經》中規定,對一切眾生以慈悲心來對待;從大乘來講,視眾生為自己的父母;從密乘而言,對總的金剛道友、近的金剛道友、密的金剛道友,應該像兄弟那樣對待,心中應想:「在修行過程中,沒有他們我不可能成佛,所以平時不能對他們起嗔恨心,不應該觀他們的過失。」《前行》中也說,應將道友觀為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若能如此,道友之間的和合應該可以做得到。


問:金剛道友不和睦,會不會影響上師長久住世?


答:會影響。佛教中有一種說法:「弟子不和合,是上師圓寂的徵兆。」以前觀音菩薩的化身也說:「金剛道友之間和睦,對上師的長久住世有很大利益。上師住不住世,關鍵是看他老人家的願力,但如果道友之間和合,對上師長壽會製造一種很好的緣起。」


 

 


 

摘自大成就者之歌


 

 


 

因為桑天.嘉措與卡恰.多傑私交甚篤,所以我伯父即使要問非常私人的問題,也不會感到不安,有一次他問噶瑪巴如何知道轉世祖古投生於何處。噶瑪巴解釋說,雖然具有了無窒礙的神通力,但他也不是一直能夠完全掌握。有時候還沒有任何人請示訊息之前,他就已經事先知道某位喇嘛即將圓寂,並且將在何處轉世。之後,當負責找尋祖古的弟子來到他面前,請示關於喇嘛的事情時,他早已將祖古圓寂與轉世的細節都寫下來了。


 

 


 

有時候卻是,當有特別請求,並透過數個修持中的任一個以生起吉祥的緣境時,他就只能看見投生的狀況。而在少數狀況下,即使人們請求他協助,他也無法看見任何東西。他仍會嘗試,但至關緊要的實際情況卻是「遮蔽在一團迷霧中」。他說,這是過世的喇嘛與弟子之間有問題的徵兆,譬如,如果這位喇嘛的追隨者之間有爭鬥或不合的情形,他下一世的下落就會模糊不清,籠罩在一片霧氣當中。


 

 


 

他解釋道:「認證祖古最糟的障礙,就是上師與弟子間不合。在這種狀況下,沒有解決辦法,下一世祖古的投生情況就無法預見。」


 

 


 

 


 

摘自阿明部落格


 

 


 

ぉ、不良緣起


 

 


 

  多丹仁波切圓寂前,外在顯現患有較為嚴重的中風症狀,交談講法時口齒已經不甚清晰,頭部還有些病態的晃動。據丹貝旺旭仁波切及其他上師講述,多丹仁波切患病源自兩位弟子吵架事件。某年某日,仁波切一位藏族出家弟子捂著還在流血的額頭向上師告狀說某位師兄因為爭執打傷了他。仁波切出人意外的顯現的極為憤怒,當即顯現患上了嚴重的中風。


 

 


 

  丹貝旺旭仁波切談及此事時每每唏噓不已,數數的開示“金剛弟兄不團結乃至起紛爭,是具德上師趨入涅槃的最不利緣起,金剛弟兄不管如何緣分不好,僅是念在祈願上師長久住世的共同願望之上,也要盡力消除紛爭、保持團結!”


 

 


 

  也有上師開示,多丹仁波切如是示現主要是此生化機已盡,藉此示現使弟子眾等深刻認識到金剛弟兄之間團結的重要性,如是云云。


 

 


 

 


 

摘自   竹千法王官方網站  法王自述上師


 

 


 

錫欽翁楚仁波切行傳


 

 


 

 


 

 


 

殊充楚羅是寧瑪巴多竹千和羌鐵傳承的主要傳承持有者。他不僅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學者,也是一位開悟的大圓滿大師;事實上他是一位真正的岩藏師,然而在外表上,他總是對自己的資格有所保留,不讓人知道。翁楚仁波切記得在殊充楚羅圓寂的前一天,他的侄女和寺內的比丘為了一些瑣事發生爭執,當他被告知事情的來龍去脈時,他有感而發地說:「我已經傳了卅年的法,但是我所教的卻對人們沒有幫助,即使是我自己的隨從也不能夠和平共處,所以繼續活在這世上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於是殊充楚羅決定在爭執發生的同一天傍晚得到感冒,然後在隔天就安詳地以禪定坐姿圓寂了。殊充楚羅維持在禪定的狀態大約有六星期的時間,遺體所散發出的香氣瀰漫了一公里的範圍。出定之後,他的追隨者請求翁楚仁波切負責火化的事宜。


 

 


 

 


 

 


 

 


 

 


 

  摘自
  
走出修行的誤區  關於上師與弟子


 

 


 

          希阿榮博堪布
  


 

 


 

 


 

 


 

 


 

 


 

      弟子的所作所為皆為令上師歡喜,這樣的動機無疑是純正的,不過有時“令上師歡喜”卻會成為我們固執己見的藉口。當我們認定自己所做之事正確無誤時,會比平常更固執;而對虔誠的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比讓上師歡喜更正確的事了,所以我們一旦認准自己的方式合乎上師心意,就很難再接受其他人的不同意見和做法。然而道友之間,尤其是金剛道友間的和睦相處極為重要。金剛道友是解脫路上直至成佛不離不棄的同行者。金剛道友鬧矛盾會擾亂上師的心,對上師的住世和弘法利生事業製造違緣。出發點是“令上師歡喜”,最後卻犯下如此嚴重的過失,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惋惜!究其原因,還是“我執”在作怪,什麼都有可能被“我執”利用,即使最良善的動機也會成為修行的障礙。


 

 


 

    《時輪金剛》中明確指出,十四條密乘根本戒中關係到上師的有三條:不擾亂上師心,不違背上師教言,以及金剛道友間不相互嗔恨。這第三條戒律常被人忽視。人們只知道上師是嚴厲的對境,卻不知道金剛道友之間關係緊張、破裂直接關乎上師,因此也是嚴厲的對境。我們若有機會與其他道友共事,一起為上師、為佛法做點事情,應該珍惜這份福報和緣分,隨喜道友的發心和行為。即使有意見分歧也可以溝通解決。很多時候,為了護持他人的善心、善念,成全他人的善行,不僅我們自己的意見、方式可以放棄,甚至我們所做的“善事”或“正確的這件事”本身也可以放棄。我們不必堅持事情一定要做到完美。如果參與者都能夠通過共事減輕煩惱、增加法喜和道心,就是完滿了。法王如意寶曾告誡弟子:不要惹眾生心生煩惱。無垢光尊者曾建議修行人:一切按上師說的做,這就是最大的供養。又固執又不善於取捨因果的我們,也許應該時刻牢記聖者的教言。佛經中道友們的聚會告一段落,不是也常常以“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來描述當時的情景麼?


 

 


 

 


 

 


 

“弘揚寧瑪巴的紹聖者”
  
希阿榮博堪布


 

 


 

 


 

 


 

摘自  《喜樂的曼達拉》(新版)喇榮 ()


 

 


 

 


 

 


 

      公元1986年,藏歷火虎年六月初四,希阿榮博尊者與一千多位師兄弟一起,首次在法王如意寶面前受菩薩戒。


 

 


 

 


 

 


 

  同年在喇榮五明佛學院,法王如意寶主持,舉行了規模空前的時輪金剛法會。這是幾十年來,藏地首次舉行如此重大的法會,來自各地寺廟的住持、活佛、上師紛紛帶領自己的僧團,聚集到喇榮接受法王如意寶的殊勝灌頂。六千多位出家人身上的紅色僧衣,把整個喇榮山谷渲染得霞光萬丈。


 

 


 

 


 

 


 

  這次法會歷時一月有餘。法王如意寶每天坐在壇城中央,為參加法會的僧俗大眾傳授灌頂。儀式舉行過程中,法王如意寶特別指定了包括希阿榮博尊者在內的四位法子,分別在壇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代表他向坐在不同方位的大眾施行灌頂。四位法子中,只有希阿榮博尊者當時既未經過坐床認證,亦非堪布,顯現上只是一名普通僧人,而接受灌頂的人群中,僅活佛、堪布就有近千位。


 

 


 

 


 

 


 

  對於如此特殊的安排,法王如意寶解釋道:“這樣的安排有著非常殊勝的緣起,有利於寧瑪巴教法的廣弘。”法會期間,法王宣布:“如果能以我在光明定境中所見為依據的話,我認為這次輔助我灌頂的四位弟子將成為未來弘揚寧瑪巴的紹聖者。他們日後顯現的行為也將成為寧瑪巴弟子行為的緣起。”


 

 


 

 


 

 


 

    巴麥欽哲仁波切


 

 


 

道場健康生態──#勿忘你是為法而來


 

 


 

請記住你的金剛誓言!


 

 


 

同壇受法的都是金剛師兄弟。廣的來說,所有學金剛乘的都是你的金剛師兄弟。我們需要保持淨觀,不要太執著要把你的標準套用在別人身上。我們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但沒必要因為差異而翻臉
  


 

 


 

世間之事,有時很難講對錯。當你講對錯的時候,其實代表你的「我」已經拿出來了。「我認為」、「你應該」、「你為什麼不……」。這就是對立,當你造成這個對立的時候,就不會有凈觀。


 

 


 

這並不是說世間沒有對錯。有些人真的就是還要再修很多輩子,但是你知道就好了,這是他的功課,你沒必要攔在自己身上!所有「偉大」的男朋友、女朋友都是這樣,以為要把/能把自己的伴侶教化成為……。20年後,你會發現這是MISSION IMPOSSIBLE。你只能學習改變你自己,對別人你真的毫無辦法。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如果連自己都管不了了,連自己的煩惱都沒辦法調伏,還想把別人怎麼樣?


 

 


 

更重要的是,不要因為你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所以你就說「仁波切,我不來上課/學法了」、「因為那個人/……,所以我不要來了」。這樣損失的是你!你需要的是教法,你來是為了學法。雖然金剛師兄弟可以是好朋友,但是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交朋友。請記住,今天你來聽法、上師講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你要聽懂,然後回去做(如果你覺得這是合理的)。這就是聞思修。


 

 


 

那怎樣能避免這種狀況?第一,你當然可以害怕下金剛地獄,但此非上策。(第二)慈悲心!
  
不是認養流浪狗、流浪貓才叫慈悲心。你都可以對狗、對貓那麼好,為什麼不能對人好一點?!「可哀三界有情眾」──眾生就是如此的悲哀,被自己的煩惱帶著走,用自己的煩惱來威脅正法,說「怎樣……我就不學了哦」。你要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因為這些就是你將來要度化的眾生!


 

 


 

──巴麥欽哲仁波切@2017《密乘閉關寶典》口傳教授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7/8/25 上午 12:29:12編輯過]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8/23 上午 03:29:16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406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