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三任)子之統治三年,全國大亂。高級將領(將軍)市被,跟太子姬平,密謀攻擊子之。齊王(二任宣王)田辟彊派人告訴姬平說:「我聽說你要整頓綱紀,使君臣父子名份,恢復正常。我佩服你的勇氣作為。現在,齊王國就是你的,你教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姬平受到鼓勵,集結英雄豪傑,由市被率領,進攻皇宮,子之黨羽在皇宮奮力抵抗,不能攻陷。不知道什麼緣故,忽然間,市被改變主意,反過來攻擊他的統帥姬平,混戰幾個月,死難軍民好幾萬人,全城恐慌。
齊王國(首都臨淄)大軍,乘此機會,長驅直入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生擒子之,剁成肉醬,並順便殺掉前任王(二任)姬噲。
田辟彊向孟軻徵求意見說:「有人勸我不要吞併燕王國(首都薊城),有人勸我吞併,你以為如何?」孟軻回答說:「吞併它而燕王國人民快樂,就吞併它。吞併它而燕王國人民不快樂,就不吞併它。」此時,各國正在加速會商如何支援燕王國對抗侵略,田辟彊再徵詢孟軻的意見說:「國際情勢緊張,有些國家可能向我發動攻擊,我應該如何反應?」孟軻說:「我聽說過僅有七十華里土地,卻統一了中國的故事。還沒有聽說過一個擁有一千華里的國家,卻怕別人怕得要命。現在燕王國君王虐待他們的人民,你發兵前往,人民認為你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夾道歡呼,迎接仁義的軍隊。到了後來,仁義的軍隊忽然變了模樣,你已成了吸鐵石,吸引天下所有的武器,向你集中攻擊。不過,現在還來得及補救,立刻下令釋放被捕的老人和兒童,停止掠奪,跟燕王國有影響力的人士接觸,恢復他們的獨立,為他們設立新的君王,然後光榮撤退。這樣,仍有希望維持齊王國的威信。」田辟彊拒絕接受。
不久,燕王國到處發生抗暴戰爭。田辟彊後悔說:「我真沒臉再見孟軻。」陳賈說:「大王不必如此,誰能一生永遠不犯錯誤?」於是前往拜訪孟軻,問說:「姬旦(周公)是什麼人?」
孟軻說:「古代聖人。」
陳賈說:「姬旦曾經命令他老哥姬鮮(管叔),監視商王朝遺民首領子武庚,結果姬鮮卻跟子武庚聯合起來叛變,反抗中央政府(參考前一一一五年),請問,是不是姬旦知道姬鮮將來會叛變而仍任用他?」
孟軻說:「當然不知道。」
陳賈說:「好啦,聖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
孟軻說:「姬旦是老弟,姬鮮是老哥。老哥有過失,老弟的責任並不嚴重。但主要的還是古代的人,有過失的時候就改正過失。現代的人,有過失的時候反而錯誤到底。古代的人不隱瞞過失,好像日蝕,人人都看得見。當他改過以後,人民莫不欽敬。現代的人豈止繼續錯誤而已,反而製造出許多理由,把錯誤說成美德。」
原文對燕王國(首都薊城)這項大災難的記載,含糊不清。尤其看不出孟軻發表了這段言論之後,田辟彊有什麼反應?司馬光主要的目的不在於報導史實,只在於介紹孟軻的言論。史實是,田辟彊終於放棄吞併燕王國的雄心壯志,在遍地抗暴的戰火中,倉卒撤退,帶走了燕王國的金銀財寶,並種下了兩國之間的深仇大恨。
孟軻的言論,說明儒家學派所以在戰國時代,始終被排斥的原因。蘇秦、張儀的身價,比孟軻低得多,蘇秦和張儀不過一介貧苦的知識份子,孟軻卻是大富之輩。但蘇秦和張儀提出的是一項可以執行的方案,而孟軻只能訴諸原則。燕王國人民高興不高興,如何分辨?人民雖然高興,手握殺人大權的統治集團卻不高興,又該怎麼處理?所舉的兩個例子,更混淆視聽,姬發之取代子受辛,全靠一番苦戰。姬昌之沒有取代子受辛,只因他那時還沒有力量。教條派的學者,往往把複雜的社會現象,強塞進一個預鑄的模式之中。
然而孟軻對於死不認錯的痛心指責,兩千年後的今天,讀起來仍不陌生。孟軻時代,人們死不認錯,不過把過失說成美德。二十世紀時代,除了把過失說成美德外,反而會老羞成怒,張牙舞爪,反撲你的咽喉,說你反黨、反政府、反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