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東軍的外籍軍團大多從事間諜、暗殺等秘密活動,圖為關東軍間島特設隊。早在抗戰爆發前,關東軍就一直是日本對外擴張的急先鋒。在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皇軍之花”之稱。極盛時,關東軍兵力多達70餘萬。但鮮為人知的是,為了侵略中國、蒙古和蘇聯等國,關東軍中還蒐羅了為數不少的外籍士兵為其賣命。除了充當關東軍的正規軍之外,他們往往從事顛覆活動,進行情報滲透,鎮壓抗日武裝,破壞鐵路橋梁,是日本推行所謂“用謀略製造機會”戰略的急先鋒。
間島特設隊:鎮壓中朝兩國抗日活動的秘密部隊
在侵佔中國東三省和北韓之後,關東軍在東北集結重兵,時刻準備南下入侵中國關內,北上入侵蘇聯。日本長期學習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特別是關東軍深諳“以夷制夷”的謀略,他們一方面在佔領區內大肆掠奪當地人民財產;另一方面又強行徵召被侵略國人民入伍,或收買各國敗類,為日本的侵略活動充當炮灰。
從1910年日本正式吞併北韓之日起,日本人就開始強徵北韓人加入日軍,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二戰中,朝籍日軍共有24萬之多,其中2萬多人戰死。朝籍日軍主要在關東軍中服役。例如早期的關東軍北韓混成旅團,就在日軍的命令下,參加了進攻中國抗日名將馬佔山的“江橋戰役”。而駐守中蘇邊境的關東軍江原道大隊,因士兵全部來自北韓江原道才得此番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些朝籍士兵又隨關東軍主力一同被調往太平洋地區與美國作戰。
此外,日本還秘密組建了一支由北韓籍士兵組成的特殊部隊——間島特設隊,專門從事情報、破壞等秘密活動。該部隊成立於1938年9月,約有300人。為加強對外籍士兵的控制,關東軍要求外籍部隊的指揮官必須要由日本人擔任。按照這一慣例,間島特設隊隊長由日本人擔任,下級軍官則可吸收北韓人參加,但士兵全部是北韓人。間島特設隊成立後,專門從事鎮壓北韓的反日鬥爭,也參與破壞中國東北抗聯的抗日行動。日本投降後,這支部隊被解散,成員大都回國,其中一些人加入了南韓軍隊,在北韓戰爭中繼續與北韓為敵。
淺野部隊:日本投降前全部被日軍槍殺的白俄匪軍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數萬白俄士兵逃入中國。很多白匪軍被日本人收買,為日本人效命,其中最有名的是謝苗諾夫匪軍和別什果夫部隊。
1918年—1919年間,謝苗諾夫便協助日軍作戰,干涉新生的蘇俄政權,失敗後又帶領部下逃入中國,淪為土匪。在日本的威逼利誘下,謝苗諾夫後來帶領1千多人馬前往大連投奔日本人,為日本侵略蘇聯服務。這支匪軍的日常支出由日本人負責,謝苗諾夫每個月也能得到1千元左右的津貼。利用日本人提供的電臺,謝苗諾夫偵聽蘇聯廣播,蒐集蘇聯情報。此外,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招募散落在中國的白匪軍,由日本特務訓練後,前往蘇聯大搞顛覆活動。1929年,謝苗諾夫匪軍甚至還準備乘宋慶齡訪蘇之際,刺殺中國“國母”。在日本關東軍授意下,謝苗諾夫一夥向滿洲裏派遣職業殺手,準備在那裏完成刺殺行動。幸好張學良等人預先得到了情報,及時派人搜捕殺手,才保證了宋慶齡的安全。
日本關東軍在東北豢養的另外一支更為兇殘的白俄匪軍是別什果夫部隊。別什果夫早年追隨謝苗諾夫,謝苗諾夫失敗後,別什果夫逃竄到中國境內的額爾古納地區,糾集部眾組成了一支土匪軍。別什果夫匪軍在當地打家劫舍,無惡不作,曾經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額爾古納慘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看到了別什果夫一夥的利用價值,拉攏他們為日軍服務。
間島特設隊:鎮壓中朝兩國抗日活動的秘密部隊
在侵佔中國東三省和北韓之後,關東軍在東北集結重兵,時刻準備南下入侵中國關內,北上入侵蘇聯。日本長期學習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特別是關東軍深諳“以夷制夷”的謀略,他們一方面在佔領區內大肆掠奪當地人民財產;另一方面又強行徵召被侵略國人民入伍,或收買各國敗類,為日本的侵略活動充當炮灰。
從1910年日本正式吞併北韓之日起,日本人就開始強徵北韓人加入日軍,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二戰中,朝籍日軍共有24萬之多,其中2萬多人戰死。朝籍日軍主要在關東軍中服役。例如早期的關東軍北韓混成旅團,就在日軍的命令下,參加了進攻中國抗日名將馬佔山的“江橋戰役”。而駐守中蘇邊境的關東軍江原道大隊,因士兵全部來自北韓江原道才得此番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些朝籍士兵又隨關東軍主力一同被調往太平洋地區與美國作戰。
此外,日本還秘密組建了一支由北韓籍士兵組成的特殊部隊——間島特設隊,專門從事情報、破壞等秘密活動。該部隊成立於1938年9月,約有300人。為加強對外籍士兵的控制,關東軍要求外籍部隊的指揮官必須要由日本人擔任。按照這一慣例,間島特設隊隊長由日本人擔任,下級軍官則可吸收北韓人參加,但士兵全部是北韓人。間島特設隊成立後,專門從事鎮壓北韓的反日鬥爭,也參與破壞中國東北抗聯的抗日行動。日本投降後,這支部隊被解散,成員大都回國,其中一些人加入了南韓軍隊,在北韓戰爭中繼續與北韓為敵。
淺野部隊:日本投降前全部被日軍槍殺的白俄匪軍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數萬白俄士兵逃入中國。很多白匪軍被日本人收買,為日本人效命,其中最有名的是謝苗諾夫匪軍和別什果夫部隊。
1918年—1919年間,謝苗諾夫便協助日軍作戰,干涉新生的蘇俄政權,失敗後又帶領部下逃入中國,淪為土匪。在日本的威逼利誘下,謝苗諾夫後來帶領1千多人馬前往大連投奔日本人,為日本侵略蘇聯服務。這支匪軍的日常支出由日本人負責,謝苗諾夫每個月也能得到1千元左右的津貼。利用日本人提供的電臺,謝苗諾夫偵聽蘇聯廣播,蒐集蘇聯情報。此外,他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招募散落在中國的白匪軍,由日本特務訓練後,前往蘇聯大搞顛覆活動。1929年,謝苗諾夫匪軍甚至還準備乘宋慶齡訪蘇之際,刺殺中國“國母”。在日本關東軍授意下,謝苗諾夫一夥向滿洲裏派遣職業殺手,準備在那裏完成刺殺行動。幸好張學良等人預先得到了情報,及時派人搜捕殺手,才保證了宋慶齡的安全。
日本關東軍在東北豢養的另外一支更為兇殘的白俄匪軍是別什果夫部隊。別什果夫早年追隨謝苗諾夫,謝苗諾夫失敗後,別什果夫逃竄到中國境內的額爾古納地區,糾集部眾組成了一支土匪軍。別什果夫匪軍在當地打家劫舍,無惡不作,曾經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額爾古納慘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看到了別什果夫一夥的利用價值,拉攏他們為日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