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軍人榮辱觀整體喪失是甲午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110多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國以1.5倍於日本的財政收入,以大於日本的海、陸軍規模,以近兩倍於日本的海軍投入,與日軍交戰,結果慘敗於日本,並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中國備受外強欺凌和侵略。
戰爭是軍隊實力和士氣的較量。甲午戰敗,晚清政府的政治腐敗,李鴻章、丁汝昌等軍事觀念的落後等無疑是重要原因,但軍人榮辱觀的整體喪失甚至顛倒,導致平時作風敗壞、訓練廢弛,戰時紀律渙散、貪生怕死,同樣是重要原因。
正確的榮辱觀是軍人行為、操守嚴格自律的心靈尺度,表現在思想作風上,就是講是非、明美醜、辨善惡。反觀甲午戰爭時的清朝軍隊,因受沒落王朝腐朽頹廢之風侵淫,從上至下榮辱顛倒,思想作風敗壞。1886年,北洋艦隊應邀訪問日本長崎,官兵上岸在妓館鬧事引起事端,李鴻章不但不處理,還說“武人好淫,自古而然”。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原是陸軍將領,不下功夫學習海軍知識,還常以外行自居;在海軍基地劉公島開設店舖斂財,與部下發生齟齬;還自蓄優伶,生活驕奢淫逸。“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在威海、煙台、福州有五套公館,在艦隊常去之地還金屋藏嬌。威海之戰的緊要關頭,“來遠”、“威遠”二艦的管帶邱寶仁、林穎啟竟在岸上嫖妓未回,二艦無人指揮,被日軍擊沉。軍官作風如此,士兵可想而知。“自左右總兵以下,爭攜眷陸居,軍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於香港、上海。”整體的作風敗壞產生“劣勝優汰”效應,優秀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生等不被相容,因其“不飲賭、不觀劇、非時未嘗登岸,眾以其立異,皆嫉視之”。生活糜爛、驕奢淫逸的方伯謙每每臨戰脫逃和保持軍人本色的鄧世昌壯烈殉國,是不同榮辱觀決定不同人生選擇的鮮明對比。
軍事訓練是軍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保證。正確的榮辱觀,是軍人為報效國家而刻苦訓練的思想基礎。戰爭要求將領和士兵必須熟知軍事指揮和技術,只有進行嚴格訓練,才能成為能徵善戰之師。甲午戰爭時的清朝軍隊,其榮辱顛倒表現在軍事訓練上則是“操練盡弛”。北洋海軍後期軍事訓練形同虛設,有時為了應付上級視察弄虛作假。打靶演習時“預量碼數,設置浮標,遵標行馳。碼數已知,放固易中”。平時“操練盡弛”,必然導致戰時能力低下。黃海之戰中,北洋艦隊的一艘魚雷快艇在距離日艦“西京丸”40米處發射魚雷,竟未能命中,而日本海軍部長樺山資杞此時正在此艦上督戰,失去了絕好的殲敵機會。據統計,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日艦火砲命中率高出北洋艦隊九倍以上,其訓練水準之高下優劣可見一斑。“來遠”艦大副張哲榮在戰後反思:“我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求戰事。在防操練,不過故事虛行。故一旦兵興,同無把握。雖職事所司,未諳款竅,臨敵貽誤自多。”
軍隊是國家的脊樑,一個偉大國家的背後,一定站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正確的榮辱觀,是軍隊戰鬥精神形成的基礎。軍人榮辱觀在平時關係作風紀律的養成和軍事訓練的水準,在戰時關係戰爭勝負和國家命運。以史為鏡,在當前多元價值碰撞和社會道德重建的複雜形勢下,軍人必須高揚愛國奉獻的旗幟,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倡導以國家民族利益為依歸的軍人榮辱觀,以確保我軍具有維護和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戰爭是軍隊實力和士氣的較量。甲午戰敗,晚清政府的政治腐敗,李鴻章、丁汝昌等軍事觀念的落後等無疑是重要原因,但軍人榮辱觀的整體喪失甚至顛倒,導致平時作風敗壞、訓練廢弛,戰時紀律渙散、貪生怕死,同樣是重要原因。
正確的榮辱觀是軍人行為、操守嚴格自律的心靈尺度,表現在思想作風上,就是講是非、明美醜、辨善惡。反觀甲午戰爭時的清朝軍隊,因受沒落王朝腐朽頹廢之風侵淫,從上至下榮辱顛倒,思想作風敗壞。1886年,北洋艦隊應邀訪問日本長崎,官兵上岸在妓館鬧事引起事端,李鴻章不但不處理,還說“武人好淫,自古而然”。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原是陸軍將領,不下功夫學習海軍知識,還常以外行自居;在海軍基地劉公島開設店舖斂財,與部下發生齟齬;還自蓄優伶,生活驕奢淫逸。“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在威海、煙台、福州有五套公館,在艦隊常去之地還金屋藏嬌。威海之戰的緊要關頭,“來遠”、“威遠”二艦的管帶邱寶仁、林穎啟竟在岸上嫖妓未回,二艦無人指揮,被日軍擊沉。軍官作風如此,士兵可想而知。“自左右總兵以下,爭攜眷陸居,軍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於香港、上海。”整體的作風敗壞產生“劣勝優汰”效應,優秀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生等不被相容,因其“不飲賭、不觀劇、非時未嘗登岸,眾以其立異,皆嫉視之”。生活糜爛、驕奢淫逸的方伯謙每每臨戰脫逃和保持軍人本色的鄧世昌壯烈殉國,是不同榮辱觀決定不同人生選擇的鮮明對比。
軍事訓練是軍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保證。正確的榮辱觀,是軍人為報效國家而刻苦訓練的思想基礎。戰爭要求將領和士兵必須熟知軍事指揮和技術,只有進行嚴格訓練,才能成為能徵善戰之師。甲午戰爭時的清朝軍隊,其榮辱顛倒表現在軍事訓練上則是“操練盡弛”。北洋海軍後期軍事訓練形同虛設,有時為了應付上級視察弄虛作假。打靶演習時“預量碼數,設置浮標,遵標行馳。碼數已知,放固易中”。平時“操練盡弛”,必然導致戰時能力低下。黃海之戰中,北洋艦隊的一艘魚雷快艇在距離日艦“西京丸”40米處發射魚雷,竟未能命中,而日本海軍部長樺山資杞此時正在此艦上督戰,失去了絕好的殲敵機會。據統計,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日艦火砲命中率高出北洋艦隊九倍以上,其訓練水準之高下優劣可見一斑。“來遠”艦大副張哲榮在戰後反思:“我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求戰事。在防操練,不過故事虛行。故一旦兵興,同無把握。雖職事所司,未諳款竅,臨敵貽誤自多。”
軍隊是國家的脊樑,一個偉大國家的背後,一定站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正確的榮辱觀,是軍隊戰鬥精神形成的基礎。軍人榮辱觀在平時關係作風紀律的養成和軍事訓練的水準,在戰時關係戰爭勝負和國家命運。以史為鏡,在當前多元價值碰撞和社會道德重建的複雜形勢下,軍人必須高揚愛國奉獻的旗幟,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倡導以國家民族利益為依歸的軍人榮辱觀,以確保我軍具有維護和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