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8月1日,美國政府公佈了一批剛剛解密的國家安全檔案,一場險些在全球範圍內引起核大戰的秘密計劃在塵封了30年後,終於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在越南戰爭末期,美國總統尼克松曾想用核武器打擊北越,並想透過核訛詐迫使蘇聯將北越拉到談判桌上來,不過最終他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
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尼克松被“逼上絕路”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後,接過了越南戰爭這個燙手的山芋。當時美軍在越南損失慘重,國內反戰呼聲日益高漲,但美國又不能這樣灰頭土臉地從越南撤軍。如果拋棄了在越南的代理人,就會使美國的信譽嚴重受損,國際影響力也將一落千丈。所以尼克松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迅速而體面地從越南撤軍,結束這場可怕的戰爭。
當時,美國與北越代表已經開始在巴黎進行和談,但雙方代表針鋒相對,談判陷入了僵局。這時尼克松希望蘇聯能做通北越的工作,讓後者在談判桌前“通情達理”,與美國達成停戰協定。他知道蘇聯對北越有著巨大影響力,北越部隊裝備的武器有相當部分來自蘇聯。
2月17日,尼克松召見蘇聯駐美大使多布雷寧,暗示蘇聯如能說服北越與美國達成停戰協定,美國將在美蘇軍控談判中做出讓步。與此同時,美國進一步發出武力威脅。3月17日,美軍發動“早餐行動”,用B-52轟炸機對越共在柬埔寨的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空襲。白宮想向北越表明,尼克松比他的前任更加強硬。
然而,尼克松的威逼與利誘都沒有起作用。北越在談判桌上的態度依然強硬,莫斯科也不願意幫這個忙,而此時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越來越強大。到了7、8月份,尼克松已經意識到必須在6─9個月內結束這場戰爭,否則自己的總統寶座有可能不保。但他的幾位“軍師”卻對如何結束戰爭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國防部長萊爾德和國務卿羅傑斯希望加快撤軍進度,將戰爭推給南越政府;但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和總統辦公廳主任海爾德曼則堅決主張將軍事行動升級,用武力把北越拉到談判桌前。
尼克松“瘋子理論”出臺,北越首都差點成“第二個廣島”
基辛格的觀點代表了尼克松信奉的“瘋子理論”,即不惜濫用武力以達到遏制對手的目的。尼克松認為,如果北越相信美國會將軍事行動升級甚至使用核武器,就會乖乖地做出讓步。而且這種理論還會增加尼克松的“心理威懾力”,即讓蘇聯和北越意識到他是“危險且不可預料的”。
8月28日,基辛格向尼克松提交了他親自製定的“越南應急方案”。參謀長聯席會議照此制定了“修枝刀計劃”,白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則稱其為“鴨鉤計劃”。按照該計劃,美軍將加緊轟炸河內周圍的軍事和經濟目標,在海防等港口布放水雷,並對北越東北部的交通線以及中越邊境的通道和橋梁進行空襲。更讓人吃驚的是,該計劃甚至提出必要時可以使用戰術核武器,以“給北越社會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失,從而導致其政權的崩潰”。
但“鴨鉤計劃”遭到了萊爾德和羅傑斯的強烈反對。他們對它的效果表示懷疑,並且指出它將導致更激烈的反戰風潮。在經過仔細權衡後,尼克松在10月初決定放棄“鴨鉤計劃”,北越首都河內逃過了成為“第二個廣島”的命運。尼克松本來已經決定在11月3日全國演講時宣佈重新轟炸北越,現在講稿只能重寫。
一招不成,尼克松又冒出了對蘇聯進行核訛詐的念頭。經過與基辛格的密謀,又一項規模龐大的計劃成形了。10月6日,尼克松打電話給國防部長萊爾德,要求他命令美軍採取一系列行動,一定要讓蘇聯人覺察到美國正在提高戰略核武器部隊的戒備水準。基辛格還給尼克松支招說,在即將與蘇聯大使的會談中,尼克松要暗示將在11月初做出某項重要決定,讓蘇聯人繃緊神經。此外尼克松還要挑明:除非越南問題有實質進展,否則美蘇關係將受到負面影響。
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尼克松被“逼上絕路”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後,接過了越南戰爭這個燙手的山芋。當時美軍在越南損失慘重,國內反戰呼聲日益高漲,但美國又不能這樣灰頭土臉地從越南撤軍。如果拋棄了在越南的代理人,就會使美國的信譽嚴重受損,國際影響力也將一落千丈。所以尼克松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迅速而體面地從越南撤軍,結束這場可怕的戰爭。
當時,美國與北越代表已經開始在巴黎進行和談,但雙方代表針鋒相對,談判陷入了僵局。這時尼克松希望蘇聯能做通北越的工作,讓後者在談判桌前“通情達理”,與美國達成停戰協定。他知道蘇聯對北越有著巨大影響力,北越部隊裝備的武器有相當部分來自蘇聯。
2月17日,尼克松召見蘇聯駐美大使多布雷寧,暗示蘇聯如能說服北越與美國達成停戰協定,美國將在美蘇軍控談判中做出讓步。與此同時,美國進一步發出武力威脅。3月17日,美軍發動“早餐行動”,用B-52轟炸機對越共在柬埔寨的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空襲。白宮想向北越表明,尼克松比他的前任更加強硬。
然而,尼克松的威逼與利誘都沒有起作用。北越在談判桌上的態度依然強硬,莫斯科也不願意幫這個忙,而此時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越來越強大。到了7、8月份,尼克松已經意識到必須在6─9個月內結束這場戰爭,否則自己的總統寶座有可能不保。但他的幾位“軍師”卻對如何結束戰爭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國防部長萊爾德和國務卿羅傑斯希望加快撤軍進度,將戰爭推給南越政府;但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和總統辦公廳主任海爾德曼則堅決主張將軍事行動升級,用武力把北越拉到談判桌前。
尼克松“瘋子理論”出臺,北越首都差點成“第二個廣島”
基辛格的觀點代表了尼克松信奉的“瘋子理論”,即不惜濫用武力以達到遏制對手的目的。尼克松認為,如果北越相信美國會將軍事行動升級甚至使用核武器,就會乖乖地做出讓步。而且這種理論還會增加尼克松的“心理威懾力”,即讓蘇聯和北越意識到他是“危險且不可預料的”。
8月28日,基辛格向尼克松提交了他親自製定的“越南應急方案”。參謀長聯席會議照此制定了“修枝刀計劃”,白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則稱其為“鴨鉤計劃”。按照該計劃,美軍將加緊轟炸河內周圍的軍事和經濟目標,在海防等港口布放水雷,並對北越東北部的交通線以及中越邊境的通道和橋梁進行空襲。更讓人吃驚的是,該計劃甚至提出必要時可以使用戰術核武器,以“給北越社會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失,從而導致其政權的崩潰”。
但“鴨鉤計劃”遭到了萊爾德和羅傑斯的強烈反對。他們對它的效果表示懷疑,並且指出它將導致更激烈的反戰風潮。在經過仔細權衡後,尼克松在10月初決定放棄“鴨鉤計劃”,北越首都河內逃過了成為“第二個廣島”的命運。尼克松本來已經決定在11月3日全國演講時宣佈重新轟炸北越,現在講稿只能重寫。
一招不成,尼克松又冒出了對蘇聯進行核訛詐的念頭。經過與基辛格的密謀,又一項規模龐大的計劃成形了。10月6日,尼克松打電話給國防部長萊爾德,要求他命令美軍採取一系列行動,一定要讓蘇聯人覺察到美國正在提高戰略核武器部隊的戒備水準。基辛格還給尼克松支招說,在即將與蘇聯大使的會談中,尼克松要暗示將在11月初做出某項重要決定,讓蘇聯人繃緊神經。此外尼克松還要挑明:除非越南問題有實質進展,否則美蘇關係將受到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