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 過 格 2
日 思 百 過 知 過 能 改 勤 息 修 正 自 是 功 德
1 生活起居異常。
2 服裝儀容不整潔。
3 隨地吐痰,亂丟垃圾,邊走邊吃。
4 見地上垃圾未能隨手撿起。
5 個人或家裏髒亂,潔僻之習未改進。
6 尚有抽煙、喝酒、嚼檳榔之惡習。
7 不守公共秩序,行車未遵守交通規則。
8 進出不正當常所。
9工作不盡職,無敬業精神。
10 生活沒朝氣,工作或修學效率差。
11 與人相處不和睦,無團隊精神。
12 鄰居同事或相識之人,見面未能微笑打招呼。
13 未能敦親睦鄰,守望相助。
14 遇殘疾、老弱婦孺未能扶助。
15 平時好看電視、報紙、雜誌刊物。
16 觀看色情影片、刊物,身心犯邪淫。
17 男女異常交往。
18 昨日過今未改,不良之習氣重犯。
19 殺、傷害有情衆生。
20 貪圖食、衣、住、行享受。
21 偷盜或未經同意取走別人任何一物。
22 六、十齋日佛菩薩聖誕日,未能全素、斷淫。
23 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24 任棄五穀或任何可食之物。
25 不惜福,生活奢侈浪費。
26遇佛菩薩像或僧衆,未起誠敬心問訊或頂禮。
27對父母不孝順(讓父母操心、生氣)。
28 對師長不恭敬,對兄弟朋友不忠信。
29 與家人相處或夫妻相處,尚有不和睦。
30 待人不真誠,態度貢高我慢。
31 待人處世,不誠信或負人約定。
32 待人處世,尚喜歡占別人小便宜。
33 待人處世,尚怕別人占我便宜或斤斤計較。
34 待人處世,學佛修行,尚以攀緣心行之。
35 待人處世,尚有猜忌、懷疑、嫉妒之心。
36 早晚課未能按時圓滿落實。
37 念佛日中九次,十念法未能落實。
38 平時未能把握時間修學,使其空過。
39 佛法修學心不專、念不一。
40 學佛修行,懈怠沒恒心或起退怯心。
41 遇緣該行未行,該舍未舍。
42 幫助別人,無勇往直前之精神。
43 助人爲非一事,見人憂驚不慰。
44 衆生與正法有緣,未與積極引導。
45做生意以不正當方法手段謀取利益。
46 有賭博、不務正業或涉及非法等,不勞而獲之投機行爲與心態。
47 言語、動作不端正,粗俗不雅。
48 口言粗暴,邪僻穢語。
49 口言輕浮之語,講話態度不穩重。
50 以不實虛假之語,矇騙他人。
51 無意之閒談或多管閒事。
52 輕言妄談,話多且無好話。
53 講話喜好誇大或強人出頭。
54 言行不實,或甚傷人,未生悔意。
55 講話速度音量不適當。
56 說話未能恰到好處,或有打岔不禮之習。
57 爾舌挑撥離間,搬弄是非。
58 論人是非,隨意批評他人。
59 爲人口是心非,表裏不一。
60 譭謗三寶,破壞正法教育。
61 以善言好語詐騙他人;以花言巧語訕誘他人。
62 好聞讚歎之語,聞及生喜,未能觀照;厭聞逆子耳之言,聞及生惱,未能反省。
63 性情急燥,不能容忍一時之氣。
64 心量狹小,不能包容寬恕別人。
65 縱情、任性,爲所欲爲。
66 起心動念自私自利。
67 心中暗舉惡意害人。
68 惡緣現前,心生煩惱、懷疑或起報復心。
69 眼見耳聞,稍不順意,隨即心生不悅。
70 觀看人、事、物尚有不順眼之心境。
71 慳惜吝嗇,不肯佈施或佈施心生悔意。
72 不知命不認命,起分外營求之心。
73 順境現前或超越他人時,心生驕傲或態度貢高我慢。
74 逆境現前或失意時,怨天尤人或輕視自己。
75 稍不順心,即唉聲歎氣或立即生氣。
76 見人成就心生嫉妒;見人有難幸災樂禍。
77 見好人好事未能心生歡喜。
78 對親情、名得執著,尚有患得患失感。
79 五欲六塵之欲念尚重,生活過得無踏實感。
80 是非來臨無法及時觀照以平常心面對。
81 犯善小而不爲,惡小而爲之過。
82 未能常思己過,反常見他人之過。
83 妄想煩惱生起,無法及時觀照以佛號取代之。
84 平時心無正念,雜念妄想紛飛。
85 今日心離道,生活過的忙亂或煩燥。
86 對父母師長、有緣善知識,無日懷感恩之心。
87 看別人優點自我學習,見他人缺點自我反省。
88 時時生慚愧,日日起懺悔,尚未落實。
89 生活以平常心、平等心面對,尚未落實。
90 晨起念佛生喜心,日中念佛持淨心,尚未落實。
91 與人言談和顔愛語,態度謙誠,尚未落實。
92 以至誠恭敬心待一切人,尚未落實。
93存以溫和、善良、慈悲之心,尚未落實。
94 造福、惜福節儉之美德,尚未落實。
95 內自謙,外禮讓之美德,尚未落實。
9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尚未落實。
97 律己要嚴,待人要寬,尚未落實。
98 逆來順受,順來不起貪著,尚未落實。
99 不忍吃衆生肉,菩薩慈悲精神,尚未落實。
100 與人無爭,於事無求,尚未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