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 【轉貼】中國火器事業的衰落與清朝無關

您是本帖的第 4202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中國火器事業的衰落與清朝無關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中國火器事業的衰落與清朝無關

按照網絡上流行的觀點,我國火器事業是在清朝時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作為一個以騎射為國本的民族不能容忍火器這種東西的出現,更不能容忍火器這種東西讓被統治的漢族掌握。
 
這觀點粗看挺有道理,細細思量卻分明是有問題的。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容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國古代火器發展的狀況。中國古代火器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初級火器(兩宋)、火銃(元明)、火繩槍炮(明清),我們就從明朝開始講述。
  
  

一、明清兩朝我國火器發展狀況  
  

1、明朝前期:火銃的發展  

火銃這種金屬管製射擊火器是在元朝發明的,它是依照南宋突火槍的原理製造,由人將火藥點燃,從而把射管里的彈丸射出,是明朝初期明軍配備的主要火器。  

a、手銃  

手銃就是單兵持有的小型火銃。明初,明朝當局相繼製造了洪武手銃、永樂手銃配備于明朝軍隊中,在一些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永樂年間,明朝還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支火器部隊——神機營。  

b、銃炮  

銃炮是輕型火炮的前身,元朝的盞口銃和明初的碗口銃是其代表,碗口銃主要是用于守衛城寨關隘,現在出土的口徑最大的碗口銃大約有230毫米。  

c、明朝中期火器發展的停滯  

永樂後,中國火器發展停滯了,在此後近一百年的時間,再也沒有什麼質的提高。直到嘉靖時,才出現了多管和多發式火銃。總而言之,火銃這種中國原創的火器,比初級火器進步了一些,但點火方式落後,射擊又費時間,所以當歐洲的火器傳來時,火銃便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2、明朝後期:火繩槍炮的傳入。  

火繩槍炮,顧名思義就是用火繩點火發射的槍炮,以火繩槍為例,在射擊前,射手先點燃火繩作火源,然後扣動扳機,龍頭下轉,火繩頭落入藥室中點著火藥,將彈丸射出。  

a、火繩槍  

進入明朝後期,我國的火器事業又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時期,火繩槍,又稱為鳥槍,源自15世紀時的歐洲,後傳入日本。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明軍在沿海對倭寇作戰時,繳獲了一些火繩槍,後明朝兵仗局仿製成功,並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製造了一萬支火繩槍裝備明軍,從此,火繩槍成為明軍單兵主要的火器。  

在此後幾十年,明朝開始大量仿照歐洲的火器,最重要的是嚕密銃的仿製和使用。趙士楨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成功仿製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嚕密銃。這種火繩槍比從日本繳獲的鳥槍具有兩大優勢:1、威力更大,2、重量更輕。因此,嚕密銃很快就被明朝大量仿製並裝備于軍隊中。 

b、火繩炮  

火繩炮源自15世紀的歐洲,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軍在廣東西草灣繳獲了三艘葡萄牙戰艦以及船上的艦炮,即佛郎機炮,這是歐洲的火繩炮第一次傳入我國。此後,佛郎機炮不僅被廣泛用于明朝對外戰爭上,還被明朝當局不斷改善,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對這種炮有廣泛的論述。  

c、火繩炮的顛峰之作:紅夷大炮。  

公元1620年,有一艘裝備紅夷大炮的英國軍艦在澳門擱淺,葡萄牙當局趁機將這三十門大炮據為己有。為了應對越發嚴峻的關外形式,明朝將這三十門紅夷大炮買下,裝備在山海關和寧遠。公元1626年,袁崇煥在寧遠就是用這種大炮挫敗了努爾哈赤。紅夷大炮較以前的火繩炮而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射程更遠,威力更大,此炮口徑三寸,炮管長一丈多,可發射三、四斤重的炮彈。嘗到甜頭的明朝當局在徐光啟、李之藻、湯若望等中外專家的主持下,于崇禎年間開始大量仿製這種炮,並廣泛用于對後金的作戰中。  

d、燧發槍的萌芽  

燧發槍是用燧石點火發射的槍,這種槍在發火裝置上安置一快燧石,發射時,由射手扣動扳機,安裝于扳機上的龍頭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將火藥點燃產生氣體推力,從而將彈丸射出。燧發槍相比火繩槍具有兩大優點:1、不怕風雨,2、不用事先點火,大大節約了射擊時間。  

燧發槍于16世紀20年代創造于德意志,17世紀法國軍隊首先裝備燧發槍,並很快傳入我國。明末火器專家畢懋康在其《軍器圖說》(公元1635年刊印)首次介紹了燧發槍(書中稱為自生火銃),可惜的是,我國以後對燧發槍的研究陷入了停頓,直到清朝康熙時才製造出燧發槍,不過是給康熙用來打獵的,當時稱為自來火。(原因參見二、1、2)  

3、清朝初期火器的發展  

清朝在與明朝作戰中吃盡了火器的苦頭,因此,皇太極下決心發展火器,于1631年仿造了紅夷大炮(清朝諱夷,改名為紅衣炮),並開始大量裝備軍隊。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朝廷製造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此炮曾在雅克薩之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後,清朝當局又製造了威遠將軍炮,此炮在1696年平定葛爾丹的戰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熙年間,我國出現一位天才火器研製家,他就是戴梓。戴梓由于深諳火器製造,因此特別受康熙器重。他最大的發明就是連珠火銃,按照紀昀的記載,這種火器應該是連扳連射的燧發槍,每裝填一次,可連續射擊28發彈丸,提高了射擊速度。公平的講,戴梓的發明是對傳統燧發槍在機械上予以改進,連珠火銃並沒有膛線,點火方式也沒有革命性的改進,在槍械發展史上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也是必然,網上一些文章對其的吹噓顯然過了頭。當然,連珠火銃在當時的中國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發明,沒有推廣使用,首先是因為朝廷不重視(參見二、1),其次,這種連珠火銃機械更加複雜,其增加了銃脊以儲存彈丸,有些類似于現在的彈匣,除非戴梓這樣的天才工匠,一般的工匠恐難以模仿到位,在沒有工業基礎的農業社會,大規模生產是有困難的。  

前面提到的威遠將軍炮也是戴梓研製的,這種炮其實是對紅夷大炮的改進,威力比明末的紅夷炮大一些,在本質上並沒有提高,網上一些文章對此炮的吹噓毫無根據。至于戴梓最後被流放,網上某文聲稱是因為他製造連珠火銃得罪了康熙而遭此厄運,這顯然是編造的謊言。戴梓被流放,是在他發明連珠火銃八年後,而原因是因為遭人誣告,與他的發明扯不上關係。  

總體看來,清朝火器還是對火繩槍炮的改進,並未有質的發展,到康熙末年後,清朝對火器的研製也陷入了停滯。
  
  

二、清朝火器停止發展的原因
  
  

1、從主觀方面看,國家長治久安,邊疆趨于穩定,朝廷已沒有研製火器的熱情和動力。  

a、其實明朝也出現這種情況  

明朝初年,戰爭頻繁,對火器的依賴越來越大,因此,洪武、永樂兩朝對火器的研製極其重視,以致我國這一時期火器的發展非常活躍。自永樂後近一百年時間,明朝的火器發展陷入了停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長治久安,北方的蒙古分裂,對中央再難形成大的威脅,因此,國家對火器的需求減少,對火器研製的熱情消退。自嘉靖年開始,明朝又進入多事之秋:倭寇騷擾、援朝抗倭、對東北後金作戰、鎮壓農民起義,戰爭的頻繁,使得朝廷對火器重新重視起來,因此,造就了明朝後期我國火器的大發展。  

b、清朝和明朝驚人的相似  

從明朝不難看出,清朝自康熙年後一百多年的時間火器發展陷入了停滯也是這個原因。在康熙年間,清朝廷對火器的研發還是很有熱情的,前面提到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威遠將軍炮就是這一時期製造的,而這些新火器在雅克薩、平定西北等戰役中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康熙末年以來,清朝廷統治已十分穩定,邊疆雖還有動蕩,但大規模軍事衝突已經消失,現有火器已足夠使用。因此,同明朝一樣,清朝廷對火器的需求也減少了,對火器研製的熱情也消退了,到洋務運動前這一百多年間,我國火器事業再沒有什麼大的發展。 

c、西方爭霸戰爭頻繁,刺激各國爭相研製新式火器。  

西方各國國土狹小,為了爭奪殖民地、開拓海外市場,爭霸戰爭不斷。為了戰爭的需要,西方各國對火器發展極為重視就不奇怪了,清朝火器停止發展這一百多年時間,正是西方火器發展日新月異的階段,從而徹底拉開了我國與西方在火器方面的差距。  

d、把責任完全推到清朝身上是不負責任的。  

前面對明清兩朝已經有了比較,從主觀方面講,兩個朝廷都是一樣的,不管哪隻青蛙,在溫水中都會被慢慢煮死的,假如把清朝換做明朝,中西在武器方面的差距所引發的悲劇還會發生。至于所謂的清朝有私心,提防漢人,只能是無端的猜測。
  

2、從客觀方面看,西方火器製作越來越精密,沒有近代化學和機械基礎的我國越來越難以仿製。
  

a、自明朝後期,我國火器事業主要依靠對西方火器的仿造  

從前面介紹的我國火器發展簡史來看,自明朝後期以來,我國火器的發展從自我發明轉變成對西方火器的仿造。對于火繩槍炮這種機械簡單、化學技術含量底的火器,農業社會傳統的工匠手藝還是能仿造的,所以,明清兩朝仿造和改進了許多火繩槍炮。  

初期的燧發槍,傳統的工匠還是能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仿造的,但此後的燧發槍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沒有工業基礎的國家僅憑一兩個人的手藝,是不可能大規模仿造的,所以清朝朝廷只能造出少數的燧發槍也就不奇怪了。  

b、沒有近代機械和化學基礎的我國,根本無法仿造工業革命帶來的新式火器。  

19世紀後半期,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陸續進入工業革命,從而也帶動了槍炮的革命性發展。  

(1)、線膛槍(來福槍)取代滑膛槍。  

線膛是誰發明的至今還有爭論,但1776年開始的美國獨立戰爭,抗英部隊用線膛槍把使用滑膛槍的英軍打敗是毫無爭議的。線膛槍的彈頭在膛線飛行時不停的旋轉,旋轉速度達到每秒3000轉,且彈頭的軸線始終圍繞著彈道切線做錐形運動,從而克服了空氣阻力,使線膛槍飛行準確性和射程大大優于滑膛槍,尤其是將槍的射程由百步提高到幾千米,使步槍的威力又有了質的飛躍。  

(2)、擊發槍取代燧發槍  

燧發槍仍然存在著點火時間長、防水性差的問題,在工業革命的帶動下,革命意義的擊發槍終于在1807年由英國的福塞斯和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聯合發明出來。福塞斯在化學實驗中提煉出一種叫雷汞的物質,後來他用雷汞研製了擊發點火技術。可見,擊發槍的出現,是近代化學的產物,依我國當時的情況,憑工匠的手藝根本不可能仿製出這種槍。
  

(3)、長圓形子彈取代球形彈丸  

在此之前,所有槍炮都使用球形彈丸作為子彈,射擊精度很差,而且槍的口徑大,增加了槍的重量。法國人德爾文于1828年創造了長圓形子彈,克服了球形彈丸所帶來的弊端,使槍的威力又有了很大提高。  

總之,由于工業革命,西方的火器發展日新月異,近代化學和機械成果大量運用在火器製造上,而近代工業基礎使大規模製造先進火器也變的簡單起來,傳統農業社會的工匠再也不能像模仿火繩槍那樣模仿這些槍炮了。我國直到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開始後,在購買西方的設備和聘用西方技術人員的條件下,才開始製造這些近代火器。  
  

三、總結:

通過主客觀兩方面總結,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火器事業的確是在清朝時衰落了,但將這責任歸結于清朝是不公正的,不論哪個朝代處于清朝的時期,我國被西方用先進火器凌辱的悲劇都會發生。在一個長治久安、沒有外患的環境中,在一個重視人文科學、輕視自然科學的國度裡,在一個沒有近代機械和化學基礎的農業社會中,在一個沒有經歷過工業革命洗禮的國家中,火器徹底落後于發達國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這種必然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而將這教訓歸結到民族問題上,顯然是混淆視聽、無視歷史發展規律的愚蠢做法。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5/21 上午 10:49:0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5/14 上午 05:54:33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