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露真容
世界僅存的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究竟是什麽樣子?《四庫全書》《永樂大典》等國寶級古籍真容又如何?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本月14日開展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讀者就能與這些珍貴古籍作近距離接觸。
“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展品最珍貴的一次古籍展覽,彙集了第一批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代表性珍籍,共計400餘件,全部是平日難得一見的珍品,包括已成海內孤本的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等國寶級文物。
400餘件展品選自2392種古籍
據悉,本次展出的古籍很多是國家一級文物,平時多因珍貴而深藏不露,展出的400多本古籍來自全國各地120多家單位,是從榮登《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 2392種古籍中遴選出來的,或爲宋元舊本、明清精槧,或爲舊鈔名校、珍秘未傳之本,還有生動優美的六朝隋唐寫本和墨氣逼人的宋明拓本及版畫、簡帛文書和 民族語文古籍等。
100余件珍貴宋刻本亮相
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繕本部研究人員李文潔介紹說,此次展出的非常珍貴 的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爲海內孤本,還有《四庫全書》《永樂大典》以及碑帖、輿圖等珍貴古籍。她舉例說,本次展覽展出了100余件宋刻本,每部宋刻 書都非常珍貴,放到拍賣會上,每部的價格都在千萬元以上。
她說,宋刻本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時代久遠,而且宋刻本除了文物性外,還 有歷史資料性。比如,宋代人刻唐代文集,由於兩個朝代距離近,會更接近唐的原貌;如果到了明代,明人刻唐人的文集,就難比宋代人刻得完整。此外,最重要的 是宋刻的藝術性,宋代刻書非常講究,會請書法非常好的人來寫書,然後再將其刻成雕本印刷,用的都是非常好的墨和紙張,因此宋刻書的藝術價值非常高。宋刻本 流傳到現在,經歷戰亂、天災和耗子、蟲子損壞,或人爲因素等等,保存至今的已非常少。
版式、內容和藏書印值得鑒賞
國 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繕本部研究人員孫俊介紹說,此次展覽中有一本宋刻本《春秋公羊經傳解祜十二卷》,這本書經過了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收藏,書上有一方袁 克文的藏書印,印上刻的是“唯庚寅吾以降”。此外,這本書上還有兩方袁克文的小印,一方是“寒雲”,這是他的號;一方是“袁二”,因爲他是袁世凱的二公 子。
看書是一種玩賞,不但看書的版式、內容,還要欣賞藏書印。一部書經過上千年流傳,經過許多人的手,很多人是名家,有的還是比較有戲 劇性的歷史人物,比如袁克文。袁世凱有許多兒子,袁克文是最有才華的一個,他10多歲時師從當時的一位著名版本學家學習版本學的知識,之後開始大量收藏古 籍。1915年到1916年,北京琉璃廠的一些非常好的書以及皇宮流出的皇家書籍都被他高價買下,成爲其藏書。後來,袁家家道中落,袁克文將自己的藏書散 出。
《資治通鑒》手稿殘卷曾經乾隆收藏
孫俊介紹說,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並非和我們目前看到的《資治通鑒》一 模一樣,而是一份提綱,上面有修改,還有一些避諱字,比如有的字爲了避諱會缺少一些筆畫。這部殘卷也經過了許多名家的收藏,在古籍左上角有一方“乾隆禦覽 之寶”的印記,證明它經過了乾隆皇帝的收藏。
還有一本和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同等珍貴的古籍《洪範政鑒》,是宋代宮廷內府寫本,是供皇帝治國參考的書籍,字迹異常漂亮。書中也有“禦府圖書”等藏書印,說明該書被明代國家圖書館類機構收藏過。
《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均現身
文津閣《四庫全書》此次也現身展覽,經、史、子、集4部,分別用青、紅、藍及棕色來區分。《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書,纂修於清朝乾 隆年間,所收之書幾乎囊括了先秦至清乾隆之間的各類重要典籍,內容涵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共收書3503種,36000餘冊,分裝6000餘函,按照 經、史、子、集4部收藏。《四庫全書》先後抄成7部,藏于北京故宮文淵閣、瀋陽故宮文溯閣、北京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上稱“北四閣”),以 及鎮江文宗閣、揚州文彙閣、杭州文瀾閣(稱“南三閣”)。其中文源閣藏本被英法聯軍焚毀,“南三閣”除文瀾閣藏本殘留少數外,全都毀於太平軍戰火,只有文 淵閣、文溯閣、文津閣藏本至今保存完整。
在《四庫全書》旁展示的爲內府錄副寫本《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可謂古代最大百科全書,收錄 了古代各類典籍七八千種。原本寫錄了一部,藏于南京文淵閣,永樂十九年運抵北京,藏于文樓。嘉靖年間宮中大火,《永樂大典》險遭不測,嘉靖皇帝詔命謄寫了 一部副本。正本存于文淵閣,之後下落不明。副本如今也僅余400餘部,不足原書的3%,星散藏於世界各地,其中200餘部目前保存於國家圖書館。
“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展品最珍貴的一次古籍展覽,彙集了第一批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代表性珍籍,共計400餘件,全部是平日難得一見的珍品,包括已成海內孤本的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等國寶級文物。
400餘件展品選自2392種古籍
據悉,本次展出的古籍很多是國家一級文物,平時多因珍貴而深藏不露,展出的400多本古籍來自全國各地120多家單位,是從榮登《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 2392種古籍中遴選出來的,或爲宋元舊本、明清精槧,或爲舊鈔名校、珍秘未傳之本,還有生動優美的六朝隋唐寫本和墨氣逼人的宋明拓本及版畫、簡帛文書和 民族語文古籍等。
100余件珍貴宋刻本亮相
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繕本部研究人員李文潔介紹說,此次展出的非常珍貴 的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爲海內孤本,還有《四庫全書》《永樂大典》以及碑帖、輿圖等珍貴古籍。她舉例說,本次展覽展出了100余件宋刻本,每部宋刻 書都非常珍貴,放到拍賣會上,每部的價格都在千萬元以上。
她說,宋刻本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時代久遠,而且宋刻本除了文物性外,還 有歷史資料性。比如,宋代人刻唐代文集,由於兩個朝代距離近,會更接近唐的原貌;如果到了明代,明人刻唐人的文集,就難比宋代人刻得完整。此外,最重要的 是宋刻的藝術性,宋代刻書非常講究,會請書法非常好的人來寫書,然後再將其刻成雕本印刷,用的都是非常好的墨和紙張,因此宋刻書的藝術價值非常高。宋刻本 流傳到現在,經歷戰亂、天災和耗子、蟲子損壞,或人爲因素等等,保存至今的已非常少。
版式、內容和藏書印值得鑒賞
國 家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繕本部研究人員孫俊介紹說,此次展覽中有一本宋刻本《春秋公羊經傳解祜十二卷》,這本書經過了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收藏,書上有一方袁 克文的藏書印,印上刻的是“唯庚寅吾以降”。此外,這本書上還有兩方袁克文的小印,一方是“寒雲”,這是他的號;一方是“袁二”,因爲他是袁世凱的二公 子。
看書是一種玩賞,不但看書的版式、內容,還要欣賞藏書印。一部書經過上千年流傳,經過許多人的手,很多人是名家,有的還是比較有戲 劇性的歷史人物,比如袁克文。袁世凱有許多兒子,袁克文是最有才華的一個,他10多歲時師從當時的一位著名版本學家學習版本學的知識,之後開始大量收藏古 籍。1915年到1916年,北京琉璃廠的一些非常好的書以及皇宮流出的皇家書籍都被他高價買下,成爲其藏書。後來,袁家家道中落,袁克文將自己的藏書散 出。
《資治通鑒》手稿殘卷曾經乾隆收藏
孫俊介紹說,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並非和我們目前看到的《資治通鑒》一 模一樣,而是一份提綱,上面有修改,還有一些避諱字,比如有的字爲了避諱會缺少一些筆畫。這部殘卷也經過了許多名家的收藏,在古籍左上角有一方“乾隆禦覽 之寶”的印記,證明它經過了乾隆皇帝的收藏。
還有一本和司馬光《資治通鑒》手稿殘卷同等珍貴的古籍《洪範政鑒》,是宋代宮廷內府寫本,是供皇帝治國參考的書籍,字迹異常漂亮。書中也有“禦府圖書”等藏書印,說明該書被明代國家圖書館類機構收藏過。
《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均現身
文津閣《四庫全書》此次也現身展覽,經、史、子、集4部,分別用青、紅、藍及棕色來區分。《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書,纂修於清朝乾 隆年間,所收之書幾乎囊括了先秦至清乾隆之間的各類重要典籍,內容涵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共收書3503種,36000餘冊,分裝6000餘函,按照 經、史、子、集4部收藏。《四庫全書》先後抄成7部,藏于北京故宮文淵閣、瀋陽故宮文溯閣、北京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上稱“北四閣”),以 及鎮江文宗閣、揚州文彙閣、杭州文瀾閣(稱“南三閣”)。其中文源閣藏本被英法聯軍焚毀,“南三閣”除文瀾閣藏本殘留少數外,全都毀於太平軍戰火,只有文 淵閣、文溯閣、文津閣藏本至今保存完整。
在《四庫全書》旁展示的爲內府錄副寫本《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可謂古代最大百科全書,收錄 了古代各類典籍七八千種。原本寫錄了一部,藏于南京文淵閣,永樂十九年運抵北京,藏于文樓。嘉靖年間宮中大火,《永樂大典》險遭不測,嘉靖皇帝詔命謄寫了 一部副本。正本存于文淵閣,之後下落不明。副本如今也僅余400餘部,不足原書的3%,星散藏於世界各地,其中200餘部目前保存於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