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崩解後,義大利成為小國林立的地區,它只是個地理名詞。好在有義大利建國三傑無私的奉獻,所以建國必成。這是事實,當然也有一部份神話。
按照年紀大小來分,義大利建國三傑是:
˙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 1805.06.22 – 1872.03.10)、
˙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 1807.07.04 – 1882.06.02)、
˙加富爾(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 1810.08.10 – 1861.06.07)。
馬志尼
是作家與革命家,1830年設立秘密組織「燒炭黨」(Carbonari),後設立以恢復羅馬帝國光榮為職志的「青年義大利黨」並立志統一義大利為單一國家的共和國,不接受君主制。其設立之政黨,遺存至今為「義大利共和黨」。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加里波底
愛國軍人,在義大利南部兩西西里王國與梅西拿發生戰事時,設立「紅衫軍」(Camicie rosse)與當地反抗軍結合,佔領西西里、拿波里。加里波底的「國際軍團」(International Legion),包含著法國、波蘭、瑞士、日耳曼等國籍的成員。這些成員幫助義大利統一的背後,是在支援其家鄉的反抗。但加里波底厭惡現實主義的加富爾,尤其恨加富爾將其出生地尼斯割讓給法國。
後來,在伊曼紐二世(Victor Emmanuel II)的斡旋下,在1860年10月26日他將兩西西里交與伊曼紐二世,從而避免一場血腥的戰爭。並尊稱薩丁尼亞國王伊曼紐二世為義大利國王。後將西西里獻給伊曼紐二世後辭職,並聲明「我服從」(Obbedisco)之後就遁離世間。(教科書是說,背著一袋豌豆離開)加里波底在美國內戰期間,林肯還想邀請他擔任聯邦軍的少將,不過以指揮權無法談妥而作罷。
加富爾
加富爾是靈活的外交家,是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頭腦。原為薩丁尼亞王國的首相,在義大利王國統一之後,擔任第一任義大利王國首相,被譽為「神為義大利統一所駕馭的人」。加富爾是個現實主義(realpolitik)者,先與英法等國簽訂通商條約。認為以義大利一國無法對抗奧匈帝國,需要英法等國支援,故與英法同盟並參加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從而能於戰後參與巴黎和會提昇國際地位。這樣的想法,顯然必 須維護 君主體制,從而與作家和軍人出身的馬志尼和加里波底水火不容。
雖然這三人心中的義大利願景不盡相同,前兩個是企圖建立共和體制,後一個是遵行現實的君主體制(但前兩個活得久,後一個較夭壽)。這三人在思想、軍事、外交各有所長,各專長也恰如其份的顯露其性格。不過,世人卻將並未攜手打拼的三個人放在一起看。
事實證明,君主制的義大利在1861年3月17日快速統一,但事實也同樣證明共和制是潮流,且在二次戰後的1946年6月2日實現。
到底誰「對」誰「錯」呢?
就大處的目標來著眼,馬志尼、加里波底、加富爾,都是同志而不是敵人。但若非堅持於實現目標的方法不可,那三人就是敵人而不是同志。
歷史充滿著這樣的嘲諷,不過,並不是人一點辦法一點抉擇也沒有。
若加里波底仗恃著兩西西里地區與薩丁尼亞國王對抗,此內戰必將引起歐洲各國介入,從而產生如1930年中國國民黨內蔣馮閻李四大軍頭間的「中原大戰」,或日本1868年「王政復古」後,不服氣的人所發動的「戊辰戰爭」等大規模內戰,那義大利與人民一定不堪設想。
政治人物的收手,常常是國家社會幸福的保證,也是偉大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