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 世 鐘》
瞋 心 毒 火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開示
一、瞋心的危害
人類相互屠殺,國與國之間頻頻爆發戰爭,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人類製造了一代比一代威力強大的武器,這個世界的武器庫日漸龐大起來,戰艦、飛機、導彈、生化武器、核武器不斷更新升級,人類的和平與安寧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導致千百年來人類不斷相互廝殺的元兇是誰呢?就是內心難以止熄的瞋心毒火。如果不對這股毒火加以控制,將會焚毀我們世代的家園、和平安寧的生活和最寶貴的生命。人類在地球上辛勤地勞作,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然而一旦內心被這股毒火所控制,又會毫無理智地將它摧毀無餘。瞋恨是如此令人瘋狂!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數以億萬計的人就是被瞋心驅使而日夜廝殺在戰場之上。
日常生活中,脾氣暴躁的人,也難有好人緣,人們避之惟恐不及,即使他對別人施予饒益,別人也不領情,走到哪裡都容易破壞他人的情緒。《入行論》中說:「若心執灼瞋,意即不寂靜,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一旦被瞋心控制,就會喪失理智,傷害他人,甚至自己的惡念如同滾滾烏雲一般,內心像燒焦的炭木灼痛難忍,心中的怒火等待宣洩,可是一旦宣洩出來,就會做出不可理喻的舉動,等情緒緩和下來檢點自己的行為,又會後悔莫及。瞋怒狀態下的人,往往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1998年五月十二日,美國中學生基普津科衝進高中學校的餐廳,舉起半自動步槍向眾人開槍,一位學校摔跤隊員趁他停下來裝子彈時將其制服。警察到他的住所搜查時,發現了他的日記。在日記中,他寫道:「仇恨驅使著我……我滿腔怒火……所有人都跟我過不去……一旦我的希望沒有了,人們也就該死了。」
湖南省衡山縣人陽進泉,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人,他帶上炸藥在公共汽車上引爆,致使五十四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燒傷,其中危重病人九人。
日常生活中,像這一類的惡性事件,都是人被瞋心控制喪失理智不顧後果而做出來的,往往因為一件小事或者遇到小的挫折,激起內心的憤怒,就會釀成難言的苦果。
這就如同一道閘門,控制住瞋心分別念,不讓它肆意宣洩,事態就會漸漸平息下來,反之如果打開閘門,任其發展,那就很難預料會出現何等可怕的結局。
譬如以瞋心毒火的發作,導致在距今不遠的那個時代,泱泱大國中的數億人變得個個瘋狂,兒女鬥爭父母,學生鬥爭老師,除了人與人鬥之外,這股瞋心毒火還發展成人與天鬥、人與地鬥,於是乎,數千年來一直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被大量破壞,往日蔥鬱的森林變成了童山禿嶺。在瞋心的掃蕩之下,就連麻雀、蚊子、蒼蠅、蟑螂這樣可憐的小生命也不容存留。
在這股洶湧的鬥爭狂潮推動之下,人與人之間以往些微的矛盾與隔閡,上升為瞋恨,相互之間不擇手段地進行打擊報復,甚至骨肉同胞之間也彼此啃齧、仇殺,一時間戾氣衝天:街道、住宅、工廠、學校變成戰場,昔日的同事同學成了兩軍對壘的仇敵,從最初的相互詈罵揭發升級為武鬥槍戰;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編造彌天謊言;相互攻訐成了家常便飯,大字報鋪天蓋地,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蜂擁而起,日夜不斷;昨日的患難之交,今日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敵,今天你讓我架飛機挨批鬥,明日我定讓你剃陰陽頭檢討;聲東擊西、暗中使絆、陽奉陰違、見縫插針、口蜜腹劍、笑裡藏刀,如是等等,人間陰謀詭計使盡,令人躲不勝躲防不勝防。
以往眾所尊崇的,此時被大肆踐踏破壞,焚燒古籍,砸毀聖像,侵占寺廟,致使千里佛國喑啞無音,萬千僧眾流離失所。由於業感,旱澇、飢饉、地震、災荒頻頻發生,一時間天災人禍不斷,使得小到一個個家庭妻離子散,大到整個國中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如此浩劫重業,雖然是以眾生的共業所感,然而其中造惡的當事者們,又怎能僥倖逃脫惡業的果報?他們或者現世得報,或者來世得報,因果不爽,報應分明,而所受之報也必定是極其慘烈漫長的。
這個發生在僅距今三十多年前的千古浩劫、惡世樣板,不應當在我們心中淡忘,應時刻懸於心間,警鐘長鳴。如果不以史為鑒,痛定思痛,仍不知檢察防範自身的惡念惡行,一如既往地不顧因果放縱而為,這樣下去歷史的悲劇還會再次重演。
在那黑白不分、是非不辨的年代裡,人們不僅鬥爭當世的活人,而且連古代的聖賢也一併批判,數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宗教信仰被完全摧毀,古聖先賢的教言學說被橫加踐踏污蔑,致使文化斷代,全民的素質急劇下降。在這一切統統摧毀之後,便出現了信仰真空,人們除了金錢和權力什麼也不再相信了。人們已經不知因果報應是何物,以為只要別人不知,便可以為所欲為,甚至即使路人皆知,但只要能買通上下,照樣可以為非作歹。終使出現道德淪喪的可悲局面。
2003年五月六日晚,陝西省城固縣二里鎮中學三名初中學生在為其中一名同學慶祝生日,遇到正在乞討的乞丐李文蘭,雙方發生爭吵。三人在飲完酒後,隨後在二里鎮供銷社門前,又遇上李文蘭並對其拳打腳踢,後又將李帶到二里鎮小學圍牆繼續毆打。一名學生逼問李文蘭是男是女,在遭拒絕後,三人對其極盡侮辱,導致李子宮和膀胱被穿透。五月十日,李因受傷嚴重致死。年紀輕輕的少年竟然做出如此下流殘暴、令人髮指的罪行,真是時代的悲哀。
以上講述的是當今時代有目共睹的瞋心危害,從更深廣的業果來看,還有更為可怕的後果,「一念瞋心火,燒卻功德林」,「一瞋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瞋心一旦發動,可以將百千劫來辛勤積累的善根頓時摧毀無餘,其破壞力之大,不能不令人驚畏。再者,瞋心是致使未來世墮入地獄之因,《入行論》云:「若為瞋漁夫,利鉤所鉤執,陷我入獄鑊,定受獄卒煎。」如果被瞋心的魚鉤勾住,就會深深地陷入地獄之中,飽受多劫的煎熬,《正法念住經》云:「眾生墮地獄,其因大瞋恨」。世間最兇殘的敵人不過摧毀自己此世的性命,並不能使自己墮入地獄,能把自己拋入地獄的唯一因是瞋心。
二、瞋心危機
瞋恨心生起的原因是什麼?《入行論》所說「強行我不欲,或撓吾所欲」,即是瞋恨心生起之因,他人強行做自己不歡喜之事,或者自己的所願被他人百般阻撓,這樣相互間就會產生矛盾,引發小到個人間的衝突、大到種族、國家之間的爭端甚至戰爭。人都具有強烈的我執,唯「我」最重要,當傷害到我的財物、我的身體時,瞋心就會蹦出來,這個「我」是不能遭受任何傷害的。平時單位同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團體之間,在彼此的觀念發生分歧時,都想壓住對方,使對方服從自己,當對方不順自己的心意時,就會引起瞋恨。
1、經濟利益下的危機
當今時代,人類過分追求物質文明的發展,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不斷高升,不論是老百姓掙錢養家糊口,還是為追求「體面風光」的生活而忙碌,都不免造成人精疲力竭,情緒緊張,而且伴隨對利益的爭奪,彼此之間的矛盾和隔閡在所難免。人們內心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對生存危機的焦慮恐懼,這些壓抑的狀態,在身心沒有調整好、疲勞沒有得以緩解時,都容易引起煩躁不安,這些是當今時代容易產生瞋心的普遍因素。
在這種環境中,情緒容易被刺激而波動,當外部環境的壓力堆積在心頭,又沒有得到正確的疏導時,極容易在內心迸發出瞋恨的火苗,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產生怒火,造成家庭爭端、同事間的忌恨、雇員與雇主的衝突。作為資方要拼命賺錢,把成本降低到最低,不擇手段地剋扣工人的工資,這就容易引起勞、資雙方的衝突。
王斌余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2005年五月,因為父親修房子腿被砸斷,一直沒有錢治,加上他自身身體不好,想向老闆要回所掙的五千元錢,結果老闆只給他五十元,經勞動部門調解,包工頭吳新國雖然承諾給還工錢,但當王斌余和弟弟去討要時,不但不付錢,反而對倆兄弟拳打足踢,當王斌余看到弟弟被人打了一耳光時,他再也忍不住了,長期壓抑在內心的憤怒爆發出來,轉成瘋狂,從身上掏出一把折疊刀,一連刺殺四人,重傷一人。
「譬如屋著火,燃及他屋時,理當速移棄,助火蔓延草」,當今社會經濟競爭激烈,容易造成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在眾多助長瞋心火焰的乾草料中,以貪欲為首要,當貪欲受到遏制或者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助長瞋怒之火。當代人的性格粗暴易怒,這也是在利益之爭的擠壓下形成的,整個社會形成這樣一種氣候,人們要有一種拼命的勁頭,才不至於被擠出這個物質世界的競技場。
人的內心需要寧靜和清涼,想像身處在沙漠中,曝曬於日光下,內心會多麼灼熱,同樣如果所處的是一種動盪不安的環境,再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就容易燃起瞋恨的火焰。
現代人的性格越來越急躁而缺乏耐心,很難有沉靜穩重的心態,年輕人喜歡聽躁動不安的搖滾樂,喜歡越來越快的節奏,有些音樂電視畫面近乎瘋狂地閃動,這些都是現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喜好的反映。在這樣一種躁動不安的環境裡,一個初學者要修持是多麼不容易,這也是身處塵世修行難以成就的一種原因吧。
2、恐怖主義危機
當今時代有一大危機,就是恐怖主義的氾濫。尤其是西方人深受恐怖主義的危害,看看新聞,幾乎每天都有汽車爆炸、自殺性爆炸、挾持人質、暴力襲擊這一類事件的報導。
2001年九月十一日上午,美國紐約和華盛頓及其他一些城市相繼遭受恐怖襲擊。八點四十五分:一架從波士頓飛往紐約的美國航空公司波音767飛機遭到挾持,撞到了紐約曼哈頓世界貿易中心南側大樓,飛機「撕開」了大樓,在大約距地面二十層造成滾滾濃煙,並發生爆炸。九點零三分:又一架小型飛機以極快的速度衝向世貿中心北側大樓。飛機從大樓的一側撞入,由另一側穿出,並引起巨大爆炸。九點四十五分:位於首都華盛頓中心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遭飛機撞擊,並發生大火。十點十分:一架遭挾持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飛機在賓夕法尼亞州薩默塞特墜毀。9.11事件共造成三千多人死亡。
9.11事件後,美國又發生了炭疽事件,恐怖分子在投發的郵件中裝入炭疽這種致命的毒菌,致使五人喪命,一時令美國全國陷入恐慌,人們不但懷疑收到的郵件,而且對來歷不明的白色粉狀物都心懷畏懼。
2004年九月一日,三十二名喪心病狂的恐怖分子占領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的第一中學,將一千三百餘名參加開學典禮的學生、家長和教師劫持為人質。在長達三天的對峙中,恐怖分子肆意殺害婦女和兒童,最後迫使俄羅斯特種部隊不得不以武力解救人質,混戰中共造成三百三十八人死亡,其中近一半遇難者是兒童,此外還有數百人負傷。
作為敵對的雙方,如果一方由於科技發達,在軍事力量上占壓倒性優勢,另一方卻不甘於被征服,仍然要頑強抵抗,在現代則多採用恐怖手段打擊對方,使對方陷於恐怖狀態,以期收到威懾的效果。隨著雙方的仇視日益加劇,彼此都恨不得將對方摧毀。當前階段,恐怖主義者手中掌握的還只是常規武器,如果這些喪失理智的人擁有核武器,後果將會是多麼可怕。
三、自他平等
1、人間歧視
世間人一般喜歡按膚色、種族、文化、習俗把人類分成各種不同的人群,在人群中還要分出三五九等各種等級,如果僅僅是為了方便而依外在特徵區分人眾,那也關係不大,但是以人的分別心卻添加了另一層內容──歧視。
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種族、教育程度和財富等方面,人們習慣性地劃分出各種高低不同的界線,對不同種類的人產生種種不平等認識,把具有相同因素者視為自方,不同者視為他方,而且認為自方優越於他方,這種不平等觀念就成了彼此衝突的基礎。
換句話說,人們認為與自己有共同語言、膚色、民族的人才是優越的可親的,對同類人群有著強烈的認同感,相反,對異類人群則有本能的排斥感,有些地方即使說同一種語言,但以口音稍有差異,也都會區別對待。人們往往會製造各種理由去貶低異己的群體或個人,對他們持歧視態度,當歧視加深時,就容易造成衝突。
在中國歧視照樣存在,比如大城市的人瞧不起農村人,認為他們沒文化、素質低,衣著落伍,不講衛生,有礙市容。農村人來到城市方方面面都受歧視,從保險、醫療到社會福利、子女上學等都受種種限制,還要辦各種證件交各種費用。在首都北京,竟然有人向政府提議限制外地人口進京。
將人分為各種階層,認為以不同階層的鬥爭才能解決政治經濟中的矛盾,這樣的觀點在近現代一直流行著,有時甚至占主導地位,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這種觀念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在宗教方面,視異教徒為魔鬼必毀滅而後快的瞋念,導致人類千百年的苦難和難以調和的矛盾,這類歷史的悲劇總是不斷地上演,直至今天,仍然是當今世界最為敏感棘手的問題之一,只要這種偏袒的認識存在,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之間就難以和平共處。
種族歧視是人類分別念製造的又一產物,其中以希特勒的種族滅絕制度造成的後果尤為深重,納粹分子通過製造雅利安種族優越論,其用心實際是為實行屠殺其他民族製造理論依據。希特勒認為世界歷史的內容就是各種族為生存進行的鬥爭。納粹帝國把世界上的種族排成一個譜系,最下端是猶太種族,最上端是雅利安種族,金髮碧眼的雅利安種族之中,又以日爾曼人最為高貴,這個「最高貴」的種族有權利主宰世界,統治或消滅劣等種族。這就是種族滅絕大屠殺的「理論依據」。
與此同時,納粹還大肆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該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如同動物世界,也是遵從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原則。在種族競爭之中,劣等種族必然被優秀種族所淘汰,優秀的種族必然日益強大。在這裡,同情心、種族平等的觀念都是多餘的,一切是以優勝劣汰的社會規律決定,誰也無法改變這種現實。
在這些邪見的支配之下,人類充滿血腥的大屠殺相繼出現。
當年,納粹在波蘭建立了大型屠殺場地,把整個歐洲的猶太人都遣送到那裡。在集中營中,六百萬猶太人遭到殺害,占當時歐洲猶太人總數的62%以上。吉普賽人也是納粹進行種族滅絕的另一群體,在德國,約有五十二萬吉普賽人被殺害。
在驅逐、滅絕所謂劣等種族的同時,納粹帝國為了保證本種族血統的純正優越,對任何不利因素都進行排除,導致癡呆者、畸形人、檢查不合格的兒童也都慘遭殺害。
二戰結束後,種族仇殺依然存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爆發了非洲種族大屠殺和波黑種族大屠殺。
1994年,盧旺達爆發瘋狂的種族屠殺,短短百餘日就殺了近百萬人,而且絕大多數受害者是被大砍刀和棍棒殺死的。這場大屠殺的直接導火索是總統專機失事事件。1994年四月六日晚,盧旺達總統和布隆迪總統在赴坦桑尼亞首都出席關於地區和平的首腦會議後,同機返回盧首都,飛機在機場降落時墜毀,兩位總統和機上隨行人員全部遇難。事發後,關於誰是凶手傳說不一,胡圖族、圖西族兩大部族之間互相猜疑,局勢迅速惡化。次日,由胡圖族組成的總統衛隊綁架並殺害了圖西族總理和三名部長,同時組建了臨時政府。
盧旺達內戰再度爆發,伴隨著兩派武裝在前線的激烈廝殺,胡圖族極端分子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殘殺圖西族和胡圖族溫和派,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甚至相當偏遠的山區也發生了部族屠殺,一卡車、一卡車逃難的婦女、兒童被殺死,路邊溝旁屍橫遍野,慘不忍睹。短短百日之內,近百萬無辜者被殘酷殺害,兩百多萬難民逃亡國外,另有兩百多萬人流離失所。
大屠殺是長期殖民統治帶來的惡果,在歐洲人來到盧旺達之前,胡圖、圖西兩個部族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殖民主義者在盧實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在兩大部族之間輪番製造矛盾,從而埋下了兩者不和的種子。1962年盧旺達獨立,獨立前後就發生過多次部族仇殺,造成大批難民外逃,部族矛盾進一步加深。1990年十月,僑居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旺達愛國陣線與胡圖族政府軍又爆發長達三年的內戰,雙方雖於1993年八月簽署了和平協定,終因積怨太甚而未能得到真正實施,進而在1994年總統遇難時再度爆發全面內戰。(《環球時報》2004年04月09日第七版)
從最新的科技發展來看,2000年人類已基本完成人的基因圖表,各種族之間99.9%的基因排列是一致的,從基因組合方面無法區分種族的差別,因此所謂某種族先天優越的觀點根本不成立。
2、眾生平等的道理
對世間人來說,所謂人人平等,一般都帶有附加條件,往往有個限定範圍,或者限於一國、一地區、一團體,或者限於同膚色、同民族,對該範圍內的人群持平等觀念,在此之外可能就難以建立了。而以佛教了義的觀點來看,所有的眾生都平等具有如來藏,只是被客塵煩惱障蔽了而已,這是了義的平等觀。
這種觀念極其深廣,它的涉及面廣大到極致,無餘包含了周遍法界的一切聖凡,其根據非常深刻,為什麼眾生平等呢?因為一切有情,不僅是人類,下至低級的螞蟻蚊蟲,都平等具有如來藏;另外從無始生死流轉來觀察,每位有情過去世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親人,也同樣做過仇敵,所謂的親怨關係完全是隨因緣不同而顯現的,親曾是怨,怨曾為親,並沒有實有自性,因此所謂的親疏態度唯一是以自己的固執而形成的。
有了這種眾生平等的觀念,就可以解決由分別念假立的種種不平等觀念所帶來的問題,換句話說,如果人類心中都能建立起自他平等的觀念,這個世界的種族、宗教、民族歧視,由歧視所帶來的矛盾衝突,以及由此造成的現世後世的痛苦,都會一時之間完全消失。
損害他人的行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瞋心的支配下造作的,為什麼受瞋心控制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呢?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生起眾生平等的認識。平心而論,今天全世界有多少人能具有這樣的認識呢?這也反映出佛法的殊勝,即使是世間傑出的智者也很難達到如此本質的認識,「眾生平等」不只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更大範圍內包括一切聖凡有情的平等,這是大乘佛法看待眾生的基本態度。
世間人對待眾生的態度通常是護親伏怨,對待自方是護持,對待他方則是排斥打擊,這是自他二分的偏執方式。在分別心分判自他之後,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將他人置於自我的對立面,甚至踐踏他人的利益和生命。因此,止息瞋心的關鍵就是消除人我分別。
「自他平等」應當成為每個有智慧的人對待其他眾生的一項不變的原則,實際上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凌駕於他人之上進而侵犯他人,如果人類能恪守自他平等這條行為規範,世界就會自然實現和平安寧。
四、忍辱行
1、以暴抗暴的方式無以解決矛盾衝突
對待仇恨,人們習慣以牙還牙、以暴抗暴,在解決爭端時,往往一開始就考慮以暴力打擊對方,這種頑固僵硬的模式,致使有些民族之間的矛盾長達上千年都難以解決,使得衝突與戰爭不斷上演。
2001年,在遭受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立即採取對阿富汗的報復性打擊。2003年三月,又對伊拉克開戰。這種以暴抗暴的方式,促使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彼此都在對方眼中成了妖魔鬼怪,敵國的男女老幼被一概貼上「仇敵」的標籤。由此使得相互鬥爭愈演愈烈。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被現代人理解為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受到傷害,似乎要以牙還牙,加倍報復,才是英雄好漢。在世人眼中,如果受欺負而不反抗,似乎在社會上都立不穩腳。世間人一般沒有忍辱的習慣,即使當面不反擊,那也可能只是力量不夠,實際內心在暗暗詛咒,伺機報復,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這種怨怨相報的態度,只會使互相損害的因果之鏈沒有了斷之時,雙方只有以克制忍耐的態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彼此的爭端。《入中論》云:「往昔所作惡業果,即許彼苦能永盡,云何瞋恚而害他,更引當來苦種子?」如果不從因果的角度來分析,而認為要以牙還牙來制伏對方,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使冤結越結越深,即使一方憑藉優勢暫時占據上風,另一方也不會善罷甘休。從歷史經驗來看,怨恨最終都是以和解方式了結的,從來沒有過以暴力能結束敵對的例子。
2、大乘忍辱行
在華人圈中,武俠小說和功夫片極為流行。這些作品中,出家人不是聞思修行,而是在苦練武功,高僧大德不是慈悲濟世,卻參與江湖上的恩怨仇殺,這是文人以分別念隨意編造的不實情節,是對佛教不負責任的肆意扭曲,與佛教忍辱負重、慈悲為懷的本懷完全不符。
《入行論》云:「故敵極難得,如寶現貧舍,能助菩提行,故當喜自敵。」將損惱自己的敵方當作如意寶來頂戴,這是大乘行者迥然不同於世人的態度,世間人對於敵方即使不恨之入骨,至少也是不予理睬,怎麼會像對待如意寶一樣恭敬頂禮呢?之所以態度上差異這樣大,是因為世間人一般只從眼前的利益考慮,認為敵方的損害致使自己現世的利益受到損害,所以應當仇視敵方。但對大乘行者來說,他人的損惱正是自己鍛煉安忍的難得機會。
《入行論》云:「無害忍不生,怨敵生忍福,既為修福因,云何謂障福?」對於大乘佛子來說,要獲得菩提果,必須成就忍辱波羅蜜,而這又必須要有損害自己的對境,一個人關起門來是無法修成忍辱的,換個角度說,對方的損害對自己的修持是逆增上緣,有助於成就安忍功德。
從長遠的菩提道修行來看,這是必須經歷的修持,所以要視如如意寶一般看待給自己製造違緣的人。對方的損惱越嚴重,自己安忍所獲的福德資糧也越大,就像風吹得越大,火焰越發猛烈一樣。
另外,痛苦和違緣可以增強出離心,使自己趨入解脫道,有了痛苦違緣,才能體會到輪迴的缺憾之處,才能加深對輪迴苦性的切身理解,否則天天過著天人般的生活,衣食受用應有盡有,常常快樂安逸,就沒有機會觀察到輪迴的苦患,生起苦諦的認識。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悲愍生死眾,羞惡樂行善。」如果樣樣受用都滿足,就不容易看到自身的缺陷,容易生起驕慢的情緒。一個飽嘗痛苦的人,容易想到自己這樣痛苦,別人也必定同樣艱辛,再想想三惡道中眾生的處境更加苦不堪言,通過自身的痛苦推己及人,對他人的苦患就會有切身的認識,就容易生起大悲心,悲憫生死苦海中沉溺的眾生,不然自己天天放逸安樂,「飽漢不知餓漢飢」,又如何去體會他人的疾苦呢?
通過苦害就會逼自己深刻地反思:自己為什麼會落到這種苦難的地步?根本原因並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自己往昔造作的惡業,現在成熟了,轉成痛苦的果報,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根本不能怨別人。如果從今以後不斷惡行善,現在所感的苦果,在未來仍然要反覆嘗受,甚至更加可怖,說不定就墮入三惡道去了,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改變自己身語意的行為,努力斷惡行善。
痛苦就像一位教師,可以讓你領會到處在安逸時難以體驗的東西,而且在深度上遠遠超過平常輕鬆快樂時漫不經心的體會。
五、瞋恨對治
1、通過觀因果對治瞋恨
《入行論》云:「故見怨或親,非理妄加害,思此以緣生,受之甘如飴。」
他人或親友對自己的傷害、辱駡、誹謗,或者故意製造違緣,這些都是依於一定的因緣產生的,一旦因緣聚合,這些損惱就會湧現出來。在正常狀況下,心情平靜的人怎麼也不會去傷害他人,但是因緣聚會時,也會突然發生損傷他人的事件。這就像疾病的產生,一個原本健康的人一旦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引生疾病的因緣聚合時,疾病就會當即產生。同樣,一個人對別人進行傷害,那也是他染上煩惱的病毒,在煩惱因緣成熟時,不得不生起傷害他人的行為。
在煩惱痛苦的逼惱之下,人們對自己最珍愛的生命都會摧殘,更不用說對他人製造傷害。被煩惱折磨的眾生如同重病患者,大乘行者理應對其深懷悲憫,而不能無情打擊。
再往深處思考:為什麼他人會損惱自己呢?這也是無欺業力的結果,因為過去曾經損害過他,現在才會感受被損害的果報,既然是以自己往昔的過失所造成的,原因出在自身,又有什麼理由瞋恨他人呢?
2、對治因口業產生的瞋恨
平時兩個人衝突,往往因為對方口出污穢之言,進行辱駡,當聽到不堪入耳的話語時,感覺自己被侮辱、欺負了,如果不還以辱駡或大打出手,簡直難咽這口氣。《入行論》云:「輕蔑語粗鄙,口出惡言辭,於身既無害,心汝何故瞋?」實際上這些粗語,只是空氣中聲波的振動而已,它能像石頭砸身一樣讓人感覺疼痛嗎?就算別人說得再多,對自身也是毫髮無損。但是對一個心胸不寬廣、未串習過安忍的人來說,聽到這些粗言惡語簡直比刀割還要令心疼痛,這都是分別念在作怪。分別念認為這些粗言穢語污辱了自己的人格,就是對自己造成傷害,實際上這些音聲如同空谷回響,在空中停留片刻後就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怎麼談得上傷害呢?所謂的傷害其實只是自己的分別念臆想出來的。
如果不加以分析,我們會屢屢被自己的分別念欺惑愚弄,一旦被情緒所左右,很容易喪失理智,無明的憤怒就如海中的巨浪一般,可以頃刻之間就把理智的船打翻,因此平時需要對佛菩薩的教言反覆觀修,有了串習堅固的基礎,再遇到別人的辱駡時,才能坦然以待。
有些人把名聲看得比財富還要重,認為人活一生要留名於世,這也是一種妄執。一種名聲或許在數十年數百年中還能為人所記憶,可是幾萬年後,決定不再有人記得。執著名聲的人,當名聲受損害時,則異常憤怒,比如現代人常常為名譽打官司,訴諸法律,雙方爭吵不休,但這毫無必要,名聲只是一種裝飾品而已,有它不會減輕生老病死的痛苦,無它也不會活不下去,不必要看得太重,為它而生瞋心。
3、對治嫉恨心
還有一種就是幸災樂禍,對別人充滿嫉恨心,巴不得別人倒霉遭受不幸,這種人的人格極為下劣,其實以嫉恨心真的能令人遭遇不幸嗎?顯然一點作用也起不到,反而以這種陰暗心造意業,使自己遭受惡果。
4、推己及人的修法
如果他人遭受傷害時,不認為別人是痛苦的,自己快樂時不希望他人獲得,這是心量極為狹隘的表現。譬如,一顆小小火星濺到皮膚上自己也會不堪忍受,將心比心,要是他人遭受凌辱時,痛苦會是多麼強烈,但是被瞋恨蒙蔽的內心是不會去想他人的痛苦的,比如戰爭的發動者,只關心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他人的死活。
推己及人的修法,就是在自己痛苦得難以忍受時,要想到別人,無論是親友、陌生人,甚至於敵人,也是同樣有痛苦,人都願意避苦趨樂。作為大乘行者應該心懷慈悲,想到芸芸眾生身陷輪迴境界中都是異常痛苦的,他們痛苦時連對自己都可能摧殘,何況對他人呢,這都是在煩惱逼迫下不自在的行為,猶如瘋人一樣。一位慈母不會嫌棄她瘋病發作的孩子,大乘行者面對他人的侵害,也應當這樣心懷悲憫,以天下蒼生為念,泯滅人我是非的戲論,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非,不應採取對抗的態度報復、還擊。
《入行論》中有一偈名言:「為令如來喜,止害利世間,任他踐吾頂,寧死悅世主。」作為大乘行者,應立誓願:任由眾生的雙腳踏在自己的頭頂上,寧可由此而死,也要內心安忍,而令眾生的怙主諸佛如來歡喜。這一偈反映了大乘佛法對待眾生的態度,即使自己遭受再大的委屈傷害,也不能生起絲毫傷害眾生的瞋心。在佛教史中,過去曾有過無數的大乘行者如此實行,在現在和未來,也必然為一切大乘行者所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