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將相和:張居正之死與戚繼光的尷尬

您是本帖的第 8920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將相和:張居正之死與戚繼光的尷尬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將相和:張居正之死與戚繼光的尷尬

張居正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戚繼光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神宗皇帝的“太師張太岳先生”,中極殿大學士、太傅、太師,大明朝自李善長之後兩百多年來首位生受三公封號的文臣張居正,病重不治,離開了人世。    
   
張府緊掩的門縫中終於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叫。那一刻,從紫禁城到王朝的每個府縣衙門,整個大明帝國好像劇震了一下,所有人都覺得腳下猛地踩了個空。於是他們都屏住了呼吸,億萬道目光同時投向了那一片縞素的帝都上空。 

那裡烏雲密布,低得幾乎壓到了城牆。滿目混沌,誰也不知道雲層的深處隱藏著些什麽,甚至相對的兩人都看不清對方的臉色究竟是哀是喜。除了浩大的哭聲,靜得可怕,但耳力好的人似乎能在號啕因換氣而停頓的瞬間聽到骨節格格作響的聲音,像是有人在摩拳擦掌活動手腕。    
   
張居正是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彌留時,他耳邊只縈回著他教導了十幾年的學生,二十歲的皇帝那悲淒而誠摯的話:
    
    “先生功大,朕無可爲酬,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張居正終年僅五十八歲,《明史》未載他所患何病,據他自己在書信中說是因爲痔瘡,多年誤治,訪得名醫割治後卻消耗太大:“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纏綿多時還是“不起”了。  

但時人王世貞,文壇“後七子”的領袖兼史家,卻在《嘉靖以來首輔傳》中明言,奪了張居正的命的並不是區區痔瘡,或者說,痔瘡不過是表面的病症,真正的病因是由於他吃多了壯陽藥,藥性太過燥烈,又服用寒劑下火,因此發而爲痔。幾十年後,有個文人,沈德符,根據他在京城多年的見聞寫了筆記《萬曆野獲編》,說得更加詳細,不僅認定張居正確因濫服壯陽藥耗竭元氣而亡,還指出張居正所服之藥爲膃肭臍。  
 

膃肭臍,就是今天常見的高檔滋補品海狗腎。以“腎”爲名的中藥一般指的是雄性動物的外生殖器,也就是常說的“鞭”之類。中醫講究以形補形,很多動物的臟器都是大補的“血肉有情之品”,如“以臟補臟”、“以骨補骨”,“腎”、“鞭”之類的藥物自然具有很好的壯陽效果。而諸多“腎”、“鞭”如黃狗腎、鹿鞭中,海狗腎便是藥力很霸道的一種。且不提海狗之腎,只是海狗之油——脂肪,便有奇效,冬天手腳龜裂塗之即愈,且來年不復發,因此《綱目拾遺》雲“其性熱烈可知”。服此物後房中之效如何當然只有張居正自己知道,但據沈德符所載,張居正“嚴冬不能戴貂帽”——天天服食壯陽藥自然暖和,只是苦了百官,再冷的天也只能跟著“太師張太岳先生”光著腦袋捱凍。還有一本明人筆記《五雜俎》,云張居正死時“膚體燥裂,如炙魚然”,也符合服用燥熱之藥過多的症狀。     
  
海狗的原動物有兩種,一種是真正的海狗,另一種則是海豹,我國古代本草記載的膃肭臍來源兩者都有,但一般還是指海豹。無論海狗還是海豹,都生活於寒帶或溫帶海洋中,分佈的緯度較高,大部分在北太平洋,我國只有在渤海灣內沿海出產,其他地方只是偶爾見到。因此自古便是難得之物,假貨也很多,用沈德符的話說是“百中無一真者”。

張居正自然不必擔心吃到假藥,何況孝敬此藥的人更是可靠之極。沈德符言之鑿鑿:此妙物“蓋薊帥戚繼光所歲獻。”     
   
還有一些資料則記載了戚繼光所獻的妙物不僅僅限此,居然還包括了試藥的工具,如王世貞便說“(戚)時時購千金姬”送予張居正!     
  
 媚藥?千金姬?歲獻?時時購?——戚繼光?!    

不敢相信,是嗎?        
  
也許有人說,王世貞與張居正很有點不對眼,他的記載可能多些油醋;但他同時卻是戚繼光的好友,如果真是一盤子虛烏有的污水,何苦連累戚繼光呢?        
  
且不提千金姬、膃肭臍,翻翻張居正自己的書牘,也白紙黑字寫著戚繼光送禮的記錄;還有那次張居正回鄉葬父,戚繼光派了一整隊鳥銃手作爲儀仗是世人共睹的;而且誰都知道,首輔張先生家的大門永遠對戚繼光敞開,即使夜再深,也沒有一個護衛敢阻攔傳送書函的邊關騎士。 
  
夠了吧,這足以說明,戚繼光與首輔張先生的關係非比尋常。     
  
於是,後世不少史家寫到此節,深深皺起了眉頭。    
   
其中有不少人沈默許久後,長長歎了口氣,閉上眼睛,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嫉妒者的誣衊;或者,自己根本沒看到過這些資料。     
  

 因爲誰都知道,戚繼光是個不可輕易塗抹的英雄。 
     
  
戚繼光的抗倭功業彪炳千秋,閩浙綿延千里的海岸線上,至今隨處可見紀念他的碑刻雕像廟宇,海潮升時,似乎還能聽到四百多年前那群亡命武士絕望的驚呼:“戚老虎來了!”很多地方甚至把他與關羽、岳飛合祀。     
   
當然,戚繼光絲毫無愧於這些崇拜,但感恩的人們卻不自覺地冷落了當年與戚繼光並肩抗倭的另一位英雄,俞大猷。    
   
俞大猷與戚繼光多年的上司,最後官至兵部尚書的譚綸曾評價過當時幾位名將的軍事才能,在指出了俞的一些不足後話鋒一轉,如此下了結論:“然此(指戚繼光等人)皆小知,而公則堪大受。”意思是俞大猷能擔起比戚繼光等人更重的擔子。俞大猷還是個傳奇人物,據說劍術天下無敵,還單挑過少林寺,寫過一本“武林秘笈”《劍經》。     
  
俞大猷一生也是身經百戰,但他最大的特點是官運奇差,幾十年間,屢屢奪職、降級、奪蔭,甚至下獄幾乎處死。如果爲他的一生畫一條軌迹,明顯就是波浪狀,憑著軍功高了一點,又驀地下來,倔強地上去,又驀地下來,如此力量銷解,總掀不起滔天駭浪,因此功業自然難及戚繼光,以至於後世被很多人遺忘。    
   
似乎每個上司看俞大猷總是不順眼,每次立了大功,不是“嚴嵩抑其功不敘,但賚銀五十兩而已”,便是“功爲趙文華、胡宗憲所攘,不敘”;失利時,上司把屎盤子順手扣來任你俞大猷武功再高也躲不過:“坐失律,謫充爲事官”、“劾大猷縱賊,帝怒”、“委罪大猷縱賊以自解”……     
   
原因也簡單,俞大猷爲人正直,“以古賢豪自期”,學不會逢迎討好,又臭又硬,誰看了都不順眼。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攻佔興化。明廷急委俞大猷爲福建總兵,戚繼光任副職,前往圍剿。兩人聯手誰能一擋,倭寇大潰。但論功時,戚繼光功居首位,取代俞大猷爲總兵,大猷卻只得了些賞銀。     
  
報功奏章怎麽寫,很大程度決定于上司的一支筆,如此看來戚繼光與領導處得比俞大猷好多了。    
   
細究戚繼光一生,在所有位上與同僚上司下屬都相處甚好。他的上級胡宗憲、譚綸、劉應節、梁夢龍,監軍汪道昆、趙大河等人,大都與他有深厚的交情,至少不會掣肘,如此情形,俞大猷自不能與之爭功。      
  
與上司套交情,奧妙無窮,少不了銅臭齷齪見不得人之事,但俞大猷從未因此鄙夷戚繼光,更沒有嫉恨過他,一生始終是戚繼光的知己至交。因爲他明白,無論戚繼光用什麽手段來爭取上司同僚的支援,目的與他一樣,都是爲了大明江山,爲了天下蒼生。他由衷地爲戚繼光能在如此融洽的環境下獲得大展拳腳的機會感到高興。憑他歷經滄桑的老眼,他定能發現自己與戚繼光肝膽相照。    
  
 戚繼光少年時寫的詩句,便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但若想四海波濤真正平息,僅僅擁有譚綸一級的支援是遠遠不夠的。    
   
戚繼光對大明王朝的弊病洞若觀火,他曾言:“(邊防)其機不在邊鄙,而在朝廷;不在文武疆吏,而在議論掣肘。”他極其渴望能放開手腳報效國家。  

 於是,順理成章,戚繼光家鄉出產的海狗腎送到了張居正府上。      
  
很快,戚繼光的背後有了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強硬靠山。    
   
南方倭患大致已平,戚繼光北上鎮守薊州,防備韃靼。張居正盡可能爲戚繼光創造條件統籌全局,把他轄區內職位相當的高級將領全部調往別鎮;並接受譚綸的建議,令該區文官不得干預軍務;誰爲難戚繼光,他便不動聲色地將其人遷調至別處;至於財政後勤,更不須戚繼光操心。
  
 戚繼光也不負張居正信任,“節制精明,器械犀利,薊門軍容遂爲諸邊冠”,“在鎮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明史》)      
  
張居正在世時,戚繼光得到了大明朝允許武將所能得到的最高職務與榮譽。     
   
這都是那些海狗腎之功嗎?      
  
明末清初史家談遷在《國榷》中寫下了這麽一句話:“非戚將軍附江陵(張居正)也,江陵自重將軍耳。”張居正在書信中也說:“戚帥才略,在今諸將中,誠爲希有。”海狗腎雖然珍奇,但若要比禮物貴重,一個不擾民、不刻兵的武將怎能是他人對手?張居正爲何獨獨如此厚待於他呢?      
  
原因也很簡單,張居正也同樣“但願海波平”。如何評價張居正,幾百年來便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可誰也不能否認他對於天下大治的殷切願望。    
  
但無論是戚附張,還是張重戚,在世人眼裡,戚繼光此舉終是有虧,反正如此結爲一體,便是私黨,絕不是光明正大的路數!所以《明史》將其與俞大猷相比時便下了個“操行不如”的結論。 
 
誰都把戚繼光視作張居正的親信,然而他們有沒有細思,張居正的事業,原本就建立在私人來往的基礎上呢?
    
   
關於張居正的施政手段,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有段精闢的論述:“他採用的方式是用私人函件授意親信如此如此向皇帝提出建議。這些建議送到內閣票擬,他就得以名正言順代替皇帝作出同意的批復,”“爲了鼓舞親信,他有時還在函件上對他們的升遷作出暗示。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以他自己作中心,另外形成一個特殊的行政機構,以補助正常行政機構之不及。”    
   
“正常行政機構之不及”,指的是什麽呢? 
     
那就是張居正尷尬的身份。     
  
朱元璋創明後,爲集皇權,廢了沿襲幾千年的宰相,並以淩遲酷刑嚴令後世不得重設。內閣大學士不過是皇帝的秘書兼顧問,終明一朝僅是五品,只是後來皇帝偷懶,才慢慢權重起來,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宰相,根據朱明祖宗家法絕不允許任何臣僚擁有統轄百官的權力,權勢越大,離合法性越遠。    
   
所以張居正做不成堂皇的大臣,只能走權臣一路。     
  
既做權臣,便不得不以手腕弄權,用領會自己意圖的親信來履行王朝的程式,由此推行自己的政策:考成法、一條鞭法、度田清丈等等。     
  
如此做法自然是上不得桌面的,所以黃仁宇接著說:“這在旁人看來,就是上下其手;以氣節自負的人,自更不願向他低頭,以免於趨附權勢的譏訕。”     
  
對於更“以氣節自負的人”的人,除了不低頭,還得毅然攻擊,像禦史劉台,便莊嚴彈劾張居正“儼然以相自處”,真把自個當成宰相了!    
   
生前身後,有無數君子彈劾過張居正,他們總看不慣這位張先生的作爲。     
  
不僅僅是權臣身份的問題,這位張先生還有其他一些正人所難容的行徑。 
     
  
他居然是勾結閹人上的台!      
  
張居正是與大太監馮保合力扳倒內閣首輔高拱取而代之的。高拱也很有才幹,但他看不起閹人,這很符合傳統士人道德,閹人是不能秉大權的,前朝王振、劉瑾之禍便是前車之鑒。張居正卻有自信,利用太監開路而反過來又能控制他們。從日後的政局看,他的確做到了。馮保集司禮掌印、提督東廠爲一身,又得到神宗生母李太后的信任,但張居正還是能夠掌握局面,他曾自得地說:“宮中府中,事無大小,悉咨于餘而後行,未嘗內出一旨外幹一事”,“中貴人無敢以一毫干預。”    
   
但你越是表白,君子們越是懷疑你們的關係。被一悶棍打下台,當日就雇著牛車被逐回老家的高拱恨極了張居正與太監,他在遺著《病榻遺言》中詳述了張居正不光彩的勾當,說張居正與馮保結拜爲兄弟,逢迎諂媚無所不爲,馮保的心腹沒一天不去張府,三人整天嘀嘀咕咕,簡直是合穿一條褲子。     
  
除了費盡心機取得太監頭目的支援,張居正還討好太后。神宗有兩位太后,一位是先帝的正宮皇后,另一位則是生母李后。按皇家制度,新天子即位時在爲兩位太后上封號時應區分高下,生母應該比先皇皇后略低。馮保使個眼色,張居正心領神會,擬了詔書,兩宮從此並駕齊驅。李后感激,從此“傾心委倚”。
   
無論如何,這些都不像是正人的行徑。     
  
如此上臺的張居正,自己屁股不乾淨,竟然以周公霍光自命,來行使宰相大權,是可忍,孰不可忍?     
   
奏!植黨營私、擅改祖制、作威作福!    
   
但有太后、宦官撐腰的張居正已經是穩如泰山,再多的奏章也動搖不了根基。     
  
相反,他那不合法的命令卻一日比一日的不可抗拒,力度也越來越強,傳令下去,即便前方有大山擋道,也得立時化做齏粉。用王世貞的話說是:“張居正發令,即便是萬里之外,早晨收到晚上就已經奉行,如疾雷迅風,所向披靡。”     
  
爲了這個效果,張居正顧不上自身小小的名節了。     
  
但對於一個自幼熟讀聖賢書的儒家學子,張居正邁出與宦官交接的第一步定是需要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的,正如戚繼光送出海狗腎一樣。      
  
戚繼光家教極嚴,其父戚景通爲官嚴正清廉,從不奉承權貴,有次甚至因拒絕遵循官場陋規送點小禮而丟了官。可以想像,以孝聞名的戚繼光在採購禮品時心情的痛苦。     
  
但最終,高傲的張居正在宦官面前謙遜地彎下了腰,戚繼光則恭恭敬敬用火漆封好了一份份禮盒。     
   
他們問心無愧。     
  
因爲他們已經發現,若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天下之大,只有此路還可一試。如此危機四伏的時代,絕不是靠夫子尋常的教誨便可救得的,張居正有言:“非得磊落奇偉之士,大破常格,不足以弭天下之患。”     
  
張居正、戚繼光都是能大破常格的磊落奇偉之士,所以他們成就了一番事業。     
  
戚繼光的“海波平”,不過只是張居正規劃中的一個局部。張居正的事業全面取得了明顯的成功:    
  
 “(張居正)及攬大政,登首輔,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來海內肅清……力籌富國,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一時治績炳然。(《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     
  
彈劾張居正的奏章一天天少了下去。    
   
但君子們還是悻悻然地等待著。     
  
萬曆五年九月十三日,一個七十四歲的老人死了。     
  
這個無職無位的老人的死,在大明帝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因爲他是首輔張居正的父親。     
  
按著規矩上門表示慰問後,君子們正襟端坐,等著張居正做一件必須做的事。-丁憂。    
   
所謂丁憂,是所有官員必須遵守的制度。至親逝世,如父母,自聞喪之日起,不計閏月,必須辭職守制二十七個月。    
   
君子們有些幸災樂禍,我們趕不走你,你自己老父不爭氣,要拖你下臺,天意啊!     
  
奪情!居然要奪情!      
  
奪情,指的是皇帝特別指定,不許辭職。皇帝挽留、太后挽留、親信挽留,都可以理解,問題是,你張居正竟然也含含糊糊,準備答應奪情了?!    
   
爲圖自身富貴,置生父後事于不顧,禽獸啊!爲子不孝,爲臣豈能盡忠?      
  
彈劾張居正的奏章又滿天飛舞起來。“忘親貪位”、“厚顔就列”,措詞無比強烈。難怪,從前的一切還可勉強理解爲逆取順守,現在饒是你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了,丁憂事關孝道,你已經觸到倫理綱常的底線了。     
  
張居正陷入了有生以來最爲嚴重的危機之中。他何嘗不想丁憂守制,但形勢逼著他不能離開一日,何況漫長的二十七個月!考成法已經上了軌道,一條鞭法與清丈法卻正是要緊關頭,一步不實便前功盡棄全盤皆輸啊,他實在離不得呢。 
 
或者,還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他。我這還沒走呢,你們就向我的副手道賀了,那小子居然還受了禮?好勢利!難道我鐵定得走嗎?這大明的家,照樣我來當。
  
 於是他默默接受了奪情的建議。    
  
這下君子們忍受多時的火山終於大噴發了。雪片般的奏章不算,還一撥撥來到張居正府上,勸其萬萬不能有違聖教。苦口婆心,聲淚俱下。     
   
小皇帝站出來爲他的先生出氣了。一翻面皮,準備用廷杖伺候彈劾張居正的大小君子們。     
  
廷杖已經高高舉起,一干大臣連忙跑去張居正家求情。張居正的強脾氣也已經發作,托辭不見。有人急了,不顧一切奔到內室孝闈,找到了張居正。     
  

“聖怒太嚴重,說不得。”張居正冷冷道。      
  
“即使聖怒,也是爲的先生。”     
  
張居正再忍不住,勃然下拜,命人拿刀來,架在自己脖子上,厲聲道:“皇上硬要留我,大家卻拼命趕我走,你們殺了我吧!”     
  
衆人失色,明白事態已經不可挽回。     
  
廷杖狠狠落下,血肉橫飛。紫禁城上空,彌漫開來刺鼻的血腥味。     
  
奪情一事對張居正刺激甚大,《明史》載“居正自奪情後,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也許,張居正從君子們拼命以綱常教條阻止自己奪情一事看出他們的迂腐和不可共事,從而産生了一種道德幻滅感,從此行事更辣手,有誰敢反對他,朝聞夕報,同時自身也更講究享受了,排場越來越大。很可能,就是奪情之後,張居正才服用起戚繼光送來的海狗腎的。     
  
既然看穿了君子們的礙事,張居正一不作二不休,下了一道更得罪人的命令:禁毀天下書院,不許士人聚集遊食,撓害地方。     
  
沒有張屠夫,也不用吃帶毛豬,轟開你們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酸措大,隨你們說我“其所黜陟,多由愛憎”吧,我張居正一樣要把事業做下去。     
  
從此,他與親信的關係更加緊密了。回鄉葬父時,他生怕短期的離職引起戚繼光不安,特地通知他自己很快會回來的,你只管好好幹,不必擔心。    
   
戚繼光則派了一隊鳥銃手爲張居正開路,以此表明他對首輔的理解與支援。    
   
大明王朝繼續沿著張居正設計的軌道運轉。    
   
但張居正在把君子們壓得敢怒不敢言的的同時,也注定了自己的下場。     
  
張居正一死,君子們便準備動手了,那些被張居正的考成法捆得喘不過氣來或是被清丈法削瘦了的大小官吏更是迫不及待,無論正邪現在都是同仇敵愾。     
  
張居正死後,只過了半年,終於有一道彈劾馮保的奏章送到了神宗面前,皇帝不覺脫口而出:“我等這道奏疏已經多時了。”聲音冷得滲人。神宗的目光,利箭般射向了張先生的故鄉江陵。     
  
次年三月,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八月再詔奪文忠公諡。    
   
再次年四月,詔令查抄張居正家產。     
  
應該說,正是多年來張居正對小皇帝管制得太嚴格,暗暗在神宗心中埋下了厭惡的根子,那些人才能在張居正死後慢慢窺測方向揣摩出聖上的心理,才引發出新一輪的彈劾風暴。     
  
從小到大,神宗始終蜷縮在張居正高大的身影裡。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母后說的:“要是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麽辦?”     
  
甚至十八歲時,因爲一次酒後小小的過失,母后居然還責令自己跪了三個時辰,甚至用《漢書·霍光傳》威脅要行廢立——當代霍光是誰?張先生!    
   
這麽多年,你張居正篡了朕的權!    
   
皇上聖明,天理迴圈啊!     
  
當張居正的抄家單子擺在御案上時,年輕的皇帝同樣有了道德幻滅感。    
   
你張先生的家底倒是豐厚啊,金二千四百餘兩,銀十六萬兩,房産一萬餘兩。他們還說你回鄉時居然坐三十二人擡的轎子,前軒後寢,旁有兩廡,一路每餐水陸珍饈上百樣還說沒下箸處,也太過份了吧。
  
你還記得嗎,朕當皇帝的第一個春節,連民間都大擺宴席賀歲,你卻只叫我添了幾樣水果,口口聲聲節省爲民!    
   
還有,你張先生節制朕對宮中嬪妃的賞賜,而自己卻納了兩位絕色女子爲妾——據說還是戚繼光送的!     
  
多年的道德約束,隨著張居正的徹底被清算而轟然倒塌。 
 
看來沒有束縛的神宗皇帝從此將是一身輕鬆了。他很快有了向道德代言人,文臣君子們挑戰的需要。因爲寵愛有別,他想廢長立幼,立鄭貴妃之子爲太子。廷臣察出苗頭,大義凜然,硬是抵住了至尊的壓力,抱成一團持久作戰,直到逼著神宗立了長子爲儲才罷休。     
   
他們的理由充分得很,聖人教導我們,對兒女不能偏愛,倫理綱常、長幼有序是我們帝國的立國根本······緊箍咒般日夜在朝堂上念叨。     
  
沮喪的神宗終於發現了道德的威力,也發現了張居正的失敗,正是由於他輕視了這股傳承千年的道德力量,沒有向它妥協,這才使得君子們成爲了朕的同盟軍。否則,朕還真動不了張先生。     
  
與傳統道德的較量中,張居正還能取得暫時的勝利,而他這個學生卻沒有那般魄力,於是大徹大悟的神宗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來表示抗議。     
  
消極怠工。幾乎二十年不上朝。     
  
張居正死後二十年,兩京缺少尚書三人、侍郎十人、科道九十四人,天下缺巡撫三人、布政監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最嚴重時,整個帝國官員缺額達一半以上。廷臣請選補,不理,對所有空缺與官員調遷,不聞不問。連臣僚表示抗議的辭職報告也不理會,你自己脫下官服封了官印走了便是······      
  
用一封奏疏的話說是:“陛下萬事不理。”    
   
甚至你破口罵他,當時暴跳如雷,但冷靜下來,他照樣當作看不見。     
  
神宗不上當,朕罰了你,宰了你,倒是成全了你的名聲,你正求之不得。     
  
經過張居正事件後,神宗已經清楚,大部分的爭論、告訐、彈劾都是毫無意義的文字遊戲,哦,不,是“訕君賣直”。他想起了當年爲彈劾張居正而前赴後繼伏身於廷杖下的那一大群人臉上痛苦而滿意的神情。    
   
他寧願百無聊賴地坐在深宮中與小太監們擲銀爲戲。      
  
他不再計較身後的評論,因爲他終於明白,在君子們強大的道德體系內,只有平庸的人才能得到好名聲,就像成祖以下,史家們一致恭維的好皇帝只有膽怯而溫和的曾叔祖孝宗一人(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張居正理應得到懲罰。     
  
誰叫你“大破常格”的呢?     
  
這就是後人評你的能治國不能服人,“工于謀國,拙於謀身”嗎?     
  
如此收場你張先生也許早在意料中吧,你不是說過,己身不復爲己有,甘願充當鋪地的席子,任人踐踏甚至尿溺嗎?    
   
那就如你所願吧:     
  
“(張居正)假丈量田土,騷動海內,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破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敬修,子張順、張書,都著永遠戍邊。”    
   
抄家官員還在途中,張宅早已經被當地縣令——當初最奉承張居正的地方官——封門,打開看時,已經餓死了十餘人。    
   
拷問時,長子敬修不堪忍受,自殺。     
  
有點遺憾,張居正家產,不到嚴嵩二十分之一。    
 
  “先生功大,朕無可爲酬,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且慢,看顧先放一邊,有件事還得說個明白:    
  
 “你家老爺與戚帥相結,凡有書問,雖夜中開門遞進,意欲何爲?”    
   
是啊,如此將“相”和,莫非謀反?      
  
不是都說戚繼光是頭猛獸,天下只有張居正能夠駕馭嗎?      
  
戚繼光算是幸運的,如此險惡風波襲來,不過是罷職歸田養老。      
  
對於神宗的寬宏,戚繼光無比感激,認爲是“聖明獨鑒孤臣,眷未衰也。”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時時購千金姬、歲獻海狗腎的大帥,回鄉後居然窮得連給自己買藥治病的錢都沒有!     
  
董承詔《戚大將軍孟諸公小傳》云:“(戚繼光)四提將印,佩玉三十餘年,野無成田,囊無宿鏹,唯集書數千卷而已。”     
  
萬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缺錢買藥的戚繼光突然病發逝世。     
  
他好歹保住了聲名。     
  
張居正的名聲官職,要到天啓年間才被追復。奔走呼籲爲張居正恢復名譽的,卻是一位當年奪情之爭時被杖責八十的青年進士鄒元標。     
  
四十多年後,面對不可收拾的危局,白髮蒼蒼的鄒元標終於理解了張居正。     
  
 但這世間已再無張居正。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5/10 上午 07:32:12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7 上午 11:57:58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明代第三次中日戰爭的戰費和張居正

 一、第三次中日戰爭的重要性
  
日本的大陸政策雖定於明治時,但日本向亞洲大陸的發展則遠在千數百年之前已經開始,而朝鮮半島東南伸出無異是一道棧橋。在我國魏晉之際,日本已置行府於朝鮮半島南端的任那,命將鎮守。到陳文帝時,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毀滅了,日本還繼續扶助百濟與新羅爲敵。直到唐高宗龍朔三年(六六三)中日第一次發生戰爭。我軍殲毀日本水軍於白江口以後,日本的勢力才退,出朝鮮半島。
  
從此有九百多年日本不敢進窺大陸,中間經過第二次中日戰爭,即元師征討日本之役,日本雖然戰勝,卻只有防守的能力,並不敢趁勢向大陸發展。至於騷擾中國沿海的倭寇,只是日本一些流浪分子,他們的劫掠並不能夠代表日本國家的行動。到明神宗時,日本國白豐臣秀吉在討服全國群雄之後,才又發生滅韓侵明合三國爲一的迷夢,於神宗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出兵朝鮮,攻下朝鮮的京城,曆據朝鮮領土的大部。朝鮮國王始奔平壤,次奔愛州,繼奔愛州,日本的兵力快要達到中韓界鴨綠江,朝鮮差不多就要滅亡了。朝鮮久爲中國的藩屬,唇亡齒寒,明廷豈能坐視?於是出兵援助朝鮮,與日本發生第三次的戰爭。
  
第三次中日戰爭,始於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經過七年之久,雙方互有勝負結果因豐臣秀吉的病亡,日軍全部退走,朝鮮遂恢復固有的領土,中國總算達到援助藩屬的目的。第三次中日戰爭我方雖未能若第一次中日戰爭般大獲全勝,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第一次中日戰爭。就消極方面說,中國的援助朝鮮,使朝鮮對中國發生極端的好感,這種好感增加了朝鮮對中國的向心力。朝鮮在收復失地以後,特於京城增建一道城門,取名感恩,專供明使出入,即此點也可以看出當時朝鮮君民對中國的感激了。經過第四次中日戰爭,朝鮮算是整個地淪於日本控制之下,日俄戰爭後,日本便將朝鮮吞併。

  
二、第三次中日戰爭的戰費
  
孔子說:“足食足兵”。孫子說:“興師十萬,日費千金。”第三次中日戰爭我方究竟用了多少戰費呢?王德完稽財用匱竭之源疏曆面有以下一段紀述:

  
年來意外之警,不時之需,皆因事旋加,舊額未有。如:

寧夏用兵甫數閱月,約費餉銀一百八十七萬八千餘兩。

朝鮮用兵首尾七年,約費餉銀五百八十二萬二千餘兩,又地畝米豆援兵等餉約費銀二百餘萬兩。

平播之師未及期年,約費餉銀一百二十一六千餘兩,連川中湊辦共約二百三千餘兩。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四十四)

  
平寧夏兵變,援朝鮮,平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稱爲萬曆三大征,而援朝鮮之役歷時最久,用費最多。七年中用去約八百萬兩的戰費,在當時不能不算是很大的一筆臨時支出了。這筆戰費從何籌得呢?原來大部取諸太仆寺存銀,不僅第三次中日戰爭的戰費,就是平寧夏平播州兩役的用費,也大部是取諸太仆寺的。皇明經世文編編者在前引王德完疏中所加批語說:
  
是時府庫充盈,三大征之費皆取給於★寺。
  
★寺即指太仆寺。周孔教明職掌以重軍國大計疏說:
  
自嘉隆至今,老庫馬價,所積幾至千兩,及後各部率意借討,遂至濫觴。始曰不得援以爲例,後卒以爲例,始猶兵部支請爲例,自後各部亦借請爲例,始借猶曰勒限補還,及後竟不補還,日減一日,歲削一歲,以故累年千萬之積殆盡,今僅存二百有奇耳。(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五十一)
  
編者批語說:
  
萬曆中三大征率借★金,故空乏乃爾。
  
★金即指太仆寺存銀。又朱國楨曆幢小品說:
  
太仆寺馬價,隆慶年間積一千餘萬,萬曆年間節次兵餉借去九百五十三萬,又大禮大婚光祿寺借去三十八萬,而零星宴賞不與焉。(卷上)
  
以上所引都是萬曆三大徵用費大部取給於太仆寺的證據。萬曆三大征中,援朝鮮之役用費最鉅,支用太仆寺存銀,比較平寧夏之役或平播州之役,當然要多得多。
  
三、第三次中日戰爭的戰費和張居正
  
明代太仆寺存銀,是存著預備買馬的銀兩,有事時發銀添購馬匹以應軍需,無事時將一部分馬匹變價存庫以減少馬的倒斃及草料的消耗,所以稱馬價錢。太仆寺存銀歸太仆寺專管,其出納不受戶部支配,借與戶部或其他衙門以充兵餉或別用,原是一種變通的辦法。
 
明代太仆寺存銀,並不始於張居正,而太仆寺存銀的積成鉅額,則不能不說張居正有很大的功勞。明史張居正傳說:互市饒馬,乃減太仆種馬而令民以價納,太仆金亦積四百餘萬。
  

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一稱居正力籌富國,太倉粟可支十年,★寺積金百餘萬。
  
原來明自穆宗隆慶五年准許韃靼酋長俺答等入貢通市以後,西北邊患稍紓,馬的需要較減,而每年互市換得韃靼許多馬匹,馬的供給又較前增加,太仆寺自無牧養多數種馬的必要。准許俺答通貢市,是高拱張居正共同主持力排衆議辦成的,而居正的減少太仆寺種馬,實是很合理的辦法。
  
當張居正在時,太仆寺銀已積存到四百餘萬兩之多,而太仆寺每年又有經常的牧地收入,所以在居正死後十年即第三次中日戰爭發動之時,太仆寺存銀已達一千萬兩。挪太仆寺存銀作兵餉,雖不是妥善的辦法,但有太仆寺銀可挪用,當時戰費的困難總算解決了。萬曆中三大征役把太仆寺存銀幾乎用空,神宗不惟不於事後陸續撥款填補,反將剩下的一點零星浪費,真可謂不知道鞏固邦本了。幢小品在“而零星宴賞之借不與焉”下接著說:至四十二年,老庫僅存八萬。每年歲入九十八萬兩,隨收隨放各邊年例之用尚不足,且有邊功不時之賞。其空虛乃爾,真可寒心!
  
太仆寺存銀只剩八萬多兩了,而太仆寺每年的收入又隨收隨放沒有餘存,這成什麽光景?萬曆四十二年下距清太祖稱號,不過二年。清太祖於萬曆四十四年建號後,隨於四十六年興兵犯邊,攻克撫順。明廷手忙腳亂,當前的困難,便是兵餉不敷,要想再挪借太仆寺銀,而太仆寺已沒有存銀了。於是當年便加派田賦,每畝增銀三厘五毫,次年又每畝增三厘五毫,四十八年每畝又增二厘,於是每畝加派九厘,成爲定例。此項加派,當時稱作遼餉。遼餉的加派生已經使民不聊生,嗣後又添剿餉練餉,明朝也就因此而亡於流寇,使清人乘機入主。

  
王啓茂謁張文忠公祠詩說:
  
恩怨盡時方論定,邊疆危日見才難。
  
第三次中日戰爭時,離張居正之死還不甚久,明廷上下享受他的餘蔭,卻不追念他。到天啓崇禎兩朝,外患日亟,一般人才想到他的好處,但是國事已敗壞不可收拾,就算張居正復生,也很難挽回危運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3/1 上午 09:35:36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7 上午 11:58:52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張居正擊敗了豐臣秀吉
1592年,剛剛完成日本統一大業的豐臣秀吉悍然出兵侵略朝鮮,妄圖將朝鮮並入日本,然後再以朝鮮爲跳板進攻中國,建立一個中、日、朝“三國爲一”的大帝國。衆所周知,明朝的決策層及時洞悉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派遣軍隊入朝,和朝鮮軍民並肩作戰,經過7年艱苦戰爭將日軍逐出了朝鮮。 
   
明軍入朝時,著名改革家張居正已經辭世10餘年,然而,在這場攸關中朝兩國存亡絕續的大決戰中,擊敗豐臣秀吉的第一功臣,卻非張居正莫屬。
  
張居正主政期間,通過清查土地和改革賦役制度,爲明帝國積累了大量物資財富。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僅太仆寺儲存的養馬經費高達四百萬金之巨。在反擊豐臣秀吉的戰爭中,積弱已久的明軍要抗衡剛剛經歷過百年內戰的日軍,確實有很大難度,因戰力不敵日軍,中朝軍隊多次遭遇重大失利。
   
但是,依靠張居正積攢下的財富,明政F得以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糧餉與兵員,及時彌補作戰損失,幾次在危急關頭扭轉戰局,轉敗爲勝。
  
 而此時的日本,剛剛結束爲時近百年的軍閥混戰,還沒有來得及醫治戰爭創傷就貿然發動勞民傷財的侵略戰爭,貧弱的經濟雪上加霜,國家的供給能力被大大削弱。戰爭後期,日本國內連征糧都十分困難,前線日軍只能通過劫掠戰區居民來獲得補給。
   
不同的戰爭潛力決定了戰爭的結局,日軍雖然在蔚山大戰等關鍵性戰役中重創明軍,卻因後勤匱乏而無力擴張戰果,打了勝仗也只能龜縮在朝鮮沿海地區坐以待斃,而中朝軍隊在遭遇失利後,卻可以憑藉雄厚的財力物力集結新銳力量,發動更爲猛烈的攻勢。隨著戰爭消耗的增長,日本經濟的承受力達到了極限,豐臣秀吉憂急病死,侵朝日軍殘部遵其遺囑狼狽逃離了朝鮮。幾年後,日本再度陷入內亂,豐臣秀吉一手締造的“關白”政權徹底覆亡。
  
豐臣秀吉因侵朝戰爭而身死國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內亂不止,經濟貧弱,負擔不起維繫對中朝作戰所必需的巨大開支。無獨有偶,導致明朝覆亡的一個關鍵癥結也是經濟因素,而且還和這場中日戰爭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 
  
由於援朝戰爭耗空了明帝國的國庫,明政府的財政狀況急劇惡化,國家的軍事動員能力也一落千丈。當努爾哈赤和李自成崛起時,缺兵缺餉的明王朝也像日本豐臣政權一樣,因財力貧弱陷入了內外交困的絕境。
   
在決定明朝存亡的薩爾滸、松山和開封會戰中,明政權能夠動員的參戰軍力極其有限,薩爾滸戰役投入6萬軍隊,松山會戰13萬,救援開封的軍隊大約有10萬。以如此拮据的軍力支撐兩線作戰,本來就不堪重負,而餉力困窘、物資匱乏,又大大增加了明軍打持久戰的難度。爲了節省軍費開支,明朝的中樞決策層在上述三次關鍵性會戰中都採取了速戰速決的指導方略,結果卻因求戰心切,三戰皆敗,葬送了明軍的主力。
   
明王朝和日本豐臣政權的覆亡昭示今人,必須以寬廣的視野審視國防和軍隊建設,衡量@個國家國防力量強大與否的標準,不僅要看軍隊規模的大小、武器裝備的優劣和訓練水平的高低,還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擁有維持一支強大軍隊所必需的經濟、工業、科技與人才基礎。
   
因爲,軍事力量的強弱只能影響一兩次會戰的勝敗,而對於一場長期戰爭而言,最終決定勝負的,是國家戰爭潛力與民衆承受戰爭耐力的大小。所以,發展國防不僅要打造擁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和發達的軍工生産體系,還要爲建立對軍隊與軍工建設起支撐作用的工業、經濟與科技基礎而付出種種努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2/29 下午 09:54:18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14 上午 09:42:52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戚繼光和李成梁的故事

作者:郝明義

在高階主管的層次,考慮各種成長策略的時候,有時候會涉入許多就事論事以外的因素。或許,簡單一點地說,就是政治的因素。

看一個歷史上的例子比較清楚。

明朝末年,戚繼光因為在東南沿海掃蕩倭寇的戰功,而調到北方戍邊,對付蒙古方面的威脅。戚繼光主要採一勞永逸的策略。出擊的時候,他力求一舉肅清,讓對方不敢再犯;防守的時候,他大修長城,研發各種新的軍事理論與戰術,從長期著眼來鞏固防線。如此,戚繼光威名遠播,北方平靖,十數年不見烽火。但因為長久不見烽火,一來累積不了戰功,無法封侯進爵,二來重要性容易為人忽視,結果日後因「不宜於北」四個字被貶調廣東。

李成梁是當時另一位名將,鎮守遼東。他的策略和戚繼光完全不同。對付女真,他一方面以夷制夷,拉一個打一個,二方面不求一舉清除,反而要留下敵人一點退路,以便自己隨時有仗可打,有戰功可以累積。結果,關外烽火不斷,他不但戰功一再累積,爵位最高封了伯,並且也成為朝廷不可或缺的棟樑,沒人可動其分毫。

到底是戚繼光聰明,還是李成梁聰明?

戚繼光雖然在張居正死後就立刻失勢,吃到自己不會當官的苦頭,但是今天大家不但記得他是一個為明朝保持了一些元氣的大將,他的種種練兵心得,甚至連他所發明的「戚繼光餅」,都流傳至今。

李成梁雖然在當時不可一世,紅極一時,卻也因為他以夷制夷,欲擒故縱的策略,最終養廱遺患,反而促使努爾哈赤崛起,不但統一女真部落,更進而奪得大明天下。

歷史不過二三事,總是重複而已。

企業裡的情況,也是如此。

也許,你會說,機關難免要算,以夷制夷,欲擒故縱,歷史上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李成梁只是運氣不好,碰上努爾哈赤這種不世出的開國之君,否則,他的機關不見得算得不對。

話不能這麼說.這要看我們的根本立場。

以夷制夷,或欲擒故縱,如果出發點是為公而不是為私,如果只是我們一時不得已的妥協,當作一種過渡的手段來使用,那是一回事,如果出發點是為私而不是為公,如果目的是為了挾敵而自重,那又是一回事。

因此,你要選擇戚繼光的策略,還是李成梁的策略?

怎樣選擇才算聰明?

請問你的良心吧。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2/29 下午 09:53:2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14 上午 10:05:00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5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柏陽曰:貪污的學問

在專制體制下,從沒有過真正的精誠團結,領袖每天都在擔心部下背叛,部下也每天都在擔心被領袖懷疑背叛。這種心理狀態構成的政治舞台,自然充滿弔詭欺詐。因為這種緣故,貪污腐敗不能絕跡!領袖希望部屬貪污腐敗,以轉移他對政權的野心;部下也用貪污腐敗,表示志僅於此,來保命保家。當然,必須有背叛能力的官員,才能這樣。否則,一旦貪污案發,還是要吃官司。其中自有微妙的分際,不投入實際官場,不易明瞭。

 

張居正戚繼光二人貪污卻仍免不了受到皇帝的猜忌,我無言了......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5/10 上午 07:35:04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15 上午 02:05:33
qqw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1965
積分:2075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日
6
 用支付寶給qqw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23 上午 09:58:31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7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抗倭名將戚繼光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0638&replyID=&skin=1

朝鮮戰爭前傳 - 大戰前夕的大明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4959&replyID=60662&skin=1

為官難:張居正集權討人厭 海瑞清廉惹人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4184&replyID=&skin=1

明朝官員的俸祿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5072&replyID=&skin=1

王禹偁《待漏院記》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9817&replyID=34286&skin=1

渾河落日:戚家軍悲壯最後一戰!!!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46812&replyID=&skin=1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6/1/4 下午 08:15:4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2/29 上午 09:51:44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8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歷史上一些難以判斷的人物

http://jinyong.ylib.com.tw/snowtalk/show.asp?no=66179&ch=history

作者:地火明夷

最近看了電影『艋舺』後,看到了劇中的和尚這個角色,心中很有感觸。劇中和尚為了艋舺的未來而和文謙合作,做了很多壞事,而結局也很悲慘。
因為有感而發,想討論一下歷史上一些很難評論是對是錯的人物,由其是下場又很不好人物。

如:
胡宗憲。看了大明王朝1566後才知道這位人物XD。

在明朝嘉靖年間時倭寇不斷危害中國,其中也有一些像朱紈、張經等人材,但由於他們和嚴嵩不睦,結果紛紛罷官。
胡宗憲為了對抗倭寇,不得不結交嚴嵩,努力巴結。
但一方面也用起了像徐渭、俞大猷、戚繼光等人努力抗倭。最後終於平定了強大的倭寇如徐海、王直等人。

但後面由於嚴嵩的倒台,他結交嚴嵩的事情也爆發,最後下獄自殺。
雖然嚴嵩在明朝算是奸相的,但胡宗憲看到朱紈、張經等人的失敗,知道不結交嚴嵩是無法專心抗倭的。所以不得不對嚴嵩奉承,做了不少事。但一方面他也在抗倭方面取得了好成績,該江蘇、浙江不再有倭寇(但跑到福建、廣東去了,汗)
但最後也因結交嚴嵩而下獄,但能這樣就說他錯嗎??


相信這類人在歷史上應該很多。請大家多多指教。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2/27 上午 11:50:47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9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2/29 上午 07:43:00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10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12/1 上午 03:15:42

 10   10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3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