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進 入 聖 教 之 門 -- 皈 依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您是本帖的第 4729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進 入 聖 教 之 門 -- 皈 依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進 入 聖 教 之 門 -- 皈 依 ─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進入聖教之門 ─ 皈依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講授

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一下皈依這個法門。我們首先要知道,皈依是我們學佛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學佛的基礎。皈依學得好不好,這個基礎牢不牢,直接關係到我們以後學佛是否能學好,因此我們需要在皈依上下很大的功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學「進入聖教之門──皈依」。

一、皈依的內涵

(一)什麼是皈依

什麼是皈依呢?「皈」是皈投,「依」是依靠。簡單來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問題和痛苦需要得到解決,其中又有很多超出我們的能力之外,於是我們需要尋找到一個有著巨大能力的對境,來求得其護佑與幫助。

(二)為什麼要尋求皈依的對境

我們很多人的追求目標,是順順利利、幸福圓滿的生活。但遺憾的是,似乎很多人都感到自己的命運在和自己作對,生活中具有的更多的是坎坷和痛苦。

對於成年人,至少有兩個大的問題擺在每個人的眼前:一是老,二是死。

老是一個每天都在我們身上發生著的事情。儘管佛陀說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老的進程,很多人還是要等過了三十後才能真正感覺到老的恐怖。臉上剛開始時出現的皺紋,是老給自己發出的第一個信號;然後皮膚粗糙、精力不濟、牙齒鬆動,一個個接連出現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經不再年輕的現實。這是很多人所難以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現狀。再多的錢財,再多的化妝品,都無法阻擋這個「老人家」的光臨,這個痛苦是人間的任何藥物、勢力所不能解決的。

死更是我們所害怕的,死是那麼的可怕,以至於雖然天天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還是盡量不去提起。死意味著我們一生的所有財產、所有感情都將失去,自己之前的所有奮鬥都不再有意義。這是對世俗的人生目標的一個徹底否定。因此當死亡降臨時,很少有人能安然面對。

而且我們只死這一次還不夠,我們已經死過很多次,而且也將面臨更多的死亡。也就是說,死不是我們生命的終點,而只是一個中轉站而已。這意味著我們將一次又一次地經歷這樣的痛苦,這就是佛陀所告訴我們的結生相續的痛苦。什麼是「結生相續」呢?就是今生死了之後,還要再去投生,這樣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始終跳不出生死輪迴的圈子。

為什麼說人死不是如燈滅,而是轉而又投生在輪迴中呢?很多再生人的例子,對此作出了確鑿的證明。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同一父母所生,同樣的生長環境中成長的小孩,性格卻會有巨大的差異,這根本不是可以用後天因素所能解釋得了的,具體大家可以去學習一下法稱論師的《釋量論》,這本巨著裡對輪迴存在的理由作出了清晰的回答。

這個結生相續,上至梵天、無色界天,下至地獄,中間在人道,都同等地存在著。如果不去解決這個最基本的生死痛苦問題,那以這個行苦就會出現無量無邊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等的痛苦,其中有上界墮落的苦、地獄寒熱的苦、餓鬼飢餓的苦、修羅鬥爭的苦、旁生沒有自由,被役使以及愚癡的苦。所以,輪迴是一個無邊無際的苦海。

在這個苦海當中,我們一方面天天是在三苦當中,沒有一刹那間斷過,另一方面又在不斷地製造新的苦因。自己對於萬法的真實相絲毫也不認識,那單憑這樣一種無明的力量,可能解脫痛苦嗎?不用說出離整個輪迴,就連不墮入三惡道也不可能。如果輪迴會自動停止,痛苦會自動消失,那我們早就應該解脫了。為什麼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輪迴,現在也正在感受人世間的各種痛苦,就連一個疾病也讓我們難以擺脫,更何況其他更深更重更廣的各種痛苦呢?

真正衡量起來,如果我們心中不生起智慧,那就沒有另外的辦法,能消除我們心中的愚癡,也就無法停止製造新的苦因以及消除將要感受的痛苦。事實上,宇宙當中的萬法沒有一個不是按照緣起的規律而存在,苦有苦的因,樂有樂的因。假如對因和果的關係不能正確地認識,也就不能自覺地消去苦因、修集樂因,這樣無因無緣,怎麼可能達到離苦得樂呢?比如我們要種稻子,如果不播種,能不能得稻米呢?肯定得不到。從這個地方,我們要明白,必需要通過學習,生起了智慧才能解決這個離苦得樂的問題,單憑一種迷信是不可能辦到的。

(三)誰能作為我們的皈依處

這位幫助我們生起智慧、解決這些生死問題的人首先必須具有智慧,也就是說他自己應該已經擺脫了這些問題的束縛;其次,如果他不樂意來管我們的事,即使找到了他也不可能得到利益。因此衡量這個皈依處,需要有兩個因素,也就是智慧和慈悲。比如一個醫生,如果他醫術不高明,診斷不出病因,治療不了疾病,這樣即使我們完全依靠他也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他沒有治療的熱情,那即使他精通治療的方法,我們去依靠他也沒有利益。

這個世間其他各類宗教家、政治家、各領域的專家,或者非人類的天仙、鬼神、山神、樹神、水神等等,首先不符合第一個條件,因為從他們的論述來看,連他們自己也沒有解決這個痛苦,沒有尋找到痛苦的原因。雖然在外在物質規律上,他們已認識了一分道理,也具有不少改造物質世界的能力,但是這和解決內在生死問題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比如在現在的數碼高科技時代,聲音通過數碼技術處理可以完整地保存上億年,但是這種高科技怎能使人們的痛苦減輕呢?再比如,電腦中病毒了,技術人員可以解決,但是人中了貪瞋癡的三毒,又有誰能提供解決辦法呢。世間上這麼多的大學、研究所、諮詢公司裡的專家教授,他們面對死亡時,同樣只能撒手離去,連多留一分鐘也做不到,又有什麼能力來幫助我們呢?

那麼,這個世界上有沒有能幫我們獲得這種智慧的人呢?幸運的是,兩千五百年前,有一位偉人,已經完全解決了生死的問題,他完全了解苦和苦因,了解對治苦和苦因的道,以及苦和苦因寂滅的果,也就是說,他已經獲得了最高的智慧,這位偉人,就是至尊的釋迦牟尼佛。

而且,佛陀還是一位悲心深廣的偉人,他在在處處關注的都是我們眾生的疾苦。佛陀在成道之後,就向五位比丘傳法,這樣在娑婆世界就開始有了佛、法、僧三寶,之後他把解脫煩惱的方法傳播到了世界很多地方,我們現在也就有了脫離痛苦的方法。

所以,佛陀圓滿具備了上述皈依處的兩個條件。他的出世,是關係一切眾生根本利益的大事,從此,我們就有了真正的皈依處。

有人會想:你又沒有見過佛陀,有什麼根據說佛智悲具足呢,這會不會是一種沒有根據的假設呢?

我們來舉一個愛因斯坦的例子,雖然我們沒有見過愛因斯坦,但是通過他的相對論以及這個理論後來推動人類進程的巨大作用,可以相信他具有物理學上的深遠智慧。同樣的道理,通過學習認識到佛陀的教法能讓人離苦得樂,是無誤開示苦因和對治痛苦的正道,就能確信佛陀具有圓滿的智悲力,是真正能為我們解除一切痛苦的導師,是我們要皈依、跟隨的佛寶。

通過我們對佛陀的教法不斷深入、廣泛的學習,這一點會越來越清晰地顯示出來。比如,怎麼才能從根本上遠離貧窮、疾病、災難、戰爭等,這是人類始終在探索的問題,但一直沒有很清晰、有效的解決辦法,但是佛法卻早已給出了圓滿的方法。佛陀揭示出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業果的問題,善業導致快樂,惡業導致痛苦,並且這兩者之間絲毫不會混雜。

基於這樣的世間規律,如果致力於斷除惡因,培植善因,就可以達到斷除煩惱、消除痛苦的快樂境界,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也就能順利實現。慈悲的佛陀,於是給我們傳下了如何斷除惡因、培植善因的方法。這些聖潔、尊貴的佛法,是我們應該學習、並且一步步實行的,是我們最最尊貴的寶中之寶,因此稱為法寶。如理按照佛陀在法寶中要求的去出家一心一意修行的弟子,是我們斷除煩惱、獲得智慧的修行路上最好的伴侶,是人中最珍貴難得的,因此被稱為僧寶。

這樣我們就知道,佛法僧三寶是我們脫離輪迴的結生相續,獲得終極的幸福所不可缺少的三個條件,是我們應該誠心皈依的對境。

二、皈依的利益

(一)皈依是進入佛法大門的鑰匙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對於三寶誠心皈依的人,才可能會踏上斷除煩惱的修行道路,從而獲得佛法的真實利益,因此,皈依是進入佛法大門的一把鑰匙。而對於三寶狐疑不信的人,必然不會按照佛陀的教誨去實踐,這樣也就不可能獲得解脫煩惱的快樂。

阿底峽尊者曾經說,內外道是以皈依來區分的。可見一個沒有生起真正皈依心的人,還不具有佛弟子的身份。阿底峽尊者精通顯密教法,但是他認為在一切法當中最開始是生起皈依非常重要,他在所有的法會中都主要強調皈依,因此人們都尊稱他為「皈依班智達」。現在有些年輕人喜歡談論佛法、研究佛法,認為不皈依也同樣可以學佛,這樣實際上沒能進入佛法的大門,佛法的實際利益也就難以得到。

(二)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

佛教當中,任何戒律都是以皈依作為基礎的。比如別解脫戒方面,受持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戒,首先需要皈依,才能得到戒體;在大乘當中,發菩提心、受密宗灌頂之前,也都必須具足真實的皈依,下至受一天的八關齋戒,一開始也是要先作皈依。

藏傳佛教當中有一個傳統,就是不論修大小乘的哪個法,修正行前首先都要修三次皈依,而正行以及後行往往也只修一次。對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修皈依。

(三)皈依可以減輕或消盡業障

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真誠皈依三寶,以三寶本身所具有的強力加持,過去所造的罪業,會得以減輕甚至消盡。而且從此以後,不會去造新的惡業,行為會變得越來越好。

以前,未生怨王殺害了自己的父親,以這種五無間罪,本來他應該在阿鼻地獄感受一大劫的痛苦,後來他在佛前懺悔,發誓皈依三寶,結果罪業減輕,只在地獄中受了短暫的痛苦就得到解脫。

所以我們時時處處都要誠心誠意地皈依三寶,這樣業障就會減輕,信心、出離心、慈悲心、清淨心以及對因果的信心等等正道的功德會越來越增上,能早日獲得真實的快樂。

(四)皈依能積累廣大福德

從佛經中的一個公案,我們可以看出皈依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福德。有一次,阿難問佛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現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夠得到多大的功德?

佛說:比如南贍部洲當中充滿了一果阿羅漢,有一個人在一百年當中供養他們一切娛樂的東西,而且還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在這些一果阿羅漢涅槃之後,又把他們的舍利收集起來,建造寶塔,再作前面一樣的供養。另外有一個人以純淨的心發誓說:我現在皈依佛法僧,那麼僅僅以此皈依的功德,就超過前面那人功德的一百倍、一千倍,乃至不可計數、無法比喻的倍數。

佛陀進一步作比較:假如西牛貨洲當中充滿了二果阿羅漢,有人在二百年當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還是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東勝身洲當中充滿了三果阿羅漢,有人在三百年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還是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北俱盧洲當中充滿了四果阿羅漢,有人在四百年當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這也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四天下充滿了緣覺阿羅漢,有人在一萬年當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還是無法超過三皈依的功德;假如三千大千世界當中充滿了佛陀,有人在兩萬年當中如前一樣供養,這樣當然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大福德。但還是不如有人以純淨心發誓說:我現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後面這個人得到的功德勝過前者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乃至不可計數、無法言說的倍數。

為什麼皈依的功德這樣廣大呢?就是因為三寶的功德和作用實在不可思議,能對這樣超勝的對境生起信心而皈依,產生的福德果報必然就不可思議。佛在《無死鼓聲陀羅尼經》中開示說:「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頌》中說:「皈依功德若有形,超勝虛空無量倍。」就是說如果這樣的福德有一種形相的話,連虛空也容納不下。

(五)皈依能使眾生不墮惡趣

如果能夠虔誠地皈依三寶,就可以不墮惡趣,經中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

《佛說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中記載了一位三十三天名叫嗟韈曩法的天子,因福報享盡,要墮豬身,而悲痛萬分,後來帝釋天主教他皈依三寶,並念誦:「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以此因緣,這位天子不但沒墮為豬身,反而生到了兜率天。並且佛陀還用一個偈子歸納了皈依三寶的功德:「歸命佛法僧,定不墮惡道,棄捨人身已,當獲得天身。

(六)皈依能遠離人和非人的障礙

《日藏經》上說:「有情誰人皈依佛,俱胝魔眾不能害。」(這裡的俱胝是「百億」的意思)。《灌頂經》說:「受三皈依之後,有三十部鬼神護衛。」

玄奘大師有一段誦經免難的經歷:

玄奘大師在去印度取經的路上,遇到外道婆羅門正在河邊祭祀,看到大師來了,就決定以這個外國人來祭他們的神。在他們用繩子把玄奘大師捆起來,準備往河裡扔的時候,大師對他們說:我有一個要求,讓我在臨死之前念念經好不好。他們答應了,玄奘大師就開始念誦《心經》,念到第三遍時,天地變色,飛沙走石,這些婆羅門看到,心裡非常害怕,趕緊把玄奘大師放了,而且還給他磕頭。

這說明法的力量不可思議,以《般若經》的加持,外道無法製造違緣。

(七)皈依能使一切願望順利實現

虔誠皈依三寶之後,三寶就成為成就一切事業的助緣,比如同樣做一件事,沒有皈依三寶,實行起來可能會很困難,但是如果對三寶有信心,相信三寶具有無與倫比的加持力,在做之前首先供養、皈依,並祈禱三寶給予幫助,那就很容易成功。我們不論作哪種如法的事業,首先皈依、祈禱三寶,就能如意滿願。

(八)皈依能令快速成佛

皈依三寶不僅能成辦一切事業,而且能夠快速成佛。這個道理是因為:你能對三寶生起信心而皈依,就會遠離八種無暇,可以得到暇滿人身,再依止三寶學習殊勝的道,這樣很快就會成佛。《涅槃經》說:「皈依三寶者,速得佛果位。」《集學論》也說:如果一個人時常對三寶恭敬、供養,沒有疲厭之心,那他就能超越四魔,很快成就無上菩提。

以前有個人,他在路上看到一尊小泥像,心想:這尊像這樣放著會被雨淋壞,不能讓他毀壞。他看到泥像前面有一個鞋墊,就把鞋墊放在佛像頭上。另外一個人路過時,看到這樣髒的鞋墊蓋在佛像上很不恭敬,就把鞋墊扔掉。這樣,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間蓋鞋墊的和後來扔鞋墊的人,都以他們的賢善之心,後世得到王位,並播下究竟解脫的種子,最後都會逐漸成佛。

所以,像三寶這樣不可思議的對境,只要對其中的一種結上一點善緣,都會成為成佛的因緣,更何況認識到三寶功德之後以虔誠的信心皈依,一定能很快成就菩提。

三、認識皈依的對境

(一)為什麼要認識皈依的對境

認識皈依的對境很重要,皈依的對境認識清楚了,這樣的皈依才會是真實的皈依,之後的聞思修才可以進入平穩的軌道。

如果在最初皈依的時候沒有認識清楚,名義上說是皈依了佛、法、僧,但心裡仍然毀謗輕視佛法,或只皈依佛、法,不皈依僧伽;或皈依一部分的僧伽,排斥另一部分的僧伽,就會造成宗派爭執、捨法謗法,以及佛教團體之間互相排斥等等讓人痛心的現象。這種做法會導致失壞皈依戒,非但沒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反而因這樣的惡業而感受惡趣的痛苦。

(二)皈依的對境是三寶的全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皈依的是十方三世的一切三寶,而不是其中某一個部分。

佛寶就是釋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報身和化身,一切佛都是我們所應皈依的導師。並不是只皈依一部分佛而捨棄另一部分佛,也不是只皈依化身而不皈依法身和報身。

所謂法寶,包括證法和教法兩部分,證法是戒律、禪定和智慧,教法是三藏十二部教典。無論是大乘法、小乘法、顯宗或密宗,只要是佛說的法都是我們同等皈依的對境,不能因為對一部分佛法很有信心,作了皈依,就把其餘的法當作邪法一樣看待。

所謂僧寶,以大乘的角度來講,一地以上的菩薩,只要一位就是僧寶,就像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以及維摩詰居士、魚籃觀音等;按大小乘共同具有的觀點,四位或四位以上的比丘或比丘尼所組成的僧團都稱為僧寶。不分時間、地域、何種教派、傳承,只要是僧伽,都一樣是皈依的對境,不能只皈依一部分的僧伽,而把修學不同法門的其他僧伽當成外道徒一樣看待。

因此我們皈依不是皈依一部分的佛寶、法寶和僧寶,而是對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三寶都普作皈依。另外要注意的是,授皈依戒的師父,他所起的主要作用只是幫助你們獲得皈依的戒體,這一點務必要認識清楚。

(三)需全面、同等皈依的理由

1、不全面、同等地皈依會讓諸佛菩薩痛心

比如在一個世間大學當中有各類科系,有很多老師在傳授各種學問,而且有無數的學子在求學。作為一個對知識嚮往的人,看到這麼多的老師、教法和學生,心中必然產生一種喜悅與崇敬之情。而不會因為自己喜歡其中某一學科,而輕視、排斥其餘的學科。

而佛法的大學更是浩瀚無際,由於眾生有無數種根性和意樂(也就是興趣),所以佛陀示現出法報化三身,來作為眾生的導師。這些導師們所傳授的法門從淺到深,有無量無邊,適合各個層次的眾生進行學習,而學習不同法門的僧伽也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式和境界。所有這一切都是三寶體性的表現,所以應當同等恭敬。我們的眼界不能太狹窄,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把本來就是一體,互相不可缺少的三寶割裂成自己的和別人的,隨意進行取捨,這樣只是毀壞佛教而已,我們不能做這種讓諸佛如來痛心的事。

2、不同等皈依會造下嚴重的罪業

如果我們有分別,必定是落在一邊,要麼皈依要麼不皈依,要麼恭敬要麼不恭敬,不是緣取就是捨棄。這樣如果把佛法僧三寶全體分成兩分,只對其中的一分皈依、恭敬、護持,那對另一分是什麼態度呢?可以斷定是不皈依、不恭敬、不護持,這是在造一種什麼性質的業呢?是不是緣著尊貴無上的三寶對境,造下最深重的、墮落惡趣的業呢?

比如對佛法的一部分執著是善妙,是成佛的助緣,而恭敬它、皈依它;對佛法的另一部分執著是不好的,是成佛的障礙,而輕視它、捨棄它,這種輕視、捨棄就是在造謗法業。同理,對佛寶、僧寶也這樣貪執一方、瞋恚一方,就是謗佛、謗僧。一方面說自己皈依三寶,另一方面又謗佛、謗法、謗僧,這樣有沒有皈依戒呢?必定沒有,反而是佛教的罪人。

3、如果皈依境全面、圓滿,就可以成為出生最殊勝功德的所依

我們看,一尊佛一個毛孔的功德,即使以佛自己盡虛空際宣說也宣說不完;對四句的聖法聽聞、讀誦的功德也沒辦法以分別心做衡量;一位聖僧安住慈心三昧的善根也是無量無邊。現在總集起來以十方三世所有的佛、法、僧作為皈依境,在這樣的功德大海前皈依、祈禱、供養、隨念功德,當然會產生出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所以有必要全面、同等地皈依,這是皈依時必須把握的關鍵。

4、不全面、同等皈依和普賢行願相違,不能成佛

如果希求成佛,必須要生起並且實踐普賢菩薩的大行和大願。普賢行願是怎麼樣的呢?其中說到「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這就是說要普遍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陀。又說:「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這是說要以十方的一切僧眾作為菩提道上的道友。「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這是說要護持、修習、弘揚一切諸佛的教法和證法。

所以,假如不同等皈依十方三世的所有三寶,就會成為生起普賢大願、修持普賢大願的嚴重障礙,也因此無法現前浩瀚無邊的佛果功德大海。

5、一切皈依境同一體性的緣故,需要同等皈依

從究竟上來說,皈依境就是聖眾相續當中的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這三相無二無別的智慧。既然是同一體性,又怎麼能夠在這上面貪執一個,捨棄另一個呢?這不是自取迷亂嗎?

(四)同等皈依和專修並不矛盾

打個比方,在學校讀書,在某一階段裡,需要在某個班級當中,和幾十個同學共同跟隨幾個老師,學習某些特定的課程,並且在學習內容、次序的安排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錯亂、混雜,但是對於學校全部的老師、學生和有意義的課程還是都要同等恭敬。如果只重視自己班級的老師、同學和學科,而輕視,或者排斥另外的老師、同學和學科,這只能說明心量、智慧狹小,不具足一個學生應當具備的品德和素質。

同樣,我們修學佛法,在某一階段,需要對某種法專門修學,依止有緣的上師、修持有緣的本尊,這樣才能有所成就,但是從皈依方面來說,所有的三寶都同等是自己的皈依境。

往往有的修行人把暫時的專修專學顛倒地變成宗派偏執,只皈依自己法脈的上師、教法、僧眾,而輕視和排斥其他法脈的上師、教法、僧眾。打個比方,比如修學淨土,為了使自己的淨業精純,需要一心祈禱阿彌陀佛、讀誦研習淨土經論,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對於散亂難以攝心的凡夫來說,在最初階段這是極有必要的。但這不是叫我們片面皈依,上師阿彌陀佛的心願也不是這樣的,我們看阿彌陀佛是怎麼發願的,他發願:所有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都得到神通自在波羅蜜多,都能在一念頃前往百千佛刹當中,供養無量的諸佛,這條願不成就,就不成佛。所以上師阿彌陀佛也是加持我們能做到同等供養恭敬十方諸佛。

而且在「淨土五經」之一的《普賢行願品》當中說,往生獲得授記之後,經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遍在十方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以自己的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怎麼利益呢?就是隨順眾生的根機、意樂,宣說不同的法門,應當以小乘法度化就對他說小乘法,應當以大乘法度化就對他說大乘法,應當以密宗、顯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中觀宗、唯識宗等等的聖法度化,都會相應地傳授。比如一個人要立志做大醫王,但是他不能包容一切醫藥而捨棄一部分醫藥,將來碰到需要以這些醫藥治療的疾病,他以什麼來醫治呢?這樣不是和他的願望相違嗎?所以我們現在一開始就要皈依一切法寶,將來才可以用一切正法來度化不同的眾生。

四、生起皈依心的不同方法

(一)由認識到三寶功德而皈依

對於三寶的種種功德心裡反覆思惟,要使心裡對皈依處生起猛利的信心。

佛寶的功德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了解:就是智慧、慈悲和事業。佛陀以智慧沒有任何障礙地通達了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的大悲普遍觀照一切眾生,沒有一刹那的間斷,佛陀的身語意的事業都是任運沒有勤作,在相續不斷地利益一切有情。對於機緣成熟能夠接受引導的人,佛不會錯過,都會讓他們圓滿,必定會行持一切應當作的事業。

法寶的功德怎麼體會呢?聖法是諸佛的母親,意思是說佛所具有的無量無邊的功德,沒有一個不是從教法和證法這個源泉生起來的。換句話說:聖法的特性就是能夠遣除過失、引生功德,是出生一切道果功德的源泉。

僧寶的功德怎麼體會呢?因為所有的聖僧都是聖法的如理修行者,所做的完全是宣說正法、受持正法、思惟正法、修習正法等的事業,當然他的相續具有極為殊勝的功德,超過了世間外道的學法者。

要想具體地了解三寶的功德,需要學習《隨念三寶經》以及全知米滂仁波切的《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還有《寶性論》等的經論。這樣結合起來思維三寶的功德非常重要,只有從這個地方努力才會生起和加深對三寶的信心。

開啟皈依之門的就是信心,而生起信心的途徑就是要認識到三寶的不共功德。只有認識到三寶的不共功德和加持,才會真正知道三寶是我們一切時處的皈依處,除了三寶之外,沒有其他的依靠。

從皈依對境三寶的角度來說,救護或加持的能力已經圓滿具足,但能獲得多大的加持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的程度。如果具有上等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到三寶的加持也是上等;如果具有中等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到的加持也是中等的;如果只具有下等的信心和恭敬心,所得的加持也是下等的;如果沒有信心和恭敬心,那就不可能得到三寶的加持,即使佛來到面前,也無法利益我們。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跟隨佛很多年,因為沒有信心和恭敬心,反而緣佛造罪墮落惡趣。所以知道三寶的功德,對三寶生起堅定的信心,這是皈依最主要的因,也是修皈依最關鍵的環節。

在西藏的工布地方,有一個人叫覺沃奔,人不聰明,但非常地實在。有一次,他遠道來到拉薩,朝拜覺沃佛像。(覺沃佛像是佛陀十二歲時,完全按照佛陀當時的樣子做成的,而且還受到佛陀的親自加持。因此前去拉薩朝拜覺沃佛像是藏地人們的一大心願。)在覺沃奔的心中,覺沃佛並不是佛像,而是真正的佛陀。當時覺沃像前沒有人,他看到供桌上有食品和酥油燈,他心裡就想:「覺沃是用糌粑蘸上酥油來食用的,他想讓酥油不凝固,才把它點燃,覺沃怎麼吃,我也應該怎麼吃。」他果然把糌粑蘸上酥油吃了起來。

吃完之後,看著覺沃像說:「狗叼走食品,您是笑咪咪,酥油燈被風吹動,您還是笑咪咪的,您真是一個好上師,我的鞋子您幫我保管一下,我轉繞您一圈再回來。」這樣他把鞋子放在佛像前,自己去轉繞了。恰好這時香燈師進來,看到那雙鞋,準備扔出去,這時候覺沃佛開口說:「這是工布奔委託我保管的,你不要扔。」

再說工布奔回來取鞋,又對佛像說:「您真是一個好上師,明年到我家鄉來,我燉上豬肉、釀上青稞酒等著您。」覺沃佛像說:「可以。」

工布奔回到家裡,對妻子說:「我請覺沃仁波切到我們家作客,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你要常常去看他來沒來。」

到了第二年,有一天他妻子去提水的時候,水裡面顯出了很清楚的覺沃影像。妻子馬上跑回去告訴他:「水裡有個人,是不是你請的客人?」

工布奔馬上跑出去,看到水裡有覺沃仁波切。他以為覺沃佛掉到水裡去了,就跳進河把覺沃的身體抓住提上來。他想把覺沃帶回家,到了一塊大石頭前,覺沃說:「我不去俗人家裡。」說完後,覺沃直接融入到那塊石頭。後來石頭上自然顯現出覺沃佛像,人們都叫他覺沃石,顯現覺沃像的那條河也被叫作覺沃河。人們說這尊石像一直到今天都和拉薩的覺沃佛有同等的加持力。

照一般人的看法,工布奔吃了佛像前的供品,還把鞋放在佛像前,這是有很大罪過的,但是他對佛的信心很純淨,自然得到佛的悲愍,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經上說:「誰虔誠地作意,佛一定現在他的心前賜予加持。」蓮花生大師說:「具有信心的善男信女們,我蓮花生不會離開你們,一直到我的壽量滅盡之前,我會在每個具信心者心前顯現。」所以,自己具有信心的話,一定會得到佛的大悲加持。

全知米滂仁波切和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一直強調,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必須抓住兩個要點,一個是對於輪迴的六道眾生應當生起、增上大悲心,從大悲心中生起菩提心,另一個就是對於解脫的三寶應當生起、增上信心,從信心中生起出世的智慧。現量證悟勝義諦,完全依靠信心,佛在經上也說:勝義諦唯依信心才能證悟。我們依靠不共的信心,就能使上師三寶的加持融入相續,這樣就會生起真實的證悟。所以,憶念三寶的功德而皈依至關重要。

(二)由認識到三寶各自的功德而皈依

按體相來說,現前無上菩提是佛寶的相,佛所證的道諦和滅諦是法寶的體相,經過佛的教授而如理的修行是僧寶的體相。

按作用來說,作為導師的佛陀,他的作用是通過轉法輪,引導我們這些佛弟子成就佛果;作為正道的聖法,他的作用是成為我們斷除煩惱與痛苦的所緣,換句話說,我們緣著聖法如理地聞思修,就能夠斷除煩惱和痛苦;作為修行伴侶的僧伽,他的作用是使修行的功德勇猛增長。

按信解來說,對佛寶應當樹立親近承事的信解,對法寶應當樹立希求證得的信解,對僧寶應當樹立同見同行等的信解。

按修行來說,對佛寶應當修習供養承事的正行,對法寶應當作精進修習的正行,對僧寶應當修習共同受持聖法等的正行。

按隨念的角度來說,應當相應於三寶各自的功德,分別進行憶念。

按出生福德來說,分別依靠佛法僧都能產生出最殊勝的福德。意思就是以佛陀作為所緣境,對佛頂禮、供養、承事、稱讚等等,以聖法作為所緣境,對聖法聽聞、讀誦、受持、開演、思惟、修習等等,以及以僧伽作為所緣境,對僧伽頂禮、供養等等,都能產生出最殊勝的福德。

(三)由自己發誓而受皈依

以對三寶的信心,而在心中生起皈依的誓願,即發誓依佛陀為導師,依涅槃為真正的修法,依僧伽為修行的助伴。

皈依最重要的就是這個誓願,沒有這種堅固的誓願,即使參加皈依儀式、領取皈依證都不算是獲得皈依戒。

(四)由不尋求其餘皈依處而皈依

就是通過知道內道與外道的本師、教法以及學法者的優劣差別,心裡把佛法僧三寶定為皈依處,從今以後不再把任何和三寶相違的外道本師、教法及其追隨者作為皈依處。

內外道在大師、教法和學法者方面確實有差別。內道的大師佛陀圓滿了功德,遠離一切過失,外道的大師沒有解脫的功德,並且還被煩惱束縛;內道的教法是解脫的正道,完全可以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外道的教法不能走向解脫,了脫生死;內道的修法者具有如理修行的真實功德,外道徒都是行持邪道,不具有解脫道的功德。通過比較之後,我們就知道這兩種是不可能同時作為皈依處的,我們要選擇其中能給我們帶來真實利益的一種,來作為我們的皈依處。

打個比方,有兩條路,朝向上和向下兩個方向,並且都有各自的嚮導和行人,我們要向上走,如果還去走向下的路,跟隨向下的嚮導及行人,這樣能不能達到目標呢?顯然永遠也不能達到。

如果皈依三寶以後,還信奉外道的創始人、認為他的教法很殊勝,而且把學外道的人作為道友,三皈依就不得清淨。即使我們天天都修行也很難獲得真實利益,因為我們邪正不分,肯定沒有解脫生死的希望。所以這一點不容含糊。我們的皈依處唯一是佛法僧三寶,再不允許夾雜其他。

所以,我們在皈依之前就要思惟好,心裡要想:我除了佛之外再不依止其他的導師,我要按佛所說真實修習佛說的一切聖法,而不尋求佛法之外的教法,一切如理修行的僧伽是我修道的助伴,除了僧伽以外我不去尋求其他的道友。有了這樣的堅定的信念,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沒有這種堅定的信念,以其他任何心念和行為,都不算是進入佛門。

五、皈依的分類

因眾生的發心不同,所作的皈依又有相應的很多分類,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三個大的種類。這三類是按三士道劃分的:

(一)心裡畏懼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的安樂,以這種動機而作的皈依是下士道皈依。

(二)認識到無論是受生在輪迴的何處,都是痛苦的自性,為了自己解脫輪迴的一切痛苦獲得寂靜涅槃的果位而皈依,是中士道皈依。

(三)觀察到一切母親有情都沉溺在輪迴的大苦海中,感受著無法想像的痛苦逼迫,為了把他們從苦海中救拔出來,安置在無上正等覺的果位而決心皈依,是上士道皈依。

在這三種發心之中,第三種動機最為崇高,功德也最為殊勝。

大乘修行人的皈依超勝小乘,比如大乘皈依是發誓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最後圓滿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因為要度化母親眾生的悲心,而發起了勇猛的皈依誓願等等,具體可以學習彌勒菩薩所造的《大乘莊嚴經論》。

我們要知道,將來證悟功德的大小跟現在因地皈依心的大小有直接的關係。如果現在能努力生起大乘的皈依,那麼在這個大乘皈依誓願的推動下就會按照大乘深廣的法來修學,這樣從最初的資糧道一直到無學道成佛的一切道果功德都可以相續不斷地產生。

所以,大家皈依的時候應當發大乘的皈依心,要點就是:為了解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所以我以三寶作為自己的皈依處。

六、授皈依的儀軌

獲得皈依的方式有兩種,就是世俗得粗皈依和法性得細皈依。什麼是世俗得呢?就是通過我們心中立下誓願,口中隨儀軌宣說誓言,以及傳授皈依的師父念誦儀軌的聲音、彈指等表示方法所獲得的的皈依。什麼是法性得呢?就是通過現量證悟法性而獲得的不會再失壞的皈依,這是在證得一地的時候獲得的。對於我們來說,是按照世俗得的方式來接受皈依戒。受皈依戒必須完全按照聖者所制定的儀軌,在《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中,皈依的儀軌是這樣的:

求皈依者頂禮三拜,在本師前,蹲踞(或長跪)合掌,跟隨師父說受歸依戒語:

大德一心念我,我某甲(各稱法名或俗名)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就是從受皈依的當天開始一直到這一生的結束,這是指我們受皈依的時間,在這個期間乃至遇到生命危險也不能從心裡捨棄皈依三寶。)

皈依佛,兩足尊;

(我們皈依的導師佛陀,福德和智慧都圓滿具足,是有情中最尊貴的,所以尊稱為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我們皈依的聖法具有遠離貪欲的清淨自性,在一切法當中最稀有最尊貴,所以尊稱為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我們皈依的僧伽都是按聖法如理修行,在一切團體當中是最殊勝的團體,所以尊稱為眾中尊。)

請大德,始從今日,乃至命存,攝我為受三歸戒居士。(重複三遍,在第三遍念到「攝我為受三歸戒居士」的時候,授皈依師彈指。這個時候每個受歸依的人一定要觀想在聽到彈指聲的同時,自己獲得了圓滿的三歸戒體。)此乃方便,(這是授皈依師說的,這句話的含義是:以聖教為方便,能趣入涅槃到達安穩之處。)善哉。(這是接受皈依的人說的。)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要獲得圓滿的皈依戒,需要具足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求皈依的願望;二是知道以自己的皈依心願,佛像、經書等三寶的所依,以及授戒師如理傳授皈依等這些因緣的聚集,就可以獲得圓滿的皈依。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12 上午 08:53:46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七、皈依的學處

受了皈依戒後,重要的不是去辦個皈依證,而應該明瞭皈依的各種學處。佛陀在顯密經典中也規定,從小乘直至頂乘無上大圓滿,無論是傳戒還是灌頂,之後都需要講授相應的戒律學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皈依的學處。

我們要知道,奉行皈依學處的目的,是在皈依後,防止失壞皈依戒,同時增長皈依心,使自己越來越與三寶相應。

皈依的學處在應當制止和應當遵行的方面各有三條。

(一)應當制止的三條學處

1、皈依大師佛陀之後,不再皈依其餘的諸天等,世間大自在天、遍入天、各種天仙、其他靈鬼、山神、河神、龍等,都不能再做為究竟的皈依處。假如是為了暫時成就世間如法的事業,請他們做為助伴,不會失壞皈依戒,關鍵是皈依佛陀後,不皈依外道的導師。

2、皈依聖法之後,不應當損害有情,也就是一切損害有情的想法和行為都應當杜絕。因為佛陀宣說的聖法的自性(本質)是慈悲、是寂靜,而損害有情與聖法的精神完全相違。

3、皈依僧伽之後,不應和外道共住。凡是不以三寶為歸宿,或誹謗三寶的人,都不應當作為一起修習的伴侶。這樣規定的原因,是我們剛皈依的人,知見還沒完全建立,信心還沒有穩定,和他們接觸,有可能會失壞我們的皈依。佛陀的這個規定,就像父母對子女關愛心切,在子女長大成人之前,告誡子女要遠離社會上的壞人一樣。

(二)應當遵行的三條學處

1、應當對佛像、佛塔像真正的佛陀一樣恭敬,斷除一切不恭敬、輕毀的想法和行為。佛像不論造型如何,我們都不能譏毀,最多只能說造佛像的人工藝不高;佛像不能放在低處,不能放在不清淨的地方,我們世間的人對於自己的衣服,都要掛在乾淨、整潔的地方,不使粘了灰塵,更何況是對尊貴的佛像呢;也不能當作商品出售、抵押、典當等。

2、應當恭敬經書,就是對下至一頌以上的正法都應當遠離不恭敬的想法和行為,譬如把經書當作商品出售、抵押,把經書放在不乾淨的地方,外出時把經書和髒物裝在一起等等。還有不能跨越經書,我們不會去跨過自己父母的相片,也不會去跨過一位官員的頭頂,更何況是對那麼尊貴的經書呢。藏地有一個傳統說法,就是甚至連佛像都不能放在經書之上。另外也不能在經書上寫寫劃劃,學習時要做筆記,可以寫在別的筆記本上。

當年阿底峽尊者來到一個地方,有一位密法修行者不知道尊者的功德,不願去聽尊者講經,一次他正在念經,用手指粘了齒縫間殘留的食物在翻經書,尊者看到後連呼「啊扎瑪,不能這樣!不能這樣!」,這位修行者這時才知道遇到了善知識,立刻對尊者生起了恭敬心。

3、應當恭敬出家僧人、袈裟、缽等沙門相,在一切情況下對於佛教各宗派的出家團體不能搞派別,對僧人應當尊重、禮敬,對袈裟、缽等也應恭敬。當年阿底峽尊者的弟子中最優秀的是仲頓巴尊者,仲頓巴尊者是位居士,對於僧寶十分恭敬,路上見到僧衣上的一小布片他也要合掌,見到有出家僧人經過,則退在路邊,恭敬下跪,給僧人讓路。

所以我們皈依佛以後,對於佛寶的身像,下至佛像的碎片都應當生起真實佛寶的觀想,恭敬頂戴,安奉在乾淨的地方;皈依法以後,對於佛經上的每個字、每一句話都應當生起恭敬心,對於經書應當頂戴供養,生起真實法寶的觀想;皈依僧以後,對於僧寶的所依,下至僧衣上的補丁也應當生起真實僧寶的觀想,對它恭敬供養、頂戴,放在乾淨的地方。

而且對於三寶的共同學處有六條:

1、反覆思惟內道本師佛陀和外道創始人的區別,內道和外道的教法以及學法者之間的區別,也要反覆思惟佛法僧三寶之間的不同功德。

2、隨念三寶的大恩德,恆時精勤地對三寶供養,就連自己受用飲食之前也應當首先供養三寶。

3、(就是)自己以慈悲心隨分隨力地引導其他的有情,使他們受皈依。

4、不管從事什麼事業,滿足什麼願望,都應當供養、啟白三寶。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禁止從事與三寶的精神相違背的事情,任何時候都應該以最虔誠的心歸仰、依靠三寶。

5、通過學習三寶的利益,應該在一天的六時中每一時作一次皈依,一天總共作六次,這是按出家僧人的作息要求來定的。出家僧人晚上只在中夜分睡覺,其餘的時間都在用功修行,因此在六時中,也就是每隔四個鐘頭作一次皈依。現在的居士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是最好的事,如果做不到,可以這樣安排:早上起來時,吃中飯、晚飯、睡覺前各誦一次,再加上在半上午時(大概十點鐘)、半下午時(大概三點鐘)各誦一次,加起來正好六次。作皈依的方法是心中對三寶生起信心,並生起皈依的誓願,口誦皈依的偈子:「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佛陀對我們規定的一天修習六次皈依非常重要,我們凡夫的特點是分別念轉動起來後便會把學佛的事拋到了腦後,每天六次的這樣皈依,對我們是很好的提醒,養成這樣的習慣,對增上我們的修行很有好處。

6、下至開玩笑,上至遇到生命危險,也絕不捨棄三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生命以及財物等受用在這生命終時必定是要捨棄的,但如果破了皈依戒而遠離了三寶,那就會在生生世世當中輾轉不斷地感受痛苦。所以這個皈依戒比生命還重要,要反覆不斷地下決心,即使是開玩笑也不說捨棄皈依的話。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12 上午 09:07:03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簡介

益西彭措堪布,生於一九七一年,原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

七八至八三年,圓滿漢文小學課程後,著重學習藏文,八五年考入四川省藏文學校。

八六年秋,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聖地,師從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得受眾多顯宗經論、密宗續部竅訣等傳承。

自從被法王上師任命為堪布後,即擔負起部分教務,培育藏族僧才長達九年。

九六年起致力於漢僧教學。

今堪布仍常住學院教化僧伽,宣導學修「戒律」、「彌勒五論」、「中觀」、「菩提道次第廣論」、「正法妙音」等顯密教法。

益西彭措堪布為喇榮五明佛學院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通達五明、智慧卓越、持戒嚴謹,精進苦行的程度尤其令人稱道。近幾年來,由於國際學經堂學眾迅速增加,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特別指派益西彭措堪布協助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分擔漢僧經堂傳法工作。

堪布目前已出版之寶貴譯著論疏甚多,經弟子集結為譯著集──《甘露妙法》,其中包括:《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講義》、《走向解脫──別解脫根本戒概述》、《走向解脫──菩薩戒品》、《因果明鏡論》、《因果的奧秘》、《入中論•日光疏》等等,法寶眾多不及備載。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12 上午 10:28:47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xianmifw.com/

http://www.xianmifw.com/home.asp

顯 密 佛 網

顯密佛教交流中心

Paramitayana & Vajrayana

Buddhism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12 上午 10:36:46
amq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蝙蝠俠
文章:772
積分:97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0日
5
 用支付寶給amq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0/13 上午 08:55:09

 5   5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187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