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黑 蛇 總 義 ─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您是本帖的第 10790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黑 蛇 總 義 ─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黑 蛇 總 義 ─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一、作者簡介

也許很多人聽說過榮森班智達的名字,他是寧瑪派高僧大德中最偉大的兩大尊者之一。

當榮森班智達還是兩、三歲的孩子時,在沒有任何人教的情況下,就可以講一口非常流利的梵語,包括他的父母都聽不懂。時逢阿底峽尊者正在西藏弘法,榮森班智達的父母就把他帶到阿底峽尊者座前詢問。阿底峽尊者告訴他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講的是印度梵文。之後,阿底峽尊者便抱起榮森班智達,與他展開激烈辯論,事後阿底峽尊者說,他根本辯不過還是小孩的榮森班智達,因為他是集印度非常偉大的兩個班智達於一體的化身。

榮森班智達和無垢光尊者這兩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證圓滿,並且留下了大量關於寧瑪派教法方面的論著,為寧瑪派的教法傳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無垢光尊者有《七寶藏》、《四心滴》等論典,無論任何人,想了解西藏的大圓滿教法,唯一依靠的書籍,就是龍欽巴(無垢光尊者)的這些著作,不僅相當殊勝,而且知名度也很高。榮森班智達的著作雖然在他的傳記裡提到過,不過,因為他生活在九百多年前,當時的印刷技術還很落後,所以有些著作因受到損壞而絕版,故沒有保留下來。目前只剩下大概三四本、四五本的樣子。在他的論著中,絕大多數是講密宗和大圓滿的。其中有一個短小精悍的論典,儘管只有一、兩頁,內容卻相當豐富,名字很奇怪,叫做《黑蛇總義》。是以一條蛇作為比喻,綜合、整體地分析了從小乘佛教到密宗大圓滿的一些見解上的層次。

二、宣講正論

這個比喻講的是:有一家的小孩趁大人外出幹活之際,把一條花繩子扔在了水缸裡面,當家人回來後,發現水缸裡似乎有一條蛇。針對這一現象,他們的家人就有五個不同的觀點,以及觀點背後的五種不同行為。作者以每個人的觀點和表現,影射出小乘與大乘,顯宗和密宗,普通外密與內密,以及內密與大圓滿之間的差別。

無可否認,大家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是相同的景象,這一點不會有任何爭論。關鍵的分歧,就在於每個人對所見之物的不同觀點。

(一)第一個人認為,這是一條真正的蛇,所以驚恐萬分,於是想盡辦法一定要把這條蛇扔出去。實際上他看到的不僅不是蛇,甚至連蛇身上的一個微塵都沒有,正因為他把繩子看成蛇,在恐懼心理的作用下,才產生了想趕走蛇的行為。

這個比喻所影射的教派,就是聲聞緣覺乘。聲聞乘又分為一切有部和經部,我們統稱這些派別為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認為,人我是唯一不存在的法,除此之外的萬事萬物,全都實有存在,包括所有外界的物體與一些精神的細節,以及精神和物體的運動等等。小乘行人把煩惱當成實有的法,故而想斷除煩惱也相當費力,戒律也特別多,面對任何問題,都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關於這些,在《入行論.智慧品》,以及《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會廣講,大家可以自己去翻閱。

(二)另一個人認為,水缸裡不是一條真正的蛇,而是蛇的形象。意思是說,如果不仔細看,表面像是一條蛇,而實際上卻是一條繩子。儘管如此,他仍然對蛇的形象有些恐懼,所以不但不敢直接接觸,還準備利用其他的方法去除掉它。

這個行為,隱喻大乘中觀(本文中未提及唯識宗)。

中觀派認為,所有的物質、精神,都是假有、虛無,如幻如夢的。從勝義諦的角度而言,萬法無我、空性光明;而在世俗諦當中,仍然要懼怕煩惱,要謹慎取捨。他們認為,如果菩提心或空性見等因緣具足,則煩惱也可以轉為道用,否則雖然萬法不成立,是空性,卻好似蛇的形象一般也會傷人。

在《現觀莊嚴論》和《般若經》中,經常提到煩惱轉為道用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菩提心。比如說,在菩提心的攝持下殺、盜、淫、妄,就不算為罪業;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在具足空性智慧的前提下,煩惱也不成其為煩惱,自然轉為道用了。有了這二者之後,煩惱也成了有用的東西,不然,倘若直接與煩惱交鋒,則不僅會受到傷害,甚至會墮入惡趣。

(三)有個家人一看,就了知水缸裡不是蛇,只是蛇的形象而已,並且他還知道,在沒有任何東西的幫助下,直接去接觸蛇的形象,也不會受到傷害,但是,因為長久以來習氣的串習,以至於使他看到蛇的形象也會毛骨悚然,所以他只敢唆使其他人去扔掉繩子,他本人還是不敢直接去碰這個蛇的形象。

要知道,這些比喻都來自於印度。在釋尊住世期間,印度到處都是古老的原始森林,毒蛇在當地也相當厲害猖狂。從戒律的典籍當中,我們也經常看到毒蛇咬傷甚至咬死人,或者某人的床下鑽出一條毒蛇,誰的天花板上掉下一條毒蛇等等的記載,當時的印度人對蛇是相當懼怕的。而今,王舍城等周邊的森林已蕩然無存,在大家的概念中,毒蛇也不是那麼可怕了。

這個比喻,代表密宗外密的觀點。

藏傳佛教擁有十分完整的外密見解與修法,我想,唐代翻譯的一些密法和日本的東密,可能就屬於外密的一部分,但我至今還沒有去研究漢文的密法典籍,所以也不敢信口雌黃。外密雖然說是密宗,若與內密比較起來,仍有相當大的差別。

外密的觀點是什麼呢?首先,在證悟空性方面,外密和中觀的空性沒有什麼差別;然後通過修習生起次第(雖然名稱與內密的生起次第相同,但內容有很大差別),念一些以大日如來為主的本尊咒語,而後即可將凡夫身轉化為佛的報身,這是它比較突出的觀點。儘管外密的修行人知道,最終此世界都會轉化成清淨的佛的壇城,然而他們做不到像內密那樣的觀想修行。目前我們見到的佛的雙身像,以及一些忿怒本尊的唐卡,全都是內密當中的,真正的外密修法裡不會出現!

大家都了解,佛陀傳法是針對人的根機,一步一步逐漸向上引導的。外密雖然是密宗,既有灌頂也有生起次第等等,卻沒有內密的見解,因此導致他們在觀想的時候,只能將自己觀想在現處的世界中,身體也是現在的樣子(不過,有些時候也會把自己觀想為佛),然後觀想佛和本尊在前面,接下來持誦咒語。他們有很多念咒的方法,他們認為,通過念咒就可以將自己變成佛。

外密行人在閉關修法的時候,相當講究衛生,每天不僅吃素,而且要洗三次澡,比較偏重於行為,而且在行為上做得很好,只是修法上相對要差一些。事實上,越是在行為上執著、講究,修行上就越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修行層次越高的人,行為上也可能會有一點點不規範,當然,不規範的意思,並不代表可以隨便殺、盜、淫、妄,大家看看印度八十位成就者的傳記就會明白了!

(四)某人回來一看,就知道水缸裡面只是一條繩子,雖然看起來像蛇,卻不是真正的蛇,而且他也不認為蛇的形象會傷人,他一把撈起繩子說:「怕什麼?哪兒有蛇啊?!這明明是一條繩子嘛!」

這一比喻,暗指除了大圓滿以外的內密。從大圓滿的角度來看,他的觀點還是有一點點問題。雖然他知道這只是蛇的形象,但他對蛇還是有執著,為了表示自己不害怕,才故意這樣做的。

1、內密的特點

我們一定要注意,雖然有些內密在修外加行、內加行、正行,修六波羅蜜多等等方面,不但與其他密宗一樣,甚至與顯宗也如出一轍,然而,有些內密的不共同修法和行為,卻是與眾不同的。

舉個例子:比如貪心、瞋心、嫉妒心、傲慢心等,小乘佛教認為這是真正的煩惱,要斷除它同樣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對治力,否則會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內心對其非常懼怕;大乘菩薩進一步了解了煩惱的真相,不認為五毒、三毒等煩惱是實有的東西,但是,即使在如幻如夢的世界中,仍然不能直接面對煩惱的真相,需要借助菩提心等其他外緣,才可將其轉為道用;外密既不認為煩惱是一個實有的東西,也不承認煩惱的本性是不清淨的,而認為五毒等煩惱,可以轉化為佛的五種智慧,不過也要具足一定的條件,否則還是不敢直接接觸煩惱;直到密宗的內密,才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如今在全世界,只有藏傳佛教才具有內密的完整傳承。印度也僅僅在八、九百年以前存在過,西藏人到印度求學的時候,已很難尋得內密的蹤影了。印度當時的內密修行人是非常保密的,因為印度是魚龍混雜的複雜之地,持外道、內道觀點的修行人也遍布四處,當時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無論任何一個問題,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然很容易發生爭論。

後來內密傳到了西藏,藏地當時並沒有多少宗派,只有佛教和苯教。佛教雖然有大乘和小乘,但佛教徒在修小乘的同時也修大乘,修大乘的同時也修密宗,至今藏地也是如此,所以西藏的內密修法並沒有印度當時那樣保密,而是比較公開。

當伊斯蘭教摧毀了很多佛教廟宇以後,本來密宗在印度就不太公開,之後連顯宗的很多傳承都消失了。

但是,密法在藏地得到了弘揚,而且可以肯定地說,藏密的傳承是非常清淨的。因為密宗非常注重傳承,而且一定要口傳,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現。有些密宗故意用很多奇怪的名詞,外人無法理解,只有證悟的金剛上師們才能解釋,同樣也是考慮到魚目混珠的問題。另外,藏傳佛教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辯論,通過辯論可以澄清很多問題,無論任何一句話,都可以一直追溯,直到認定為佛陀親口所說為止,因此,藏密的教義不會有任何問題。

唐密和東密好像本身也沒有內密,只有在西藏才有內密修法的傳承,所以我想,真正了解密宗內容的,只有西藏本土的修行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專家,真正的權威。除此以外,無論被冠以何種至高的稱謂,都是門外漢,都沒有資格為密宗定義。

內密的觀點與其他宗派不同,簡單地說,從中觀應成派到內密以下的空性觀點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證悟遠離四邊戲論的空性,但內密在空性的基礎上,還有一點不相同:顯宗的最高境界認為,萬法的現象如同我們所看到的一樣,凡夫認為是真實的,而實際上一切都是虛假的;密宗認為,萬法不僅虛幻不實,甚至從現象的角度來看,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但從實相上來說是假象,在現象上也是清淨的佛的壇城!

顯宗實際上也承認這個觀點,只是釋迦牟尼佛沒有對這類根機的人強調而已,不過,顯宗在一些經典中默認了這個觀點,認為大乘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有三種轉化或者三種清淨,這三種清淨當中有一種,就是五根清淨。五根清淨時看到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娑婆世界,都與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佛的剎土一樣莊嚴。佛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個世界永遠如此,從未變化過,因為凡夫有煩惱障、所知障,所以被障礙掩蓋了世界的真正面目。當修到第八地之後,五根清淨了,才開始看清世界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就是密宗裡講的佛的壇城。佛陀在很多顯宗經典當中也講過,《維摩詰所說經》的緣起當中就講得很清楚。

內密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強調當下就是佛的壇城。顯宗雖然默認,到第八地時會有這些現象,但首先卻不提這回事。

當然,佛的壇城也有不同的層次與含義,譬如,像極樂世界或五方佛的剎土等有形、有色的有相世界,是最低層次的佛的剎土。平時大家所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金剛薩埵的報身,還有普賢王如來的法身,這些有頭、有面、有手的佛,都是不了義佛,其目的,是為了度化某類眾生而顯現的。密宗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和佛的壇城。即便如此,與顯宗相比的話,這些已經是相當了義的佛與佛的剎土了。

在這個比喻當中,當事人沒有將繩子當成真正的蛇,更沒有對蛇的形象的畏懼,因此他會故意抓住繩子並把它扔出去。同樣的道理,內密行者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清淨的,所以也會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

本來,密宗的五肉五甘露,對一般人是不公開的,雖然在這類修行人的境界中,清淨不清淨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他們完全具備了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能力,但其他人因很難有機會了解其中的意義,故而不一定能接受,多數人還是會不理解,甚至因此而生起邪見。密宗為了保護他人的善根,所以在公眾場合或一般情況下,仍然以小乘佛教的戒律規範自己的行為。

內密行者為什麼要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像普通人怕蛇一樣,他們也會懼怕五肉五甘露,有清淨和骯髒的分別念。不過時代不同了,對現在的許多人而言,五肉都不算什麼了,五甘露可能還有點不行,但在佛陀時代的印度中部,根本不會有人去吃五肉當中的任何一種,他們認為這些都很骯髒下劣,不像現在的人,哪怕是人肉都敢吃,所以我們簡直無法找到十分貼切的比喻,來形容當時人們對五肉的厭惡……

然而,證悟者的境界卻完全不同,當他真正證悟之後從禪定中出來,首先,在他的境界中,一切現象都是清淨的,沒有什麼五肉五甘露;其次,從證悟空性的角度而言,所有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一樣真實的東西。為了鞏固或進一步體會這個觀點,他們會直接接受五肉五甘露,從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淨、髒等一切分別都是人的執著。事實上,接受五肉五甘露並不是整個內密的共同修法,只是其中摩訶瑜珈的特點。

2、釋 疑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內密行人擁有如此的境界,為何還要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其原因是,這樣做會對他的修行有更好的推動力,使他的修行更有長足的進步,可以起到快速打擊分別念的作用。

這就像修斷法,也即古薩里修法,加行裡面的古薩里修法,還稱不上是真正的斷行修法,真正的斷行修法具有完整的灌頂和引導文,它的本質是屬於般若波羅蜜多的一種修法,也是顯宗智慧空性的一種修法,不過還是與顯宗略有不同,它增加了幾個訣竅性的方法:修斷行的人在接受灌頂以後,就要故意到屍陀林等普通人非常懼怕的地方去實修,而且一定要經歷一百零八個這樣的地方,實地鍛煉自己。這些屍陀林不是指普通的屍陀林,而是相當恐怖的屍陀林,時常有鬼與非人等出沒其間。修行人到了以後,還要運用禪定的能力,去激怒屍陀林的鬼神,故意惹惱他們,之後不允許念修上師瑜伽等修法,因為念完上師瑜伽後,鬼神就不敢來造違緣了。鬼神一發怒,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恐怖現象。

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呢?因為,儘管我執煩惱如影隨形,但平時卻不易發覺,在恐怖景象顯現的瞬間,我執也會暴露無遺:「啊!這次我肯定要糟了,我的命保不住了……」若能在當下運用智慧,就能迅速斬斷我執。

不僅如此,修行人還要去一些普通人連一根草都不敢損害的鬼神居住的山,故意作亂搞破壞。甚至染污龍泉水,或到龍出沒之處,一旦他們被觸怒,不到一小時,天氣會驟然變化,電閃雷鳴,暴雨冰雹傾盆而下,此時我執也會頓然顯現,若以修法去斷除,會產生強有力的作用。

再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晚上做夢,假如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的話,會跟白天一樣驚恐萬分、手足無措,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夢,則哪怕從十層樓上縱身跳下,也會面無懼色。

同樣的道理,真正的修行者已經證悟了空性,體證到夢中的現象跟白天了無差別,為了快速地推翻、打擊原有的執著,所以故意去接受原本認為不清淨的五肉五甘露,就像在夢中故意從十層樓跳下去一樣,這樣對破除執著有特別明顯的作用,而且對他的修行也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從利己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法,但是,如果從大圓滿的境界往下看,這仍然是一個執著:既然是假的現象,為什麼還要故意做這些事情呢?大可不必!不過,與顯宗相比,這些方法已經是一個飛躍了。

雖然在顯宗中觀的《中論》和《入中論》裡面都提到,我們最終一定要斷除所有的執著,但卻沒有一個十分奏效的方法,只能循序漸進地修持──首先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修持空性,經歷了漫長時日之後,最終也可以達到目的。

密宗與顯宗不同,它有許多善巧方便法門,這些法門既沒有離開顯宗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等法要,又加入了密宗的特殊修行方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修行人已經斷除了執著,殺盜淫妄是不是都可以接受了呢?當然不可以。密宗強調,雖然在修行人的境界中沒有眾生、殺生、善惡這樣的執著,但是因為其他眾生內心還有執著,這些行為會導致眾生的痛苦,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可能這樣做的,密宗也是不允許的。

對初學密的人而言,五肉五甘露不但不需要接受,而且密宗也反對初學者接受。在《時輪金剛》中有一個比喻:有一種藥叫做梵天甘露,某些人直接飲用可以去病延年;而另外一些人卻不許嘗,而只能裝在嘎烏盒裡掛在脖子上,假如一旦飲用,他們會因身體不適應而死亡。同理,對一部分人來說,如果接受密宗以五肉五甘露為代表的很多修法,對他的修行會有很大幫助;但是,倘若初學者去效仿的話,就不但沒有進步,而且會有多種負面影響,因此,這些修法對初學者是禁止的。當有一天我們的境界提高了,能將一切法都觀成如夢如幻,沒有什麼執著的時候,就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快速推動進步的方法了。當然,只有密宗才有這樣的捷徑,小乘等宗派不要說直接修持這些修法,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那麼,初學者應該怎樣對待五肉五甘露呢?某些密宗的甘露丸裡,有一千多種藥材,再加入少許五肉五甘露的成分,這樣製成的甘露丸,初學者就可以接受。當然,如果初學者仍然覺得厭惡,也可以不接受,只要內心對這種方法不排斥,不產生邪見,知道是自己心力不足,境界太低所造成的也就足夠了。

密宗裡面清楚地講到:初學者不能做瑜珈師的行為,瑜珈師不能做成就者的行為,成就者不能做佛的行為。作為初學者,應老老實實地從人身難得、死亡無常、輪迴過患等修起,並嚴格地守持戒律,這樣才可能有進步。

那麼,區分初學者的標準是什麼呢?簡單地講,如果某人在服用了一種普通人呑下就會立即死亡的劇毒以後,不需要其他手段,僅僅憑藉他自己的修行能力,就可以輕鬆地將毒性轉化,身體毫髮無損,這樣才算是超越了初學者的境界。大家可以比照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如果自己達不到這個境界,行為上就應該格外謹慎!

什麼樣的人可以真正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是超越了初學者境界,卻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的中上等修行人。藏密中講過,停留在此階段的人,利用這個修法可以增進修行的力度。

然而,有些人因為不了解密宗,故而對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一系列修法產生誤解,甚至大肆批駁。

還有,密宗的本尊分寂靜本尊和忿怒本尊兩種。對於寂靜本尊,大家都可以接受;而對於忿怒本尊,不懂的人就自以為是地認為那是外道的神靈,不應該是佛教所供奉的對象。事實上,無論是寂靜本尊還是忿怒本尊,其本質都是佛的智慧顯現,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差別。譬如說,以純金塑造的一座佛像,大家都會以歡喜心頂禮膜拜,而同樣以純金打造的魔鬼形象,很多人都會怖畏反感。其實,二者用的材料都是純金,只是外形不同而已,本質是相同的。同樣,寂靜本尊和忿怒本尊也是相同本質的不同外觀,實際上都是如來藏的智慧顯現。

顯宗也承認如來藏,認為它是光明的、空性的,卻沒有提到如來藏可以有形形色色的顯現。而從密宗經典中卻可以了解到,如來藏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性,在凡夫的境界中,顯現為不清淨的世界;對證悟者來說,如來藏的顯現就是佛的壇城──寂靜本尊和忿怒本尊。

那為什麼本尊的外表不一──有寂靜、有忿怒的呢?這是為了度化一些特殊的眾生。本來魔鬼也可以用菩提心來調伏,釋尊成佛的時候,就是以慈悲菩提心調伏魔軍的,不過,只有具備佛陀那樣的能力之後,菩提心才可以起到應有的作用。針對有些很厲害的,前世福報非常大的大力魔鬼,利用菩提心就很難調伏。因為他的福報因緣,有些是瞋恨心所致,有些是惡願成熟才變成現在的樣子,故而與出離心和慈悲心的關係不大,要調伏這些魔鬼,一定要顯現忿怒金剛的形象才行。

按照正宗的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如果要修十天的話,則前七、八天修寂靜本尊,到最後兩、三天還需要將所有的寂靜本尊轉為忿怒本尊來修,有些人甚至一開始就修忿怒本尊,因為忿怒本尊的修法歷來障礙很少,而在修寂靜本尊時,處理不好就時常會遇到魔障,因此,修忿怒金剛比修寂靜本尊成就快。

從外表上看,忿怒金剛比一般的魔鬼還要凶惡,如果不懂其內在涵義,也許會被大家當成邪魔外道的鬼神。比如說,在忿怒金剛和護法的背後,都有熊熊燃燒的火焰,而寂靜本尊的背後卻是白光。實際上,這裡的火焰,代表佛的智慧。如同火可以燃燒一切一樣,智慧也可以斬斷所有的煩惱,所以用火焰來表示智慧;還有,在忿怒金剛的手裡捧的不是缽盂,而是天靈蓋,天靈蓋裡面裝的也不是水果、五穀等善妙之物,而是紅色的血,這又是什麼意思呢?血代表貪心,貪心又是墮落惡趣的主因。如果將血喝掉,就表示徹底消滅了對輪迴的貪心。

灌過頂的人,可以看一些密宗的書,以便進一步全方位地了解密宗的內在意義,倘若僅僅因為自己的無知,單從外表上進行判別,進而批駁密宗如何如何不好,這種做法非常愚蠢。密宗的修法十分殊勝,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其快速推翻執著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3、現今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學密的漢地居士對上師三寶以及密宗的信心相當充足,但因許多人不具備辨別取捨的能力,只要一碰到自稱是善知識或者活佛的人,就蜂擁而至、盲目依止,為此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而且對藏傳佛教、對密宗也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

究其原因,問題是出在這些居士身上──首先,密宗要求,在依止上師之前,一定要用十二年的時間去觀察,可他們沒有經過觀察,就盲目地胡亂依止;其次,密宗強調,一旦依止了上師,接受了密法的灌頂,則即使傳法之人行為不如法,也只能選擇遠離,而不能肆意誹謗。然而,許多人不但沒有做到第一個要求,也違背了第二個要求。這些行為實際上已經背離了密宗的觀點,所以會導致個人修行的毀壞,同時對密法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目前,時常我們可以在一些書籍和網路上看到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收集或假造這方面的資料,以達到摧毀藏傳佛教的目的。有些不了解密宗或對密宗有看法的人,也試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中傷、攻擊藏傳佛教。我認為,這種做法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首先,在今天這個社會環境裡,出現個別人的行為不如法,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某些個人的行為並不能代表其所在的集體,而且,利用個人的錯誤來詆毀其所在的宗教,這種說法能成立嗎?不僅藏傳佛教,哪怕在漢傳佛教或其他社會上的團體中,其成員也是有好有壞,我們能不能因為某個和尚的做法不對,就認定漢傳佛教不正確呢?顯然不成立。人的行為不端,只能代表個人的問題,並不是教派的問題,更不是佛教的問題。

當然,個別人不能接受,是很自然的現象,因為不了解,所以反對也情有可原。古往今來,這種情況也一直在發生。我們也知道,出現這類現象,也是很難免的。任何一個學說、宗教或新生事物在產生之時,都不可能不受到質疑,包括很多科學的觀點也是如此。比如相對論,到如今仍存在許多爭論;還有,針對量子力學理論,包括愛因斯坦與玻爾也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到最後,大家也不得不接受。

同樣,在大乘佛法剛剛面世時,小乘的許多學者群起而攻之,說大乘佛教非佛說,是龍樹菩薩自己造的等等,有好多種說法,直到現在,南傳佛教很多人還是持這種觀點,難道因為他們的不認同,大乘佛法就有問題了嗎?禪宗剛剛在漢地傳播的時候,包括皇帝、學者,人皆誅之,然而結果又如何呢?如今大家都知道,禪宗是非常了不起的法門,成就了多少高僧大德啊!

當然,密宗也不例外,在一千多年間,藏傳佛教一直只是在西藏這麼一個小範圍內傳播,現在卻自然而然地開始遍布全世界,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並沒有像某些宗教那樣用很大的力度去傳播,然而,在短暫的時間當中,其傳播範圍如此之廣,的確是因為其自身所具有的優勢所致,否則,具有科學頭腦的西方人能盲目地接受嗎?

如今有人經常爭論,說某某老和尚反對密宗,某某法師排斥密宗等等,我想,無論是和尚也好,法師也罷,他們反不反對不是問題,關鍵是反對得有沒有道理。僅僅因為有人反對,就揚言要把某個教派一棍子打死,是非常荒唐的話。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做《菩提樹下的誘惑》,可能是一個不信佛教的人寫的,內容都是揭露漢地假和尚與假尼姑的醜聞或毀謗有些僧人的,但我從來不認為這是漢傳佛教或漢地僧眾的問題,本來這本書的內容不一定全部真實,充其量只是極個別僧人或假僧人沒有學好,戒律不清淨而已,與漢傳佛教根本沒有關係。我認為,這些攻擊者的想法,都是違背真理的相似邏輯,不符合真正的邏輯,因此,我們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任何一個佛教的宗派。雖然我沒有證悟,但密宗方面的知識還算是懂一點,所以我認為,有些人在根本不了解密宗真實含義,也不進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一看到密宗的雙修、五肉五甘露等字眼,就大肆污蔑、駁斥,是很容易犯謗法罪的。若將密宗的雙修,理解為男女之間的性交,並隨隨便便地妄加評論,就是根本沒有懂得其真正含義的表現,我們只能對此深表遺憾。假設是不信因果的人說什麼,我們也管不了,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但如果是真正的佛教徒,是虔誠相信因果的人,就千萬不要隨意毀謗密宗!若對密法沒有興趣,你可以不學,但絕不要毀謗,那樣會造下非常嚴重的口業,來世也必定會感受苦果。

本身,享用五肉五甘露,在密宗是不能隨便公開宣講的,這些修法非常講究次第,但現在有些不負責任的人已經把它搞得亂七八糟、一塌糊塗了,所以網上什麼胡言亂語都有,說得很難聽。

我還聽說,當今有些所謂學密的人,竟以欺騙的手段宣稱:「你要是跟我雙修,你就會解脫」云云,此處我有必要說明一下,使大家能有一個正確的了解:如果你們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知道,說這種話的人肯定有問題,這句話本身也有問題,這絕對不是密宗的修法,是在打著密宗的旗號造作惡業。密宗強調,若以密宗的名義殺、盜、淫、妄,這種做法比五無間罪還嚴重。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正確的認識,千萬不要盲目地迷信這樣的人和這樣的話,這一點相當重要!

(五)儘管全家人看法各異,但其中最年長的老人認為,既然只是蛇的形象,為什麼還要拉出繩子說這不是蛇,並作出自己不害怕的樣子呢?這樣做很可笑,沒有任何必要!

這就代表了大圓滿的觀點。大圓滿不需要觀想,不專門念咒,不強調修氣脈明點,也不強調五肉五甘露的修法。其證悟的境界中沒有什麼好修的,修行不修行、證悟不證悟都是執著,根本不必理會這些事情。

要知道,密法的修行包括肉體與精神兩種,二者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著重修持肉體,可以控制人的精神,將精神提升、淨化,達到證悟的目的;假使忽略肉體的氣脈明點,而重點修精神方面,同樣能修成金剛身,二者有異曲同工之效。當然,精神也分很多層次,雖然宏觀來說叫做精神,但不是心理學層面所謂的精神。在佛教當中,精神又分智慧和意識兩個層面,其二是截然分開的。大圓滿的修法,是只修智慧而不要意識。然而,在顯宗的傳承中,卻並未提及這些修法,只是單方面地抓空性,從來不提修金剛身,這可以說是顯宗的一個缺憾。在這一點上,藏傳、漢傳的顯宗都一樣欠缺。

為什麼顯宗會有這個缺點呢?原因是顯宗修行者自身的根機就只適合修這種法,假如法太高了,這些人心裡會不接受,反而起不到作用,所以,佛陀因材施教,為不同根機的人傳授了不同層次的法。

大圓滿修法為什麼不修以觀想為主的生起次第,也不修氣脈明點等有相的圓滿次第呢?對真正證悟了大圓滿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多餘的,都是一些造作的彎路,根本沒有抓住核心,只是間接地起到一些作用而已,所以其他教派需要用很多迂迴的方法。大圓滿在這個基礎之上,擁有更好的訣竅,在抓住了精神的實質、核心──如來藏以後,就可以將分別念徹底斷除,這也叫做直指人心(禪宗也會這樣說),這才是大圓滿的修法。所以,在正宗的大圓滿修法中,不強調生起次第與有相圓滿次第的修法。不過,因為圓滿次第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與無相圓滿次第。大圓滿本身,就屬於後一種──無相圓滿次第。

大圓滿的修法很簡單,因為它是針對上根利智根機的法,某些部分有點像禪宗。不過,與禪宗不同的,就是在證悟大圓滿之前,還需要種種有相的方法,只是在證悟之後,很多修法就成為多餘的了。

修持大圓滿不僅可以達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結果,而且還要更勝一籌,但是,如果時機不成熟,宣講大圓滿反而容易讓人走偏,就像禪宗一樣,經常講不執著,許多人聽了以後,就既不放生,也不念佛了,因為這些都是「執著」啊!這樣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大圓滿的具體內容現在不講,以後可以慢慢學,如果連前行都沒有修好,講再高的法也沒有多大用處。

假如你們以後要學,就一定要學正宗的密宗,而真正的密宗,全世界只有藏傳佛教才有。藏地很多傾其一生來修行、研究、學習密宗的老一輩修行人,才是密宗的真正持有者。如果他們都不懂密宗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人懂了。如果將來有機會,你們當中灌過頂的人,一定要學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米滂仁波切的《大幻化網》(堪布索達吉已經翻譯出來了)等密宗的經典論著。當然,沒有灌過頂的,要在灌頂之後才能參閱,這樣才比較如法。不過,在灌頂之前,一定要了解關於灌頂和金剛上師方面的常識,這些內容,在《慧燈之光》和《普賢上師言教》中都有介紹。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20:29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09:15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zhibeifw.com/book/sdj/sdj-xm2.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巴珠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巴珠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公元二○○○年二月八日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22:50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16:20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簡介

慈誠羅珠仁波切,一九六二年生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自幼即展現悲智之宿性。成年後,毅然放下俗緣羈絆,於當今多康地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二十多年來隨侍法王如意寶 晉美彭措上師座下,潛心深入經藏,以宿慧故,於短時間內即無礙地融貫顯密經教,成就聞思修三慧。其於戒定慧三學方面,亦成為年輕一輩堪布中之佼佼者,為承續法王晉美彭措佛行事業之主要法嗣,現任五明佛學院的監院兼羯磨師。

堪仁波切自入學院,二十年如一日,始終精進於聞思修,過著極其簡樸,少欲知足的生活。平時一直於學院中擔任教學重任,培養出為數眾多的僧才。近幾年來,每於夏天抽空前往各處放生,藏地牧區的牛、羊,漢地各城市待宰的水族類,廣行無畏施,發願令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淨土,並極力宣導殺生的罪業及放生之功德,同時勸導世人戒殺放生。又利用放生期間,隨機給予信徒開示。

堪仁波切雖持戒嚴謹,然其行止卻灑脫自在,大比丘風範自然流露。稟性溫和,凡事謙沖自牧,甘處卑下,不居高位。其心極其寂靜,不喜言說,然於傳法時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隨順聽者根基,深入淺出地開演,不時展現如海般的智慧。無論來者身份地位之高下,一律平等看待;無論來者如何剛強難調,始終維持一貫的溫厚。他就這樣靜靜地,間或點綴以發人深省的幽默,諄諄善誘著每一個具緣眾生。誠屬此末法時代,悲智圓滿堪為依止的大善知識。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08:29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18:30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敬錄自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於2008年7月香港法會中之開示

你們一些人還請求我做你們的上師等等。當然,我自己作為一個修行人,與別人分享佛法上的知識是在修布施。從這一點上講,是的,我要盡我所能來教授。但是,如果你是想找那種可以依賴的靈性人物,我不得不告訴你,我大概是最不可依靠的人之一。大多數時候你連我在哪兒都不知道。事實上,我的親信助手,他們知道的最晚也最少。不過,如果你覺得你已經成為了我的學生,那麼我也想告訴你,你想要去找多少個上師都可以。事實上,我會鼓勵你這麼做。實際上,現今還有一些很偉大的大師住世。他們有些甚至還相當年輕。例如在中國,你們可以仰賴諸如四川的堪布慈誠羅珠這樣的大師們。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12:05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24:58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5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開示集: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5.htm

http://211.72.163.194/pdf/21.pdf

慧光集(二十一)正見

http://211.72.163.194/pdf/22.pdf

慧光集(二十二)五加行開示錄

http://211.72.163.194/pdf/25.pdf

慧光集(二十五)佛教的世界觀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33.pdf

慧光集(三十三)菩提道金鑰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40.pdf

慧光集(四十)悲智薈萃

http://211.72.163.194/pdf/42.pdf

慧光集(四十二)《修心七要》略釋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開示集(簡體)

http://www.zhibeifw.com/book/cclz.htm

慧燈之光(一)

三個差別

三殊勝 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淺談因果關係

素食的意義

關於放生

四諦 脫離生死的出路

十二緣起支 生命輪迴的次序

菩提心略修法

菩薩的見、修、行、果

怎樣抉擇外境是心的現象?

二諦 開啟中觀門扉之鑰匙

中觀的基本觀點

無我的修法(上)

無我的修法(下)

淺談「如來藏」

顯宗與密宗之異同

金剛上師與灌頂

如何學密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未受密宗灌頂者請勿翻閱)

 

慧燈之光(二)

五加行開示錄

入座與出座

人身難得

壽命無常

輪迴過患

因果不虛

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

皈依

菩提心的修法

金剛薩埵修法 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曼茶羅修法 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

上師瑜伽

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

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

自序

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

第一、皈依的修法

第二、發菩提心

每日受菩薩戒之儀軌

第三、金剛薩埵

第四、積累資糧的方便曼茶羅修法

第五、使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之上師瑜伽修法

 

慧燈之光(三)

居士五戒

戒殺放生的功德

如何自受菩薩戒

自他平等的修法

自他相換的修法

自輕他重的修法

世界和平共處的訣竅 平等生存

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佛教的世界觀

阿彌陀佛修法

附錄1 受戒行善的殊勝日

附錄2 法王如意寶的遺言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淨的方法

中陰的訣竅

密乘大幻化網之誓言

 

慧燈之光(四)

佛教的定義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義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一)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二)

如何轉病苦為道用

《三主要道論》講記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一)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二)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三)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四)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五)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六)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七)

 

慧燈之光(五)

《修心八頌》講記

饒益有情九觀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藏傳佛教簡介

顯密異同

黑蛇總義

金剛薩埵修法

 

慧燈之光(六)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略說八關齋戒

附:八關齋戒儀軌

《修心七要》

《修心七要》略釋

密宗概要

金剛乘的名詞解釋

中陰願詞

 

 

慧音系列: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6.htm

心經講記

痛苦轉為道用

佛教的定義

四法印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13:01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33:01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6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長壽祈請文

嗡梭第

冉將才利圖傑滇畢推

無量長壽佛之發心真諦力

慈誠南達羅珠嘉切襄

具有清淨戒律、智慧廣博且

隆多秋吉盎欽卓雜巴

能令教證法之大鼓響起者

夏丹喇欽成利即玖記

長久住世弘偉事業願增長

 

因噶陀仁珍千寶及旺多珠古圖登諾布等之敦請,吉祥薩迦晉札達欽(薩迦達欽法王)所發之願。願如是成就!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14:27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36:40
linyithn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決定要生極樂國
等級:蝙蝠俠
文章:784
積分:692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8月5日
7
 用支付寶給linyithn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謝謝您分享 讚嘆阿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36:49
吉祥勝幢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新手上路
文章:37
積分:862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1月16日
8
 用支付寶給吉祥勝幢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44:36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9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本欄位提供給僅會員閱讀,非本站會員無權檢視精華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0:46:35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0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維摩詰所說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 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眾所知識,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為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眾人不請,友而安之;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悉已清淨,永離蓋纏;心常安住,無礙解脫;念、定、總持,辯才不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逮無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隨順,轉不退輪;善解法相,知眾生根;蓋諸大眾得無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嚴身,色像第一,捨諸世間所有飾好;名稱高遠,踰於須彌;深信堅固,猶若金剛;法寶普照,而雨甘露;於眾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演法無畏,猶師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無有量,已過量;集眾法寶,如海導師,了達諸法深妙之義;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近無等等佛自在慧、十力、無畏、十八不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

其名曰: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法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嚴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辯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執寶炬菩薩、寶勇菩薩、寶見菩薩、帝網菩薩、明網菩薩、無緣觀菩薩、慧積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壞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王菩薩、功德相嚴菩薩、師子吼菩薩、雷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三萬二千人。

復有萬梵天王尸棄等,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復有萬二千天帝,亦從餘四天下,來在會坐;并餘大威力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坐;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來會坐。彼時佛與無量百千之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譬如須彌山王顯于大海,安處眾寶師子之座,蔽於一切諸來大眾。

爾時毘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雪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於寶蓋中;又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於寶蓋中。爾時一切大眾。覩佛神力,歎未曾有!合掌禮佛,瞻仰尊顏,目不暫捨。於是長者子寶積即於佛前,以偈頌曰:

目淨脩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

久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

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

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

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已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道。

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

天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

以斯妙法濟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醫王,當禮法海德無邊。

毀譽不動如須彌,於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虛空,孰聞人寶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蓋,於中現我三千界,

諸天龍神所居宮,乾闥婆等及夜叉,

悉見世間諸所有,十力哀現是化變,

眾覩希有皆歎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聖法王眾所歸,淨心觀佛靡不欣,

各見世尊在其前,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

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進,稽首已得無所畏,

稽首住於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導師,

稽首能斷眾結縛,稽首已到於彼岸,

稽首能度諸世間,稽首永離生死道。

悉知眾生來去相,善於諸法得解脫,

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

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所依。

爾時長者子寶積說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長者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聞得佛國土清淨,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

佛言:「善哉!寶積!乃能為諸菩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於是寶積及五百長者子受教而聽。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

「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

佛語舍利弗:「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30:03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1:18:19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1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過去所講的內容,大多數是顯宗方面的,只有少量與密宗相關的知識,今天我簡單地說一下顯宗和密宗的差別。

雖然我曾經也講過顯宗和密宗的異同,但今天的內容有所不同,是根據寧瑪派的成就者──榮森班智達的觀點來講的。他講的不是很多,但都是很關鍵的問題。

這雖然不是一個修法,但也是修行人必須懂得的常識。我以前也講過,不一定所有的修行人都要學五部大論、密宗續部等很多東西,因為有些知識對我們的修行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只是多了一些知識而已,但作為一個修行人,最少也要懂得與自己修法相關的知識。

其實,顯宗和密宗的基、道、果,或者是見解、修法、行為三個方面都有差別,只是最後的果位──成佛,沒有什麼差別。雖然印度和藏地的有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認為:顯宗的佛還沒有到達佛的真正境界,只是十地菩薩的一部分。不過,這些說法都是方便之說,實際上,顯宗與密宗在果位上完全沒有差別,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有所差別而已。

一、相同點

(一)在勝義諦或空性方面,顯宗和密宗的見解沒有太多的區別。也就是說,龍樹菩薩、月稱菩薩在《中論》、《入中論》等顯宗中觀論著裡面所講的諸法空性、遠離一切戲論等觀點,與密宗所講的空性是完全一致的。

此處所謂的戲論,是指眾生的執著,也即分別念範圍中的所有概念,包括好壞、長短、高低等一切對立與不對立的東西。

(二)從世俗的角度來說,顯宗與密宗所提到的諸法如幻如夢,比較簡單地說,也是沒有差別的。當然,在榮森班智達的《黑蛇總義》中可以了知,真正能非常透徹地證悟、通達如夢如幻的,只有大圓滿。

(三)密宗的世俗諦觀點與唯識宗的比較接近。唯識宗認為,所有的外境都是以心造作的,除了眾生的心以外,沒有物質,密宗也基本上這樣認為。當然,這與唯心主義者所講的沒有物質,只有心或意識的見解是不同的。唯識宗與密宗都承認有物質,但這個物質是意識創造出來的,物質的創造者不是上帝、造物主,而是眾生的意識。在眾生的意識裡,能儲存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佛教稱之為習氣。當習氣的能量釋放出來的時候,就可以顯現外面的世界、眾生等景象,所以,外在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我們的內心。

(四)就是顯宗和密宗的成佛沒有任何差別,這個剛剛我也提到過。

以上講的,都是從見解的角度而言的。

(五)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顯、密都強調出離心、菩提心以及其他加行的修法,這些沒有任何差別。

二、不同點

(一)世俗諦和勝義諦的一異

一般顯宗的世俗諦和勝義諦分得涇渭分明、一清二楚,勝義諦不是世俗諦,世俗諦不是勝義諦。顯宗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如幻如夢的山河大地叫世俗諦;勝義諦就是這一切的空性本性。空性是物質的本體,除了這個本體以外,山河大地等等都是虛假的幻覺。勝義諦是真的,世俗諦是假的。世俗諦與勝義諦有真假的截然差別,成佛的時候,就只有勝義諦而沒有世俗諦,勝義諦是佛的境界。

密宗認為,世俗諦和勝義諦是無二無別的,勝義諦即是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勝義諦。密宗的世俗諦,是指我們所感知到的外在與內在的現象;而勝義諦,則是指如來藏光明。

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另外一種,就是佛的壇城。也即類似於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佛的剎土等清淨的現象。

在兩種現象當中,眾生所感知的現象是幻覺,是與勝義諦迥然有別的;而清淨的現象卻是與空性一般無別的。空性永遠也不會離開清淨的現象,清淨的現象也永遠不會離開空性。當成佛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任何東西,而是有這些清淨的現象,這叫做世俗諦和勝義諦的無二無別。

(二)諸法是佛的壇城

顯宗認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幻覺,本身就是不清淨的現象,但是密宗卻認為,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本身,實際上就是清淨的現象──佛的壇城。

上次我們提到過,雖然顯宗已經默認了這一點,卻不是很強調。顯宗認為,在獲得八地的時候,八地菩薩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清淨的,但這並不是一直都清淨,而是過去不清淨,後來通過修行,將不清淨的東西轉化為清淨的東西了。

密宗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所看到的清淨現象,並不是把過去不清淨的現象轉化為清淨,而是自來就清淨,始終都清淨的,只是因為我們以前有煩惱障、所知障等障礙,有無明,所以不能感知到清淨的佛的壇城,但實際上佛的壇城始終存在,永遠清淨。到了八地的時候,因為心裡的無明差不多清淨了,所以就能開始接觸到世界的真相,在此之前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不是真相而是假相。

密宗修法不是像魔術師一樣,通過一些技巧,把有的東西變成沒有,沒有的東西變成有等等,也不是外在物體本身的一種變化。

煩惱也一樣。顯宗,特別是唯識宗經典都承認有八識。在獲得八地果位時,除了阿賴耶識沒有轉換以外,其他的七識都已經轉換了。過去不清淨的煩惱,基本上已經通過修行而轉化成了清淨的現象──佛的智慧。

密宗告訴我們:通過修行,最後我們的意識可以變成清淨的佛智,這一點沒有爭論,是肯定的,但實際上,在我們有煩惱、有無明的時候,煩惱本身就是清淨的,那時就已經是佛的智慧、如來藏了,但那個時候因為我們有煩惱、有無明,修行不到位,所以我們感覺不到。

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當人患膽病的時候,會將周邊白色的東西,比如紙、白色的牆壁等等,全都看成是黃色的。假如所有的人都得了這種病,則所有人所看到的牆壁都是黃色的,任何一個人都看不出是白色的牆壁。但實際上牆壁是不是黃色的呢?肯定不是。只是因為大家的眼睛有病,所以才將白色的牆壁看成是黃色的。在通過服藥慢慢治療使病好轉以後,大家就會慢慢看到牆壁的真相,當大家的眼病完全康復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知道,牆壁是白色的,在牆壁上面根本沒有黃色的成分。

顯宗就是這樣,意識不到修行者自身的變化,而認為是外在事物的變化。也即像比喻中所說的,認為是牆壁在變──牆壁原來是黃色的,後來慢慢地變成了白色。

密宗認為,不是外在事物的變化,外在事物本身就是原本清淨的。就像比喻中所說的一樣,是我們的眼睛發生了變化。

從這個比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顯宗的見解本身,是不夠究竟的。顯宗的證據,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心裡有煩惱,通過修行以後,就變得清淨而沒有煩惱了,所以僅僅依靠這一點來證明,事物本身是不清淨的,後來才變成清淨的,這個說法沒有什麼說服力。

而密宗的說法卻很有說服力,認為一切萬法本來就是清淨的。

其實,在顯宗極少數的經典裡面也提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清淨的,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任何一個顯宗經典和論典裡面,都根本沒有講到,應該如何修行,使一切顯現為清淨,而只是教了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通過長期而艱難地修習,當修到八地的時候,清淨的現象自然而然會顯現出來。

類似的情況在佛教裡面還有很多,比如,大乘修法裡面的忍辱、布施、菩提心還有佛的一些不共境界,在小乘的經典裡面也講了,但小乘經典裡面沒有提及具體的修法,只是像講故事一樣描述了一下:釋迦牟尼佛在沒有成佛的時候,怎麼樣發菩提心,怎麼樣修持六度而已。同樣,雖然在顯宗經典裡面,也描述了世界的本性清淨,但也沒有宣講具體的修法。當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雖然出現了清淨的現象,但卻不是以專門針對轉不淨為清淨的某個修法而修成的,而是通過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在減少無明以後,清淨現象水到渠成地顯現出來的。

其實,八地菩薩事先也沒有修這些清淨現象的修法,因為顯宗經典裡沒有這樣的修法,只是後來無意間便功到自然成了。

密宗卻與此不同,密宗經典告訴我們,這一切本來清淨,萬事萬物原來就是這樣。密宗學得比較好的人,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他的眼、耳、鼻、舌還是能感覺到不清淨的現象,但在他的意識中,卻並沒有不清淨的觀念,因為他知道一切都是本來清淨的。

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目的而修的。借助於生起次第的修法,首先不需要等那麼久,其次凡夫也可以修成,當修到最高境界以後,就能看到周圍全都是佛的現象,沒有任何不清淨的現象。即使是沒有證悟一地的凡夫,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所以,在淨化現象方面,密宗有一些特有的快捷法門。

既有信心,在修法上也很規範的上等根機,如果專心專意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最快六個月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境界。不僅如此,光是生起次第,也有很多種修法可以選擇,這些修法最後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當然,修生起次第的前提,是一定要把加行修得很標準,如果沒有修加行,不要說六個月,永遠都修不好。

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機呢?從密宗的角度來說,就是根據對法的信心來界定。比如說,大圓滿的上等根機,就是對大圓滿法有上等信心的人;對大圓滿有中等信心的人,就是大圓滿的中等根機;沒有信心的人,就是沒有根機。

雖然釋迦牟尼佛自己,不會去分什麼上等和下等的弟子,但人的根機就是這樣,這是不能迴避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不同根機的人提供的修法也不一樣,觀點也有差異。

儘管生起次第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彎路。我們也知道,生起次第修法也無法直接進入佛的壇城,而是首先要觀唐卡,而唐卡本身,卻是人畫出來的東西,所以不夠究竟。而大圓滿卻把這些彎路全部拋開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點,通過托噶修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淨的現象,這一點很重要。不過,對於能修密宗,卻不能修大圓滿的這種根機的人來說,就必須要先走一點彎路,才能走到最後的終點。

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種最嚴重的執著:一種執著,是認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淨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煩惱、有生、老、病、死等等;還有一個執著,是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質,都是實有的東西。

顯宗解決了其中的一個執著,通過顯宗中觀,可以解決實有的執著──人我、法我、人我執、法我執,但顯宗始終沒有一個修法能解決不清淨的執著。按顯宗的說法,包括證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薩在出座以後,還是會看到不清淨的現象,會認為一切現象就是不清淨的,但也是不實在的,是如幻如夢的。顯宗就只能解決這一個執著,另外一個它不能解決。

而密宗就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執著,密宗不是特別強調空性,因為之前顯宗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密宗所強調的,就是顯宗沒有解決的事──一切現象都是佛的壇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這就是顯宗和密宗的差別,這個相當重要。

當然,假如對密宗的信心不足,認識不夠的話,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對任何一種佛法,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學密,無論大乘、小乘、顯宗、密宗,都是佛為不同眾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條路,但如果對密法有相當的信心,就最好能修密法,因為密法的成就是極其神速的。

(三)空性修法的差別

顯宗最基礎的修法,是四念處的修法。到現在都是這樣,修顯宗的人一般先會修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裡面講的無常、不淨、無我等修法。

顯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種:首先順著《中論》、《入中論》裡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維,從而明白一切萬物是空性;第二個步驟,在體會到空性的時候,就慢慢地串習、延長這個感受。這樣雖然也可以證悟,但進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卻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法,可以說,整個印度內密的所有精華,都全部引入了西藏,並在藏傳佛教的各大教派裡面體現出來了。這些教派並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因為不團結、不合作,你說一個觀點,我說一個理由,最後才形成的教派,而是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長,都是相輔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證悟空性的方法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有相圓滿次第也即氣脈明點的修法。氣脈明點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條件,如果加行沒有修好,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說,我們在打坐的時候,都希望心裡沒有雜念,能安靜下來,但卻很難靜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體氣脈明點當中的氣,與內心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從意識方面著手,可以控制氣脈明點;反之,如果從氣脈明點下手,也可以控制意識。此處所說的氣,不是指我們的呼吸,而是指運轉於脈輪當中的氣。

按照密宗的說法,在身體的胸口、喉間等處,有很多脈輪,這些脈輪和氣是一般的肉眼、儀器觀察不出來的,但它卻是一直存在的。當把這些氣控制了以後,所有的雜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因為我們現在無法控制氣的運轉或活動,所以就會有雜念。

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把雜念全部解決完了以後,心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但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金剛上師的訣竅。如果沒有訣竅,哪怕心性顯露出來也沒有用。實際上,在我們每一次死的時候,心的本性都顯露出來過,但我們從來都感覺不到;每天晚上睡覺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也有一瞬間我們會接觸到心的本性,但我們從來也沒有感覺到,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有訣竅,一用上師訣竅,立即就可以證悟,這就是密宗證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顯宗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方法,因為修顯宗的人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所以佛陀只給他們推薦了一些簡單的修法。在顯宗修行人看來,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們學了那麼長時間的顯宗五部大論,從來沒有從中學到這樣的修法。在五部大論裡面,只有《現觀莊嚴論》涉及到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現觀莊嚴論》,也從頭到尾沒有講這些修法,因為《現觀莊嚴論》的來源,都是顯宗的經典。而顯宗經典本身,就沒有提供這些方法,所以顯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於此。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來推翻我們的不清淨觀念;而圓滿次第,則用來推翻我們實有的執著,兩種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們經常會聽到哪個上師圓寂了,圓寂的時候,肉體如何縮小了等等之類的密宗和大圓滿裡面所說的成就標誌。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轉法輪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今天誰證悟了阿羅漢果位,明天誰證悟了一地菩薩的果位一樣,這也證明了密宗修法的優點。

不過,如果讓一些對密法沒有什麼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來,而且會出問題,所以這種人只有修顯宗。

打個比方說,如果準備去一個地方,雖然坐飛機很快,但是對買不起機票的人來說,還是只有乘火車,道理就是這樣。

在藏傳佛教的大藏經中,佛所宣說的佛經被稱為甘珠爾,甘珠爾裡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屬於顯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學習顯宗,最後才進入密宗。

而漢傳佛教就只有顯宗,內密方面的內容根本沒有。從漢文版的大藏經裡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其中有很多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典和論典,卻很難看到能把這些經論歸納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很系統、很完整的修法。雖然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聖者也總結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傳佛教很多過去有證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研究、探討、實修顯密教法的事業中,並把其中的精華提煉出來,彙集成從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個很完整而系統的體系,無論是格魯派、寧瑪派還是噶舉派,都有自己獨特的修法。

雖然藏傳、漢傳,顯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還是要客觀公正,不能不合實際,不講原則地當好好先生,說這個也好,那個也好。當然,對不同根機的人來說,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從整體方面看,還是有上下的層次,高低的差別。

密宗裡面不僅講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體修法,而且還有廣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簡單。所謂「簡單」的意思,不是說它的內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簡單,通過很簡單的方法,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就是密宗的訣竅。

我上次也說過,密宗非常適合現代人,因為現代人都喜歡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時間去看那麼多的經論,都比較容易接受一些簡單的修法。比如,上次我們講禪定修法時,其中的一個修法就非常簡單,但修起來的效果還是一樣的。如果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當然是方法越簡單越好了。方法如果複雜了,很多人反而不會獲得什麼利益。

(四)煩惱即菩提

儘管在很多顯宗比較深奧的大乘經典裡面,也提過煩惱是菩提,業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為何煩惱是菩提,顯宗卻一直沒有非常透徹的解釋。在此方面,只有密宗才能解釋清楚。當然,密宗也有很多層次,這些觀點在外密裡面講得也比較模糊。不僅是外密,有些內密講得也不是很究竟,儘管都是內密,但表達方法清楚不清楚,也有一定的差別。只有在大圓滿裡面,才有直截了當的答案。

大家不要誤會,這並不意味著佛在宣講顯宗法門時,還不知道這些道理,而是因為眾生的根機不成熟,所以佛在顯宗經典裡面,只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描述了諸法無我等觀點。

煩惱即菩提,與外境是佛的壇城,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因為我們現在都有內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別念,所以佛就分成內外兩個部分來講,當我們的所有執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後,內外就會融為一體,那時兩個觀點就融合到一起了。

煩惱是菩提,也即煩惱就是佛的智慧。這是不是說明,當我們有煩惱的時候,就有了佛的智慧?那生起瞋恨心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生起了佛的智慧呢?這就是很多人最不了解的內容。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也是這個原因。本來密宗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只是密宗的觀點很容易讓別人產生兩種誤解:第一個誤解,是有些人會憑藉自己的感覺而加以反駁,否認密宗的觀點,造謗法罪;另外一批人又會走到另一個極端,認為既然煩惱是菩提,就沒有必要去斷除煩惱,可以胡作非為、可以不守戒,也可以不持咒、不修行等等。

如果沒有真正的引導,只是很簡單地說,煩惱就是菩提、諸法是佛等等,很多人會產生不好的念頭,同時也可能造罪,畢竟世上能接受如此深奧道理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密宗的見解還是越保密越好,只有對根機成熟的人,才能說煩惱是菩提。佛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故而要求密宗不能公開。但保密也是相對的,也不會絕對保密,如果什麼都絕對保密,那密宗也沒有什麼存在價值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那還有什麼用呢?

本來正宗的密宗,是不能公開的,但如今也沒有辦法不公開了,現在外面都在大張旗鼓地銷售各種各樣密法的典籍與佛像,但我清楚,即使文字公開了,也沒有人真正知道在說些什麼,頂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不僅是密宗,從某種角度來說,顯宗也是如此。比如說,顯宗的空性,很多人也難以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就會生起抵觸情緒,同時也會造罪,所以,為了眾生著想,空性見解也不能隨意張揚。即使要弘揚,也不能簡單地說「諸法是空性」就完結了,而是要把後面一大堆的解釋說清楚,包括為什麼是空性,怎麼樣修空性等等。

什麼內容可以不保密呢?就是前世、後世、輪迴、因果這些很簡單的道理可以不保密,一般來說,公開宣講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任何深奧的理論,在剛剛出來的時候,絕對會有一大堆的人群起而攻之,不可能一下子就順理成章地被公眾所接受,因為人們沒有這樣的智慧,要接受超前的東西,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世間的事情也是如此,當我們看到一個靜止的物體時,不能不加解釋,就單純地給別人說:「它不是靜止的,它正在運動,靜止即運動。」如果這樣說,別人就無法接受,靜止怎麼會是運動呢?矛盾的事物不可能位於一體,但是,假如我們進一步解釋說,我不是說這個物體表面上也在運動,而是說,雖然它看起來是靜止的,但如果通過顯微鏡觀察,它實際上不是靜止的,在每一個瞬間當中,它都在運動。那樣說大家都不會反駁,並會進一步隨著你的思路而懂得「靜止就是運動,運動就是靜止」的道理。

密宗在西藏的傳播也是這樣,當初蓮花生大師剛剛來西藏的時候,除了少數人以外,根本沒有給其他人傳大圓滿,後來布瑪莫札等上師們入藏以後,大圓滿又進一步公開一些,之後逐漸隨著西藏人對藏密的了解和適應,大圓滿才基本上公開了。但漢地過去一直沒有內密的傳承,所以密法也很難獲得漢地高僧大德的支持。雖然禪宗和密宗的部分修法比較接近,但說實在的,由於個別顯宗法師對密法的了解不是很透徹,所以會有一些誤解。

顯宗和密宗同樣講空性、光明、如來藏。但什麼叫做光明、如來藏,顯宗講得不是很清楚,密宗講得不僅非常清楚,還有很多配套的修法。

(五)第四個不同點,是從第二和第四個不同點綜合的整體方面來講的──諸法本來就是佛。

在這個「諸法」裡面,既包含了外界,也包含了眾生的意識。「佛」就是指如來藏光明。

在第四個要點當中,基本上包含了密宗的所有觀點。密宗每一個字的解釋,都可以分為很多層次,雖然密宗修行人都是密宗根機,但根機的成熟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針對不同的根機,也會揭示出同一詞彙的不同內涵。

比如說,「諸法是佛的壇城」這句話,最起碼都可以解釋為四種不同的層次,從低層到高層的解釋方法都沒有錯,只是涵義越來越深,因為眾生的根機不一,所以需要這樣不同的解釋。最表面、最低層、最不了義的壇城,是像唐卡裡面畫的具有五方佛的宮殿,裡面坐滿了各個本尊;最究竟的壇城,就是如來藏與光明。

這是因為,古印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地方,很多教派聚集在一起,當時人們的思想也是很開放、很活躍、很自由的。曾經有幾千個信仰印度教的婆羅門,表面上捨棄了原來的宗教信仰,然後進入佛門,但實際上他們是為了破壞佛教,把婆羅門教的東西混雜在佛教理論中。幾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很秘密地進行。不過,佛教有辦法預防這些問題。佛早就知道會有這些問題出現,所以故意不讓對方知道很多佛教名詞的真正含義。包括時輪金剛的天文星算都是這樣,有很多保密而不能公開的內容,尤其是密宗的有些名詞,雖然外道也有同樣的名詞,但真正的內涵卻是迥然有異的,所以密宗非常強調傳承,一定要有金剛上師的口傳,否則就不可能證悟密宗,因為連理論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

而顯宗的道理一般比較簡單,無常、痛苦、無我等等,沒有什麼很深奧的東西。比如,與無常相反的東西就是常有、常住,凡是學佛的都不承認諸法是常住不滅的,所以也不可能摻雜什麼別的東西。如果其他觀點要想混入這個觀點當中,也會非常明顯。

諸法是佛的壇城,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並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而是無明、煩惱的產物,就像唯物主義者認為「精神是大腦的產物」一樣。

上面講過,當人患了一種膽病的時候,會將所有的白色東西,看成是黃色的。如果一個人先天就有這個病,在剛生下來的時候,就看到所有白的東西都是黃色的,從來沒有看到過白色,那這個人肯定會認為,所有白色的東西肯定是黃色的,而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當他後來吃了藥,膽病逐漸開始好轉以後,他看到的東西也逐漸變成了白色,那個時候,那個人也不會感覺到這是他自身的變化,而只會認為是外界物質發生了變化──從黃色慢慢變成了白色。

同樣,在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有煩惱、有無明,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種顛倒的幻覺,後來通過修法以後,就會慢慢體悟到諸法是佛的壇城。

《定解寶燈論》第六品講得非常清楚,所有的藏密也認為,諸法是佛的壇城。在具體推理的時候,寧瑪巴更是有一些獨到的特點,不僅理論簡單,也很有說服力。榮森班智達也始終強調,每一個眾生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這不是指世界的真相,而只是表面的感覺或現象。

在這一點上,經驗唯心主義說對了。貝克萊就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除了人的感知以外,沒有別的存在。但他後面的邏輯推理卻錯了,儘管如此,唯物主義者們也推翻不了這個理論,法國唯物主義者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就曾經對此說道:「這種體系雖然荒謬之至,可是最難駁倒,說起來真是人類智慧的恥辱,哲學的恥辱!」

其實,正是由於人類公認的智慧已經違背了事物的真相,所以,不能推翻貝克萊不但不是人類智慧的恥辱,而是人類智慧的表現,因為世界的本質就是這樣的。

佛教認為,如果在六道中各選一個代表,再加上一個八地菩薩和一個佛陀,總共有八種不同境界的代表,到同一個地方看同一杯水,這八個代表所看到的,會是不同的現象:地獄眾生會把水看成是沸騰的銅汁、鐵汁等等;餓鬼道眾生會看成是血、膿等等;一些旁生看成是住處;人看到這就是水;而天人所看到的卻是甘露;八地菩薩有兩種境界,一種會看成跟天人差不多的甘露,另外一種,會把水看成五方佛的空行母;最後,在佛的境界當中,沒有什麼有顏色、有形狀的東西,佛看到的,是法身、光明、如來藏。這八種現象不可能都是準確的,其中只有一個真理,那就是佛的境界,只有佛的境界,才是最終極、最究竟的。

為什麼呢?因為其他代表所看到的現象,都是無明執著的產物,只不過因為無明有大小,所以產物也有所不同而已,儘管這些現象離真理越來越近,但也只是越來越近而已,除了佛陀以外,沒有一個代表能看到真正的真相。

假如你們想詳細地了解,就要看《定解寶燈論》的第六品,以及米滂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裡面說得比較清楚。

簡單地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是佛的境界,不是物質的絕對真相,而只能說是相對的真相,即使我們的眼睛視力很好,沒有什麼障礙,也只能看到比較粗大的東西,所以也可以說這個結論是準確的,但要超過這個境界。比如說,原子、電子、核子等等,我們就看不見了,所以這些都是相對的,只有佛陀,才掌握了絕對的真理。

從這個推理可以得知,我們看到的一切,最終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質,而是如來藏。顯宗的最高境界認為,外境雖然不是實有的,但無常、如幻如夢的外境卻是存在的;密宗卻認為,當我們心裡的無明斷除了以後,外境就會隨之而改變,心就有這樣的力量,不需要去管外境,它自己會變得越來越清淨,最後是佛的壇城。

我們都知道,佛有三種──法身、報身、化身。密宗很多忿怒、寂靜的本尊,比如五方佛等等,基本上都是報身佛。我們現在說的壇城,可以臨時性地稱之為是這種佛,但這只是八地菩薩的境界,還不是佛的境界。

真正最究竟的佛,是佛的法身如來藏。《金剛經》等很多顯宗經典裡面都講過:有顏色、有形狀、有頭、有手的佛像,還不是最了義的佛。顯宗也有宣講如來藏的經典,米滂仁波切等很多大德認為,這些經典屬於顯密結合的經典,其見解,是介於顯密之間的。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得出結論,雖然顯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真正最後解決問題的,應該還是密宗。因為現代人沒有那麼多時間,人的煩惱又非常粗大,不像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相對來說,當時的人都很單純,沒有很多事情可做,煩惱也比較有限,不像現在的人那麼複雜,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那個時候首先推廣的是顯宗。釋迦牟尼佛知道,以後人的煩惱會越來越粗大,僅僅利用顯宗法門,就很難解決問題。佛陀認為,針對現代社會的人,應該廣弘密宗法門。

在二千五百年以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的現狀的確是這樣。在漢傳佛教裡面,我比較了解的,就是淨土宗和禪宗,可以說,這兩個宗派都是非常好的。其他宗派我沒有去詳細了解,所以也不敢妄加評論。

在目前的顯宗修法當中,我認為比較有希望的,就是淨土宗。淨土宗非常好,如果既沒有太多的智慧,也沒有時間修一系列的法,那最好是選擇淨土宗。淨土宗非常踏實,不會有什麼彎路,也不需要證悟,只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解決問題,我想,對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實在沒有其他希望的人來說,念佛是最好的希望。密宗也有淨土修法,但是它多了一些阿彌陀佛的灌頂和觀想等密宗特有的東西,除此以外,基本上是一樣的。

我個人認為,雖然禪宗非常好,但只適合於根機比較高的人。在今天這樣的時代,禪宗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就很難說了,到底那些傳法的禪師們有沒有真正證悟,也不好說。我一直懷疑,如果沒有外加行、內加行的基礎,不知道禪宗修法的效果會怎麼樣。當然,古代的禪宗曾出現過很多卓然絕倫的禪師,藏文也有幾百年前翻譯的漢傳佛教歷史,其中就記載了很多漢地禪宗歷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們的修證的確是超凡入聖的,但現在有沒有這樣的禪師就很難說了,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會修別的法門,就修淨土法,既比較踏實,也比較神速。

從顯宗《般若經》到密宗大圓滿,其中所提到的與如來藏內涵相同的名字有十幾個,都在表達同樣的內容。為什麼要用這麼多的名詞來描述、形容如來藏呢?因為,從世俗諦的視角而言,如來藏不是一個實體,所以沒有辦法演示給別人看。而進入佛門的人,又來自於不同教派,甚至包括外道都有,如果一下子說出一個與他原來的觀點完全相左的名詞,對方一下子就不能接受。傳法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觀眾生的根機,佛在這方面考慮得非常周全、周到,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迎合他們的喜好,使他們能欣然接受佛教,佛陀就為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名詞。

中國古代的儒家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西方有些宗教認為,人的本性是罪,人是來受罪的等等,但我認為,任何一個哲學,包括東方的、西方的在內,都沒能清清楚楚地詮釋物質的本體,世界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佛教認為,這些只是本性的一種產物而已,是一種外在的現象,還不是實在的東西。這些觀點不但沒有接觸到如來藏智慧,而且還離得很遠很遠。

如來藏是內心最關鍵的、最終極的面目,禪宗講的本來面目,也是如來藏,不會有第二個面目。如來藏的證悟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在證悟的時候,是不是真正接觸到了如來藏還很難斷定,但最終的境界,就是如來藏。

倘若仔細分析,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粗大與細微的不同層面。比如說,物質最粗大的層面,是土、石頭、木頭之類的固體;然後再細微、再透明一點的,就是液體;比其更細微的,就是氣體;再往下分析,就是最近才發現的能量。

其實,佛教早就發現了能量的存在,雖然沒有稱之為能量,但類似於能量的概念卻是存在的,那就是存在於我們的感官之外的非常細微的物質。

在欲界、色界與無色界三界當中,色界眾生的身體,就是由這些細微物質構成的。這些細微物質,類似於以前的人們,甚至包括科學家們都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新近才被發現的暗物質與能量等東西。如今這些物質被逐漸發現以後,使科學的觀點也開始逐步接近於佛教了。

六道眾生的身心也有粗大與細緻的差別:最粗糙的眾生,是地獄的眾生。地獄眾生的身體、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的痛苦等各方面都是最粗糙的;然後是旁生和餓鬼。旁生我們都看得見,一部分餓鬼我們偶爾也可以看到,很多附體就是餓鬼。有些時候我們會聽見有人說,在什麼地方看到鬼了云云,當然,其中有些不一定是準確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幻覺等等,但實際上鬼的確存在,我們也有很多證據可以證明。

比旁生和餓鬼再細微一點的,就是人類。人的環境、身體、壽命等等,都沒有三惡趣眾生那麼粗糙,相對來說精緻一些;然後是天人,天人也要分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與無色界天人三種,它們的身體、生命、環境、智慧等各方面是越來越精緻,越來越透明,越來越細微。

除了六道整體的差異以外,其中的每一道,也有粗糙、中等與細微的差別。這是大自然的一種規律。

再往裡分析,精神也有很多層次:最粗糙的精神層面,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感覺到的念頭;再細微的,是人與天人的禪定;最細微的,就是如來藏。其實,佛的境界已經遠離了細微和粗糙的邊際,根本無法直接用我們的語言來描述,只有每個人自己去體會、去感覺,如果能感受到,就叫做證悟。

佛教理論也有層次的差別,顯宗四法印講的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等,是事物最表面的實質;而科學的研究結果,更是表面的表面,因為這只是對物質表面現象的一部分研究,更沒有精神方面的研究,所以是不周全、不完整的。

顯宗會告訴你,「煩惱即菩提」是說,雖然我們現在有貪、瞋、癡等煩惱,但是通過修行,就可以把貪、瞋、癡轉化為智慧,而密宗卻認為,在我們心裡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瞋恨心的當下,這個瞋恨心的本體就是佛的智慧。

有人會提出反駁:本來瞋恨心是會讓眾生墮地獄的,如果瞋恨心都是佛的智慧,豈不成了是佛的智慧讓我們墮地獄了嗎?簡直豈有此理!

密宗回答說,當沒有證悟的時候,雖然煩惱也是佛的智慧,但是對你個人來說,那個時候表面上煩惱不是佛的智慧。就像上述比喻所講的一樣,對患先天性膽病的人而言,黃色不可能是白色。

再比如說,如果在物理學還不發達的幾百年前,對一個沒有學過佛教的普通人說,你現在看到的靜止物實際上在運動,靜止就是運動,運動也是靜止,他絕對會認為是無稽之談:「如果那樣,豈不成了黑色即白色,白色是黑色,人就是牛、牛即是人了嗎?這樣世界就沒有章法、沒有規律了,荒謬之至!」

但如今即使只讀過中學的學生都知道,我們所看到的靜止物,實際上就是運動的。科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介紹佛教基礎觀點的方法。有一點物理頭腦的現代人,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解讀這些概念。

除了上述區別之外,密宗度化眾生的方法也非常特別。比如,密宗有很多特殊的忿怒金剛,這些忿怒金剛可以專門用來度化瞋恨心相當重,且有很多神通、神變的人,尤其是非人、羅剎、非天等鬼神的,在此方面,顯宗除了菩提心、空性修法以外,就再沒有其他特別的修法。密宗也有很多雙身佛像,雙身本尊的修法,可以專門度化貪心比較嚴重的人。

但顯宗卻沒有這些修法。在遇到一個瞋恨心或貪心非常嚴重的對境,根本沒有辦法度化的時候,顯宗唯一的辦法,是能調服則調服,不能調服就發願:但願我將來有能力度化他!

密宗還有一些雙身的忿怒像,是用以度化瞋恨心和貪心都很嚴重的對境的,以前很多凶惡、野蠻的國王,瞋恨心和貪心都很嚴重,為了調服他們,就要用忿怒金剛的雙身像。

但顯宗卻沒有這些方法。在遇到一個瞋恨心或貪心非常嚴重的對境,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調服的時候,顯宗唯一的辦法,就是發願:但願我將來有能力度化他!

忿怒金剛雖然外表很恐怖,不像寂靜本尊那樣慈祥,但無論忿怒、寂靜、單身、雙身,實際上都是佛智的顯現,在本體上沒有差別,只是我們習慣不習慣的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比較能接受寂靜的像,看到很慈祥的面孔,就認為佛應該是這樣,心裡也會生起歡喜心,而忿怒金剛我們一般不太容易接受,有時甚至會生起一些邪見,但這只是我們的分別念而已。

三、結 語

簡單地說,佛教顯密觀點的差異,這裡很多都包含了,正因為有了這些不同的觀點,所以也會有不同的修法、行為與結果。綜合上述差距,我們可以知道,密宗是非常了不起的。

顯宗的成佛,最快也要三個無數大劫,梵文稱之為「阿僧祇劫」,「阿僧祇」是一個天文數字,表示六十位數。六十位數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大家可以想想。「劫」是一個計量單位,如果用人間的年、月、日來計量,那是非常漫長的。至於三個無數大劫,那更是難以想像了,可見顯宗的成佛是很艱難、很遙遠的。

密宗的成佛就很快了,因為密宗認為眾生本身就是佛。只是有了無明,才覆蓋了本有的佛性,所以感覺不到自己是佛。當把無明推翻以後,本來面目就會顯露出來,所以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一點上,密宗的確是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動力和勇氣。

當然,僅僅是理論上認可,知道密法很好,很了不起,遇到密法是很難得的機會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修行,但因為人的煩惱很深重,所以往往修行很難到位,要實際體證到這些境界就更難了。

最近網上有很多資料顯示:在西方,密宗是所有佛教宗派裡面最受歡迎的,在每年增長的佛教徒中,百分之五十都是藏傳佛教徒,另外百分之二十五是南傳佛教,百分之二十五是大乘顯宗,當然,這個數字還不是很準確,實際上,學密的新增人數還不止百分之五十。

釋迦牟尼佛度化的眾生有種種各樣的,每個眾生的想法都千差萬別,密宗可選擇的方法很多,修行的路也很直接,這些都是密宗的優點。

雖然密宗非常殊勝,成就的速度也很快,但自己不修行也是不行的。對每個人來說,自己究竟適合哪一個法門也不好說。密勒日巴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他第一個依止的上師,是寧瑪巴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圓滿成就者,但他在修持大圓滿之後,卻沒有任何體會,所以才換成了噶舉派瑪爾巴尊者的修法,最後才成就了。

可以設想,如果密勒日巴一直不修噶舉派的修法,而只修大圓滿的話,即使他再精進,即使大圓滿再殊勝,但想成就可能還是有點難,因為密勒日巴適應的法就是噶舉派的修法,與他具有宿世因緣的上師就是瑪爾巴尊者,這就是根機、緣分的差別。但是,適應不適應是眾生根機的問題,不是大圓滿的問題,不是密宗的問題,更不是佛的問題。

具體的修法暫時不講,此處只是簡單介紹而已。我想,對我們來說,密宗續部的講解還不是很重要,首先要修加行,先把出離心、菩提心培養出來以後,再修顯宗的空性,然後在此基礎上,適當地了解一下心的本性──學習《寶性論》等既是顯宗又是密宗的中間修法,當這些全都適應,並有一點體會的時候,根機就基本成熟,此時才可以修密法。在修密法之前,一定要灌頂。我曾經也講過,灌頂一定要找一個真正有資格的標準金剛上師。

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毫無意思、非常無聊的世界裡,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工作,這個工作就是修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25:28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11:20:04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2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敬錄自 智誠法師、秋吉彭措 著 ─《般若鋒兮金剛燄》

五部大論和三主要道基本上皆屬於顯教的範疇,關於密法,在這兒不便過多介紹,茲恭錄大恩上師益西彭措堪布的《定解寶燈論新月釋》中有關「九乘次第」(前譯寧瑪派判教體系)的內容,希望有緣之士能從中系統領略藏地的顯密教法概貌:

「內道宗派從最低,直至究竟金剛頂,

此九種乘之數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種,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為以『見』分乘,故寧瑪巴自宗把內道從最低的聲聞乘至最頂大圓滿之間分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雖然有由低到高的眾多安立方法,而安立為三乘有道理一樣。(中略)眾生根機粗略可分為上、中、下三種,每種又可各自分為三種,即下下根,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調伏下下根眾生的是聲聞乘,調伏下中根的為獨覺乘,調伏下上根的為菩薩乘,這三乘總稱為招引出離外三乘(因顯宗分開輪迴、涅槃,而招致輪迴的根本是集諦,消除集諦而引導眾生出離輪迴獲得涅槃之乘為招引出離外三乘);調伏中下至中上根的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總稱為苦行明覺內三乘(以極多苦行〈此乃觀待內密而言〉,而明瞭佛〈覺〉所講勝義之乘,為苦行明覺內三乘);調伏上下到上上根的為大瑜伽(瑪哈約嘎)、隨類瑜伽(阿訥約嘎)、最極瑜伽(阿底約嘎),這三乘總稱為隨轉方便密三乘(隨所生之五毒煩惱,將彼等轉為道用時,此具方便善巧之竅訣之乘,名為隨轉方便密三乘)。

三乘安立的理由是根據三種不同根機、種姓的眾生,而立有三種分別予以教化的乘。九乘的安立也正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

如同安立的三乘一樣,安立的九乘數目也並不是不可變動的固定數量,一方面從眾生總體而言,可分為九類種姓;另一方面,從眾生具體的無量根機而言,又可歸納為這九類種姓。它是一個對理解不同根機的眾生、不同層次的佛法比較合適的數目。(中略)

聲聞乘:

一、定義:為了使自己從輪迴中獲得解脫的發心,以及作為證悟人無我空性的方便法之乘為聲聞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夏瓦嘎雅那』,其義為聽聞四諦正法之義後,為他人宣說所聞法義之乘,故又名為聞宣乘。

三、分類:1、入門:對輪迴之痛苦產生強烈的厭離心,並生起為自己尋求解脫的發心後,以四諦法入於聲聞乘,即了知苦諦,遣除集諦,獲得滅諦,依靠道諦,緣於四諦而取捨因果,為其入門。以比喻說明四諦,則苦諦如疾病;集諦如病因;滅諦如病癒後之安樂;道諦如治病之藥。2、見解:能被破壞力或分析力捨棄其形相的內外粗相諸法為世俗諦,其為假有、假立之粗相。不能被破壞力或分析力捨棄其形相的無方分之微塵和無時分之剎那為勝義諦。抉擇在假立、粗相之世俗法上本來就不存在人我之人無我空性的正見為其見解。3、戒律:以出離心所攝持的別解脫八種戒。4、修持:在守持清淨戒律之基礎上如理依止阿闍黎,聽聞小乘正法、伺察法義,並修持其義。具體修持之方法分二:一是寂止的修法,如為對治瞋心而修慈心、為對治貪心而修不淨觀、為對治癡心而修緣起觀等。二是出世勝觀之修法,即修持四諦十六形相。5、行為:主要是為了自己獲得解脫,總的修持十二杜多功德(十二頭陀行),即(1)持糞掃衣;(2)但持三衣;(3)但持毳衣;(4)但一坐食;(5)次第乞食;(6)不作餘食;(7)處阿蘭若;(8)常住樹下;(9)常露地坐;(10)常住塚間;(11)長期端坐;(12)隨處坐。6、果:四向四果,即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來向、不來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為暫時三果;阿羅漢果為究竟果,其又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獨覺乘:

一、定義:在最後有時,不依止善知識,了達現證獨覺菩提方便的圓滿人無我空性和部分法無我空性(色蘊粗細相之法無我空性),而修持十二緣起之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札德嘎布爾達雅那』,其義為獨覺乘,即依靠自己的修持而獲得覺悟之乘。

三、分類:1、入門:了達輪迴之痛苦而生起強烈厭離心,為求自己之解脫,以十二緣起而入於獨覺乘。2、見解:在聲聞乘見解之基礎上,增上通達色蘊細相空性的正見。3、戒律:同聲聞乘。4、修持:在修持四諦十六行相之基礎上,順觀逆觀十二緣起。5、行為:不是以語言而是以身神變之表示而為他人傳法。6、果:分為麟角獨覺與部行獨覺兩種。前者在資糧道時已積集了一百劫之資糧,故於最後一生中,現證五道之功德而獲得獨覺阿羅漢果;後者在最後有之前一生時,已入於加行道或見道,並其於命終時,見到無有佛出世,故發起獨覺之願,如是於最後一生時,從加行道或見道起修而證獨覺之果位。

菩薩乘:

一、定義:以智慧了達諸法之本性,並以大悲心而廣大利益眾生之殊勝方便之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布爾德薩埵雅那』,其義為菩提勇士乘,即以大勇猛之發心,為眾生求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果位,恆時無有懈怠或退墮之乘。

三、分類:1、入門:了知勝義諦世俗諦之二諦而入門,二諦有中觀與唯識之差別;中觀又分為應成派與自續派之觀點。唯識又分為隨教唯識與隨理唯識之講法。隨理唯識又分為真相唯識與假相唯識。2、見解:圓滿抉擇人無我空性與法無我空性和如來藏光明所產生的見解,或將諸法抉擇為唯識之見解。3、戒律:守持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4、修持:在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之四道中修持三十七菩提分法。即下資糧道修四念住,中資糧道修四正斷,上資糧道修四神足。加行道之暖位、頂位修五根;忍位、勝法位修五力;見道時修七覺支,修道時修八聖道。5、行為:出定時行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換、他勝於己或行持十度,利益眾生。6、果:獲得法身和色身之果位,乃至世間未空之前任運度化眾生。

顯宗乘把因轉為道用,故謂之因乘;而密乘乃把果轉為道用,故謂之果乘。其分為外密乘與內密乘,外密乘又名為苦行明覺內三乘,即事續乘、行續乘與瑜伽續乘。內密乘又名為隨轉方便密三乘,即瑪哈約嘎乘、阿訥約嘎乘、阿底約嘎乘。

密乘之所以超勝於顯宗乘,是因為顯宗乘將因轉為道用,而密乘是直接將果轉為道用。或有問曰,若密乘是將果轉為道用,則問是將已成熟之果轉為道用?還是將未成熟之果轉為道用?若是前者,則應成無窮之過,因已成熟之果又轉為道用故,如是則密乘獲得佛果應成遠道矣。若是後者,則應成並非將果轉為道用,因為果未成熟故。如是則自相矛盾。若果未成熟,則其非究竟之果,譬如青芽非果。對此答曰,從實際上講所獲得果之本體在所有眾生各自相續中雖已存在,然眾生沒有認識,故僅僅從認識本來存在之果方便上講,稱為將果轉為道用。故前半句可以遣除上述後者之問難,後半句可以遣除上述前者之問難。

事續乘:

一、定義:通達勝義乃遠離四邊戲論,並依靠世俗之智慧聖尊獲得悉地的方便的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智雅雅那』,其義為事業乘,即著重於行持外之身口事業之乘,故謂為事續乘。

三、分類:1、入門:分為成熟入門與事業入門。成熟入門者,即以加持水與五佛冠及其支分之灌頂而使弟子成熟為法器,故謂之為成熟入門。事業入門者,即以沐浴、清潔之三清淨(本尊與壇城清淨,聖物與受用清淨,咒語與三摩地清淨)而入門。2、見解:分為勝義見解與世俗見解。勝義見解者,即心性乃為遠離有無等四邊之清淨明空之智慧。世俗見解又分為倒世俗與正世俗,倒世俗承許顯宗中觀以下所抉擇的凡夫面前真實世俗與顛倒世俗皆為倒世俗。正世俗為證悟法性而顯現出的三部聖尊之壇城。3、戒律:分為十一種:(1)不捨三寶;(2)不捨菩提心;(3)不遠離咒語手印;(4)不遠離鈴與金剛杵;(5)不捨上師;(6)不捨本尊;(7)不睡高廣大床;(8)不食肉;(9)不飲酒;(10)不吃大蒜;(11)不吃蘿蔔。4、修持:分為有相修法與無相修法。有相修法者,即依靠空性聖尊、文字聖尊、聲音聖尊、色聖尊、手印聖尊及形相聖尊之六種聖尊而修持。迎請聖尊,並作供養、讚頌、誦咒等,觀想智慧聖尊為國王,自之誓言聖尊乃眷屬而祈求悉地。無相修法者,即乃安住於遠離四邊之無緣中而修持觀想聖尊、誦咒等顯現法。5、行為:分為觀察修持時間、食物、衣飾、清潔、所依(所緣)、誦咒之事業。6、果:於人生之十六世(《大幻化網根本續》之觀點)或七世(《普作續》之觀點)中,獲得身語意三金剛持地之三身五智。

行續乘:

一、定義:以同於瑜伽續乘之見修,同於事續乘之行為,作為獲得悉地方便的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俄巴雅那』,其義為平等乘,即平等行持外之身語事業與內之修法之乘。

三、分類:1、入門:分為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以加持水之灌頂,五佛冠之灌頂,以及鈴灌頂與金剛杵灌頂而入門。事業入門者,同於事續乘。2、見解,與4、修持,同於瑜伽續乘。3、戒律,與5、行為,同於事續乘。6、果:於人生七世(《大幻化網根本續》之觀點)或五世(《普作續》之觀點)中,成就身、語、意、功德(事業歸攝於此中)四部佛果之金剛持果位。

瑜伽續乘:

一、定義:以勝義無相法性之加持,將世俗觀修為金剛法界聖尊,如是以賢劣取捨之功用而希求成就佛果。

二、釋詞:梵語音為『約嘎雅那』,其義為瑜伽乘,即以內之修法為主,外之清潔等為輔之乘。

三、分類:1、入門:分為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以五覺性灌頂與金剛上師灌頂而入門。事業入門者,即以有相與無相三摩地而入門。2、見解:分為勝義諦與世俗見解。勝義諦者,即一切諸法之自性乃是遠離戲論相之光明空性。世俗又分為正世俗與倒世俗,倒世俗同於事續乘之所許。正世俗者,即任何之顯現,以證悟法性之加持,則其為金剛法界壇城之顯現,故承許凡夫前之顯現是本不存在的。3、戒律:發菩提心後清淨守持菩薩戒之三種戒,以及五部佛之共同誓言、分別誓言。分別誓言者,是指毗盧佛之三條誓言,不動佛與寶生佛各自的四條誓言,無量光佛之一條誓言,不空成就佛之兩條誓言,共為十四條誓言。4、修持:分為有相修持與無相修持。有相修持者,依靠五現覺生次與四神變,並以身、語、意、事業之四手印印持,而觀修本尊及本尊母之修持。無相修持者,勝義無相體性與由其加持下之聖尊顯現智慧顯現乃為無二,安住於此中而修持。5、行為:以修習本尊法為主,清潔等為助緣,而成就自他二利。6、果:於人生之三世中,成就五蘊清淨於五智之五部佛果位。

瑪哈約嘎乘:

一、定義:以方便的生起次第為主要所依,依靠了達及修持二諦無別殊勝義之加行而獲得解脫自性之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瑪哈約嘎雅那』,其義為大瑜伽乘,即將自心趨入於無二殊勝義,並超勝於外瑜伽續乘,故謂之大瑜伽乘。

三、分類:1、入門:分為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之四種灌頂。其中寶瓶灌頂又分為利益灌頂與能力灌頂。利益灌頂又分為五精華及佛冠等十種灌頂;能力灌頂又分為秘密聽聞灌頂等五種灌頂。總之灌頂入門共有十八種灌頂也。事業入門者,即修習大空性智慧之真如等持、修習方便大悲心之現位等持及修習本尊次第之因位等持之三等持。2、見解:身智所嚴飾之法界為果時具勝空性,此乃殊勝勝義諦。彼力之現,此等器情顯現,亦住於身智自性,不成實有,智慧如幻,此名為殊勝世俗諦。此二諦各自之上,亦具現空無離無合之理。彼亦,以身智淨分,較共同二諦,此更為殊勝也。3、戒律:按照新密之觀點,有十四條根本三昧耶戒,及了知五肉五甘露等之自性並受用的支分三昧耶。按照舊密(其中一種續部)之觀點,有二十八條三昧耶,其中有三條身口意根本三昧耶,其餘二十五條為支分三昧耶。按照《大幻化網根本續》之觀點,有五條根本三昧耶,十條支分三昧耶。4、修持:分為修部與續部二種修法。修部修法,即依四輪修文殊身,依三聲馬鳴修蓮花語,依自生智慧修真實金剛意,依輪涅萬法具足圓滿功德而修甘露功德,依誅業為主而修難調能調方便之金剛橛事業。此為不共同五智慧尊之修法。以及差遣非人,猛咒咒詛,供讚世神共同世間尊之修法。續部修法分為有相修法與無相修法。有相修法又分為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者,即對自性基續義生起定解之見,便隨彼見,自心修習或轉入於現有等淨之理。圓滿次第者,即依方便深竅訣,而現前基續大淨等自住任運壇城。無相修法者,即以功用、勤作之方便而修持真如等持。5、行為:以殊勝方便攝持,對任何輪迴諸法,皆不執著而行持。6、果:於此生或中有時現前自成五身之自性。

阿訥約嘎乘:

一、定義:以智慧之圓滿次第為主要所依,依靠了達及修持法界與智慧無別殊勝義之加行獲得解脫自性之乘。

二、釋詞:梵語音為『阿訥約嘎雅那』,其義為隨轉瑜伽乘,一種含義為隨瑪哈約嘎後之瑜伽;第二種含義為隨後而出阿底瑜伽故。即主要以智慧修習圓滿次第之瑜伽。

三、分類:1、入門:分為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根本灌頂三十六種,分別為十種外灌頂,十一種內灌頂,十三種修習灌頂,二種秘密灌頂。支分灌頂有八百種。事業入門者,即以法界與智慧無二之方式而入門。2、見解:於此基性壇城,亦不依外勤作之道,而內實修身金剛之風、脈、明點法,則顯現彼性,彼性即是法界空性普賢佛母壇城,方便大樂普賢佛父壇城,彼二無別佛子大樂菩提心壇城,此乃諸部壇城之遍主。對此生起空樂無別之定解乃為見解。3、戒律:按照《集經密義續》第六十六品,分為四條決定關要三昧耶,二十八條共同三昧耶,四條殊勝三昧耶,二十三條禁行三昧耶,二十條修習三昧耶,四條平常四威儀三昧耶,斷除五魔三昧耶,降伏四敵三昧耶,見解三昧耶。上述一切歸納為無有守持安住法界之頓門三昧耶,及有守持之漸門三昧耶。4、修持:分為方便道與解脫道。方便道者,如《大幻化網根本續》云:『奇幻稀有法,非從他有來,依方便智慧,如此之中起。』如是所說,主要依方便奇妙之行,以強力使現自住智慧,而速能成就彼果。猶如瑪吉嘎之力,於一瞬間其將鐵球轉為黃金也。解脫道者,如《大幻化網根本續》云:『圓滿智壇城,等行聞思修,自成自然性。』如是所說,主要以聞思修行之殊勝智慧,來抉擇諸法皆為本覺自然本智自圓大壇城而修習故,究竟諸道後,於自現身智壇城大平等中解脫。猶如果支巴之寶,與鐵界物並置,使其漸次變金也。5、行為:主要平等行持法界與智慧之行為。6、果:於此生中現前與二十種功德無二之任運大樂自性身。

阿底約嘎乘:

一、定義:於本來菩提自性義中獲得解脫、遠離取捨希疑自體之方便。

二、釋詞:梵語音為『阿底約嘎雅那』,其義為最極瑜伽乘,即一切諸乘頂巔之瑜伽,故名為最極瑜伽乘。

三、分類:1、入門:分為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以覺性力用灌頂等成熟相續而入門。事業入門者,即以無所入而入門。2、見解:通達實相真實性,即本來菩提之自覺本性為本淨、自性自成無別中,不滅大悲之力現,三身自圓之義,不依生起次第及持風等有勤方便,而依無作自明、無破無立之理,此為覺空本來之見。3、戒律:不遠離無有、平等、一味、自成之四種三昧耶。4、修持:隨順甚深之見解,依靠立斷四直定,及頓超四燈而修行。5、行為:任何顯現皆為法性自現之幻化故,而無有取捨之行為。6、果:於六個月中可獲得任運圓滿之普賢王如來之果位。」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大小顯密的如來正法在藏傳佛教中應有盡有,十分完備。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41:23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01:54:53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3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顯宗與密宗之異同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今天我們要就顯宗與密宗之間的關係做一些討論,也就是說顯密的異同點在哪裡。之所以要討論這個問題,其原因就是藏密的理論及其具體的修法非常完整,針對性也特別強,但由於有些修顯宗的人對密宗不是很精通,而覺得修顯宗的不能修密宗,修密宗的也不能接受顯宗。就因為有這樣的觀點,才特別安排時間來談談這個問題。今天講的內容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顯密相同的、可以圓融的、不矛盾的地方;第二是密宗的一些為顯宗所沒有的特點。這樣,大家就能對顯密之間矛盾與否有所了解,以後在修加行的過程中,也不至於有嚴重的疑問出現。

一、顯密的相同點

講加行的時候強調過,一個凡夫從現在到最後成就之間有三個階段:一、放棄貪圖世間的安樂,建立出離心;二、放棄自私,建立菩提心;三、放棄我執,建立無我的智慧。在這個過程中的第一和第二個階段,顯宗和密宗是沒有差別的。

我們講過,從外加行到內加行的系統修法,顯密都必須修,凡是大乘佛法都要修出離心與菩提心,無一例外。雖然修法上的名詞有些差別,內容卻大同小異,基本上是一樣的。無論是修顯宗、密宗、禪宗或淨土宗,都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如果連這個最基礎的修行都沒有,那還念什麼佛?修什麼禪?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念佛、打坐,才是真正的淨土宗、禪宗。

禪宗為什麼不講這些加行的修法呢?眾所周知,禪宗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其根機都已非常成熟,所以他們能開悟。我們在六祖惠能的傳記中可以看到,雖然他不識字,但根機卻已相當成熟。當他依止五祖學習時,並沒有學很多經論,也沒有花很長的時間修行,只是在後院裡幹活兒。八個月後覺得機緣成熟了,五祖就給他講《金剛經》,而《金剛經》中關鍵的一句話就能讓惠能大師徹底開悟。他沒有修加行,但不是不需要加行,修加行的結果就是要能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而他都已經有了。

就像秋天的花或樹葉,只要一陣輕輕的風就能吹落;而春夏時節,即使刮更大的風,樹葉也不會掉下。同樣,人的根機成熟後,一句話也能讓他明心見性。六祖聽的和我們念的《金剛經》完全一樣,他因一句話就可開悟,我們卻沒有,這就是因為根機還未成熟的緣故,所以,我們就需要修加行、正行這些系統的修法。

對修禪的人來說,六祖惠能大師的南傳教派當然是最殊勝的,但針對現代的絕大多數人來說,神秀大師的北傳教派可能更合適。它就像加行要一步步地修,最後才達到禪宗所講的那種境界。惠能大師則不強調前面的部分,而只講最高境界。所以禪宗雖然不說,但實際上也需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

淨土宗最關鍵的一部經典,就是《佛說阿彌陀經》。這是一部顯宗的經典,同時有漢藏文兩種譯本,但都是從同一部梵文版翻譯過來的。經裡講:如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必須遠離兩個違緣,並具備四個條件。就違緣來說,第一要遠離造五無間罪;第二要遠離捨法罪。阿彌陀佛也講了,娑婆世界的眾生如果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都可以如願,唯有造五無間罪與捨法罪的人無法往生。其他的如殺生、偷盜等或更嚴重的罪業,經由虔誠念佛的過程,則都可清淨。但這裡講的兩個違緣,即使念佛也無法消除,所以必須要遠離。

再講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一、要觀想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二、要廣泛積累資糧;三、要發菩提心;四、要迴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在這些條件下一心不亂地念佛,就可往生極樂世界。這裡並不是不強調菩提心,而是在有菩提心的基礎上,再一心一意念佛。

當然,出離心也是必不可少的。《佛說阿彌陀經》講:如果沒有出離心,就會貪圖世間的圓滿。如不能放下這個貪欲心,就無法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這個貪欲念頭本身,就是一種阻礙。貪欲不滅,往生極樂世界的念頭就不起,就算生起也不是很強烈,所以,也就無法往生極樂世界。由此可見,禪宗和淨土宗都一樣強調出離心和菩提心。凡是大乘佛教,在這點上都沒有任何差別。這是第一個相同點。

第二個相同的是證悟空性。往生極樂世界後,也要證悟空性,而且,如果不證悟空性,也就無法明心見性,更不能證悟密宗的境界。此話怎講?現在念佛時是個普通人,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如是正常的往生,就能立即明心見性,立即開悟,也就是登地。極樂世界的菩薩們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薩。現在雖是普通人,往生極樂世界後一見到阿彌陀佛,當他將手放在我們頭上加持時,憑著阿彌陀佛的願力和自己的資糧相結合,就能使我們立即開悟,開悟的程度就是到一地菩薩的境界。所以念佛也能間接地證悟空性,不然不能成佛。往生極樂世界後還只是菩薩,並沒有成佛,必須通過修行才能成佛。往生極樂世界可以證悟,這是講正常的往生。難道有不正常的往生?有的。正因為如此,漢傳佛教才會有「九品蓮華」之說。藏傳佛教也講:念佛的人如果對淨土法門沒有很大的信心,對能否真正往生極樂世界抱持懷疑,那麼他如果念佛念得好,仍然可以往生,只是他在極樂世界裡會有相當一段時間見不到阿彌陀佛,而在那段時間裡他仍然有可能只是個凡夫。這就是不正常的往生。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強調信心,不然雖然可以往生,卻有相當長的時間無法見到阿彌陀佛。但就算不能見佛,也不會再回來,仍然留在極樂世界,暫時是不能見,終究還是會見到阿彌陀佛的。見到佛後就能開悟,然後繼續修行就能成佛。所以,淨土法門也需要有證悟,只是它不強調這一生的證悟,而是到極樂世界去證悟。沒有證悟空性,也不能成佛。

禪宗則是一再地強調明心見性。何謂性?性就是萬法的本性。什麼是萬法的本性?萬法唯一的本性就是自心空性和光明。譬如我們看著一個花瓶,這花花綠綠的瓶子是它的本性嗎?不是。這只是我們眼識所增上安立的一種幻覺,而它的本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空性和光明。所謂見性就是要見到這個心的本性,可見禪宗也需要證悟空性。

密宗所講的開悟與其他宗派講的並無不同,迷就是未見到空性,在開悟時,就能很清楚地感覺、了知空性,也唯有證悟了空性才能成就。從這個角度講,顯宗和密宗是相同的,兩者都要求有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大乘佛教不強調這三點。我們對顯密的共同點在此只作了一些簡單的敍述,如就細節來說仍有多項可茲列舉。

譬如顯密都講戒定慧,顯宗的戒就是密宗的戒,而密宗的三昧耶戒是在灌頂時受。實際上密宗的戒律就包括了大乘菩薩的二十條根本戒及比丘、比丘尼戒。《時輪金剛》中說:最好的學密人就是出家人,而出家人中又以比丘最適合做金剛上師,所以不能認為密乘戒與小乘的比丘、比丘尼戒是相違背的。《時輪金剛》在無上密宗中占有相當崇高的地位,其中就曾舉例說:如在同一地方有兩位金剛上師,一是在家人,一是出家人,哪一位有開光、灌頂等的資格呢?答案是出家人。它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在家人是沒有資格的。它還認為對學密的人來講,出家做比丘或沙彌是最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家人不能學密。從這個角度可清楚看到顯密的戒律是不相違的,不然的話,《時輪金剛》應該不允許比丘學密,更不會說比丘是最好的學密人。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條戒,密宗也同樣特別重視。以上是講戒的部分。

定就是禪定,也就是四禪八定。修四禪八定是否為解脫道,要視其如何修來定奪,如沒有開悟,而僅僅是修四禪八定,就不是解脫道。這樣修的結果,是往生到色界和無色界,而色界和無色界還是在輪迴中。但如果在證悟空性的基礎上修,就是解脫道,而且是修解脫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論是顯宗的小乘、大乘或是密乘,都一致強調修四禪八定,所以,顯密之間定的部分也無稍許差別。

慧主要是指證悟無我、空性的智慧。這在三乘中都是必要的。所以,三乘佛法沒有任何教派不講戒定慧,於此可說顯密毫無差別。

很多人卻有一種誤解,認為藏密的戒律與顯宗的不一樣,因為顯宗戒律中不開許大乘菩薩喝酒吃肉,而藏密戒律是開許的。事實並非如此。藏密從來就沒有開許過可隨意飲酒吃肉,從《時輪金剛》到寧瑪派的《大圓滿》都一再強調平時不能將肉當成普通食品來享用,而且是非常反對這麼做的。

可是西藏的確有很多人吃肉,而藏密最發達的地方是在西藏,為什麼不加以制止呢?對此必須說明,修行人吃肉並非藏密戒律中開許,而是環境使然。以前青康藏高原不能種植蔬菜,對外交通封閉,如從外地運蔬菜水果,需時至少兩星期,運到時早就爛了。尤其牧區裡糧食本來就少,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吃肉,但也只吃三淨肉。由於大乘與密宗的戒律都反對吃肉,而小乘是臨時性地允許吃三淨肉,所以他們只好選擇遵守小乘的戒律,並不是藏密有開許。

即便如此,以前很多在深山中修苦行的人卻堅持吃素。白瑪登德上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約一百五、六十年前成就虹光身,死時全身虹光,空中遍布彩雲,頭髮指甲都沒有留下。像他這樣一個成就者,當年在山上閉關時就發誓吃素,從此以後他就終身吃長素。還有很多類似他這樣的人。藏密正規的要求是與大乘《楞伽經》一樣的,都反對吃肉。如在會供時有肉,則可吃如蒼蠅腿般大小的肉。從吃素的角度講,這不算是吃肉,但同時也不違背密宗中所有的一些誓言。酒也是同樣。在戒律上還有很多細微處顯密都是一致的,但礙於時間,這次就不多說了。以上講的是顯密的相同點。

二、顯密的不同點

顯密之分主要是在證悟空性的方法上。雖然證悟空性的總體目標沒有差別,但方法卻有許多不同。

先看看顯宗是用何種方法來證悟空性的。淨土宗以念佛作為證悟空性最根本的方式;禪宗的方法則主要針對根機極好的人,所以顯得很簡單,缺乏從加行到正行的一整套系統。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證悟的過程,對一般人而言這根本不是個方法,但是,對於像他那樣根機如此成熟的人而言,這確實不失為一種證悟之法。

除此之外,其他的顯宗證悟方法就是因明(邏輯)的思維。譬如一個瓶子,我們確實看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許多的微塵組合而成,不是一體性的東西,而這些微塵也可再分,到最後分完時,就是空性了。這並不是說,它到最後變成空性,而是它永遠沒有離開過空性。我們的肉眼是無法看到這個空性的,而這種方法只是教給我們一種理論上的概念,並用因明去作推理。譬如這一塊布,把它拆開來就是一堆毛線,那麼布到哪裡去了呢?是消失了嗎?而我穿的到底是布還是毛線?這毛線也是由羊毛織成的,那我穿的是布、毛線、還是羊毛?如將羊毛分割至最細的微塵然後放在一旁,則當初的那塊布去了那兒?難道我原來穿的就是微塵?顯宗是經由此種推理方法去了解空性的,這是一種接觸空性的方法,但只是理論上的概念,沒有實質的體會。

如何能將字面上的理解轉變為證悟的智慧呢?這需要相當長時間的修行才有可能做到。在修行期間,必須要積累資糧並清淨罪業,當這些條件都圓滿具足後,是可以將理論上的了解變成智慧的。禪宗以外的其他顯宗,就是以這種方法去證悟的。

可是禪宗不也是顯宗嗎?從我的觀點看,禪宗的明心見性既是顯也是密,但也可說非顯非密。它是將顯密結合後的一種修法,實際是半顯半密。由於它沒有灌頂和觀想,所以被歸納為顯宗,但是它的證悟方法又不同於一般的顯宗。除此之外,其餘顯宗的各派別唯有通過推理一法去證悟。龍樹菩薩的六論,就是先要推翻我們原有的執著,在得到理論上的概念後再去修,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對空性有所感受。這就是顯宗證悟空性的方法。

密宗有外密、內密之分。外密暫時不談,內密就是無上密法。密宗證悟空性的修法有二:一是修氣脈明點。外道,例如道教或氣功,也有此類修法,但與密宗的修法是名同義不同。密宗修的氣脈明點最終可證悟空性,而顯宗從來不知道這點,不是當初佛不了知,而是佛在轉法輪時要應機施教。經由氣脈明點的修法證悟空性是非常快速的,譬如你用一定時間觀想頭痛,頭一定會痛起來;如用棍子直接打頭,則立刻會痛。顯密之差別亦是如此。通過理論上的了解去修空性,由於見解較模糊,所以需要長期修才行。而氣脈明點則是強制式地要你接觸空性,雖然最後的結果和顯宗一樣,但因方法不同,速度就有迥然的差異。這是一般密宗的修法。

二是大圓滿的修法。大圓滿不強調氣脈明點或是因明(邏輯推理),認為這些都是繞道而行。大圓滿有些部分與禪宗有點相近,但禪宗不講的修法大圓滿全都有,所以禪宗仍不及大圓滿。如只講證悟空性,二者是非常類似的,大圓滿也能不假他法、直指人心。所謂直指人心,就是已經開悟的上師能讓有信心的弟子直接證悟大圓滿的智慧。大圓滿的智慧,與禪宗的明心見性,或中觀的證悟空性其實是一樣的。如來藏在漢傳佛教中有著極高的地位,而如來藏就是大圓滿裡講的自然智慧,明心見性的「性」字所要形容的就是如來藏,大圓滿的境界也就是如來藏。所以,證悟後都是一樣的。但大圓滿能直指人心,不需要經過複雜的觀想過程,只是需要修加行。修密宗的其他正行時通常有許多觀想,而大圓滿完全不需要這些就能讓人開悟,這是它獨有的特點。

有人會問密宗的雙修是什麼?顯宗裡沒有所謂的雙修,即使有,也是講福慧雙修,而非男女雙修。密宗的雙修是一種氣脈明點的修法,但對一般人來說,它不是一種修法,而是一種象徵。譬如佛像的男身是代表光明,是現象的一部分;女身則代表空性;雙運是顯空無二無別的意思。《心經》講「色即是空」,這裡的「色」,可視為所有男性的佛或菩薩;又講「空即是色」,此處的「空」,可視為所有女性的佛或菩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雙修。一般人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修密宗是否一定要雙修呢?大圓滿根本不需要、也從來不強調雙修。不了解的人以為所有藏密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修氣脈明點在密法裡只占有一小部分,但即便是這一小部分,也不是普通男女修的。所以,對凡夫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個修法。大圓滿不強調雙修,一個大圓滿的修行者,從初修加行到最後成就之間是不需要修氣脈明點的,並認為這其實沒什麼用,因為大圓滿有更好的方法可證悟空性。以後如有機會正式學密法,並讀到藏密的經論,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這種見解才是正確的。

密宗由於有些神奇的修法,使得它的神秘色彩比較濃厚,誤解也因此而起。有些人是自己不願或不能持守清淨戒律,卻以某些藉口去做遭人垢病的事,最後卻使密宗蒙罪。凡夫的行為當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如法的行為是屬於凡夫,而不是密宗的。對一般人而言,雙修法不僅現在不用修,也不能修,就算修到較高層次以後,也不是一定需要的,因為有更好的方法可用。

總結以上各點,結論就是:證悟空性是顯密共同的目標,但方法各異。顯宗的方法不如一般的密法,而一般的密法不如大圓滿,就是這樣一層層上去的,大圓滿因它的獨特性而成為最高法門。

另一項密宗獨有顯宗絕無的特點,就是密宗可成就金剛身。當金剛身修成時,其外表仍和普通人一樣,但實際上生老病死或地水火風四大對其已無任何影響。由於身無質礙,此時要飛簷走壁或穿牆入室都是輕而易舉的。當然這並非修金剛身的目標,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將凡夫身修成如佛一般,有著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報身相。對顯宗來說這完全是不可思議的,其認為:肉體屬於輪迴,是不清淨的,必須斷除、放棄。對普通人來說,顯宗的觀點沒錯,但密宗以智慧開發了諸多方法,可以將不淨身轉化成清淨的。

打個比喻,就像一般人如吃了毒藥可能會死,但會用的人反倒可能以毒攻毒。在未證悟前,我們的身體確是輪迴的一部份,要想解脫就必須捨棄它。但是有智慧和方便時,不但不必捨棄,反而可將其轉化成佛身,要做到這點,唯有密宗的氣脈明點和大圓滿的光明修法可行。除此之外,顯宗裡不論是淨土、禪宗、唯識宗或中觀都一籌莫展。如果從沒看過密宗經典的話,就連顯宗的一些法師也無法接受肉身可如此轉化的說法。但密宗確有方法,其方法的根源就是證悟,是一種心的功能。不淨身的形成也是心的功能,是由於心不清淨、造業而致。心能證悟、領悟到光明,就能轉不淨身成金剛身,當然其間還要加上別的修法。這並不僅是一種說詞而已,西藏歷代的高僧中就有很多此類公案。大家也聽說過,有些大圓滿修行者死時,在眾目睽睽之下肉體逐漸縮小直至化光消失,天上出現繽紛的彩虹。

人的屍體之所以能如此也是心的功能,但凡夫無法了知如何去開發這種功能,修行人則已經掌握了此中訣竅,並開發出來給大家看。如同五、六百年前的人聽到今日的科技,會同樣覺得難以置信。那時的人如有足夠的技術,是可以開發出同樣的高科技,而不是幾百年後環境成熟了才出現這些東西。換言之,現代科技文明的產物,其製造方法從古到今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們不得知罷了。同樣,我們現在就可以開發心的內在世界,且會發現它的許多神奇面,然而卻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因此認為煩惱、雜念是必須要斷除的東西。起初由於沒有足夠的智慧,這樣做是沒錯。等有了智慧即可將煩惱轉為道用,不再需要斷除。這是密宗的特點。

顯宗的修法則是在初步證悟前,必須先經過無數大劫那樣漫長的時間,然後從證悟一地到七地又要再次經過無數大劫。證悟八地時,八識中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已清淨,那時觀山河大地就是佛的壇城。這是顯宗有記載的。

密宗則是在一生中就可將不淨身轉化成金剛身,這其中的訣竅就是氣脈明點和大圓滿的修法。藏密的氣脈明點可分外、內、密、極密,而外道的氣脈明點只是藏密中外部最簡單的一部分,其他更深層的就根本沒有接觸到。經由這些訣竅,密宗才能開發出上述的修法。

在大圓滿中,還有中陰身的修法,它將死亡的過程描述得非常清楚。相信大家都聽過甚至看過《西藏度亡經》,其對死亡情景的敍述,使西方一些有瀕死經驗的人大為震驚,因為他們對死亡的初步感受,早在幾千年前西藏就記載得清清楚楚了。西方人的經驗只在死亡的初期,而《西藏度亡經》不僅是描述了死亡的全程,更具體告知該如何掌控全程。我們還活著的時候,就可藉著修習中陰身的方法去掌控、利用死亡的過程。在顯宗這是想都不敢想的,就連普通的藏密也沒有這種修法,唯有大圓滿才有。這又是大圓滿的另一個特點,由於它的特點數不勝數,在此只能略舉一二種較重要的以闡明密宗與顯宗不盡相同的地方。

歸納以上各點,可將顯密之異分為兩點:

一、智慧不同。從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維(邏輯推理)的過程,現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從現象的角度看,顯宗認為肉眼能見的所有物質都屬於輪迴,是不清淨的,必須要斷除,卻從不知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淨的。直到證悟了八地才了知真相。密宗從初入門就教導,世間所見的一切雖都是輪迴的一部份,是不清淨的,但實際上都是佛的壇城。

如何能證明這是實情呢?密宗是有辦法證明,只是目前還不忙講,必須等加行修完後才可以談。到那個時候自己去修、去體會,不需旁人指點,自己就可以領悟到一切確都是佛的清淨壇城。顯宗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密宗則是即生可成,原因就在於顯宗沒有掌握這方面的訣竅,是智慧不及所致。

二、證悟空性方法各異。顯宗只有邏輯推理一途,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則途徑繁多。對根機不是極好的人,可用觀想或氣脈明點一類的修法去逐步引導,以致證悟空性。根機不錯的人,不修這類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圓滿修法就可能立即證悟。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差別,因為要得解脫就必須證悟空性,除此別無他法,所以這個差別不可等閒視之。

密宗與顯宗並不衝突,只不過它有更多的特點。修顯宗的可同時修密,如修淨土的也可修密法;如果修禪也同時修密的話,所修密法對了達禪宗的明心見性會有相當大的助益。禪宗在證悟前的方法上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補其不足之處。精通顯密的智者去看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從小乘到密宗,不會發現有一句話是相矛盾的;智慧淺薄的人看則句句矛盾,以至於顯反對密,密不接受顯,根本無法同時修。這是智力不敷而致,不然,一座就能修八萬四千法門,一座也能修大圓滿所有九乘的修法。所以,在學習時,應從整個佛教不矛盾的角度去思維,反之,則漢藏佛教、淨土與禪宗、大小乘、甚至藏密四大教派,對理解不夠的人來說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這樣的勝劣分別念,在佛法裡叫謗法。

有一部佛經是專講何為謗法及其罪過的,如果有謗法罪,不僅不能修密法和禪宗,連念佛都不能往生極樂,因為謗法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兩個違緣之一。學佛的人,專心致志地念一本書、拜一尊佛、修一種法是很好的,但是,若認為其他的都不如自己的修法,那就是謗法。如果沒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門,只修一種也行,但不可對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評。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平等的信心為基礎,全神貫注地修一個法,不論是何法,都可快速成就。

有些居士,姑且稱他們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場求灌頂、求福,最終什麼都沒學到,自己也從未想過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見。如果那些灌頂都確實得到的話,同時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護守戒律,則犯一條算一條,最後得到的只是一堆罪業,別無其他。

當然,上師無論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地恭敬。但就個人修行來說,有無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呢?其實不用,心裡恭敬就夠了。是不是每位從藏地出來的上師都要去見呢?也沒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堅定立場,這個立場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見解。如果沒有,成天跑來跑去是不會有什麼好收穫的。灌頂後如果上師不講該守的戒律,居士也不在意該注意哪裡,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無關乎知或不知了。無論是對漢傳的法師或藏傳的上師、瑜伽士,作為居士都要培養出平等的清淨心,因為他們是僧眾。但要不要接受他們的傳法、灌頂,則必須觀察。觀察後如決定接受,就必須做到該做的;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間法是如此,佛法更該如此。

目前有些居士根本不考慮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見或修法上的知識,只是追隨別人去找有名氣的上師,例如聽說某某人能飛、會取伏藏,就一窩蜂地跟著跑。其實取伏藏對你有何助益?能飛又怎樣?難道你能跟著飛嗎?如果是替自己設想,去見上師時,要能從上師那兒得到對自己解脫有利的東西才對。這也不是從任何人那兒都可得到的,在這之前與之後都有要求,必須要極端重視這個問題。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43:38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02:03:35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今天作一個簡單的開示,在這個開示裡並沒有你們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新鮮東西,都是以前講過的:第一是佛教和外道的差別;第二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第三是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這三個問題說起來比較簡單,但不一定人人都十分清楚。對一個想修持正法的人來說,就有必要先了解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無論平時行善的時候也好、打坐的時候也好,對這三個問題的不同抉擇就會帶來差異懸殊的結果,所以有必要講一講。

第一、外道和佛教的差別

如果從廣的角度來講,外道和佛教的見解、修法、行為都不一樣,最後獲得的結果也有很大差別。但最關鍵的差別,就是皈依三寶的稱為佛教,不願皈依三寶並具有其他信仰的稱為外道。

外道雖然也講了一些空性,但是,他們講不出緣起性空的空性。他們所講的空性,只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顯空無別的空性。比如說,有些外道也說,現在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那些東西是如幻如夢的。但是,他們講的大部分空性,都是不承認現象的單空,這既非龍樹菩薩等所講的單空,也非無著菩薩等所講的明空無別的空性。他們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如同人的頭上沒有角之類的空性,佛教並不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空性。外道講的空性就是這麼簡單。

這是正規的外道,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那些外道的見解。後來伊斯蘭教侵入印度,那爛陀寺和木札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毀壞,有些佛教的教證、理證逐漸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現在的外道經典裡也摻雜了很多佛教的東西。但無論如何,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外道能夠抉擇人無我以上的空性。

總之,佛教與外道最重要、最關鍵的差別就是:佛教是皈依三寶的,外道是不皈依三寶的。

所以,想學佛首先就必須皈依三寶。佛教並不要求所有的眾生都皈依三寶,但如果要學佛、要修佛法,就要皈依三寶,不皈依三寶就是在門外、道外,就不能稱之為佛教徒。

第二、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

現在,無論是在漢地還是藏地,許多人都自詡為佛教徒、居士、出家人,經常放生、磕頭、修五加行。很多人也以此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很不錯,天天都在修法。但如果詳細地觀察他們為什麼而修這些法,就會發現,有為數不少的人,其修法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現世的利益,如:健康、長壽等等,或為了消除一些壽障等現世的災難。還有的是因懼怕三惡道(地獄、餓鬼、旁生道)的苦難,而希望自己下一世不墮惡趣,得到人天果報。凡具有以上這些發心的任何修法,都只能屬於世間法。

我們不能以為:燒香、磕頭等是世間法,而聽聞大中觀或大圓滿等就是出世間法。因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並不是依外相而區分的。

比如向三寶供燈,在同樣的供養對境、同樣的供養物、同樣的供養人的情況下,如果不具備出離心,供燈的發心是為了求得世間的圓滿,為了健康長壽、升官發財,或者來世得到人天的福報,這樣的供燈就是世間法;反之,如果具備了出離心,供燈的發心是為了求得解脫,而不是為了健康長壽、升官發財,這樣的供燈就是出世間法。衡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就是以是否具備出離心為標準的。

大圓滿本身是出世間法,可是修大圓滿或聽大圓滿的時候,由於發心的緣故,就有可能把它變成世間法。譬如說:僅僅為了得到一些現世或後世的利益而聽大圓滿或修大圓滿,當此法進入我們的心相續時,它就不是出世間的法,更不是大乘的法。那是什麼呢?就是世間法,這叫作「世間法的大圓滿」。

放生是什麼法呢?那也要看你的發心。即便不是為了得到現世的健康、長壽等等,而是為了得到後世的人天果報,或是避免一些後世的災難,如不墮地獄等三惡道而放生,這種放生也只能成為世間法;如果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從輪迴中得到解脫而放生,這種放生就成了出世間的小乘法;如果是為了拔濟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為了得到佛的果位而放生,這種放生就是大乘的出世間法;如果在此基礎上有一些密宗的見解,這種放生就是密乘的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審慎思維,並反躬自問,我放生放了那麼多年,到底是為了什麼?是不是為了自利?如果是為了一切眾生得到佛果而放生,那就可以成為大乘法。如果放生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長壽,或者下一世轉世為人並且健康長壽,或者自己往生淨土的話,那這個放生看起來似乎是利益眾生,實際上卻是在利益自己。

其他修法也應當這樣觀察。比如到學院或是到其他地方去領受灌頂、聽聞佛法,這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呢?和剛才講的一樣,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或是為了逃避一些現世或後世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聽聞修持的話,就同樣是世間法。為什麼呢?因為你的目的沒有離開世間的發心,所以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一切都是世間法。

什麼叫作出世間法?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在哪裡?出世間法包括大乘和小乘。即使小乘的修行,也必須要有出離心。有了真正的出離心,並在此基礎上行善,這種修法就叫作出世間法。

「出離」這兩個字的涵義是什麼?「出」,就是要放下世間的一切。也就是說,要對世間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戀,並很清楚地意識到三界六道輪迴的痛苦本質,這叫作「出」;「離」就是希求解脫。「出家」中的「出」也是這層含義。「家」是指世間,並不是走出家門、穿上出家僧裝就表示出家,而是要對輪迴生起真正的厭離心。

在家人學佛、修出離心也是一樣,就是要對世間的事物沒有任何貪圖之心,這叫作「出」。這個「出」外道也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也不願意在六道中輪迴,也希望解脫,但這不叫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還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見解是什麼呢?就是首先要意識到輪迴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戀輪迴,並努力去尋求解脫、走向解脫。但是,與此同時必須要有解脫的智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沒有智慧地尋求解脫,並不是完整的出離心。出離心的解脫智慧包括小乘的四諦法門,精通四諦之後,才算具備了完整的出離心。

具備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後,所修的一切善法都將成為出世間的法。《俱舍論》裡講,從有了出離心以後,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處「入道」的意思是指進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

出離心很重要。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是苦、因果不虛這些外加行,對增上出離心有很大的幫助。但現在很多所謂的佛教徒,卻不願意修加行,特別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些外加行,直接就想修大圓滿、大手印等法。這樣的人,在藏地的出家人裡也有,但在漢地的居士裡更多。大圓滿、大手印當然是很好的法,但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的根器呢?自己現在的心相續調整好了沒有?如果沒有調整好的話,那麼大圓滿、大手印是不可能修起來的。

調整的方法又是什麼呢?就是修人身難得等修法。對這些修法,我們絕不能等閒視之。阿底峽尊者及以前藏地很多專門修行的高僧大德,他們當中有些人一生只修人身難得和無常,最後還是同樣獲得了成就。前輩們已經為我們作出了最好的表率,我們就應當追隨他們的足跡。那些不願修加行,第一步就妄想邁得很高的人,他們離解脫的目的地,也就如同被重重關山阻隔一般,永久難以抵達。

曾經有一位大成就者,當他的一個弟子將要離開的時候,就到上師面前,祈請傳一個更殊勝的竅訣。上師說:我並沒有什麼更殊勝的竅訣。弟子將所有的東西都供養了以後,再一次苦苦祈求,上師就握著弟子的手情真意切地說:「你也將會死的!我也將會死的!這個問題你回去好好思考。我的上師給我講的也是這個法,我修的也就是這個法,我的上師也沒有再給我講什麼,我也沒有修過其他什麼,這就是竅訣,你回去認真修持吧!」

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你也會死,我也會死。這個不爭的事實大家都知道,但是平時卻似乎遺忘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深入細緻地思維一下這個修法,否則,什麼結果也修不出來。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肯定在修出世間法,修的是五加行,這怎麼不是出世間法呢?五加行本來是出世間的法,而且是大乘的法,但是,在你修持的當下,自相續中是以何等見解來修持的呢?雖然為現世的健康長壽等而修五加行的可能性比較小,但為了後世不墮地獄而修五加行的可能還是有的。如果沒有尋求解脫的發心,修五加行也是世間法,而根本不是出世間法。這樣一來,修五加行的意義也不是很大。念咒、磕大頭是很累的,但如果修出來的不是密法,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成了世間法,就非常令人惋惜。

我們都在法王如意寶前接受過灌頂,看過很多珍貴的書,這非常不容易。如果讓它變成世間法,與解脫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以後即使會得到一些世間的福報,滿足我們鼠目寸光的世間願望,但與解脫卻沒有緣分,這豈不是很可惜嗎?所以,一定要重視「人身難得」,不能白白地耗盡人生而不求解脫。欲求解脫,就一定要從出離心著手;如果沒有出離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獲得解脫的出世間法,這個特別特別重要。在出離心的前提下才能講菩提心,沒有如理生起出離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第三、大乘和小乘的差別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是什麼呢?就是有沒有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說起來很簡單,每個人都會說: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諸行動卻並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並自詡為是大圓滿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些人也沒有真正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

阿底峽尊者在西藏時,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時候,尊者忽然說道:「今天,在印度的一個修喜金剛的修行者,已經墮入了聲聞的滅定(滅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維都間斷。從世間的角度來說,就是進入了一種很清淨的狀態,並在此狀態中保持很長時間)。」尊者的弟子就說:「修喜金剛的行者,有可能落入聲聞的滅定嗎?這是什麼原因呢?」尊者說:「喜金剛本來是無上密法,但他沒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從而墮入此滅定。」所以,判斷是大乘的法還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間的法還是世間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發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這些法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說,我們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利益眾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僅僅是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現世利益。這樣的放生能不能達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夠達到。但是,這樣的放生不屬於大乘的法。因為,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利益眾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很多人都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問他「為什麼修五加行呢?」「不修五加行,大圓滿的正行就修不起來」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聽大圓滿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來,這樣的回答是對的。但如果繼續追問:「如果修不成大圓滿或聽不到大圓滿法,又會怎樣呢?」「如果是這樣,就不容易解脫了。」「解脫了又怎麼樣呢?」「解脫以後,我就沒有痛苦、沒有煩惱了。」

如果是這樣的發心,則在這種修法裡面根本沒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裡所講的菩提心又在哪裡呢?你修的所謂菩提心,只不過是一個十萬遍的數量而已,自己心相續中的菩提心卻沒有真實生起。雖然修的是發菩提心的法,但實際上卻是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這樣一來,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為你的菩提心已經完全喪失。

所以,我們在修法的時候要認真地觀察自己的相續,並嚴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認真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眾生,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為了自己,其他的念咒、放生也是為了自己。簡單地說,凡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修行,無論所修的法本身多麼殊勝,都只能成為小乘的修法。

如果絲毫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此基礎上去修行的話,哪怕念一句佛號、磕一個頭,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我們聽了很多法,在很多方面也都明白,今天如果讓你講你也能講得頭頭是道,但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真正能做到的卻寥若晨星。

本來出家人修行的進步、收穫應當遠遠超過在家人,因為相對來說(不是絕對的),出家人的煩惱要少一些,他們捨棄了很多容易生起煩惱的對境,不會被很多世間的事情所纏繞與侵擾,但出家人裡面修行不盡人意的也不乏其數。

很多人都認為,作為在家人,是很難突破世間重圍而專心致志修行的,所以也很難獲得解脫。但在如今這個社會裡,我們是有辦法修行、有辦法成就、也有辦法解脫的,關鍵就要看你發心是否真切、正見是否具足。

雖然《普賢上師言教》裡講,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本來就是相違,本來就是矛盾的,因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間的事情去修行,這種機會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將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處理一些家務事或其他世間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處理這些事,當然是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難以做到。釋迦牟尼佛對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裡面同樣也有很多成就者。不僅以前有,現在也有。

那我們現在該如何做呢?比如說,雖然平時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時你可以發慈悲心、出離心,這兩個是一點都不矛盾的。平時做一些世間的事情,雖然不是為了利益眾生,但我們也有辦法將它變成是利益眾生的事。

比如說,吃一頓飯究竟是善?是惡?還是不善不惡的無記法呢?如果在不傷害眾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飯本身是無記法。但是在《俱舍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一個人吃完這頓飯,將肚子填飽了以後是為了去殺生、去參戰、去行騙等等,以這樣的目的而吃飯,那吃這頓飯就是造作惡業;如果一個人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吃飽以後去聽法、去放生、去行善,那這個吃飯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攝持,那麼吃這頓飯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他吃飯的時候沒有什麼特殊的目的,沒有去想吃完飯以後去殺生、去放生等等,那這樣的吃飯就是不善不惡,所以叫作無記。

再比如說工作掙錢,為什麼要掙錢?如果掙錢是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間法。如果是要拿這些錢去幹一些壞事,即使現在還沒做,這樣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惡業。如果沒什麼其他的想法,只是為了吃飯、生存,這是不善不惡,是無記法。所以,雖然行為相同,卻因為當前的發心不同而有善惡業之區別。

如果自己願意做的話,行持善法還是很容易的,怎麼做都可以。自己不願意做的話,即使天天給你講大圓滿等最最高深的法,你今天聽,明天也聽,永遠都不去實修,是沒有用的,講了也沒有太大意義。聞法很有意義,通過聞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聽了很多卻不去實踐,這樣又有什麼意義呢?只能得到一些聞法的功德而已,其他的功德是沒有的,在法的實修上也沒有什麼收穫,今年是這個樣子,明年還是這樣,乃至死亡的時候也是這樣空手而去。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話,僅僅吃一頓飯,都能成為解脫之因。其他類似的修法都是一樣。所以,務必要發菩提心。

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要調整自己的心,為此必須要放棄兩個東西,第一是對世間的貪著,也就是留戀輪迴、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圖。為什麼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們以後所有的修行都將變成世間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所以一定要放下。

現在為了生存還是要做一些世間的事,儘管這些暫時沒有辦法放下,但只是權宜之計。如果有從現在起逐漸走向解脫的想法,那就是已經有了出離心,這樣,第一個需要放棄的基本上放下來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畢竟我們都是凡夫,貪著世間圓滿的心要一下子全放下來,決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正如上面所講的那樣,無論是修大乘還是小乘的法,只要目的都是為了解脫,有了這樣的想法,真實的出離心就可以逐漸地生起來。

第二個必須要放棄的,是只願利益自己的想法。這種念頭必須要放下來,如果放不下,做世間的法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世間的法,也是為了自己,那我們就永遠無法跨進大乘的門,永遠都在大乘的門外徘徊。自己認為是在修大乘法、修密法,如果還是抱著自利的發心,就根本沒有趨入大乘的軌道,更談不上是修密法了,所以,我們要放下僅僅利益自己的心。

這樣做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從無始以來,我們流轉輪迴直至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與我們緊緊相隨,現在讓我們放下根深蒂固的積習,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的話,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不做也可以,但你就沒有辦法修密法,沒有辦法修大乘法,你就只能修小乘的法,這個非常重要。這些加行的修法,本來就是所有修法的基礎。

一說是基礎,很多人就認為這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別重要。這樣就理解錯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佛法中,所謂基礎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高的法。

現在很多藏地、漢地的修法者,包括出家人在內,五加行修完了一次就不再修了。五加行是永遠都不能離開的修法,絕不是修完一次兩次就不用再修了。現在很多人修加行僅僅是在強調數量,而不是強調質量,即使質量達到了要求也還是要修,永遠不能停歇。這些修法名義上叫前行、加行,沒有冠之以正行之名,實際上卻都是正行。所以,願意解脫,就一定要在前行上多下功夫;不願意解脫,那又另當別論了。

很多人都有這類問題,加行是用功修了,但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數量。所以,修密法也好、修五加行也好,做普通的工作也好,我們都必須仔細觀察自己的發心是怎樣的。

現在到漢地來的活佛也多,今天這裡有灌頂,就跑到這個地方去,明天那裡有灌頂,又跑到那個地方去。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灌了頂以後馬上就可以成佛了;還有的認為灌了頂以後肯定就很了不起,從而飄飄然起來。一方面灌頂是很了不起,但是當灌頂流入我們心田的時候,它又變成什麼了呢?大多數都變成了世間法。這種情形在藏地有,但在漢地就更為嚴重。很多出世間的法,本來是非常好的,都當做世間法來修,真令人痛惜!我們每天修法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各方面又不那麼圓滿,如果所修的這點法也都變成世間法,又怎麼能不讓人哀歎呢?!

以上所講的,不能把它僅僅當做知識來對待。我不是在給你們介紹佛教裡面的文化,而是在講修行的要點──什麼是修行,修行的時候該怎麼做。不是介紹出離心是什麼、菩提心是什麼,這個你們已經聽了很多。但是,在這些細節上的問題做到了沒有?做到的恐怕還是很少。如果對世間的貪著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號也好、堪布的名號也好,或者自稱是居士也好,都僅僅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心,脖子上掛一串念珠是沒有用的。如果具有這些正知、正見,那不管你的外表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無所謂。

因為你有了非常好的發心,那就是如同剛才所講的,連吃飯都可以成為大乘的修法,其他的更不用說了。所以一定要觀察,現在我們是修世間法的人?還是修出世間法的人?現在我們是修大乘法的人?還是修小乘法的人?如果時刻提起正念、觀照內心,才談得上是居士、出家人、修行人。如果沒有這樣做,修行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假如讓我們必須按照佛經的要求全部做到,那包括我在內都做不到。但是,我們還是要各盡所能地去做,只要能做還是有很大利益。

我們也許常有這樣的念頭:雖然實際上我不太願意發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發心。因為如果不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為大乘法。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這一世沒有真實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峽尊者所說,這一世發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贍部洲那麼大世界的眾生,他就可以變成這樣的一位大菩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發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勝的修法,因果從來都是不錯亂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會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怎樣區分造作與不造作呢?比如說,你非常渴的時候想喝水,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時候,其他人卻勉強你喝,你雖然喝了,但不是出於發自內心的願望而喝的,這就叫作造作。

如果現在不開始做,今生就這樣荒廢,等到下一世,誰都沒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沒有把握再能聽大乘的佛法,沒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不能僅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強調實際的、內心的修法,這不論對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能這樣,即使我們沒有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應該是出世間的法、是大乘的法,這已經很不錯了。

你們當中很多人都已經修了五加行,那剛才講的必須放棄的兩點,放下了沒有?放下也有很多層次,能多多少少放下一些還是不錯的。以前沒有修五加行的時候,總是以自利為主,自從修了五加行,利他之心開始增上,那就可以說有了收穫。但是,如果修了五加行以後,內心還跟以前一模一樣,那修五加行的利益又體現在哪裡了呢?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種說法,如果認真修習,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穫,一天比一天進步;中等的修行者,每個月有收穫;下等的修行者,每年有收穫。對照自己仔細地觀察,在家人沒有大的收穫還能夠理解,因為他們還要處理很多世間瑣事,但我們是出家人,沒有大的收穫就應當自慚形穢了。

如果好好修,經過長期的串習,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利益眾生的念頭。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正知正見,剛才講的要放棄的兩點要逐漸地放棄,然後好好地去發菩提心。這是對一個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45:05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02:06:08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5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金剛上師與灌頂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開示

今天作一個簡單的開示,講金剛上師和灌頂。在藏地,人們對於金剛上師與灌頂的認識一般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目前在漢地,很多居士對於金剛上師與灌頂的認知,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很多人因為缺少這方面的知識,而盲目地依止一些金剛上師、盲目地接受一些灌頂,結果造成不好的後果,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其後果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主要有二:一、這是那些金剛弟子(即學密之人)個人修行上的一個大問題;二、這些現象給整個藏傳佛教和密宗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使得社會各界人士,無論學佛或不學佛的人,都對藏傳佛教產生了種種誤解。所以要講這兩個問題。

一、金剛上師

是不是來自藏地、穿藏紅色僧裝的人都具足金剛上師的條件?或者具有活佛、堪布等名字的人,是不是都是金剛上師呢?都不一定。今天,就來講一講什麼樣的人可以做金剛上師,同時,再講講做小乘和大乘顯宗上師所要具備的條件。

1、為什麼要擇師

有些人也許會想,我們也不做金剛上師,為什麼要講這些?你們雖然不會做金剛上師,但是你們會依止金剛上師,那時就要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剛上師。但依止上師是剛剛開始學佛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因不如法地依止上師而走錯了路,就浪費了這珍寶人身。人的生命本來就很短暫,在這短暫的一生中,遇到正法很難,之後遇到真正的善知識──金剛上師就更難,此後能依止金剛上師如理如法地修行更是難上其難。所以,要想學正法,就有一系列的困難。我們既然學佛,就要學一個正規的法,要走一條正規的道路。

佛教就像一個超級市場,其內容十分豐富。如寧瑪巴的《大幻化網》裡講,佛法可分為五乘:第一是人天乘,只求人天福報;第二是聲聞乘;第三是緣覺乘;第四是大乘顯宗的菩薩乘;第五是密乘。如果你想求人天福報,佛教裡有這樣的法;你想修聲聞的法、緣覺的法,佛教裡也有;若想修大乘顯宗的法或者密乘的法,佛教裡還是有。超市裡有很多東西,自己可以隨意選購。同樣,在佛教裡,從世間法到最頂峰的無上大圓滿,有一層一層的很多修法,選擇其中哪一個,是由自己決定的,這是每個人的自由。諸佛菩薩雖然希望大家都修解脫法,不要去追求人天福報,但這只是他們的期望而已。他們既不會勉強所有的人都去修密法,也不會勉強所有的人都去修大乘法或小乘法。因為眾生的根機不一樣,而一個法門能不能度化所有的眾生呢?顯然是不能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釋迦佛才會一轉、二轉、三轉法輪,傳了八萬四千法門。如果僅一個法門就能夠度化所有眾生,佛也不會說那麼多的法了。

如太虛老和尚提倡的人間佛教,也不代表整個佛法。他們主張建立慈善機構、承辦社會福利,幫助人或動物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行持這些善法可以說是人天乘,也可以說是大乘菩薩的行為。因為,大乘菩薩非但不排斥,而且十分讚歎除了傳法和勸人修行以外的其他利益眾生的事業。這些善行是大乘菩薩的行為還是世間法,關鍵是由自己的發心(動機)決定。

現在很多居士自稱是學佛的,但實際上他是如何學佛呢?上至知識分子和商人,下至農村裡的老太婆,很多居士都是修人天福報的。為什麼學佛?為什麼受皈依戒?為什麼受五戒?都是為了健康長壽、工作順利、事業有成、孩子們能夠順利地考上大學、能夠找到很好的工作……這是不是學佛呢?佛沒有這樣做過。我們都知道,自從佛發了菩提心後,於三大阿僧祇劫中,從沒有為自己希求過這些世間安樂。這樣的「學佛」更應該叫學法。梵文的法(Darma),中文譯音為達摩,其意很廣,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在修持正法上講,「法」具有度眾生的能力,可直譯為「持」,即抓住的意思。若修人天福報,此人則可享受一些人天報應而不墮惡趣,具有「法」的意義。由此可見,只是為求人天福報或現世利益而行善,不是學佛,只是學法。現在,很多自稱學佛之人都是這樣發心的。

在剩下的修行人中,又有一部分人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修行。雖然我們都會說「我是大乘佛教徒」,而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人卻是為了個人的解脫。我們修加行是為了自己,放生也是為了自己,燒香磕頭還是為了自己,處處都是這樣,和上班或處理一些家務事沒有很大差別。上班不是為了其他人,就是為了自己的生活;修五加行、聽法也不是為了其他人,就是為了自己的解脫,同樣都是為自己。

只有剩下的一部分人,才真正是在考慮眾生的事情。自己的事,他沒有去考慮。如經中所喻,種穀可得穀,但稻草不求自得,無須專門求得(種穀喻為菩薩行六度萬行,穀喻為眾生的利樂,稻草喻為自己的利樂)。又有一個比喻是,燒火做飯可得飯,火起則煙自然冒出,不須專門求煙(燒火做飯與種穀義同,飯與穀義同,煙與稻草義同)。這些比喻說明了:雖然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不管你的能力怎樣,如果你真正能夠放下自己(不要說現世生活上的問題,甚至後世的解脫也不去管它),根據自己的能力,只是一心一意無條件地利益眾生,自利之事不需要專門去做,也會不求自得。

其實,只是我們放不下而已,如果放得下,就不用專門做。對此,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證明。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流轉輪迴,無論做高貴的帝釋天王,還是轉生為微賤的螞蟻、蚯蚓,隨時隨地無不為自己打算,從來沒有考慮其他人的解脫,但是今天我們有什麼結果呢?還是流轉於輪迴中,什麼也沒有得到。今生去世時依然空手而歸,以後也是這樣,世世代代都是這樣。而佛真正把自己的一切都放下了,沒有去管自己,只是一心一意利益眾生,正如佛的廣傳裡所記載的,就是為了填飽一個眾生的肚子,他都會捨棄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更不要說其他的。他沒有管一己私事,但是佛已經成佛了,他的福德和智慧都已經圓滿了。所以,能夠放下就會和佛一樣,不能放下就和六道眾生一樣。學佛人當中,真正能夠學到大乘佛法的人比較少,但這只是從外在現象上得到的結論,所以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凡是只考慮自己的解脫,無論聞思修或做世間善法都是小乘的道路;凡是考慮其他人的解脫,不要說聞思修,即使外表上是造罪,也是積累成佛的資糧。佛經裡有許多這樣的公案。我們經常為了自己去放生、修法……,表面上做得非常好,其實從根本上已經錯了。

是不是為他人著想的所有事情都是正法呢?不一定。社會上確實有很多善良的人,每當見聞他們的事蹟時,我感到非常慚愧。他們也不是學佛的人,也沒有說為了度化眾生而成佛,但是他們做得那麼好,這是有目共睹的。而我們天天從早到晚念了一遍又一遍:為了度化眾生發菩提心,這只是口在念,但我們的心行是否與之相應呢?

總之,只有為了眾生的解脫而行利益眾生的事業,才是正確的路,也才是我們要走的菩提之路。

這樣的路該如何走呢?我們需要一個具格的人引導,才能順利地走上菩提道。例如,無始以來,我們在生生世世中,肯定學了很多次世間的學問,只是現在想不起來了,然而,如今只學其中一種,尚需一位老師的引導,否則難以完全掌握。放下自己的事,是無始以來我們從未做過、想過,甚至連作夢都很少夢到的;而利益自己,是我們生生世世做慣了的。今天,佛要求我們把無始以來一直做慣的放下,去接受一個從未想到的事物,該有多難啊!這肯定要有善知識給予幫助才能辦到。所以,選擇金剛上師和善知識特別重要。

2、如何擇師

1)作大乘上師的條件

什麼是衡量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呢?

第一、大乘上師要有無造作的菩提心。據佛經所載,若某人有不造作的菩提心,即使他不是十全十美,在沒有其他上師可尋時,我們也可依止他。我們依止上師,除了希望依靠他獲得對解脫有利的智慧和方便外,別無所求。若他有不造作的菩提心,就多多少少會給我們灌輸一些好的東西,也就是說,他絕不可能為獲得個人的財產、名譽和地位而利用我們,只會盡己所能地來度化、引導我們。所以,我們多多少少會得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第二、只具有菩提心是不太圓滿的。比如在世間,我們找到一位人品極好的老師,而他卻一無所能,我們跟著他又能學到什麼呢?同理,上師人品雖如彌陀、觀音一般(菩提心還是必要的),但我們要的是解脫智慧,而他對此卻一無所知,老師都沒有智慧,我們哪裡能得到智慧呢?所以,大乘上師在無造作菩提心的基礎上,要或多或少地精通顯密教理,特別要精通我們所需要的、正式修法上的智慧。若某人不具有菩提心和智慧,他表面上會說得很好聽,做得也很好,但實際上利益自己的成份很多,考慮其他眾生的成份很少,他會為了自己的一些目的利用我們。如果我們在很多關係上處理不好就會很麻煩,這時,還是以不依止為好。上面講的這兩個要求,是做大乘上師的最低標準。

2)作金剛上師的條件

做金剛上師只具備上述的最低標準是不夠的。無垢光尊者的弟子智悲光尊者,是寧瑪巴一位非常偉大的成就者。他著的《功德寶藏論》裡收集了很多顯宗、密宗對金剛上師的要求。之後,他作了一首偈子,其中講到:因為現在是末法時代,眾生的福報淺薄,要找一位非常完美、如佛陀或大菩薩一樣的金剛上師,恐怕難而又難。尊者又繼續說道:所以,暫且不談很高的要求,對金剛上師比較低一點的要求是:

第一,三戒一定要清淨。三戒是指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

1)別解脫戒清淨。別解脫戒分為在家和出家兩種。故從這個角度而言,金剛上師既可以是在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在家的金剛上師首先要具足圓滿、清淨的居士戒。

2)菩薩戒清淨。作金剛上師一定要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說到菩薩戒,我要強調漢地存在的一個問題。現在,漢地很多學佛人都認為,我曾在某法會上受了菩薩戒,所以我肯定有菩薩戒。但實際上他們得到菩薩戒了嗎?很難說。問題在於,獲得菩薩戒的關鍵是什麼?若舉辦一個非常隆重的法會,並邀請一些高僧大德,由他們為大家舉行一個授菩薩戒的儀式,是否就得到菩薩戒了?從外緣上講,很多條件都具備了:傳戒上師是有菩薩戒的高僧大德;他懂得怎樣傳菩薩戒;儀軌也準確無誤;我們去參加了;法會也非常隆重,種種外緣十分圓滿。但得菩薩戒的關鍵是內因而非外緣。內因就是我們從心靈深處是否發過菩提心。比如說,參加授戒法會後,我們應捫心自問:現在我做的一切,是為利益自己,還是為利益眾生?若是為利益眾生,就要有為度眾生而成佛的念頭。若大部分修法的動機是這種念頭,就可以得到菩薩戒,反之,若處處都是為了自己的解脫,那你根本沒有菩提心,又怎麼會有菩薩戒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所以,首先要鍛煉、調整自己的內心,也就是按加行裡講的發菩提心的方法,先修四無量心,再發菩提心。佛法再三強調,所有行持要從內心出發,從內心開始。內在沒有任何基礎、沒有菩提心,只是參加授菩薩戒的法會有什麼作用?傳戒法師雖是高僧大德,福德、智慧都很圓滿,但他的圓滿對我們有什麼用呢?我們自己不發菩提心,他也沒有辦法強迫把我們變成菩薩,如果有這種可能,釋迦牟尼佛早就這樣做了。所以,得菩薩戒也沒有那麼容易。一旦得了菩薩戒,就要護持使之清淨。

3)密乘戒清淨。獲得密乘戒需要得到真正的灌頂。現在我們也會說:我是受了灌頂的,有密乘戒。但是否真正得到,要看三個方面:第一、給你灌頂的人有沒有灌頂的資格和能力,再進一步說,他自己有沒有密乘戒;第二、你本身有沒有受灌頂的資格;第三、舉行的灌頂儀式是否如法。如果能保證這三方面都沒有問題,才可以說我已經入了金剛乘,否則,是不是金剛弟子還是值得懷疑的。

第二,要廣聞佛法。例如,有些修行人(以前某些在山洞裡修行的老喇嘛),修行相當好,戒律清淨,又很虔誠,對上師非常有信心。在智慧上,他還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是,要給別人傳法就很困難,因為佛法跟世間學問不同。比如,雖然你只精通世間所有學問的一部分,但在這個圈子裡,你就是權威。而佛法不是這樣,只有精通了整個佛法後,你才可以融會貫通,了解佛的真實意趣,若只看了一兩部經典,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為佛法可分為了義和不了義兩種,佛傳法時,要考慮聽眾的根器,傳對他們有利的相應之法。如果講實話,而有人不能理解,佛是不會這麼做的。假如實際上不是這樣,但若暫時這樣講,可使大家都能理解,都很開心,又由這個開心而都能走上解脫之路,那麼,佛就讓大家開心,先講一個方便法。這難道是佛打妄語嗎?不是,佛要觀察眾生的根器,應機施教。眾生的根機各種各樣,因此佛說的法也各種各樣。而在所有這些法中,佛的真正思想是什麼呢?這只有在精通了很多經論後才會明白。這是佛教與其他學問的不同之處。所以,要給別人傳法,就必須廣聞多學。

第三,要有大悲心。因為,作為金剛上師就要以悲心攝受眾生。若某修行人戒律清淨,又懂得一些顯密教法,但他只是獨自在山洞裡修行,拒絕跟所有的人接觸,不願意攝受他人,那麼,他雖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卻不具備做金剛上師的條件。

第四,要精通顯密儀軌。特別在密宗裡,有很多事業法,它們是度化眾生的方便,可以遣除修行的障礙。但這些全是依照儀軌來做的。若什麼儀軌都不懂,就缺少了許多度生的方便,所以,要精通這些儀軌。

博通經論和顯密儀軌是從學識方面講的,但更重要的一點是:

第五,要有證悟。譬如要灌一個大幻化網的灌頂。在大幻化網中有一百位本尊,其中有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四十二位寂靜本尊。授灌頂者不但要將所有的本尊都觀想清楚,甚至連每尊佛持何種法器、結何種手印、身上有何種裝飾也要清晰地觀想出來。若做不到這一點,他怎麼給人灌頂呢?所以,做金剛上師一定要有證悟。又如,給別人傳講大圓滿,首先自己必須證悟大圓滿。如同為人帶路,首先要把路了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途。若引路人都是糊塗的,又怎麼為人帶路呢?同樣,若上師自己都沒有證悟,他講什麼大圓滿呢?所以,傳大圓滿、傳竅訣的人必須是證悟者。

這裡的證悟,不要求斷掉所有的煩惱,也不要求證悟圓滿的智慧,只要求或多或少地斷除了煩惱、證悟了智慧。這個智慧不是世智辯聰,也不是文字上的知識,而是通過修證得來的。

第六,要懂得四攝法,即四種大乘菩薩攝受眾生的方法。若不懂四攝法,也沒有辦法度化眾生。

對金剛上師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點。具備這些條件的稱為具德上師。可是,我們西藏有一個說法:小偷和佛,難以分辨。在大街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其中誰是小偷呢?我們不知道。佛也是同樣的,在大街上的眾多人中,肯定有佛的化身,但他的頭上也沒有寫著「佛」字。所以,佛和小偷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既然這樣,我們該怎樣去選擇、依止金剛上師呢?在密續裡講了三種觀察金剛上師的方法。

首先,在還未接觸時,向住在此人附近的大眾打聽,因為這些人應該比較了解他的情況。這是從遠的方面講;第二,從近的方面講,雖然不接觸他,但可以在這個人的附近觀察他的行為,僅觀察一兩天是不夠的,因為短期內他是可以偽裝出來的;第三,就是真正接觸這個人並仔細觀察,在觀察五、六年,七、八年後,如果你覺得上述六點他都具備了,就可以去依止。我們現在有沒有這樣的時間呢?

對於現代社會工作繁忙的人來說,怎麼可能用七、八年的時間去觀察一位上師呢?但是,我們要真正地得到灌頂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竅訣,對金剛上師又必須要嚴格要求。那該怎麼辦呢?此時,像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他們是很多高僧大德長期以來已經觀察好的,依止他們,就不用費太大的心血去觀察。而其他上師,就必須要觀察。

上面講的是密宗對上師的最低標準,不符合這樣的標準,就沒有辦法做金剛上師。但是做不做金剛上師是他們的事,依不依止是我們的事。在前面也提到過目前漢地的狀況:從藏地出來的穿紅衣服的人,只要自稱是活佛或堪布,人們便不看他的背景,也不知道灌頂有哪些條件,而一律去接受灌頂。大家只知道灌頂很好,金剛上師很好,僅此而已。如果依止以後永遠不退失信心,倒也無妨,而實際不是這樣。比如一人來灌頂,大家都去聽,等他離開不到一個星期,這些人就開始毀謗:「噢,我們錯了,他(上師)沒有修證、沒有戒律,……甚至連人品都不好。」或者又說:「你的上師不如我的上師,我的傳承比你的傳承好,我的教派比你的教派好」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在漢地的居士裡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3)做小乘上師的條件

下面,順便說一下小乘的上師。做小乘的上師,第一、要戒律清淨,也就是說,若是沙彌(尼),則沙彌(尼)戒清淨,若是比丘(尼),則比丘(尼)戒清淨;第二、要精通戒律第三、要非常關照他的學法弟子。其他的還有很多,但這裡只講這三點。

由上可知,在所有的上師中,對密乘上師的要求最嚴格,特別是對修證的要求,因為證悟不是很容易的事。密法絕對不允許你盲目地依止上師,它嚴格地要求你再三地觀察,選擇好上師後,再依止他聽法、受灌頂。

此後,有一個更重要的要求是,從今以後,無論發現他有什麼樣的過失,都不要退失信心,這位上師有功德也好,沒有功德也好,你要認真地依止,否則又會造業。現在無論在漢地或藏地,都是既有很多真正的金剛上師,也有很多不具足金剛上師條件的人。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要觀察好,選擇好。

如果你不能觀察,那該怎麼辦呢?他們無論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是修行人,尤其是穿僧衣的出家人,多少都有一些功德,這是肯定的。釋迦牟尼佛也講過:出家後還俗犯戒的人,就像獐子的屍體一樣;而其他不修法的人,卻像狗的屍體一樣。因為在獐子的屍體上,還有非常有用的麝香;而在狗的屍體上,卻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可取之物(這是古印度人的看法),而只是一具屍體。也就是說,一個出家人即使再沒有功德,也比一般情況下的在家人好,他總是或多或少有些功德。所以,在家人的做法應該是,從自己的信仰上,要恭敬所有的出家人,不要去觀察他們的過失。如果你要依止某位出家人,就一定要再三地觀察;如果你不打算依止,卻常認為這個出家人這裡不如法、那裡不如法,就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有無功德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也許這些人都是菩薩的示現。

印度曾有八十位大成就者,他們顯現為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如果我們看到他們,肯定會生起很大的邪見。他們中有些是打獵的,有些是妓女或屠夫,總之,他們都是世間種姓最下劣的人,但他們卻是佛菩薩的應化。所以,我們要培養這樣的習慣,在信仰上這樣恭敬,對我們沒有任何損失。這是居士應有的正知正見。

二、灌 頂

目前,在灌頂方面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大家都認為灌頂非常了不起,所以去接受灌頂;有些人聽說沒有灌頂就不能看密宗的書,他很想知道密宗的書裡到底講了些什麼,越不讓看就越想看,為了有資格看密乘的書,他便去接受灌頂;有些人覺得,有資格看很多密宗的書是很了不起的,因此要接受灌頂。而且,人們往往在接受灌頂後,不認真地護持密乘戒。在漢地的各大城市裡面都是這樣,包括國外和藏地某些地方也有這種現象。

還有,很多人都認為:在金剛上師灌頂時,自己到那個地方坐一坐,聽一聽,吃一些發下來的加持品,再將佛像擱在頭上,這樣就得了灌頂,很多人都有這種看法。實際上不是這樣。

是否得到灌頂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灌頂的人是否具備金剛上師的條件;第二、受灌者是否有接受灌頂的資格;第三、金剛上師灌頂時的方法是否正確。這三方面有一個欠缺,我們就沒有得到灌頂。如果以後我們要接受灌頂,就需要觀察這三方面的條件。

首先講一下什麼叫作灌頂。很多居士,包括漢地的出家人,都不懂灌頂是什麼。有些人認為:灌頂後,修行上會有很大的進步,很快就會成就;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開許,灌頂後就可以看許多以前不能看的經書。需要澄清的是,灌頂後馬上成佛,對目前一般人的根機來說是不可能的。雖然曾經有一些這樣的人,但他們是利根之人。對普通人來講,不要說馬上成佛,甚至在灌頂後能否立刻看到進步都是不一定的。

那麼,灌頂到底是什麼呢?灌頂就是一個高層次的授戒。比如授比丘戒、比丘尼戒時有一個儀軌,授菩薩戒時也有一個儀軌,同樣,授灌頂時還是有儀軌。更確切地說,受灌頂就是受密乘戒。如我們去受大幻化網灌頂,幻化網有五條根本戒,十條支分戒。我們首先要看能否做到這些戒律的要求,如果目前能夠做到,就去接受這個灌頂;如果根本無法做到,就不能去受,否則灌頂後會犯戒的。凡是灌頂都是授密乘戒,只是戒條各不一樣,有多有少。這些戒律中有一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經過開許,也會有代替的方法;還有一些戒條是一般人能夠做到,而我們卻做不到的。所以,首先要了解灌頂的那些戒條,若覺得能夠接受,才可以去受灌頂,這樣才是如法的。

若灌頂時根本不知灌頂就是授戒,而且上師們也不講。這樣,在灌頂三、四年後還是不懂。以後看到密乘戒的法本時,才發現兩件事:或是根本就沒有得到密乘戒,或是密乘戒早就破了。這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沒有好好考慮;二是授灌頂的人沒有介紹。

律經裡講:如果給某人授比丘戒或比丘尼戒,必須先要清楚地告訴他從今以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佛說,假如拿一把非常銳利的刀交給屠夫,讓他去殺生,這肯定有很大的罪過,但是,這個罪過卻不如為一個人傳戒,卻不給他介紹戒條的罪過大!

有人會提出疑問:授戒不是很好嗎?灌頂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會有罪過呢?

因為,如果他真正得到了灌頂,卻因上師沒有傳講戒律而犯了密乘戒,那麼他不是要墮金剛地獄嗎?這個灌頂對他到底是利益還是傷害呢?當然,這是上師的責任,不是我們的責任。可是現在已經破戒了,即使責任不在我們,而受害者卻是我們。所以,接受灌頂前首先必須懂得灌頂是授密乘戒。雖然得了灌頂後,可以被開許看密乘的書,而且可以逐漸地、間接地增長一些智慧,減少一些罪業,但灌頂主要是授戒。

首先介紹了什麼是灌頂,接下來講得到灌頂所要具備的條件。

只有具備了六種因緣──二因四緣,才能夠得到灌頂。

二因四緣的第一個是相應因。相應因本來是指人體裡的氣脈明點等。對於一個六根具足之人,這個條件基本上是具備的,所以不用考慮;

第二是俱生因。它是指灌頂用的法器,如寶瓶、佛像、甘露等。

有了一個瓶子,上面插一根孔雀的羽毛,是否就是一個法器呢?不是。要成為法器,除了需要很多其他東西外,還需要金剛上師的加持。你們經常說「加持」、「加持」,但是否知道什麼叫加持呢?所謂加持,就是有一定能力的人,在某種物品裡面加入一種能力。比如說,平時我們喝的水只是自來水或礦泉水等,只能解渴,但加持過的水,就有能力消除業障和增長智慧。它的能力之源是什麼呢?是不是念一個經就有這種能力了?不是。如果念一念經就叫加持,那凡是認字的人都可以做到。事實上,加持的來源是一定層次的修證,這樣的人才能夠加持這些灌頂用的法器。現在,有錢的人可以購買到外表非常莊嚴的金銀做的寶瓶,裡面需要的很多藥物也可以在中藥市場買到。但金子就是金子,金銀不會有什麼加持吧?同樣,佛像、甘露水等也需要開光、加持。在我們眼睛能夠看到的物體上,有一種肉眼無法看到的能力,那就是通過他們的開光、通過他們的修證加持得到的,這是金剛上師們的事。如果我們選擇了具德的金剛上師,他肯定有這個能力,我們就不用考慮俱生因。

下面講四緣。第一是因緣。修密乘的金剛弟子所要具備的條件叫作因緣。他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他要對密乘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且在灌頂的現場,能夠聽到金剛上師講的話、念的儀軌,需要觀想的能夠觀想,這種人可以說因緣已經具備了。如果對密法沒有什麼興趣,或者是以好奇心去接受灌頂,這種人就不具備因緣,也得不到灌頂。有些人雖然對密法有一些信心,但是到了灌頂現場不認真聽,也不具備因緣。

第二是增上緣。這是金剛上師要具備的。如上所講,金剛上師相當重要。你們中的居士都去過學院,在學院聽過很多法,基本上沒有問題。但在其他地方,不能經常聽法的那些居士,雖然非常虔誠,但是因為他們對密法不了解,缺少這方面的知識,所以非常盲目。他們不會選擇金剛上師,在這上面發生了一系列問題。

如果金剛上師沒有灌頂的能力,就得不到灌頂。若只需授予灌頂的人能念一個經,那麼誰都有灌頂的資格,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他必須要精通密宗的經典而且要有修證,特別是在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上,要有一定的修證層次,才可以給人灌頂。這樣的灌頂才是如法的,其他的灌頂都是形式。聽聽那些聲音也是有功德的,那也是續部裡的金剛語,除此以外,得不到什麼。因為,這裡面沒有什麼可以得的,如同鍋裡沒有瓢,能舀得出東西嗎?所以,觀察、選擇上師很重要。

第三是所緣緣。金剛上師也是標準的金剛上師,我們自己也有信心,且所用法器也很圓滿,是加持過的,但是還需要具備一個緣。灌頂中,上師會讓我們做很多觀想,如果不觀想這些,就不具備所緣緣。所以,在灌頂的時候,要認真聽灌頂詞,讓我們觀想的都要一一觀想,這些全部做到,才能夠得到灌頂。如果你的身體雖然在灌頂的現場,但心裡卻在胡思亂想,是得不到灌頂的,這很容易發生。你們很多人都去學院接受過灌頂,灌頂的金剛上師已經具備了上師的條件,找不到再好的了,而且在法器和灌頂的儀式上也無可挑剔,但是我們有沒有認真去聽、去觀想呢?若是沒有,灌頂還是不圓滿的。

第四是無間緣。無間緣是指灌頂的次第不能顛倒,前面的灌頂和後面的灌頂,一個一個不能錯亂,但這不是我們的事,是金剛上師的事。

綜上所述,在灌頂時,我們自身要做的,是首先觀察選擇好金剛上師,然後到灌頂的現場,認認真真地聽,上師讓我們觀想什麼,我們就認真地觀想。

剛才講的兩個因四個緣,其中缺少哪一個都得不到灌頂,這在經書裡講得很清楚。經中有一個比喻,比如古代的馬車,有兩個輪子,若缺少了任何一個輪子,它都無法行駛。同樣的,這六個因緣裡缺少任何一個,我們就不能得到灌頂。所以,如果我們想得到一個真實的灌頂,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具備這六種因緣。

灌頂完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護持密乘戒。灌頂就是接受密宗的戒律,在灌頂時所發的誓言必須要做到,否則就要犯密乘戒,墮金剛地獄,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犯戒者很危險,金剛上師們也有危險,除非是佛或很高層次的菩薩,因為他們不受因果的影響。凡夫有沒有灌頂的資格呢?也可能有。凡夫中修到加行道較高層次的人有資格灌頂,但是他也有可能墮地獄。因為凡夫有可能犯戒,如果犯戒,就有可能墮落。既然這樣的金剛上師都有墮地獄的可能,那接受灌頂的人當然有墮地獄的可能。所以,灌頂後的第一個重要學處,就是詳詳細細地了解密乘戒,然後要好好地護持戒律。這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事已經顛倒了。比如,若首先把居士五戒介紹得清清楚楚,然後要求每個人都要受圓滿的居士戒,很多人就會十分害怕地說:「這我做不到,五戒中有的對我不適應。」但是,人們對灌頂的態度不是這樣。凡是有人授灌頂,大家都會去參加。若連居士五戒都不能完全做到,那怎麼接受得了密乘的戒律呢?這說明,我們接受灌頂之前根本沒有觀察。實際上,居士五戒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對傳居士戒的上師的要求也不那麼嚴格,對受戒者的要求相對來說也比較低,即使是這樣,很多人仍會覺得力不能及。而灌頂的時候,人們根本沒有這種感覺。假如有人灌一個大圓滿的頂,那麼此地凡是聽到這個消息的學密居士,肯定都會去接受這個灌頂。可不可以這樣做呢?剛才講了,即便灌頂的法器、灌頂的儀式以及授灌頂者都非常圓滿,自己也有可能不能接受此灌頂。大圓滿有很多戒律,你能不能護持這些戒律,這一定要選擇!若居士的五條戒都要這麼認真選擇,那麼對密乘戒更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

如法地接受灌頂、如法地護持密乘戒的功德與守持別解脫戒的功德相差天淵,然而,破密乘戒的危險性與破別解脫戒的危險性也相差天淵。不過,只要能認真護戒,根據密宗的要求如實去做,密乘戒也並非高不可攀。因為,密法不是針對登地菩薩,也不是針對佛,就是針對凡夫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不要失望,因為佛所制定的密乘戒是凡夫能夠做到的,只是方法一定要正確。所以,若能如理如法地做,灌頂還是非常殊勝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46:43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02:08:08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6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

懺悔清淨的方法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在講密乘戒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密乘戒的優點,就是在犯戒之後可以不斷地重新恢復。恢復的時候,也不一定需要上師在場,只需通過觀想,便可恢復戒體。

一、犯戒的界線

在宣說恢復的方法之前,首先講一下犯失根本戒的界線。因為,無論是犯別解脫戒、菩薩戒還是密乘戒的根本戒,都必須具備一些條件,在不具備所有條件的情況下,就不算犯根本戒。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的違犯界線,以前已經講得十分清楚。而大幻化網五條根本戒的界線,有些與十四條根本戒的相應戒條是相同的,至於存在差異的地方,在宣講五條根本戒的時候,也已經講過,今天再講一下這兩種戒的共同界線。

經書中有四條或者七條界線的兩種說法,下面分別進行講述:

(一)四條界線

1、對 境

幾乎每條戒的犯戒對境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捨棄上師的對境就是上師,瞋恨道友的犯戒對境就是金剛道友……。

怎樣就算是不具備犯戒對境呢?以瞋恨道友為例,比如說,假設兩個人以瞋恨心吵架或者打架,如果兩位當事人都得過密乘戒,並且在吵架的當下也具有密乘戒,就具備了犯戒對境;如果其中一個人從來沒有灌過頂,或者是曾經灌過頂,屬於密乘弟子,但在吵架之前,卻因犯戒而失毀了戒體,並且還沒有恢復,其戒體已經不復存在,這樣就不具備犯戒對境,因為此人與其他沒有學密的普通人完全相同,所以不能作為犯戒的對境。身為密乘弟子與其吵架或打架雖然會違反密乘根本戒以下某些比較嚴重的支分戒條,卻不會犯失密乘根本戒。

同樣,如果捨棄的對象不屬於六種上師或善知識之一,就不會犯失根本戒。舉一反三,其他戒條的犯戒對境也可以依此類推。

2、動機或思想

這裡所說的動機,首先就要以精神是否正常為臨界點。在經續中規定,違犯包括別解脫戒、菩薩戒以及密乘戒在內的所有戒條的人,必須是精神正常的人。如果精神失常,喪失了取捨之心,則無論如何也不會犯戒。因為作出該行為的人意識已經失控,頭腦中根本沒有犯戒的概念,並不是故意去違犯戒條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沒有出現精神不正常的症狀,卻因為出現了一些錯覺,產生了一些誤會,從而導致犯戒行為的發生,但當事人的本意卻並非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會犯戒;

其次,就要以是否有意為準繩。所有的犯戒,都必須在當事人故意而為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如果是在無意間不知不覺地作出了犯戒行為,則即使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沒有問題,也不算是犯戒。

由此可知,縱使精神不正常的人以瞋恨心去打罵金剛道友,並且辱駡的內容對方已經聽見,但因為其精神已經顛倒錯亂的緣故,所以就不會犯戒。

3、行 為

這裡所說的「行為」,不包括意識上的行為,而是特指身語的行為(多數的戒條都要求具備身語的行為,但也有少數只需要起心動念就會犯戒,其差別見於十四條根本戒和五條根本戒中)。

以瞋恨金剛道友為例,如果具備了非常嚴重的瞋恨心,但卻不具備打罵的行為,就不會犯根本戒。同樣,在十四條根本戒當中有些是需要肢體行為或者言語為前提的,如果不具備,雖然會有過失,卻不會徹底犯根本戒。

但有一些戒條卻不需要身語的行為,譬如,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四條捨棄慈心,以及第五條捨棄菩提心,就不需要行動,只要在心裡有了「我再也不去為了度化眾生而發誓成佛」的念頭;或者在看到眾生遭受痛苦的時候,心裡反而幸災樂禍;或者在心裡默默發願,無論此人多麼苦不堪忍,即使我有幫助他化解的方法,也一定袖手旁觀,決不出手襄助。如果有了以上的這些念頭,即使陽奉陰違,並沒有在言語中表達出來,或者在身體行為上有什麼表示,也算犯失根本戒。

但類似詆毀宗派,或者詆毀女性之類的戒條,就需要以語言表達為前提,要違反這些戒條,就必須有言說的行為,否則,就不會犯根本戒。

4、結 果

以偷盜為例,假設某人有偷盜的行為,卻不具備所盜竊的物品已經徹底屬於自己的想法,則雖然有一些罪過,但不會犯根本戒。其他戒條也是一樣,如果沒有最終犯戒的結果,沒有完整的犯戒過程,也就是說沒有作到底,也不會犯根本戒。

十四條根本戒與五條根本戒中每一個戒條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如果這些犯戒的條件全部具備,就是徹徹底底的犯戒。

另外,經書中也有七個條件的說法,下面簡要地進行介紹:

(二)七條界線

1、犯戒能否最終成立,觀待於當事人的犯戒行為是否被強烈的貪心或者瞋恨心等煩惱所攝持。所有大乘的戒條都認為,如果作出了殺盜淫妄等行為,但不具備貪瞋之念,就不會犯戒。大乘菩薩最忌諱、最反對、最討厭的,就是自私心。如果犯戒行為是以自私心為中心所引發的,就屬於犯戒。如果所作所為的發心是為了利益眾生,就不一定會犯戒。說得透徹一點,如果沒有絲毫的自私心,而完完全全是以大悲為出發點,為了對方自身的利益,就不但不會犯戒,反而有很大功德。關於這一點,在經書中有很多公案,想必你們每個人都可以舉出一些例證,所以此處也不必贅述;

2、犯戒能否最終成立,還取決於當事人是否清醒地了知對境。此條的要求與前面所講相同,故無需重複;

3、如果戒條要求具備身體的行為,以瞋恨道友為例,則在打金剛道友的行為結束之時,就會犯戒;如果戒條要求具備言說的行為,則要求對方必須聽見,在對方的耳根接收到該信息的當下,就算犯戒;

4、如果屬於意識行為的犯戒,其犯戒的界線一般是指,假使將一晝夜的二十四小時劃分為六等分,則其中每一等分或者階段為四小時,如果在一個階段,也就是四小時之內,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悔改之心,已經決意痛改前非,就不會徹底破戒;但是,如果超過四小時,卻始終沒有悔改之意,反而視若兒戲,甚至引以為榮,就會犯戒;

5、如果發生了犯戒行為,且在四小時之內沒有進行對治,則會犯戒。還有一點就是,所有的犯戒,都要求當事人必須精神正常,並且是存心有意而為;

6、如果在事發當下,當事人不僅沒有後悔心,甚至還存在著滿足的快意,且符合以上條件,就肯定會犯戒。

請大家注意,這裡所說的後悔心,不是指事後的後悔,而是指犯戒當下的後悔。譬如,當下生起後悔心,立即放棄犯戒的行為;

7、每一種戒條都有特定的懺悔時間界線,如果超過這一時間點,就再也無力挽回犯戒的事實。這時除了勵力恢復,便別無他途,否則,就只有在無數個來世中抱恨終天了。

與四條標準不同的是,在犯戒之時,以上的七條標準不一定要完全具備。比如,第三條身語犯戒界線,與第四條意識犯戒界線的要求就不可能同時具備。但無論是四條還是七條標準,只是劃分方式不同而已,其內在含義並沒有太大差別。如果具備了相應的所有條件,其犯戒的程度就會十分嚴重。

綜上所述,三戒中的每一戒條都有各自的細微條件,如果不具備所有細節,則雖然有罪過,卻不會犯根本戒。如果我們能夠詳細地掌握每一戒條的所有界限,能夠精確地把握犯戒的尺度,就能更便於取捨,以免因無知而鑄成大錯。

以上宣說了犯戒的細微界限,下面講述懺悔以及恢復的方法。

二、懺悔清淨的方法

清淨破戒罪過主要有四種方法:(一)以證悟空性的智慧來清淨;(二)以禪定的能力來清淨;(三)以世俗菩提心的能力來清淨;(四)以偉大的行為來清淨。下面分別進行講述:

(一)以證悟空性的智慧來清淨

這是最殊勝的清淨方式,證悟空性的人通過修習空性,不但可以徹底地清淨違反三戒的所有罪業,甚至可以消滅罪業的習氣和種子。

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凡人所無法企及的,我想應當離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當然,這只是我管窺蠡測,以自己的狹隘之見來衡量你們的境界。這種無憑無據評價他人的作法是佛陀所不允許的,也許你們當中有的人已經證悟到很高的境界了。但無論如何,我在這裡只是針對一般情況而言,對於修行層次較低的人來說,雖然證悟空性的方式極其殊勝,但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二)以禪定的能力來清淨

這是我們一般凡夫都有希望做到的、簡便有效的一種法門。密宗有很多清淨罪業的修持方法,但我們不用去求取其他紛繁複雜的修法,金剛薩埵修法就是最殊勝、最典型的禪定懺悔方法。觀想金剛薩埵主尊,觀想百字明降下甘露,甘露充滿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的罪障被徹底清淨等等,都是以觀想,也即以禪定來清淨罪障的最佳良方。

阿底峽尊者也曾經說過:雖然密乘的戒條要求比較高,也比較容易違犯,但密乘也有非常具體的、不同尋常的、針對性極強、對治力超勝的懺悔方法。

金剛薩埵也有廣中略的各種修法,法王如意寶有金剛薩埵的略修法,米滂仁波切還有更簡略的金剛薩埵修法,較複雜的就是五加行中的金剛薩埵修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所有清淨罪障的修法,都必須具備四對治力:

第一為依止力所謂依止力,是指懺悔罪業所依止的對境。修金剛薩埵的時候,金剛薩埵是依止力;修菩提心時,菩提心是依止力;修空性時,空性就是依止力;

第二為破惡力即後悔心,也就是必須要對以前所犯的罪業生起強烈的追悔之意,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後悔心,念誦百字明雖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罪業,但卻很難使其徹底清淨;

第三為恢復力也即要有發誓從今以後改過自新、絕不再犯的決心,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所言所行依然如故,就只能減輕罪業,而不能徹底消除罪業,這也是十分關鍵的;

第四為對治力為了清淨罪業所做的任何一種善事,包括念金剛薩埵咒、磕頭、放生等等,都統稱為對治力。

無論依照哪一種方式來清淨罪障,都必須具備以上四種對治力。雖然我們沒有能力以其他禪定方式來懺悔罪業,但廣中略的各種金剛薩埵修法就是簡便易行、首屈一指的禪定懺悔方式。在具備四對治力的前提下,念誦十萬遍百字明,就保證能清淨無始以來的所有罪業,這是佛在金剛密乘的續部中說過的、了義的最終之義,不是為了度化、引導個別眾生而採取的權巧方便之說。

佛陀在密乘續部中還說過,哪怕只念誦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嗡班匝薩埵吽」,也可以清淨乃至犯失密乘根本戒在內的所有罪障。但在佛陀住世的時候,世人的煩惱並不是十分深重,所以十萬遍就已經足夠;而在眾生煩惱罪孽深重的五濁惡世,要想徹底清淨罪業,就需要念誦四倍的數量,也即四十萬遍。因為這個要求並不是很難,所以法王如意寶在每年的金剛薩埵法會期間,都要求大家要誠心竭力地念誦四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

按照這個道理來推論,末法時期的人也應該念誦四十萬遍百字明,但因為百字明音節較多,念誦時間太長,要想完成四十萬遍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就沒有這樣嚴格要求。即便如此,如果能夠認認真真地念誦十萬遍百字明,也肯定能清淨包括沒有受戒之前造作殺盜淫妄的罪業,以及受戒之後犯失密乘戒在內的所有罪業。

本來,違犯別解脫戒的罪業與犯失菩薩戒的罪業相比,則屬於疥癬之疾;而犯失菩薩戒的罪業與失毀密乘戒的罪業相比,又只能算是皮毛之傷。犯失密乘戒的罪業,遠遠超過了違犯別解脫戒的罪業。但即使罪業如此嚴重,通過這一方式,也可以將犯失密乘戒的罪業徹底清淨,至於違犯其他戒種的罪業就更是不言而喻了。這並不是我在信口雌黃,而是佛在續部中親口所說的,我們有充分的教證可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如果有犯失戒條的情況,也不必失望甚至絕望,我們應當相信,通過金剛薩埵修法是完全可以清淨所有罪業的。

雖然以禪定清淨罪業的方法有很多種,但這裡只簡單地介紹了金剛薩埵修法的重要性及殊勝意義,具體的修法大家可以參照有關法本。

(三)以世俗菩提心的能力來清淨

菩提心是萬能的,只要有了菩提心,無論是想積累資糧、懺悔罪業,還是走解脫道等等,都是唾手可得之事;反之,如果缺少了菩提心,即使千方百計地集資懺障,絞盡腦汁地尋求解脫,其力量都是極其微弱的。

《入菩薩行論》中講過:「菩提心如末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旦具備了世俗菩提心,所有的罪業都可以在一剎那間徹底清淨無餘。

所以,具有無偽菩提心的人如果犯失了密乘戒,也不要傷心失望,而應該鼓勵自己:雖然犯失了密乘戒,但我必須重新站起來,因為我是發願度化眾生的人,即使犯了戒,也不能放棄我的目標,無論前面有何等的艱難險阻,無論將來會承受怎樣的果報,我還是要繼續向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弘法利生的事業當中。這樣一來,則即使沒有以專門的方式來清淨罪業,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清淨包括犯失密乘戒在內的所有罪業。菩提心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武器,是包治百病、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我們萬萬不要將其束之高閣,而應當隨時隨地加以利用。當然,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懺悔的修法,就更是再好不過了。

至於菩提心的修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以及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疏》中已經講得十分清楚透徹,而藏傳佛教包括格魯派、薩迦派等在內的公認的菩提心修法,在《慧燈之光》中也進行了比較詳盡的介紹,大家可以參照實修。總而言之,菩提心是所向披靡的、最有力的對治力,雖然我們並不排斥金剛薩埵之類的懺悔方式,但菩提心修法就足以替代一切懺罪方法,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

(四)以偉大的行為來清淨

所謂偉大的行為,主要是度化眾生,就是指無論自己的能力大小,皆能心甘情願、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地投入到利益眾生的事業當中。雖然身為凡夫,如果能實實在在、點點滴滴地去作,在利益眾生的同時,也可以清淨自己的罪業。

例如,布施就是很好的清淨罪業之方,無論是財產布施、法布施,還是無畏布施,都能夠清淨犯失密乘戒的罪業。雖然在座的很多人不具備為他人傳法的條件,但在放生的時候為所放眾生念誦咒語或者佛的名號,也是一種法布施。因為我們念咒的目的,不是為了從這些眾生那裡得到任何回報,而完全是為了利益這些生命,所以沒有自私心,這就是十分清淨的法布施。佛在經書中講過,所有的布施當中,最殊勝、最上等的是無畏布施;所有的持戒當中,最殊勝、最上等的是不傷害眾生。所以,作為無畏布施的放生,是十分有意義的。

除此之外,還有四種偉大事業,就是在沒有自私心、不是為了獲取利潤、不帶有商業化成分的前提下,建立醫院,救護病人;修建學校,宣傳佛法,或者教授作為佛法基礎的語言文字;設立佛事活動的道場,用於公眾念佛共修;為他人提供閉關的場所,或者以飲食資具供養閉關修行人等等,以上四種行為都屬於可以清淨罪業的偉大行為。

另外,修建佛塔、做小佛塔(即擦擦像)、做火供,磕頭、七支供等等,也屬於偉大的行為之一。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火供以及會供是有很高要求的,必須具有一定的禪定以及生圓次第的能力。在所有前提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作火供以及會供的確可以清淨很多罪障。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比較流行的,僅僅是將很多食物堆積在一起,或者扔到火中進行焚燒的所謂會供或火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會供和火供,而只能算是一種已經變味的表面形式而已。

經書中還專門提到了放生,可見放生也是十分有力的懺罪之法。但是,我們在放生的時候,千萬不要抱著為了清淨自己罪業的目的去放生,而是要為了解決這些眾生臨時的痛苦(無畏布施的目的)與究竟的安樂(法布施的目的),去積極放生。如果僅僅為了自己,雖然也有一定功德,但因為動機不純正,反而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釋迦牟尼佛從發心到成道之間,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利益,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眾生去付出、去奉獻,但卻在利益眾生的同時,也解決了自己的生老病死。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如今,從未考慮過眾生的利益,所有的言行,都是為了自己的幸福,時至今日,仍然一無所獲,甚至連主宰自己上升下墮的權力都無法掌握。由此可見,為滿足私欲所花費的功夫,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只有不考慮自己,單純是為了眾生而做的努力,才可以圓滿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另外,聽聞佛法也是偉大的行為之一。無論是否聽懂,只要坐在聽法者的行列中聽聞甚深妙法,都具有很大功德。

同樣,為聽法的人提供聞法場所、住宿之地、生活資具;刻印經書,這裡所說的經書,包括大小乘的所有經典;以及思維四諦、中觀等等在內的佛理,都屬於偉大行為的範疇。

以上所介紹的清淨罪業方法,是寧瑪巴的一代高僧──榮森班智達將密宗續部中所提及的相關內容彙集整理而成的。我只介紹了其中起點不高、易於實施的部分,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就要求必須有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基礎,作為初學道的修行人,即使依樣畫葫蘆地去作,也不一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就暫時沒有為大家宣講。

在以上所介紹的方法中,菩提心修法與金剛薩埵修法,是很容易掌握的,能否以此清淨自己的罪業,主要取決於自己的精進程度;空性修法離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加行圓滿之後,我們也可以慢慢地進行嘗試;至於偉大的行為,雖然有些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但也有不需要錢就能做到的方法,所以不一定要以錢為前提,也就是說,能否清淨罪業的關鍵,並不在於身外之物,而是取決於個人內在的修行。特別是放生,我們每一年都有很多機會,大家也在積極地參與,如果能夠調正發心,就一定能清淨從無始以來所積累的不可思議之罪障。

以上講了很多清淨罪業的方法,如果能將上述善法一一付諸實踐,當然是絕佳之事,可是也不一定要全部都做,只要能夠將其中的一種方法做得盡善盡美,就足以達到清淨所有罪業的效果。但只要是善事,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應當盡力而為。

三、結 語

佛陀曾經說過,有兩種人是他所讚歎的對象,第一種是戒律清淨無瑕,也即根本不犯戒的人;第二種是雖然犯戒,卻沒有掉以輕心,而是及時懺悔、勇於懺悔,並想方設法進行恢復的人。

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我從未犯過別解脫戒,菩薩戒卻會偶有所犯,而犯密乘戒的次數卻很多。阿底峽尊者本身是佛的化身,不可能犯密乘戒,他這樣說的目的,就是為了強調三戒的層次,令後人在受持密乘戒之前,慎重地進行考慮,如果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守持密乘戒體,才可以受戒,如果守持戒體尚有困難,就應知難而退,先受持難度不大的戒種,在機緣成熟之後,再受持密乘戒。

但是,阿底峽尊者又接著說道,雖然我犯過戒,卻沒有發生過與罪業共住超過一晝夜的情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無論犯失任何一種戒律,阿底峽尊者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進行了徹底懺悔。

不犯戒是很難的,但如果能在犯戒之後認認真真地對待,鄭重其事地懺悔,也可以恢復戒體,所以,佛陀所說的兩種人都能獲得解脫。當然,從未犯戒與犯戒之後進行懺悔的兩種人,在解脫時間等方面是判然不同的,所以,我們還是應當防意如城,束身自愛,將一切可能導致破戒的苗芽消滅於尚未萌生之際。

如果犯了戒,就要立刻懺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即使我們不能保證自身戒體的纖塵不染,至少也不能諱疾忌醫,拒絕懺悔。如果任隨罪業蔓延滋長下去,等到病入膏肓之際,恐怕就回天乏術了。菩提心與金剛薩埵修法是既容易修持,又極其有力的懺悔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就必定能清淨我們的罪障。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是心存僥倖、依然故我,以至最終無可救藥;還是懸崖勒馬、亡羊補牢,相信有智慧的人都會做出明智選擇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49:46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02:11:18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17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今天講一講如何學密。作為修學密宗的人,在從發心到成佛的一系列過程中,為了讓自己的修行能夠如理如法,就應該按照以下次第進行修持:

一、學密的基礎──出離心和菩提心

我們以前也三番五次地講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學密的基礎,為什麼在這裡還要反覆強調呢?因為,作為修行人,必須要過這兩關,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勝的、類似大圓滿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勞無益的。只有在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巴珠仁波切講過: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在所修的是大圓滿,時間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以泥封門謝客,斷絕所有外界往來的情況下,卻因缺少出離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足以讓我們警醒:如果不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會淪落到如此地步──修了九年大圓滿,卻不一定能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對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說,出離心和菩提心都極為重要。

很多人因為缺少這些知識,只知道密宗殊勝無比,就好高騖遠,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頂,不亦樂乎地修習密宗,最終卻竹籃打水、收效甚微。這一切過失不能歸咎於密宗,而是因為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學密的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是顯密的共同基礎,是趨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所有的無上密宗都十分強調出離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時,一旦離開空性見和慈悲心,即使能將佛像觀想得一清二楚,也毫無意義。同樣,正如經書所言,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誦了上億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關鍵在於出離心和菩提心。目前,有不少居士在沒有修好出離心和菩提心,不懂得生、圓次第的情況下,盲目地念誦一些本尊的修法儀軌,以圖獲得收效。於此必須提醒諸位,這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顯宗、密宗都一致認為,一切萬法都隨發心而定。《開啟修心門扉》中也講過,如果某人是為了今生(圓滿)而修行、放生、供僧、供佛……,即使這一世能如願以償,其結果也不過如此;如果因前世業力而未能如願,這些善行也不會引發絲毫出世間果報。因為在修行之時,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解脫、度眾、成佛等等,而僅僅是為得到今生今世的幸福快樂,既然其發心已經如此明朗,那麼其所做善業又怎麼可能變成解脫之因呢?決不可能。

經書裡也有這樣的比喻:有一個人被飢餓所逼,正萬般無奈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假如不立即進食,幾分鐘後就會被死神奪去生命。這時,如果讓他到國王的寶庫中去取寶,他首先應該選擇什麼呢?絕對是食物。因為,寶庫中的其他金銀珠寶雖然珍貴,卻無法解決瀕臨餓死的困境。對此時此刻的他來說,價值昂貴的金銀珠寶是毫無用處的。同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雖然極為殊勝,但對沒有基礎的人而言卻太高深了。目前,我們暫時還不需要生圓次第的修法,當務之急,還是出離心和菩提心。

還有一個比喻:古代東西方很多城市都有城牆,必須經過城門方可進入城內。假如此城只有一個門,再無其他入城門徑,每一個想進城的人就必須通過此門。城裡有很多人家,一旦進城之後,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此門,便只能徘徊於城外,永遠無法進入城內。這個比喻說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趨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門路,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後,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法,便可隨意選擇。但在沒有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前,想修成這些法,無異於螳臂擋車,實在是自不量力的愚蠢之舉。

所以,現在我們不必急不可耐地去修大圓滿或生起次第等密法,而是要首先生起堅定不移的出離心。因一時環境等因素,偶爾產生的出離心是不可靠的,故而要反覆修習,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穩固不退。生起出離心別無他途,唯有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究竟什麼是劃分有無出離心的界線呢?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要求:如果希求解脫的心念,日日夜夜從不間斷,才叫生起出離心。這個標準比較高,薄地凡夫一時難以做到,所以我們暫時只能提出一種較低層次的出離心衡量標準:

沒有出離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間圓滿及來世人天福報,此外便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沒有更高的追求;有出離心的人,可能偶爾也會有這些想法,或許也會喜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些都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解脫!如果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備了出離心。說一千道一萬,總而言之,學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離心!

第二是修菩提心。今天我們不講菩提心的具體修法,而是要再次重申,學密之人必須要有菩提心!某些密宗教派認為,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到灌頂,也就不可能有密乘戒。因為在三戒中,下下是上上的基礎,即別解脫戒是菩薩戒的基礎,沒有別解脫戒就沒有菩薩戒;菩薩戒是密乘戒的基礎,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到密乘戒。因而,修學菩提心在密宗裡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即使念誦了十多億的本尊心咒,如果發心和修法不正確,來世就可能會立即變成厲鬼或邪魔之類具備神力的眾生。此外,能將本尊、特別是忿怒本尊觀想得如同睜眼所見一般清楚的人,也有可能得到類似結果。現在,有些人動輒便觀想忿怒本尊,猛念其心咒,以詛咒或降伏他人,這些都是不對的。通常一般人不會投生為厲鬼,但修生起次第不如法的人,卻有可能這樣墮落。然而,證悟空性者或發菩提心者絕不可能有如此下場。由此可見,密宗生起次第也是不能離開菩提心和空性見的。

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涵義十分深刻,必須要親自體會和實修,才能明白其內涵的偉大和必要,這是僅僅通過聞思所感受不到的。我一直希望大家能認識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可修可不修,關鍵問題是出離心和菩提心。要知道,即使沒有證悟大圓滿,沒有念誦上億本尊心咒,修生起次第觀想不清楚,都不會有人說我們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離心和菩提心,那我們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我曾看過一則故事:一位學者在乘船渡河時詢問船夫:「你懂不懂數學?」「我不懂!?」「哦,那你的半個生命已經失去了!」又問:「那麼,你懂不懂哲學呢?」「還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個生命!」行至河中間時,船出了故障,船夫就問學者:「你會不會游泳?」「我不會!!」「那你的整個生命都已經失去了!!!」船夫不無遺憾地說。

同樣,沒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雖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實際上卻並不缺少。反之,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所以,這兩個基礎很重要!

二、密法修習次第

在修好出離心與菩提心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密宗的修法。榮森班智達是寧瑪巴一位傑出的成就者,他將學密者從開始發心到最後獲得成就的過程分成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依止密宗金剛上師。因為密法是不能通過看書而僅僅從字面上去領會的。比如,密宗續部的專有名詞一般人根本無法了知其含義;又如,密宗為了使外道不至於盜法,而在很多續部中故意打亂修法順序,後修的在前,先修的在後,如果沒有上師的引導,私自按照書上的次第去盲修瞎煉,其後果將不堪設想。世人皆知,哪怕顯宗的修法,也要依靠上師的指導才能學修,更何況殊勝的無上密法呢?所以,第一步是依止金剛上師。現在,有些居士在沒有上師引導的情況下,私自閱讀密宗法本,擅自依照法本修學,這是極端錯誤的行為。最終結果,他不但不會有所成就,而且有盜法的罪過。

對金剛上師的要求,在《大圓滿心性休息》、《普賢上師言教》以及有關金剛上師的開示中講得十分清楚。希望大家在依止上師之前,能仔細參閱這些法本。

第二個階段,是入密宗壇城接受灌頂。依照以前的密法規程,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四個層次,是根據受灌頂者的根基而分開傳授的,受者能夠修到什麼程度,就授予相應程度的灌頂,決不輕易違越次第。

時過境遷,現在無上密宗的灌頂很多都包含了完整的四灌頂。雖然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大家一定要量體裁衣,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適合的灌頂。目前,在灌頂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漢地。因為此前已經做過有關灌頂的開示,在米滂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也有相關的內容,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第三個階段,是接受密宗戒律。實際上,灌頂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但榮森班智達將它分成了兩部分,首先是進入密宗的壇城,其次是受密乘戒。

受密乘戒之前,必須了解密乘戒的內容,再抉擇是否接受。也就是說,在接受灌頂之前,準備接受者首先必須拿到戒本,詳細閱讀與灌頂相應的密乘戒,並在確認自己能做到的前提下,才能接受灌頂,否則就不能接受。

戒律都是這樣。比如受居士戒,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能守持哪幾條戒,就受哪幾條戒。菩薩戒也是可以選擇的,鈍根者只需受持一條願菩提心,其他的可以暫時不受;中等根機者可以受無著菩薩著作中所講的四條根本戒(分開有八條),其餘的可待將來再受;利根眾生則可以受持龍樹菩薩所講的二十條根本戒(也可以說十八條)。密乘戒也是一樣。只有量力而行,才是護持淨戒的必要保證。

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很多的授灌頂者在灌頂時,並不太強調密乘戒,求灌頂者也根本不知道在灌頂背後還有密乘戒的要求,都滿以為灌頂結束之後,就萬事大吉。其實,灌頂之後最難做到的,就是密乘戒。

第四個階段是聞思,這是極其關鍵的步驟。首先要學習密宗特殊的見解,然後再進一步學習密宗的具體修法。

第五個階段,是學成後到靜處修行。

以上是榮森班智達所講的學密的五個步驟。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五個階段──修行,也即學習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三、略談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歸納為兩條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圓滿次第。下面分別對其進行簡略說明:

1、生起次第

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麼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淨的現象。通過密宗的見解,才使我們領悟到:這一切都不是實在的,是幻覺,是本來清淨的。

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山河大地)是很清淨的。怎樣的清淨呢?彌勒五論中的《經莊嚴論》(《經莊嚴論》契合大乘經典的義理,匯集了唯識和中觀等所有大乘的精華。)裡講過,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我們現在的眼識、耳識等五識屬於心,不是智慧。心和智慧的差別在於,有執著的、不清淨的現象是意識或心;智慧是無執著的、證悟空性的,從現象的角度來講,智慧是清淨的顯現。),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後,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淨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淨剎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現象、非常清淨的現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於分別念的範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顯宗認為:要想真實感受這一切,只有通過首先發菩提心,依顯宗的修法長劫修煉,積累無數資糧,證達無我空性,達到八地以上,才能依靠自己的修行現前萬法本來清淨的境界。然而,以密宗特有的修行方式,即使是凡夫,也能現見本來清淨的境界。為什麼密宗能辦到,而顯宗卻不能辦到呢?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一次,釋迦牟尼佛在傳法時說道:諸位菩薩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淨,就應當自淨其心。心淨,則外境清淨,修行至心淨之時,外境也會隨之而清淨。當時,舍利子也在佛陀身邊,他心想:娑婆世界這麼不清淨,難道釋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沒有清淨嗎?

佛得知他的想法後,便反問舍利子:生盲(一出生就看不見的盲人)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淨的,但凡夫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剎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淨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淨的!於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剎土一樣,十分清淨莊嚴。

之後,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此經是純粹的顯宗經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淨」的說法,可見本來清淨的觀點,並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榮森班智達講過,雖然在小乘經典裡,也有釋迦牟尼佛如何發心、成佛,以及諸多菩薩如何修行、成道、度化眾生的記載,但因為缺少相應的方法,所以小乘行者無法成就諸佛菩薩的果位。

同樣,雖然顯宗也談到了世界本來清淨,卻無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親身感受到這種境界。但密宗就有更直截了當的、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了知萬法本來清淨之後,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淨的現象逐漸消失,而深切體會到這種清淨。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達到其最高頂點:在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後,外面的一切自然顯現為佛的清淨剎土,這是密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現量看到的境界。

為什麼要修生起次第呢?因為,我們凡夫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所觸所及,都執為不清淨的事物。如果其本身就不清淨,那也無可奈何。但實際上,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既然是清淨的,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令這種清淨快速顯現呢?如上所述,顯宗沒有這種方法,而密宗卻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義就在於此。

2、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有何作用呢?即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能夠現量看到一切外境皆為佛的壇城。但是,如果不能證悟空性,又會執著佛的壇城為實有。這時,雖然一切外境顯現為清淨,但這種對清淨的執著,與對不清淨的執著一樣都是執著,所以仍然要斷除。如何斷除呢?這就需要借助於圓滿次第的修法。

圓滿次第可以分為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格魯派和薩迦派大多數圓滿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圓滿次第,也就是氣脈明點的修法,如時輪金剛中的氣脈明點修法。

修氣脈明點為什麼能證悟空性呢?米滂仁波切在時輪金剛的解釋中講過,假如在頭一點不疼的時候觀想頭痛,在觀想一兩天之後,頭肯定會真的痛起來,這是一種心的作用,但見效不是很快;如果另外一人直接用木棍打自己的頭,那麼在木棍落在頭上的瞬間,立刻就會有頭痛的感受。

這個比喻說明,雖然可以用顯宗《入中論》、《中論》裡的推理方法來推翻我執,但是進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從凡夫修到真正證悟空性的一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祇劫(無數大劫),這是一個漫長得連天文數字都無法表述的時間概念。

然而在密宗裡,卻可以通過修氣脈明點,快速地證悟空性。為何能夠快速證悟呢?因為我們的心和肉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通過對氣脈明點的調節,就可以使心發生決定性的改變。

在觀修生起次第時,確實可以見到一切外境、眾生皆為佛的壇城。通過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以後,雖然佛的壇城依舊存在,卻能了達這一切並不是實有,而是如夢如幻的。這就是修圓滿次第的意義所在。

無相圓滿次第主要是指大圓滿,《時輪金剛》等續部中也有一部分。無相圓滿次第是指不借助於觀想以及修氣脈明點,而直接證悟空性的修法。它與顯宗的證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講,顯宗就如觀想頭痛,僅能依靠推理來證悟空性。而密宗,特別是大圓滿,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剛剛發菩提心、剛剛進入密乘不久,不必經歷無數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內,就可以去感受、體會空性。顯宗的空性是理論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卻是切身的體會,所以進步神速。

大圓滿中既包含了無相圓滿次第,也含攝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圓滿的生起次第不是通過觀想佛像,從外面看到本尊壇城,而是藉由禪定,從內心向外發出佛的壇城。這是沒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純淨的一種佛的壇城。

觀想唐卡雖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淨的顯現,但還是有造作的成分,因為唐卡畢竟是人畫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較亮、下半部分較暗,並以此唐卡為對境而作觀想。當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後,所顯現的本尊或者壇城也會上半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這說明,這種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雖然有造作,但它卻能控制我們對不清淨的執著。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並不乾淨,終究要被洗掉,但我們卻可以用它來洗淨雙手。同樣,這種生起次第雖然有造作,但造作的東西也可以推翻許多不清淨的現象,所以暫時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圓滿卻不是這樣。修大圓滿時,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觀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為一切萬法的本性永遠離不開空性,也永遠離不開現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時,現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發出來,那便是純潔而無有造作的佛之壇城。大圓滿沒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後卻達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勝的目的。所以,大圓滿修法涵蓋了一切生圓次第的修法。

以上內容,介紹了生圓次第的概念。雖然密宗各大派別的修法異彩紛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歸納於生圓次第的修法當中。

以上所講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為環境、時間等各種因素,我們的修行不一定會按照以上順序進行,而往往是在出離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後,直接進入大圓滿的修法。因為大圓滿法,並不是專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使是像你們這樣的居士,在加行基礎打好之後都可以修,你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修大圓滿。

四、生圓次第與顯宗修行的差別

顯宗沒有生圓次第的修法,雖然其所抵達的最終境界與密宗一樣,但因為缺少這些見解與方便,所以其修行的效果與進展與密宗有著很大區別。經書上講過,顯宗從發心到證得一地,最上等根基的人也需要一個阿僧祇劫。但實際上,即使是顯宗的修行者,也不會需要那麼長時間,因為菩薩修到一定層次後,有種種方便法門,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積累眾多資糧,在資糧道、加行道中,層次越高,能力越大,於一剎那間便能積累不可計數的資糧。即便如此,顯宗從發心到一地,還是需要很長時間。而密宗卻不是這樣,如果已經完全成就了學密的利根法器,則加行道只需六個月,資糧道也不會很長,在顯宗無法企及的時間內,就能到達一地。雖然顯宗不承認這一點,但無數事例可以證明,密宗修法的確有著顯宗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顯宗和密宗的差別在什麼時候就可以消失呢?如果學顯宗的人,證悟了顯宗的第一地,實際上也就證悟了密宗。因為在第一地之後,顯密是毫無分別、一味一體的。所謂密宗的特點,只存在於資糧道和加行道,也即沒有登地之前。

也就是說,在沒有登地之前,顯密確實有很大差別,但在登地以後,就沒有差別了。例如,在顯宗裡沒有金剛身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其修法,這是密宗特有的一個修法。密宗認為,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清淨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清淨的因素,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因素,使它趨於成熟,在它成熟的同時,有漏的肉體就會逐漸消失,當它完全消失以後,肉身就轉換為金剛身。金剛身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地水火風的影響。

然而,證悟一地的顯宗修行者,當他從一地的定中出來以後,立即就有了幻化身,也叫幻身或金剛身。雖然他沒有修過生起次第,但因為他證悟了光明,就會有幻化身。所以,在一地以上,顯密是沒有差別的。一地以上的顯宗修行者,最終也自然而然地趨入了密宗。

無垢光尊者、米滂仁波切等大部分人的觀點是:因為在登地之後,並不存在顯密之分,所以即使根基較差的修行人,在登地之後,也可進入密乘道。米滂仁波切等成就者甚至認為,如果快的話,顯宗的修行者在大資糧道時就會進入密宗。因為修大資糧道的人通過禪定,可以去諸佛剎土,在佛前聽法。在這些佛剎中,也有密宗修法的傳承,他可以因此而契入密宗。

顯密最終的果報有差別嗎?顯宗密宗都可以成佛,只是速度的快慢有很大差別。至於最後的果位,雖然有人說有差別,但蓮花生大士等很多成就者都認為,其最終果報是沒有差別的,兩者同樣都可以成佛。

此外,密宗幻身的修法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修法,但寧瑪派更強調虹身。幻化身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分別,清淨的幻化身和虹身是差不多的。如上所講,修大圓滿時雖然從未觀想過唐卡,但在其證悟到爐火純青之際,頓時就可以顯現出五方佛的壇城,這時便可見到一切外境都是清淨的現象,身體也開始逐漸變成虹光身,此虹光身可以直接帶到佛的果位,最後成為佛的報身。

密宗通過無相圓滿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證悟龍樹菩薩《中論》中所講的空性;而用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就可以證悟無著菩薩的《寶性論》和龍樹菩薩的《讚法界論》中的所有內容。以上簡略地介紹了密宗的一些修法及其意義。

有些人覺得密宗很神秘,這是因為對密宗的整個體系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假相。其實,密宗一點也不神秘,只是它的方法很特別、很快速、做起來比較容易而已。譬如,因小乘見解不是很高,所以比丘戒的戒條很多,比丘尼的更多,要做到任何一條細微的戒律也不違犯是很難的。為什麼比丘(尼)戒那麼嚴呢?這就與其見解有關。

菩薩戒就不同於小乘戒,因為其見解超勝於小乘,所以戒條就不是很多。因為,菩薩戒既要考慮自利,也要考慮利他,既然是利益眾生的動機,就沒有必要過分謹小慎微、瞻前顧後,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彈性,這樣才能更加游刃有餘地利益眾生。

在密宗裡,如果沒有證悟密宗的見解,就另當別論,如果已經證悟了,就不像顯宗的戒律那麼嚴,這也是與其見解密不可分的。所以,雖然密宗的修行輕而易舉,戒律也張弛有度,然而成就的速度卻是迅速快捷的,這就是密宗的特點。你們學密的機會不是很多,僅看一兩本書,並不一定能將密宗的全貌一覽無遺。所以此處提綱挈領,以簡略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密宗的修法,使大家對密宗有一個粗略的概念。

五、使修行抵達終點的順緣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具體修法這裡暫時不講。在具體修行時,首先不要操之過急,而倉卒地去修密法,目前最重要的,是穩紮穩打地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特別是菩提心,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我覺得並不是很容易。我們學佛那麼長時間了,也比較精進,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圓滿世俗菩提心。顯而易見,菩提心的確是得之不易的。

發菩提心的頌詞念滿十萬遍,是否就意味著菩提心圓滿了呢?決非如此!念誦這個偈子雖然有加持,也有善根,但念完後到底有沒有菩提心,卻不能以此為準繩。

偶而生起「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念頭不難,但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這種理念卻並不容易。雖然平日打坐或平安無事時,我們也會真誠地發願: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但在最關鍵的時候,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卻不一定能看到「菩提心」。比如,在為了利益他人自己反要痛苦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猶豫不決,甚至退避三舍。此時此刻,我們的菩提心在哪裡呢?早就無影無蹤了。

作為菩薩,必須能夠無條件地付出,我們能做到嗎?有多少人敢面無愧色地拍胸保證?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出離心與菩提心,以為在此之上還有更好的法門。出離心與菩提心,就是凌駕於一切修法之上的無上大法。

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引導弟子的時候,首先只為弟子傳出離心的修法,並告訴他們:「在這些修法之上,沒有任何更高的法,所以你們應當精勤修持。」弟子們也堅信這是唯一的解脫道,並嚴格依教奉行,最終修出了真實、穩固的出離心。

這時,上師又告訴弟子:「在出離心的上面,還有一種叫做菩提心的無上修法,你就去修菩提心吧。」作為本分的修行人,仍然會一絲不苟地依從上師教言,毫不遲疑、潛心專注地修菩提心,並最終修出了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最後,上師告訴弟子:「這些都是很好的,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空性,這個法修好以後就真正沒有再高的法了。」弟子於是又再依密宗或顯宗的修法而修空性。因為前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證悟空性也就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不玩弄技巧、不耍小聰明,視上師的一切教言為究竟的弟子,才能夠窺探到與上師智慧無二無別的奇妙風景。

也許有的自詡為上乘根基的人,會對這種作法不屑一顧,認為這是針對下等根基的迂迴之途,就自作主張,徑直趨入正行修法,修了幾年之後,不但沒有收穫,反而每況愈下,最終連原有的信心都喪失殆盡。勞而無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自以為是,不重視基礎的鋪墊。有些居士會自命不凡地說:「某某上師已經開許我不修加行,所以我不用修了。」於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道:這樣的所謂開許,就是開許你不走解脫道。如果不能得到最終的解脫,這樣的開許又有何意義呢?

從前色爾壩有個修行的地方,那裡有一位大圓滿成就者叫秋央讓珠上師,他引導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講究次第的。到他那裡已經三四年的人,還不能聽到他親自傳的一句法。只是由其他堪布為他們傳皈依及出離心等修法,並讓他們去實修。在出離心、菩提心修得非常紮實的時候,他才為其傳講大圓滿。

文革期間,由於他的弟子們具備了強烈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所以對世間事務也不感興趣,這樣反而避免了很多挨打挨鬥的可能,很多人都在山洞裡堅持修行。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上師的弟子們都紛紛辭世,令人驚歎的是,幾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雖然這一切,無不歸功於秋央上師的不共加持力,但與他老人家注重基礎的引導方法也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如果上師們只是一味地傳講高深法要,居士們也是千方百計地想盡快得到灌頂,以便翻閱只有灌頂之後才能看的法本,在了解法本的所有內容後,仍是永無饜足地追求所謂「更高」的法要,卻將基礎修法棄置不顧。這種棄本逐末的作法,無異於緣木求魚。最終結果,只會自取其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出離心和菩提心,是與證悟空性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良伴,我們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要知道,只有從出離心和菩提心出發,才能抵達究竟實相的終點!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0/11/5 下午 04:50:12編輯過]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11/22 上午 02:19:58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18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2/20 上午 08:27:23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19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10/30 上午 10:59:02
ppo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李小龍唯一傳人
等級:版主
文章:2045
積分:21864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10月9日
20
 用支付寶給ppo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 上午 09:01:02
amq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蝙蝠俠
文章:772
積分:971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0日
21
 用支付寶給amq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9/11 上午 02:08:55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2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2/3/15 上午 10:08:46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3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3/4/1 上午 10:01:17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4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4/3/27 上午 03:02:23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5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5/7/2 上午 09:24:31
小江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687
積分:59083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7日
26
 用支付寶給小江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6/6/20 上午 07:07:36
倫倫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4318
積分:55976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2日
27
 用支付寶給倫倫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7/10/8 上午 08:02:09

 27   27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953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