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1205–1209年 蒙古一統各部戰爭
�h
1205–1227年 蒙古征服西夏
�h
1211–1234年 蒙金戰爭
�h
1218年 蒙古征服西遼
�h
1218–1220年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h
1220-1223年及1235-1330年 蒙古征服喬治亞與亞美尼亞戰爭
�h
1220–1224年 蒙古侵略欽察
�h
1223–1236年 蒙古侵略伏爾加保加利亞
�h
1231–1259年 蒙古高麗戰爭
�h
1237–1242年 蒙古征服俄羅斯
�h
1241年 蒙古征服波蘭、立陶宛、波希米亞
�h
1241年 蒙古侵略匈牙利
�h
1241年 蒙古侵略奧地利和東北義大利
�h
1242年 蒙古侵略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
�h
1241-1244年 蒙古征服安那托利亞
�h
1251-1259年 蒙古征服波斯敘利亞及美索不達米亞
�h
1251-1279年 蒙古征服南宋
�h
1252-1472年 Mongol military campaigns in Russia
�h
1257、1284、1287年 蒙古侵略越南
�h
1258年 蒙古征服巴格達
�h
1258-1259年 invasion of Galych-Volhynia
�h
1259年 蒙古侵略立陶宛波蘭
�h
1264-1265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與巴爾幹半島東部
�h
1274、1281年 蒙古入侵日本
�h
1274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
�h
1275、1277年 蒙古襲擊立陶宛
�h
1285年 蒙古征服匈牙利
�h
1285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
�h
1277、1287、1300年 蒙古侵略緬甸
�h
1287年 蒙古襲擊保加利亞
�h
1293年 蒙古侵略爪哇
�h
1222-1327年 蒙古侵略印度
�h
1260-1312年 蒙古侵略敘利亞
日本(拒元使招喻)1274、81二度征伐皆大敗
甲種→爾乃蠻夷、稱臣納貢免談..有種再來!(不過嗆歸嗆生意還是要做..雙方拼命的是武士、攢錢的是貴族 喵)
征蒲甘(緬甸、殺元使)1283、86二度征伐互有勝敗→蒲甘稱臣納貢
征大越(北越)1257、84、87元軍三連敗→大越稱臣納貢
征占婆(南越,阻元使至邏國、馬來)1282用兵、被徦道之大越擊敗→占婆稱臣納貢
征爪哇(將元使黥面驅回)1292大敗→爪哇遣使入貢
乙種→打贏了..但想想還是納貢較合算^^(但相對元朝罷原先設置之諸如緬甸、占城行省..放棄領土野心)
真臘(柬埔寨)_奉召遣使、免征
邏國(泰國)_主動朝貢、免征
蘇門答臘諸國(族繁、略)_奉召遣使、免征
馬來忽諸國(族繁、略)_奉召遣使、免征
丙種→直接投降輸一半
三嶼(卡拉棉 Calamian、巴拉望 Palawan、布桑加 Busuanga等菲律賓群島)_此國之民不及二百戶,時有至泉州為商賈者。去年入瑠求(台灣,同屬南島語系-三嶼人擔任征台時之通譯),軍船過其國,國人餉以糧食,館我將校,無它志也。乞不遣使。_《元史》
丁種→無須投降稱臣..想討打都沒機會^^
《島夷誌略》_大元 汪大淵
琉球(台灣)
地勢盤穹,林木合抱。山曰翠麓,曰重曼,曰斧頭,曰大崎。其峙山極高峻,自彭湖望之甚近。余登此山則觀海潮之消長,夜半則望暘谷之日出,紅光燭天,山頂為之倶明。土潤田沃,宜稼穡。氣候漸暖,俗與彭湖差異。水無舟楫,以筏濟之。男子婦人拳髮,以花布為衫。
煮海水為鹽,釀蔗漿為酒。知番主酋長之尊,有父子骨肉之義。他國之人倘有所犯,則生割其肉以啖之(注),取其頭懸木竿。
地產沙金、黃荳、黍子、硫黃、黃蠟、鹿、豹、麂皮。貿易之貨,用土珠、瑪瑙、金珠、粗碗、處州磁器之屬。海外諸國蓋由此始。
注:此乃誤解..台灣原住民不吃人肉
住在西部的漢人相信山地原住民長著尾巴,模樣像猿猴,還會吃人。長尾巴的想法當然是無稽之談,至於吃不吃人倒值得爭議的。事實上,山區原住民十分熱中獵取人頭,能將敵人的首級帶回部落,是一名勇士偉大的功績。一旦獵得人頭,其家屬和族人會設宴慶賀,將死人的腦漿混入烈酒裡,一飲而盡,據說這種酒可增加力量,變得更為英勇。除此之外,我並不認為台灣原住民是食人族。_大英帝國探險家畢麒麟(W. A. Pickering 1840年-1907年)
注:漢人才是食人族..當時(大清)經常捕獵台灣原住民..吃掉..搜尋關鍵字【胡鐵花+蕃膏】
那台灣為丁種..不值一哂?非也..台灣是甲種→有種來說!
朕收撫江南已十七年,海外諸番罔不臣屬,惟琉求密邇閩境,未曾歸附,議者請即加兵。朕惟祖宗立法,凡不庭之國先遣使招降,來則安堵如故,否則必致征討。今命使宣諭爾國,果能慕義來朝,存爾國祀,保爾黎民。若不效順,自恃險阻,舟師奄及,恐貽後悔。爾其慎擇之。_《1291年 忽必烈致台灣同胞詔文》
忽必烈命海船萬戶楊祥、禮部員外郎吳鬥志領六千軍征台灣_降則受之,不聽命則伐之。結果拿台灣不下..
(甫一接觸台灣人即斬殺元兵三人,楊祥欲藉此直接洗劫台灣、吳鬥志力主招諭不肯簽字發令..楊祥讓吳鬥志自地球表面消失_回朝廷論爭的話他肯定鬥不過吳鬥志_吳鬥志之妻告官,楊祥被召回受審..終被赦免但中止征台..1297年新軍萬戶張進再度征台、俘虜一百卅員..〝曉以大義〞後放回..以宣揚大元之威光,此後琉球於元史中消失)
東南海中諸夷國遠而險者惟日本;近而險者則流球耳..豈二國果不可制乎?亦中國未有以服其心也。_大明官衢州府教授 胡翰
草原帝國的環境很大程度缺乏能利用的物資,降雨量不足與土地不肥沃的居住環境必然沒有穩定的收穫,萬一遇上極大的寒流,很多動物可能會凍死。如果靠放牧或有限的耕作能養活他們,他們就不會過於頻繁的劫掠與入侵農耕族群。
如果他們遇上的國度不夠力或有問題,那能趁機得利,例如漢初的白登之圍。但如果該國度強大起來,那草原民族就有得受,擴張也必受影響。例如漢軍數次深入匈奴的勢力範圍,匈奴也不可能不管漢軍的進擊。當而,這不等於農耕國度一定順利,自武帝馬邑之謀以後,漢朝跟匈奴分出勝負的時間實在太長了,途中也不乏失敗。突厥也是,除了本身的分裂問題與中國的挑戰,他們也必須與薩珊波斯交戰。
蒙古帝國建立與擴張的時機點也很巧,雖然他的對手不完全都是弱者,但很多內部都有明顯問題,例如東亞的金人、西夏,南宋、高麗。在進軍中亞與西亞時,他們遇上了統治有問題的花剌子模、早已衰弱的阿拔斯王朝,外加擅長刺殺卻擋不住大軍的阿薩辛教派,更不需提殘存的十字軍。馬木魯克雖強,但假如面對蒙古人全面攻擊,能否獨立撐過都滿讓人懷疑。馬木魯克於敘利亞的統治之後也曾被帖木耳打的非常難看,連戰連潰,他們能返回敘利亞還是因為帖木兒沒打算建立任何正規統治在敘利亞(但帖木兒強遷非常多他沒屠殺完的百姓)。
在進軍歐洲的話,俄羅斯諸國缺乏統合的力量。不過在進入中歐,蒙古人確實碰到較為有力的反擊,雖然他們擊敗了波德聯軍(宗教騎士團也有參與),可問題那也不是歐洲軍隊的主力。如果逼得神聖羅馬帝國(當時還未進入大空位)、法蘭西甚至英格蘭君主組成十字軍,那接下來可能就沒那麼順利。
從世界歷史來看,出現了很多世界征服者的民族,如匈奴人,突厥人等等,其中蒙古人那是最享譽天下的。尤其是蒙古騎兵,那是縱橫世界,在東方打敗宋朝,到歐洲打敗歐洲蠻族,臣服歐洲於腳下,堪稱強悍到了極點。而這麼強悍的蒙古騎兵,整個西伯利亞一直以來,那是蒙古騎兵的境地,那麼當年俄羅斯占領西伯利亞的時候,在此的蒙古騎兵去哪了?
西伯利亞整個地區一直都是蒙古人的領地,在蒙古帝國時期,整個西伯利亞,都在蒙古騎兵控制範圍內,蒙古人在此長期駐守。而到了15世紀,金帳汗國徹底解體,整個西伯利亞進入無序狀態,到1460年才陸續在西伯利亞地區出現蒙古人建立的汗國。
其中最大的就是西伯利亞汗國,占有托博爾河、額爾齊斯河與鄂畢河之間的廣大地區,面積十分龐大,多達28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西伯利亞地區最大最強的汗國了。人口20萬左右,擁有彪悍的蒙古騎兵多達幾萬人,而當時崛起的沙俄一直對西伯利亞垂涎三尺,一直就想吞併。但是,在西伯利亞汗國西部有喀山汗國作為屏障,阻擋了沙俄征服的腳步。
而直到1581年,沙俄在解決完喀山汗國之後,才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西伯利亞汗國。從1581年開始,沙皇任命特羅甘諾夫家族執行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而當時沙皇給特羅甘諾夫家族配備了先進的武器,還有300人的立陶宛和日耳曼俘虜。特羅甘諾夫家族徵召了當時哥薩克強盜頭子葉爾馬克,召集了540名亡命之徒,組成了入侵西伯利亞汗國的侵略軍。
而這840人,最終完成了吞併西伯利亞汗國的任務。很多人不理解,當時西伯利亞汗國依舊有幾萬人的蒙古騎兵,他們到底去哪了?被840人占領?其實啊當時的西伯利亞汗國的蒙古騎兵依舊是十分驍勇善戰,在前期,就重創葉爾馬克軍隊,使得其從1581年開打,到1582年9月才打到額爾齊斯河。
期間西伯利亞汗國蒙古騎兵至少打了6次大規模的戰役,重創了葉爾馬克。為此,在1583年,沙皇不得不派出500人的射擊軍隊前來支援葉爾馬克,而且帶來了當時歐洲先進的槍枝火炮。而西伯利亞汗國末代皇帝庫程汗誓死不降,帶領蒙古騎兵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當時的蒙古騎兵還是以傳統的衝殺戰為基礎,武器也十分簡陋,在面對沙俄軍隊槍枝火炮的情況下,依舊能夠不怕死的衝鋒,給予沙俄軍隊直接的打擊。但是這種衝殺,雖然顯示了蒙古騎兵的強悍,但是也無異於自殺。為此蒙古騎兵大量消耗的同時,沙俄不得不再次在1586年,派出600哥薩克騎兵支援葉爾馬克,以抵消蒙古騎兵的衝殺。
而且戰略上步步為營,建立穩固堡壘,往前打,以這種方式才逐步打進西伯利亞汗國首都。但是庫程汗誓死不降,逃亡出首都,繼續抵抗,殺傷沙俄軍隊。為此,在1594年,沙俄再次派出1500人的侵略軍支援葉爾馬克,深入西伯利亞草原,對西伯利亞汗國百姓以及支持庫程汗的民族進行屠殺。
還在1598年,趁庫程汗不備,發動突然襲擊,當時僅僅帶領500名騎兵的庫程汗慘敗被殺。最後的500名蒙古騎兵也在沙俄軍隊打擊下全軍覆沒,為整個蒙古騎兵畫上了句號。而庫程汗的死,才使得沙俄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結束。
整個過程,因為蒙古騎兵的強悍,沙俄不得不四次增兵,用了整整17年,才最終打敗西伯利亞汗國,殲滅蒙古騎兵。此戰也凸顯了蒙古騎兵的彪悍,但是在沙俄軍隊先進槍枝火炮的打擊下,西伯利亞汗國幾萬騎兵,在自殺式的衝鋒下,死傷殆盡,展示了蒙古騎兵的強大戰力,也是蒙古騎兵最後的絕唱了。
以突厥民族為主,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因占統治地位的蒙古人人數很少,所以不久當地蒙古完全突厥化。
金帳汗國國號中的「金」據信是來自中華文明和草原民族中的五色方位系統: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黃色(或金色)。依天干,朮赤的汗國在西方,應命名為白帳。十五世紀一本波斯歷史書〈伊斯坎達爾的匿名書〉稱東汗國為白,西汗國為青。但另一史料,波斯的古德卜曾經在詩中稱札尼別汗為白帳汗國之君。所以命名為金帳,或因黃是皇權的顏色,在地理意義上,黃是國家的中央,一位伊斯蘭教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說烏茲別克汗在金色天幕接待他。金帳汗國一名,最早在俄羅斯史料出現,出現於1564年喀山汗國史。
在17世紀前很少有文獻稱呼為金帳汗國,早期檔案一般記錄為朮赤汗國(朮赤的兀魯思,Ulus of Jochi)或大斡兒朵(俄羅斯人對朮赤汗國的稱呼)。一些學者將金帳汗國稱呼為欽察汗國(Kipchak Khanate),因為大量欽察人活躍在此汗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