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皇帝長於奶媽之手,由於奶媽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後的皇帝對奶媽的禮遇也是很厚重的。明熹宗朱由校登極半個月以後,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其子被任命為錦衣千戶,這倒是有例可循。
東漢時,安帝封奶媽王聖為“野王君”,順帝封奶媽宋氏為“山陽君”,靈帝封奶媽趙嬈為“平氏君”;北魏時太武帝生母早死,尊奶媽竇氏為“保太后”,繼之文成帝也尊奶媽常氏為“保太后”,次年又尊為“皇太后”;唐中宗封奶媽干氏為“平恩郡夫人”,封奶媽高氏為“ 國夫人”;唐睿宗封其子(玄宗)的奶媽蔣氏為“吳國夫人”,封莫氏為“燕國夫人”;元朝時,元世祖封皇子燕王的奶媽趙氏為“豳國夫人”,封奶媽的丈夫鞏性祿為“性育公”;元文宗封奶媽的丈夫為“營都王”;元成宗封奶媽的丈夫為“壽國公”;元仁宗封奶媽的丈夫楊性榮為“雲國公”;元英宗封奶媽忽禿台為“定襄郡夫人”,封她的丈夫阿來為“定襄郡王”;明成祖封奶媽馮氏為“保重賢順夫人”;明仁宗封奶媽為“詡聖恭惠夫人”;明宣宗封奶媽李氏為“奉尚夫人”。
皇帝與奶媽之間的感情聯繫是難以割斷的,奶媽的影響力在這種乳子顧念恩情的氣氛中發展,成為攀龍附鳳者的重要渠道。奶媽恃寵而驕,做出非法之事,歷代也不乏其例。西漢武帝的奶媽,在宮外做了犯法之事,漢武帝打算法辦,奶媽向東方朔求救。東方朔告訴她:“當皇帝宣你去,下令法辦時,你不要說話,只要在臨走時再三回頭看看皇帝就好,這樣子或許能救你。”奶媽照著東方朔的話去做,站在武帝身邊的東方朔開口了:“你還看什麼?現在皇帝還要吃你的奶嗎?”漢武帝聽後,想起奶媽哺乳的恩情,便下令赦免了她的罪。
漢安帝時,其乳母王聖母女和宦官江京、李閏等勾結在一起,誹謗太后,打擊太后的家族,煽動內外,任性而為,曾逼得宰相楊震服毒自殺,最後把太子也廢了。東漢靈帝的奶媽趙嬈也恃寵而驕,她跟宦官曾節、王甫有仇,便設法陷害曾、王而將之下獄,可見其囂張跋扈情形。
熹宗生母已經去世,受托撫育的李選侍移宮,正需要有個乳母在乾清宮照料起居,封以尊號,酬謝她“奉聖”之勞,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客氏“自居於皇上八母之一”。光宗皇后郭氏、熹宗生母王才人,還有思宗生母劉淑女,以後也都封為太后,此三者是熹宗的已去世的“三母”;在世的有西李、東李,還有個趙選侍,也是“三母”;此外更有個“舊貴人”,當然也算“一母”,加起來共是“七母”,湊上乳母客氏,共是“八母”。
按明代宮中慣例,宮內、女婢、乳母等應該住在西二所,但客氏卻被破例允許住在鹹安宮,每天早晨都到乾清宮照顧皇帝起居飲食,還以她的名義進“家膳”,叫做“老太家膳”。原來,熹宗對宮中御膳房的蒸龍烹鳳瞧不上眼,獨獨喜歡客氏做的飯菜,尤其喜歡客氏把炙蛤、燕菜、鯊翅等十幾種海鮮放在一起燴煮。《天啟宮詞》專門有詩賦一首曰:“大官 膾惜芳牙,玉食須供自外家。乞得余泔爭問訊,珠盤擎著漫矜誇。”
客氏隨伺在熹宗身旁,賞花觀月,其樂融融。有詩紀曰:“回龍別觀百花勻,錦瓣黃須 上辰。不是天香並傾國,如何亦得倚闌頻。”客氏過生日時,熹宗則一定前來。“初度才知保嫗尊,爭遺彩履貼金鴛。瓊枝到處霞生臉,御手親傳不謝恩。”熹宗對她賞賚甚厚,一次就賜給她“人參一袋,約重二三十斤”。客氏夏日怕熱,在鹹安宮造起大涼棚,熹宗賜冰不斷。“風閣松棚結綺層,外家各別有炎蒸。妾心自識涼如水,敢乞天廚一賜冰。”天啟元年夏,熹宗“特旨”允許客氏可隨時出宮回私邸。
此時的她盡享榮華富貴,應有盡有,為所欲為。客氏在宮中,每日皆濃妝艷抹,來往乘小轎,彷彿嬪妃一般。每次出宮回宅(在今北京西城豐盛胡同),隨行護衛達數百人,宮中內侍要跪叩迎送。出宮後,換乘八抬大轎,街上還要戒嚴禁行。回宮時,更儼然誥命夫人,前有八名太監,掌了大紅紗燈引導,遠遠望去,和御駕一樣。儀仗之後,便是明晃晃地一列排的荷蘭晶燈。當時荷蘭已與明朝結交,獻晶燈百盞。熹宗專門賜予客氏二十盞,備夜來進出宮闈之需。把那條鋪著黃緞的御道,照耀得如同白晝。最後便是燈晶彩羽,流蘇玉墜的一輛高轂繡簾的鳳輦,輦上端坐著客氏。真是儀從渲赫,僕侍如雲了!
那些朝中的大小臣工、王公臣卿,大半是客氏的黨羽。他們每天入朝,在朝房裡望見遠遠的燈光燦爛,如皓月流星,就知道奉聖夫人客氏來了,於是大家在御道上等候。距離客氏的車輛,約有十來步遠近,眾人早已齊齊地跪列下來。有叫太夫人的,有稱聖母娘娘的,有喚聖太太的,有三呼千歲夫人的,又有叫姐姐聖夫人的,也有叫乾娘的,還有喚義母的。口裡這樣呼著,身體都和狗般俯伏著,比迎接聖駕還要齊整。熹宗上了寶座,御案旁設著一個鳳座,就是奉聖夫人客氏坐的。熹宗帝退朝,客氏也隨著鑾輦回宮。
熹宗帝寵信客氏,宮中大小事務,一古腦兒由客氏掌管。她回到家中,勒令家奴稱她為“九千歲老太太”,每日三次向她請安問好,口稱“老太太千歲、千歲、千千歲!”“八母”死的在世的都不及此一母,真是亙古未有之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