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釋昌臻 法師
種佈施的善因,才能夠得到富裕的福報。從因果規律來分析,我們用財富來佈施,得到利益的是佈施的人,而不是接受佈施的人。這跟社會上的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因為佈施的人,一生享用的福報,絕不會因為他的佈施而減少。
比如,一個應該是百萬富翁的人,他佈施出去了五十萬,他最終的財富,是不會減少的。
就好像一口井,把井水抽完,但過了幾天,井水又會重新還原到原來的水位上。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福報應該有多少,就會有多少。
而佈施出去的這一部分財富,相當於存放在“佈施銀行”裡,“佈施銀行”是最保險得利息最高的“銀行”。
《地藏經》講,這叫“舍一得萬報”,也就是民間常講的“一本萬利”。而接受佈施的人,也是過去生中種下的善因,才會得到的善報。但是,你得到佈施後,福報就勾銷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接受佈施並不一定是好事。
《台州佛教》曾刊載一個消息:
一九九0年,福建莆田廣化寺舉行大規模建設,有一些印尼華人商人,到廟裡來敬香,並大量佈施錢財。回印尼後,他們的生意都很順利。
這件事傳開後,佈施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算了一筆總帳,這批印尼華人佈施給廣化寺重建工程的總額高達一千多萬元。
他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越佈施越富裕,越佈施越發財了。
第二個例子是:一九九一年浙江新昌大佛重建時,有一個叫黃尊祥的香港商人,他在夢中夢見了大佛,於是他到這個廟裡來拜佛,並捐款一萬元。返回香港後,他經營的生意異常順利,他信心大增。後來,又多次專門到廟裡來捐款,感到每一此捐款後,自己公司所得利潤一次比一次更大,於是信心倍增,個人捐款總額竟高達一百多萬元。後來,他成為香港三家公司的總經理。
這些事例可以說明,佈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佈施決不會蝕本。
———————————————————————————————— 真正的財富
作者:星雲法師
有一個大富翁,擁有千萬的財富,別人和他談話,他都訴說“窮啊!窮啊!”
有人就質問他:“你萬貫家財,為什麼還要哭窮呢?”
他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水災或火災,所謂‘水火無情’,財富會給水火蕩盡啊!”
人再質問之:“那有這麼巧,這麼多的水火?”
富翁說:“貪官污吏,也會搶奪我的財富啊!”
又有人質問道:“那有那麼多的貪官污吏?”
富翁說:“不肖的子孫,也會為我傾家蕩產啊!”
富翁接著又說:“還有盜賊土匪、通貨膨漲、金融風暴、經濟不景氣等,都可能使我的財富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因為財富乃五家所共有,我怎麼能不窮呢?”
另外有一個平凡的農夫,經常告訴人家,說他是全國最有錢的富翁。
稅捐處聽到之後,就想要扣他的稅,問他是不是自承為世上最富有的人?農夫認可後,稅務人員就問他:“你有哪些財富呢?”
農夫說:“第一,我的身體很健康,再者我有一位賢慧的妻子,我還有一群孝順的兒女,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愉快的工作,到了秋冬的時候,農產品都會有很好的收成,你說我怎麼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呢?”
稅務人員聽完之後,恍然大悟,終於恭敬的對他說:“你不愧是一個最懂得人生之道、最具有智慧的富者。”
真正的財富,不一定要看銀行裡的存款,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黃金、白銀,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個人無法獨得;人生唯有信仰、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財富。
所謂“人為財死”!人往往為了貪財好利,在過份的貪求物欲的時候,喪失了寶貴的生命,真是何苦來哉!
假如吾人想要擁有真正的財富,明理、勤勞、喜舍、道德,都是真正的財富。因為,這些財富不但現世受用,來世還可以受用;
不但一時受用,還可以終身受用;不但一人受用,還可以大眾受用。
所以,所謂財富,公財、共財、淨財、善財,才是真正的財富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財為五家共有
作者:淨空法師講
佛說“財為五家共有”:
一水,洪水沖毀;
二火,不慎而招致火災,或是因戰亂而毀失;
三官府,罰沒充公;
四盜賊,為賊偷竊;
五敗家子,揮霍一空。
財富乃是修財佈施而得之果報,佛勸眾生廣種福田,即是修福。福田有三:
“一恩田”,對於父母、師長、和尚、阿闍梨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報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長養穀物,故稱“恩田”。
“二敬田”,對於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由恭敬而生無量之福,如田生穀物,故稱“敬田”。
“三悲田”,以悲湣之心救助貧困,則能得無量之福。因此,有財富要佈施供養,種三種福田,福報則生生世世永遠享之不盡。縱然世界毀滅了,福報也不會毀滅。諸佛菩薩福報之大不可思議,原因就在此。
世間芸芸眾生,各人際遇不同。有人一生過得很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有人一生都不如意,災禍綿延不斷,困苦不堪。同樣是人,何以差別如此之大?因各人所造的業因不同故。
所以,一切的“不平等”,非他人決定,而是自己過往的業因所造成。
“人生酬業”,人出生到世間來,就是受果報。過去生中造善業,這一生得善報;過去生中造惡業,這一生受惡報。人們迷惑顛倒,受報時不肯安分,又造新業,於是因果報應持續不斷。
如不能徹底覺悟,所造惡業多,善業少;只有徹底覺悟之後,方能盡斷惡業,真修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