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大批台灣青年被日人徵召到南洋戰場,擔任看管盟軍俘虜的監視員;日本投降後,他們反變成戰俘,不是被判刑,就是送上絞刑台。 住在彰化縣和美鎮的柯景星,當年和其他台籍監視員被軍法庭判處死刑,罪名是「處決戰俘」;幸好日籍軍曹杉田鶴雄承認「台籍監視員是奉命行事」,他逃過一死,改判十年徒刑。 八十七歲的他,每次回憶六十多年前的往事時仍雙手顫抖;「造孽啊,我從沒想到這輩子會開槍殺人」,但站在後面的軍曹一手拿刀、一手拿槍,恐嚇「再不開槍,連你們都殺」,「我除了閉上眼睛扣扳機,又能怎樣…。」 太平洋戰爭日本俘虜有不少是盟軍,因需要人看守,大量徵調台灣和韓國的殖民地青年擔任戰俘監視員;台灣的監視員派到菲律賓及婆羅洲、沙勞越。 柯景星當年只有十七歲,日人要求台籍監視員要取日本名,他的日名叫河村星輝,派到沙勞越首府古晉的戰俘營,看守三千多名戰俘,有英軍、澳洲士兵和少數印度人。 柯景星說,初期俘虜種菜養豬,自給自足;到了戰爭末期,盟軍大規模轟炸,物資運輸遭封鎖,配糧少,監視員和俘虜常餓肚子,加上瘧疾,不少戰俘病死。監視員要監督俘虜修築機場、伐木開路,若有戰俘偷跑,監視員會受到嚴厲處罰。 日軍戰敗後,柯景星等十多名監視員在日籍軍曹杉田鶴雄帶領下,押送四十六名戰俘到婆羅乃,杉田鶴雄逼他們處決戰俘,他鼓起勇氣說「國際公約不能虐殺戰俘」,但杉田鶴雄拿刀、槍恐嚇「不處決戰俘,連你們都殺」,他們只得被迫開槍。 他說,當初兩千多名俘虜,在移送過程中死亡,日軍聲稱是病死,但事後查出,全都是遭處決。戰後大審,柯景星逃過一死,但仍有李琳彩、蔣清泉、潘進添等七名監視員被判絞首。 柯景星說,被判刑的台籍戰犯至少有一百七十三人,他們被送到馬努斯島服刑,澳洲軍人為了報復,要他們扛石頭、木頭,頂著烈日跑步,不時鞭打他們,「不過,比起日本軍人對待戰俘,寬厚多了」。 他說,服刑七年後,台籍戰犯陸續遣送回日本,日本政府依國籍法,將他們視為台灣人,甚至指稱虐待俘虜是台籍監視員行為,和日軍無關。 「回到台灣,帶著戰犯的標記,長時間受到監控,只能在社會底層勉強謀生。」 報導文學作家李展平近年研究這段歷史,四處走訪這批台籍監視員,有人卸下心防,願意吐露深藏心中六十多年的秘密,卻也有人受創太深,不願開口,有更多數監視員是帶著遺憾,從歷史中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