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戰亂紛爭不斷﹐而在極其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而能夠有實力結束這一分裂局面的並非只有宋太祖趙匡胤﹐後周世宗柴榮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流星般劃過混亂紛爭的五代十國時期。
柴榮是龍岡人(今河北邢臺西南)是後周太祖聖穆皇后兄柴守禮的兒子。因幼年時期被姑母收養﹐逐漸委以管家﹐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柴榮小時侯聰明伶俐﹐為人謙虛謹慎。當時姑父家並不富裕﹐柴榮就經常幫姑父姑母料理家務。由於從小跟從貧寒的姑父﹐行商走販去過許多地方﹐接觸了很多社會中下層各行個業的人﹐為日後的飛黃騰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郭威在混亂的戰爭時期投靠了後晉大將劉知遠﹐並且因為幫助劉知遠建立了後漢政權﹐立下大功﹐被封為樞密副使﹐一越成為了後漢統兵大將﹐柴榮也因為跟隨姑父立功得到了左監門衛將軍的頭銜。這對柴榮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他開創大業奠定了堅實的一步。在這以後柴榮隨姑父東爭西討﹐履立奇功﹐在姑父郭威心中的地位也越加升高。
公元951年後漢主劉承佑被部將殺死﹐眾將士擁戴郭威為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柴榮則以皇紫身份擔任潭州節度使﹐太原郡侯﹐晉王等爵位。這預示著柴榮有著無量的前途。郭威一死﹐皇位很自然的落在了柴榮身上﹐這年柴榮34歲﹐正是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時候。在經歷了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後﹐柴榮發現後周政權存在著諸多不妥﹐於是他果斷採取行動﹐整頓軍紀﹐對作戰有功的人﹐加官獎賞﹐對於卻敵逃陣者予以嚴肅處理。他嚴明軍紀﹐凡有犯法者﹐不論任何人﹐一概處罰。柴榮還特別對禁衛軍進行了整頓﹐強壯者留﹐老弱膽小者全部淘汰。他還招募天下壯士有勇力者充當禁衛軍﹐增強了後周的軍事實力。
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和軍事整頓後﹐後周的軍事實力大幅提昇﹐讓柴榮有了要統一中國的雄心。在採納了先南後北的主張後﹐柴榮開始的他統一中國的戰爭。南唐在柴榮一系列的征討中頻於應付﹐接連後撤。南唐國主李憬不得不派使臣向柴榮請和﹐願獻江北之地與後周。此時後周軍已在江淮作戰多年﹐若再南下﹐恐契丹在後方乘虛來攻﹐於是接受了南唐的投降。柴榮在奪取南唐江北十四州的土地和人民一年以後﹐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公元959年﹐柴榮親統大軍北伐﹐十六州漢族百姓長期受契丹貴族奴役侮辱﹐早就希望中原軍隊的到來﹐於是迎降者如流﹐後周軍隊軍紀嚴明﹐到處受到百姓的歡迎﹐出兵不過40多天﹐兵不血刃﹐已收復三關﹐共得3州17縣之地。
正當攻勢凌厲﹐進軍順利的緊要關頭﹐柴榮卻突然患病﹐攻勢不得不停下來。五月二日﹐柴榮大宴諸將﹐詞氣豪邁的號召大家努力奮戰﹐繼續前進﹐到了晚上柴榮就病倒了﹐只得回師﹐北伐就此停止了﹐如果不是在這緊要的關頭柴榮病倒了﹐恐怕中國以及世界的歷史將要重寫。
在病床上的柴榮還念念不忘北伐﹐希望病好後再上征途﹐但他的病卻越來越嚴重﹐終於在六月十八日病死在塌上﹐時年僅39歲。
後周世宗柴榮算的上是宋朝真正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接過去的實際上是已經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幾倍強於其他十國的後周政權。柴榮的英年早世直接促成了趙匡胤一統黃河以南的中國﹐但歷史似乎不太眷戀柴榮﹐讓這樣一個英明神武有機會成為千古一帝的人物過早的死去﹐不能不視為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