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大清帝國皇朝與朝鮮的宗藩附屬關係
大清帝國的附屬國-01新版《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上冊提到在中法戰爭爆發前,清朝軍隊應邀援越抗法;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清政府先是應朝鮮國王的請求派兵幫助鎮壓朝鮮東學黨起義,隨後又派兵入朝對日作戰。有些人感到很奇怪,清朝在兩次鴉片戰爭中都被外敵打敗,喪師失地,積弱已久,為什麼還要出兵國外?
□□實際上,清政府出兵國外,一方面是為了援助朝鮮、越南。另一方面則更是為了行使宗主國的權力,保護自己的屬國。這是因為清朝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並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係,而是上種宗藩關係,周圍各國向清政府「稱藩納貢」,受清王的冊封。所以縱使清朝已經衰落,但它還是要維護自己「天朝上國」的尊嚴,庇護屬邦;擔負起自己作為宗主國的責任。雖然日益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最終不僅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屬邦,而且連自己也淪為了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半殖民地,但是這種宗藩關係在歷史上畢竟是客觀存在的。現將清朝與周邊國家的宗藩關係簡述如下,以饗讀者。
□□一、清朝與朝鮮的關係
□□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的親密關係(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係)。L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征朝鮮,攻佔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李倧在國家存亡之際,迫於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並奉清朝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雙方使節每年往來不斷。朝鮮方面,每年除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還有多種不定期使節來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把侵略予頭指向朝鮮。19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遠征從對朝鮮進行侵略,脅迫朝鮮訂約通商。另一方面派人來華交涉。當時總理衙門答稱:中國向來不干預朝鮮的內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題發揮說,中國既不過問朝鮮事務,所謂「屬國」只是空名,日本決心以「自主之邦」對待朝鮮,遂於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鮮簽訂了朝日「江華條約」。「江華條約」明顯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國在朝鮮「宗主權」的野心。此後,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鮮的步伐,先後釀造了1882年「壬午兵變」和1884年的「甲申政變」。「雖然由於清軍的迅速行動平息了這兩次事變,但日本還是趁此迫使朝鮮簽訂了1882年的《仁川條約》和1885年《漢城條約》,擴大了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權益。由於日本並不滿足於這些利益。在其準備就緒之後;就發動了侵略朝鮮繼而侵華的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確認朝鮮「獨立」,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結束。
□□實際上,清政府出兵國外,一方面是為了援助朝鮮、越南。另一方面則更是為了行使宗主國的權力,保護自己的屬國。這是因為清朝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並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係,而是上種宗藩關係,周圍各國向清政府「稱藩納貢」,受清王的冊封。所以縱使清朝已經衰落,但它還是要維護自己「天朝上國」的尊嚴,庇護屬邦;擔負起自己作為宗主國的責任。雖然日益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最終不僅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屬邦,而且連自己也淪為了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半殖民地,但是這種宗藩關係在歷史上畢竟是客觀存在的。現將清朝與周邊國家的宗藩關係簡述如下,以饗讀者。
□□一、清朝與朝鮮的關係
□□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的親密關係(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係)。L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征朝鮮,攻佔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李倧在國家存亡之際,迫於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並奉清朝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雙方使節每年往來不斷。朝鮮方面,每年除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還有多種不定期使節來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把侵略予頭指向朝鮮。19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遠征從對朝鮮進行侵略,脅迫朝鮮訂約通商。另一方面派人來華交涉。當時總理衙門答稱:中國向來不干預朝鮮的內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題發揮說,中國既不過問朝鮮事務,所謂「屬國」只是空名,日本決心以「自主之邦」對待朝鮮,遂於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鮮簽訂了朝日「江華條約」。「江華條約」明顯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國在朝鮮「宗主權」的野心。此後,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鮮的步伐,先後釀造了1882年「壬午兵變」和1884年的「甲申政變」。「雖然由於清軍的迅速行動平息了這兩次事變,但日本還是趁此迫使朝鮮簽訂了1882年的《仁川條約》和1885年《漢城條約》,擴大了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權益。由於日本並不滿足於這些利益。在其準備就緒之後;就發動了侵略朝鮮繼而侵華的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確認朝鮮「獨立」,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