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08:41:49 華夏經緯網
法門寺文化景區合十舍利塔及佛指舍利安奉剛結束,參與法門寺地宮發掘工作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韓偉,根據多年考古實踐與文獻研究,認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佛教傳入中國內地的時間最遲應在秦始皇時代。
章壽 報導(陜西)
佛教傳入中國應在秦始皇時代
千年等一回的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結束,一個在中國爭論多年的話題,因新華社權威新聞,再引世人注目——《專家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遲應在秦代》。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有多種說法,最早有人認為始於先秦,有人認為始於漢武帝,也有人說佛教是在西漢末年隨著絲調之路上的駱駝商隊緩緩地踏上了中國的國土,但大多數學者普遍贊同東漢明帝的說法。
“東方史聖司馬遷寫就的《史記》中有秦始皇‘禁不得祠’的明確記載,它與‘明星出西方’等國家大事相提並論。”在剛剛發表的《佛教傳入中國應在秦始皇時代》一文中,陜西省政府參事韓偉說:“禁不得祠”者,“不得”當為佛陀 (台語發音)之音譯。佛祠者即佛寺。
《史記》為晚于秦始皇不足百年的漢朝太史公司馬遷所著,歷代被視為信史。《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秦皇禁佛證明佛教當時普及
“司馬遷將禁佛祠與秦始皇攻略百越,斥逐匈奴,北伐戎人並設郡縣等軍國大事並列敘述,可知司馬遷曾見到秦人遺留的文字依據。”
新華社5月10日陜西新聞引用韓偉的話說:由於涉及重大外交方針,這個禁令其時不僅僅適用首都咸陽,全國其他地方有“不得祠”的也應當奉行。
“促使秦始皇做出禁佛這一重大決定,這是佛教初傳並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的歷史事實。”韓偉強調:秦始皇下令禁止佛寺,足見佛教在當時社會的普及。因此,我們應把佛教傳入中國內地的時間修正為秦始皇時代。”
傳播佛教經籍與信仰的人,最初均為西域或通過西域來華的異國人士。他們來華統屬鴻臚寺的客人,在鴻臚寺居住,所以,後來佛教僧人居住之處統稱‘寺’。而‘不得祠’應是初期來華奉祀佛陀及佛教徒入住之地在秦代之稱謂。”
絲路未開東西方已廣泛交流
20世紀以來的考古資料證明,秦都咸陽、漢都長安地區與印、歐之間早已存在著“先絲綢之路”的交往,佛教在秦始皇時代傳入中國極為可能
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說:“絲綢之路開通前的東西方交流之發達常常超出人們的認識。譬如絲路開通前數千年的鐵器、小麥等的傳播,以及西安半坡遺址陶器上的拉丁文式符號,陜西岐山發現的周代深母高鼻骨雕人像等。而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把銅鐵武器在國都鑄成12個巨大的金人也透露著複雜的歷史資訊。”
“秦代的時候,中國和南亞之間的交通已經開始。孔雀王朝開國功臣喬底利耶的《政事論》即記有中印古代通商貿易的內容。”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利安教授在《法門寺佛指舍利的歷史淵源與現代價值》一文中指出:印度建築特有的短女體支柱,至遲在前2世紀已出現在中國,郭沫若認為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圖案本自印度。
引據東晉王嘉的《拾遺記》,李利安說:“前305年,曾有來自印度的術人屍羅,輾轉五年得見燕昭王,宣傳佛法。這是海上來中國的第一個印度人。”
考古家韓偉也稱“秦始皇陵的修建者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洋勞工’。”
秦朝佛教傳入隋文獻記載
“佛典中關於佛舍利於先秦時期傳入中國的記載,並不少見,只是不為史學界所採信而已。”對佛教頗有造詣的本報記者張從興,考證佛教傳入中國歷史時,也指出《大正藏》中收錄的隋費長房《歷代三寶紀》、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元釋熙仲《歷朝釋氏資鑒》等佛典,都提到佛教早在東漢明帝之前就已傳進中國。
隋《歷代三室記》卷一中說,秦始皇四年沙門釋利防等18賢者攜經來化始皇被始皇查禁。日本學者則根據《史記·秦始皇 本紀》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記載,以“不得”為“浮屠”(佛陀、佛教的早期譯法)之異譯,也認為秦朝佛教已流行中國。中國學者馬元材在1943年撰文《秦時佛教已流行中國考》亦力主其說。
韓偉分析說:“按照佛教發展史,在佛滅度100年後,阿育王在西元前4世紀統一印度,把供奉在8個國家的佛舍利分送到世界各地,其時在中國歷史上是戰國中期。阿育王與晚出的秦始皇相距150餘年,兩位偉大人物對歷史的影響現在或許仍有低估,到秦始皇統一東方時,處於兩大文化圈之間的中國西部地區應該已有佛教傳播了。”
兩千年前釋祖選擇周原紮根
法門寺出土的舍利、錫杖等佛教用品,以及玻璃器、琉璃器等西方物品,證明瞭其對佛教文化傳播的作用,也說明瞭當時佛教文化的盛行,以及中國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在《人民日報》發表《陜西“合十舍利塔”落成有感》時,強調法門寺“三千年前,這裡是周朝的發祥地,中華文化人文精神的源頭。中華文明在這裡發酵、積澱、聚合、流傳。
兩千年前,佛祖釋迦牟尼選擇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世界上惟一的一枚佛指舍利從印度來到了岐山——今天的寶雞,在這裡紮根久住,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李利安指出:周人遷都洛邑以後,秦人便成為關中西部的主人,離法門不遠的鳳翔成為秦人的首都,法門所在地則成為京畿要地,依然是秦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魏晉以後,法門一帶的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經濟地位就遠不如秦漢時代了。李利安贊同學者們提出“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遲應在秦代”。他說:“選擇法門這個地方來建立佛舍利的珍藏和供養之地,似應在法門寺一帶最輝煌的秦代早期之時。”
陜西有望辦下屆世界佛教論壇
法門寺文化景區合十舍利塔落成及佛指舍利安奉,特別是法門寺文化景區二期工程的繼續建設,使陜西有望申請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曾參與陜西爭取在中國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李利安,以陜西佛教文化遺產豐富、佛教研究力量雄厚,堅信陜西有可能是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的舉辦地。
“希望下一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我們陜西舉辦。” 陜西省佛教協會代理會長、西安佛教協會會長、大慈恩寺方丈增勤大和尚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陜西也是佛教的重地,我們會儘量爭取,我個人也會努力。”
“合十,代表著歡迎,法門寺、寶雞市、陜西省、全中國,歡迎四海賓朋。” 葉小文堅信法門寺文化景區“將成為海峽兩岸溝通的又一個窗口,中國與世界進行佛教文化交流的又一個勝地。”
來源:聯合早報網